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铜陵铜官山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铜陵铜官山铜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铜官山土壤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Cu、Zn、As、Hg平均含量高于当地的土壤背景值,土壤已受Cu、Zn、As重污染,受Hg轻污染.不同样点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处于选矿厂附近的9到16号样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较其它样点相对较重,15和16号样点的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都很高,污染状况在所有样点中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西南某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西南某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采集采矿区和尾矿区的土壤,对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r、Cu)的水溶态、弱酸提取态和总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现状评价。研究得出该铅锌矿区土壤存在较为严重的重金属复合污染,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能力较强,对当地生态及地下水、地表水存在严重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中首先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途径与特点。介绍了当前几类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物理化学方法、植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等的技术要点,详述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及机理,并对它们的修复效能、环境友好性等进行了比较。从土壤的特性出发,区分出了3种典型的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农业土壤、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并从国内外最新的重金属污染修复实践中选取了适合各自土壤类型的修复方法进行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探讨。最后,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荒漠绿洲交错带作为研究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降尘样品中的Zn、Pb、Cu、Cr、Mn、Ni、Cd、As重金属含量,对比分析不同季节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判断大气降尘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通过富集因子法探讨不同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表明,Pb和Cd在采样期间均对土壤有一定程度的污染,Zn和Cu分别在秋季和冬季对土壤有较重污染。除了Cr、Mn、As和Ni来源于自然源,其他重金属均受到人为源的影响。分析表明,大气降尘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可以通过减少燃煤消耗量、调整工业生产等措施降低大气降尘对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徐州某采煤塌陷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研究区内共采集了12个土壤样品,测试了Mn,Cu,Ni,Fe,Cd,Zn共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徐州某采煤塌陷地土壤环境总体污染程度处于轻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中等危害程度,属于D级,相对而言,各种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MnFeZnCdCuNi,各种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MnCuNiFeZn,其中,Cd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徐州某采煤塌陷地区域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中等,周边耕地区域次之。徐州某采煤塌陷地土壤中6种重金属的超标部分主要来自矿井水排放。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铅锌活动对深层土壤的污染情况,以关中西部某铅锌冶炼区周边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采样调查和和室内样品分析,检测样品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以及纵向分布规律,并对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铅锌冶炼区周边土壤中Pb、Zn、Cu、Cd、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92、86.72、26.02、0.31、70.01和32.40mg/kg,均高于陕西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在纵向的60~80cm土层中Pb、Zn、Cd、Cr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已经超过陕西土壤背景值。评价结果表明该冶炼区周边土壤中Cd元素已达到中度污染,土壤污染程度达到中等,生态风险强烈,因此该铅锌冶炼区周边土壤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锰矿资源开采对矿区土壤的影响,选取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矿区土壤p H值、有机质及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矿区土壤环境特征;利用单因子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了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运用Hakanson法评估了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分析获得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p H间的相关性。监测分析了该区域土壤中Mn、Cr、Cd、Cu、Zn、Pb金属的含量,整体呈现Cd、Mn污染,污染程度均达到5级;潜在生态风险RI值为1077.79,等级为很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H值与C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杭州市临安区农田土壤采用蛇形随机布点法采集63个土壤混合样,对土壤重金属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Hg、As、Cu、Cd变异系数较大,可能存在人为影响。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数据分析,土壤中重金属Hg超标最为严重、其次是As、Cu;內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研究区域内大部分土壤污染水平属于尚清洁以上,小部分土壤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是由于Hg、As、Cu污染导致。单个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显示,Hg表现为较强风险,其他元素均呈现较低风险,单个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依次为Hg Cd As Cu Ni Pb Cr Zn;多种重金属综合潜在危害指数总体上为轻微风险,极小部分为中等风险,主要由于Hg污染。研究区域部分地区出现单个金属总量出现超过风险筛选值且低于风险管控值,下一步应加强对该土壤及农产品的协同监测。  相似文献   

9.
采用土壤随机布点法,采集某钢铁工业区周边34个土壤样品,利用美国TCLP法对钢铁工业区周边土壤重金属(Cu、 Zn、 Pb、 Cd)有效态进行实验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Cu、 Zn、 Pb、 Cd有效态含量分别在0.87~57.7 mg/kg、5.20~1338 mg/kg、1.09~379 mg/kg、1.15×10-3~69.9×10-3 mg/kg之间,钢铁工业区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其中以Zn污染最为严重。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中,处于安全水平的点位仅占17.6%,受到污染的点位占55.9%。其中,轻污染占20.6%,中污染占2.9%,重污染占32.4%。  相似文献   

