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塔斯比克都尔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塔斯比克都尔根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 ,岩浆起源深度为诺尔特地区中地壳位置 ,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壳 ,为加里东晚期挤压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成岩机制的研究表明 ,塔斯比克都尔根岩体为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广东南山花岗岩体位于陂头复式岩体西端,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为158.1±1.8Ma,是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岩体以高硅、富碱、贫Ca和Mg以及高TFeO/MgO、低CaO/Na2O为特征.其K2O/Na2O>1,A/NK=7.8~11.92,A/CNK=1.33~1.68,属过铝质碱性岩石.在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石富含稀土元素(除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9~0.16)以及Zr、Y、Th、U、Nb等高场强元素,贫Ba、Sr、Ti等,高10000x Ga/AI(比值大于2.6).在Zr、Nb、Ce、Y对10000×Ga/Al以及TFeO/MgO-SiO2等A型花岗岩多种判别图上,投影点主要落在A型花岗岩区,而与高分异的I、S型花岗岩明显不同.这些特征均指示,南山岩体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通过Y-Nb-3Ga和Y-Nb-Ce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将其进一步划分为A2型花岗岩,代表其形成于拉张的构造背景之下.本文在此研究基础上,认为南山花岗质岩浆可能形成于相对挤压的中侏罗世.而在晚侏罗世早期相对拉张的作用下,岩石圈减薄,软流圈地幔上涌,地壳的泥质岩和少量砂质岩受到幔源流体富集后发生部分熔融后上侵形成铝质A型花岗岩,且有较强的结晶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南花岗岩类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随着时代的更替,其化学成分呈现有规律的递变。两个地质时代岩石平均成分的差异,是化学演化真实存在的重要证据。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取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的特征信息。将华南五个期次的花岗岩体作为标准样本,利用模糊滤波器,对湖北随州市北部地区的6个岩体及196个南岭地区的花岗岩体进行评判。其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的化学分析结果,可以建立花岗岩体的年龄“时间表’。  相似文献   

4.
安徽石台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石台地区出露的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可划分为4个侵入期次,从早到晚岩性变化趋势为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中粗)粒正长花岗岩→中细粒似斑状(正长)花岗岩→细(微)粒似斑状钾长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显示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牯牛降(东库)、谭山岩体微量元素总体具相似特征,都富集大部分亲石元素,K/Rb比值低而Rb/Sr比值高;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总体略显右倾,均具有高Rb低Ba、Sr、Ti的特征。牯牛降(东库)和谭山岩体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均为右倾海鸥型,均具有较强的Eu亏损。研究认为牯牛降(东库)岩体和谭山岩体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的部分熔融,成岩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造山后挤压收缩向拉张伸展的转变,与中国东部此时发生构造大转折、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大爆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湘西南兰蓉岩体为一加里东期小侵入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二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443.5±8.1)Ma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表明花岗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早期。主量元素组成表明岩体总体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强过铝质花岗岩类。该侵入体Ba、(Ta+Nb)、Sr、P、Ti强烈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相对富集;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富集明显、Eu显著亏损;ISr值为0.71299,εSr(t)值为120,εNd(t)值为-8.11和-8.89,t2DM为1.82和1.84Ga。C/MF-A/MF图解显示其源岩为泥质岩和砂屑岩。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兰蓉岩体为陆壳碎屑岩石部分熔融形成的S型花岗岩。基于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推断兰蓉岩体的具体形成机制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初的北流运动(板内造山运动)导致地壳增厚、升温,尔后在挤压减弱、应力松弛的后碰撞-减压构造环境下,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并向上侵位而形成兰蓉岩体。  相似文献   

6.
皖南A型“庙西式”花岗岩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西式”花岗岩系指分布在皖南殷家汇、宣城复问斜中的庙西、姚村、花园巩诸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127—92Ma),呈岩基产出。岩石类型为钾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主要矿物组合为条纹长石、更长石、石英(均有少量高温石英)、富铁黑云母、磁铁矿、榍石、磷灰石、锆石、碳硅石、钍石等。诸岩体富钾钠,贫钙镁,铝过饱和,镓、铷、锆、铌、钇、重稀土及氟氯等成分富集,是造山期后、在较高温度、较大氧逸度和少水的情况下成岩的,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可与澳大利亚加博、穆布拉A型花岗岩类比。  相似文献   

7.
黄梅乱泥滩花岗岩侵入年龄为124.1Ma,完全冷却暴露地表年龄为80Ma,据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87)Sr/~(86)Sr初始比值、∈Nd值、δ~(18)0值等综合分析,均显示该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类的特征,其原始物质来自地壳。岩浆侵位深度为4.8km,结晶温度为798℃,氧逸度fO_2=1×10~(-11)a,压力P=6.57×10~8Pa岩体侵位时处于张性构造环境的陆内碰撞带。  相似文献   

