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脱硫塔内喷雾增湿技术是影响燃煤锅炉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了供水量和压力的变化关系 ,通过对脱硫装置喷雾增湿技术的优化 ,实现对增湿系统高压水的压强的精确调节 ,控制脱硫塔内雾滴的颗粒直径在 80 μm左右 ,从而达到理想的增湿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以灰水作为增湿剂的喷雾增湿简易脱硫工艺的原理、流程、工程概况和工业试验,分析并研究了运行效果,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技术和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3.
脱硫塔内喷雾增湿技术是影响燃煤锅炉半干半湿法烟气脱硫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分析了供水量和压力的变化关系,通过对脱硫装置喷雾增湿技术的优化,实现对增湿系统高压水的压强的精确调节,控制脱硫塔内雾滴的颗粒直径在80μm左右,从而达到理想的增湿效果。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喷雾法增湿的基本原理、设备的结构设计及附件的选型,讨论了对实际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操作故障的防止与消除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喷雾增湿塔能较好地应用于水泥生产。  相似文献   

5.
系统论述了喷雾增湿塔内水滴的运动状态与含尘气体的流动特性,建立了一个能反映喷雾增湿操作过程的数学模型,有助于确定该设备生产操作中的最佳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喷雾法增湿的基本原理、设备的结构设计及附件的选型,讨论了对实际生产中可能发生的操作故障的防止与消除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喷雾增湿塔能较好地应用于水泥生产。  相似文献   

7.
喷雾增湿设备的数学模拟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论述了喷雾增湿塔内水滴的运动状态与含尘气体的流动特性,建立了一个能反映喷雾增湿操作过程的数学模型,有助于确定该设备生产操作中的最佳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各种运行参数对雾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 ,介绍了喷雾增湿塔用离心式雾化器的选型与放大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气中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是烟气净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在现有烟气脱硫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活性焦干法、多级增湿半干法、氧化性添加剂湿法以及等离子体湿法这4种烟气污染物协同脱除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以活性焦为载体添加适当的催化剂能够实现在高效脱硫基础上的同时脱硝;多级增湿半干法技术提高了脱硫剂颗粒在吸收塔内反应全过程的含湿均匀性,通过添加复合促进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强化烟气中SO_2、NO_X等污染物协同脱除;在传统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中,向脱硫剂中加入KMnO_4和NaClO_2等强氧化剂或者采用等离子体前置氧化,能够有效的将难吸收的NO氧化成NO_2、HNO_2和HNO_3,最终实现同时脱硫脱硝.  相似文献   

10.
喷雾增湿塔用离心式雾化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各种运行参数对雾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介绍了喷雾增湿塔用离心式雾化器的选型与放大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双循环流化床烟气悬浮脱硫技术(DCFBFGD)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并以里彦电厂的一台430t/h燃煤锅炉为例,对大中型锅炉应用此项技术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分析表明,该脱硫装置适合大中型锅炉的脱硫改造,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某中药厂4 t/h燃煤锅炉烟气采用湿式旋流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实际运行测定除尘率达95%,脱硫率达77%,排出的烟气均能达到排放标准.该净化装置具有旋风水膜除尘器和湿式旋流板洗涤器的双重功能,通过介绍该一体化装置的机理、设计参数和技术经济分析,为燃煤锅炉烟气的脱硫除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烟气再热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湿法烟气脱硫烟气再热原因,介绍了多种烟气再热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技术分析,为湿法烟气脱硫工程的烟气再热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脱硫反应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硫反应器是脱硫工艺的核心装置 ,其技术和脱硫指标将制约和决定脱硫工艺的效率。在分析中 ,比较全面地介绍和比较了近年来主要的烟气脱硫反应器设备和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指出了脱硫反应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将分离筛选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固定在生物滴滤池的填料上,组成生物滴滤池反应系统,并研究了进气SO2浓度、气体流量、液气比、循环液中铁离子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该反应系统的脱硫机理.  相似文献   

16.
An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study of desulfurization of Caribbean fuel oil was completed in February 1967. The report is unique in that proprietary information was made available to the contractor, the Bechtel Corp., by task force members and licensors of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 Thus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never before available to a single organization was used to develop feasibility and incremental costs of various processes for desulfurization. The report provides needed guideposts for decision-making by governmental units as well as by industry. Incremental costs are presented for intermediate levels of desulfurization from the normal level for Caribbean heavy fuel oil of 2.6% down to 0.5%, as well as the sensitivity of costs to sulfur credits and to rate of recovery of invested capital. Degree of justifiable confidence in the various data is discussed. Effects of desulfurization on other characterisics of the fuel oil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天然石灰石做脱硫剂,在固定床上进行硫化氢高温脱除的试验研究,考察了脱硫剂粒径、反应温度、气速及高温煤气中H2对石灰石脱硫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用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脱硫剂的物相组成和结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脱硫剂的粒径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很大,0.38~0.83 mm的石灰石脱硫效果最佳;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比较复杂,最佳的操作温度为850℃;气速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较明显,脱硫剂的穿透时间随气速的减小而加长;H2对脱硫过程起阻碍作用,气速越小,这种阻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石灰石湿法脱硫过程中SO2吸收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揭示石灰石湿法脱硫体系中喷淋塔内SO2的浓度和脱硫效率的变化情况,针对喷淋塔内石灰石在气膜控制、气液膜控制和固体溶解控制的3个不同阶段,以双膜理论为基础,以单个石灰石颗粒为研究对象,通过石灰石在不同阶段的转化率和粒径变化,得到SO2在不同阶段脱硫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SO2吸收的数学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烟气行程上,脱硫效率受SO2气膜传质阻力和石灰石溶解速率限制.在吸收塔底部和上端SO2吸收速率较低,在SO2和石灰石摩尔比在适宜条件下,有效吸收段高度为2 m左右.理论模型揭示的规律对喷淋塔的设计和运行参数选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湿法烟气脱硫反应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中试台上,系统开展了浆液pH值、飞灰浓度、液气比、入口SO2浓度、烟气速度和氧化方式等对脱硫反应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脱硫效率随着石膏浆液pH值、液气比的升高而增加,且入口SO2浓度越高,液气比越低,影响效应越明显;脱硫效率随着烟气速度、烟气温度和入口SO2浓度的增加而下降;石膏浆液中飞灰含量对系统脱硫效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H值>5.6,飞灰浸出液中Fe3+含量相对较低,Fe3+对脱硫反应过渡态催化氧化影响程度较轻,不同工况脱硫效率差别不大。pH值<5.6,飞灰浸出液中Fe3+含量随pH值降低而增大,增效效果逐渐显著;氧化方式对脱硫反应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强制氧化工艺的脱硫效率比自然氧化的高5%左右。  相似文献   

20.
Two processes are currently being employed in North America for the desulfurization of coke oven gas, the Vacuum Carbonate System, and the Stretford System. A third, the Sulfi-ban Process, which was recently announced, now has several plants scheduled for construction. Overall operating requirements for each of these processes are considered in detail. Emphasis is placed on an identification of power and steam requirements, the types and amounts of solid and/or liquid waste streams produced together with methods for their treatment, and the net desulfurization efficiencies achieved by each process. Detailed estimates of capital and operating costs for desulfurization are considered, and equipment needs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requiremen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