10.
以四川某地8类企业场地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单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及重金属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三种方法对其重金属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重金属污染程度及污染因子具有差异性;无机盐制造企业与无机材料制造企业场地周边土壤分别存在Cd轻度污染和重度污染;8类企业周边土壤中几种...  相似文献   

11.
密云水库上游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密云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北京境内)的污染状况作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密云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重金属污染以Cr和Hg为主,丰亡牛河上游为污染最严重地区,清水河上游、潮河下游放马峪地区、德田沟-崎峰茶地区受Cr元素轻度污染。这些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金属矿山不合理堆放的尾砂及废矿石等人为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2.
探究区域内矿区土壤重金属变化并对其进行污染评价,旨在为该区域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期实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并行的矿业绿色发展。以铅、锌、镉、砷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18),采用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并对该区域矿区潜在生态风险作出评定。结果表明,A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为149.05%~211.42%,B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为60.88%~118.58%;A矿区土壤重金属均出现超标现象,其中铅、锌和镉含量超标较为严重,超标率在72%以上,而砷含量超标现象则相对较轻,超标率为36.36%;B矿区土壤铅和锌含量均未出现超标,超标率为0,而砷和镉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砷含量超标率为92.31%,镉含量超标率为65.38%;两个矿区土壤各重金属含量均超背景值的现象,超背景值比例为42.31%~100.00%。A矿区土壤以铅、锌和镉污染为主,而B矿区土壤中砷和镉的污染较为严重。两个矿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属重度污染,A矿区生态风险综合指数为很强生态风险危害,而B矿区为中等生态风险危害。  相似文献   

13.
陈翠萍  牛怀文 《四川环境》2009,28(4):136-140
本文以仪征市现有耕地土壤为调查对象,通过布点、采样、检测、统计,结果表明,仪征市沿江圩区长江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壤比丘陵地区下蜀黄土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土壤重金属含量多年来有升高现象,少数田块存在高残农药的残留,点源污染和农药污染对耕地环境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工程、生物和化学等技术对土壤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4.
成都平原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富华 《四川环境》2009,28(4):60-64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不合理施用使得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逐渐增大。本文对成都平原农用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农用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均以Pb、Cd和Hg三种元素为主。分析了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迁移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预防和防治污染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7年,对某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详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镉超标率为67.60%(Pi>1),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57.30%的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N≥1.0);2018年,分别选取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进行中试试验,经钝化修复后土壤有效镉和总镉含量分别平均降低32.73%和5.64%。经超富集植物籽粒笕种植一季修复后,土壤总镉含量降低15%以上。本次中试试验修复效果良好,能为下一阶段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长期以来一直是生态环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17年,对某镇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开展详查,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镉超标率为67.60%(Pi>1),基于内梅罗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57.30%的点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PN≥1.0);2018年,分别选取钝化修复和植物修复进行中试试验,经钝化修复后土壤有效镉和总镉含量分别平均降低32.73%和5.64%。经超富集植物籽粒笕种植一季修复后,土壤总镉含量降低15%以上。本次中试试验修复效果良好,能为下一阶段的土壤镉污染修复方案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全国农用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理污灌区重金属污染的调查,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春  杨德芬 《四川环境》1998,17(3):41-46
本文调查、评价了会理县锌矿污灌区内水、土、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污灌区内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尤以镉污染突出。作物中镉含量与距污染源距离呈负相关(r=-0.995)。镉在水稻植株各部位的分布,以根系含镉量最高,茎叶次之,谷粒最少。评价结果表明农灌水的污染程度不大,土壤中Cd、Zn、Pb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表现,水稻的污染较玉米更为严重。Cd已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危害。本文还针对污染区的重金属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蔬菜和蔬菜种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一般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想  张勇 《四川环境》2008,27(2):94-98
本文对我国部分城市农用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综述,重金属污染在蔬菜种植土壤和蔬菜中主要是以Pb、Cd、Hg为主,且工业城市和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尤为突出。分析了植物吸附重金属的一般规律与影响因素。为防治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抗生素制药菌渣施肥对土壤—作物体系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迁移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疆伊宁县某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抗生素施加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富集系数(BCF)来表示重金属在土壤—作物体系间的迁移性能.研究表明:大豆和玉米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所有地块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