8.
分布于湖南东北部的石蛤蟆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地层中。由微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两期侵入体组成。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57±2 Ma(2σ),MSWD=0.98,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SiO2=68.26%~68.53%,K2O/Na2O=1.37~1.59,岩石属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较低(0.40~0.56);ΣREE较高(171.48~183.81),Eu为弱负异常(δEu=0.86~0.93),(La/Yb)N=27.11~45.87;具较高的εNd值(-5.11)和高T2DM(1.63 Ga)。综合研究表明,石蛤蟆花岗岩为混合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其花岗岩浆有大量幔源物质加入。讨论认为岩体形成于构造体制转换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造山晚期张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2):108-116
连山关地区前寒武系赋存的铀矿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不整合型铀矿床。对连山关混合花岗岩开展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分析岩石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岩石成因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该区混合花岗岩属于富硅,高碱、低钛的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U、La、P相对富集,Ba、Ta、Nb、Sr、Ti相对亏损。该混合花岗岩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源岩为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可能形成于太古宙克拉通裂陷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0.
冯守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0,21(2):137-142,149
内蒙古巴尔哲特大型碱性花岗岩稀有稀土矿床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工业矿床,其规模居亚洲第三位.含矿岩体为燕山期碱性花岗岩,岩体普遍矿化,岩体即是矿体,矿石品位富、稀有稀土元素种类多,其共生伴生矿物多达44种,工业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烧绿石、铌铁矿、锌日光榴石为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4种成片分布的典型岩性(页岩、石灰岩、花岗岩、黄土)区域沉积物金属元素(Li、Na、K、Ca、Sr、Ba、Ti、V、Cr、Mn、Fe、Co、Ni、Cu、Zn、Al等共16种)总量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这4种岩性区域沉积物金属元素含量与形态均有显著的差别.与其它岩性相比,黄土地区易迁移元素含量高,而重金属含量显著较低;其金属元素残渣态含量高,而有机态、铁锰氧化物态和可交换态含量低.石灰岩地区重金属含量较高,而易迁移元素如Na,Sr等含量则较低;其重金属元素残渣态含量不偏低,表明经风化作用释放出来的重金属参与了次生矿物的形成过程而得以富集.花岗岩地区重金属含量居中,而Fe和Al含量较高;其金属元素残渣态含量不偏高则与风化作用较强有关.页岩地区元素含量与形态均居中,代表了各种岩性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巴山区主要分布的早古生代地层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石煤的原岩,风化岩,原生土壤的硒含量及其相关关系分析,及对南秦岭早古生代地层和石煤中硒的化学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岩石和石煤中的硒在地层环境下有较大的活动性,不同类型岩石中硒淋失率和硒的淋失量不同,富硒而淋失率低但淋失量高的下寒武统鲁家坪组和早志留世大贵坪组的炭质板岩和石煤的分布区土壤(主要为当地岩石的风化残积物)的含硒量可达10mg/kg,甚至更高,是大巴山的富硒带和硒中毒带,含硒低而且淋失率高的志留系砂岩和粉砂岩以及寒武系统砾屑灰岩分布区是大巴山区的低硒带。  相似文献   

13.
周文静  潘辰  连宾 《地球与环境》2013,41(4):451-459
石质文物的风化问题由来已久,在影响石质文物风化的各类因素中,环境恶化对石质文物的风化影响日益严重,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环境污染加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酸性气体排放、温度效应和水体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污染加剧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对现有石质文物的防护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石质文物的保护建议和措施,为新形势下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岩石风化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期一年的水质系统监测,明确了流域主要离子组成,分析了小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且阴离子可能主要来自于岩盐溶解和碳酸盐的风化,而岩盐溶解也是控制流域阳离子的主要机制,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侵蚀作用也存在一定影响;主成分分析得出对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碳酸盐(其中H2CO3风化碳酸盐岩过程比H2SO4风化作用更为显著),其次是岩盐、硅酸盐,农业活动和居民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南岭地区钨矿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岭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钨矿床集中区,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南岭地区钨矿形成经历深源物质喷溢、风化剥蚀、沉积、地层重熔成岩、花岗岩多次演化、岩浆热液析出、成矿母岩碱质交代、酸淋滤萃取、热液运移、聚集沉淀成矿等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探讨研究,认识到碱质交代的成矿母岩、流体的钙质丰富时,一般形成白钨为主的矿床;当碱质交代的成矿母岩贫钙时,一般形成黑钨矿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洼村粘土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根据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研究,认为含矿岩系的物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的红土风化壳。矿床是在海侵过程中风化壳解体,经搬运、沉积、成岩及表生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7.
The chemical degradation of porous limestone due to its reaction with sulphur dioxide was investigated by determining amounts and distributions of sulphur-containing corrosion products i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historic buildings. Water vapour adsorption equilibria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limestones of varying petrology, and correlated with sulphur dioxide uptakes measured in artificial weathering experiments. Out of several possible routes of the corrosive reaction, dissolution of sulphur dioxide in bulk water present in the stone may be related to the prevailing mechanism leading to stone deterioration. The bulk water may appear in the limestone as water condensed in the capillaries, or absorbed by hygroscopic salts.  相似文献   

18.
中生代后期 ,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使胶南地体拉分 ,断陷形成胶莱盆地。这一突发地质事件在盆地底部地势低洼部位形成局限水体 ,接受周围古老地层风化剥蚀产物的沉积而形成富含有机质、富金的莱阳群一段含矿岩系。此突发地质事件晚期的进一步改造成矿作用导致在含矿岩系不同岩性中形成不同类型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燃煤型氟中毒区石煤氟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典型剖面上的石煤及其风化发育的土壤的氟含量、流经石煤层的水与不经过石煤层的水的氟含量,研究石煤风化、淋溶时氟对土壤、地表水和农作物的影响。采集居民家中石煤、石煤燃后底灰、室内降尘、玉米、辣椒、水缸水和开水,分析其含氟量,研究石煤燃烧时氟的迁移富集机制。结果表明石煤的风化、淋溶虽导致土壤含氟量大幅升高但对地表水和新鲜粮食的含氟量无显著影响;石煤燃烧后释放出的氟污染室内玉米、辣椒和饮水,导致氟中毒流行。  相似文献   

20.
简介了江西崇义淘锡坑大型钨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详细叙述了淘锡坑岩体的形态、分布、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归纳了最新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淘锡坑岩体作为成矿母岩的成矿作用,并对其整体形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下步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