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东燕山晚期侵入岩分为I型和A型,本文研究了两个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A型花岗岩与I型花岗岩相比较,富硅、富碱、贫镁、贫钙、低铝,(Na+K)/Al(分子数)比值高,富Nb、Zr、Ga、F,而贫Sr、Ba、Cr、Ni、Co、V,Rb/Sr、Ga/Al比值高,LREE/HREE比值低,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V”型,δEu强烈亏损;是下地壳残留的麻粒岩相较低程度部分熔融或是早期部分熔融形成Ⅰ型岩浆之后残余的亏损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Ⅰ型花岗岩是由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形成母岩浆,在岩浆上升过程中与中上陆壳物质发生混染和分离结晶而形成。  相似文献   

2.
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环境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佛冈岩体的初步研究表明 ,这一以往一直被认为是典型S型花岗岩的大岩基 ,其主体 (燕山第三期 )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富SiO2 [W(SiO2 )为 69 2 1 %~ 77 72 % ]、准铝质 (A/NKC =0 97~ 1 0 6)。FeO /MgO比值较高 (平均 1 0 6) ,高于S型和I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岩体明显亏损Sr、Ba、Ti、P、Eu,富Ga和高场强元素Nb,Ta,Zr等 ,与我国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和世界典型A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分布型式相似。全岩Rb Sr等时线年龄为 1 5 8± 1 7Ma,(87Sr/86 Sr) i为 0 71 5 6。钕模式年龄为 1 2 8~ 1 64Ga。一般认为A型花岗岩来源于I型花岗岩或大量抽提了S型花岗岩物质后的地壳源区 ,本研究表明 ,佛冈岩体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但不排除有地幔物质的加入。佛冈铝质A型花岗岩 南昆山A型花岗岩 恶鸡脑碱性正长岩这一造山后至非造山的构造岩浆组合的确定 ,揭示了区内乃至整个中国东南大陆岩石圈碰撞造山运动的结束和大规模的拉张伸展运动应始于晚侏罗世 ,至白垩纪造山带山根构造完全消失、拉张 伸展作用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3.
分布于湖南东北部的石蛤蟆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地层中。由微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细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两期侵入体组成。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57±2 Ma(2σ),MSWD=0.98,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SiO2=68.26%~68.53%,K2O/Na2O=1.37~1.59,岩石属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较低(0.40~0.56);ΣREE较高(171.48~183.81),Eu为弱负异常(δEu=0.86~0.93),(La/Yb)N=27.11~45.87;具较高的εNd值(-5.11)和高T2DM(1.63 Ga)。综合研究表明,石蛤蟆花岗岩为混合源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其花岗岩浆有大量幔源物质加入。讨论认为岩体形成于构造体制转换下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是造山晚期张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出露于新疆西准噶尔北缘萨吾尔山北坡哈尔交一带的哈尔交岩体和阔依塔斯岩体同时形成于早二叠世的拉张环境,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前者Na2O K2O、Zr、Hf偏高,Rb、Sr、Nb、Th、Rb/Sr、Rb/Ba偏低,∑REE=99.66~249.47,平均为177.08,δEu=0.66~0.77,平均0.72。与区内华力西中期形成的“I”型花岗岩中的到性岩地球化学特征相近,为“I”型花岗岩;后者富硅、碱、高∑REE,低Ca、Mg、Al,δEu=0.15~0.23,与典型“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一致。两种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是在碰撞造山之后的应力松弛阶段,随着扩张程度的不断增强,岩浆向着硅、碱和稀土元素含量增加的方向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4):235-243
湘西南苗儿山地区早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侵入于加里东期花岗岩(构成苗儿山岩体主体)和印支期花岗岩中。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粒—中粗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发育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SiO_2为76.02%~80.26%、Al_2O_3为10.94%~12.88%、K2O为3.42%~5.34%、Na_2O+K_2O为5.37%~8.22%、ASI为1.04~1.31(平均1.14),总体属铁质、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类。微量元素中Ba、Sr、P、Ti表现为强烈亏损,Rb、(Th+U+K)、(La+Ce)、Nd、(Zr+Hf+Sm)、(Y+Yb+Lu)等相对富集。稀土总量较低(122.9~175.4μg/g),轻稀土略富集((La/Yb)N=2.55~3.79),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07~0.22)。岩体ISr值为0.99007和1.15860,εNd(t)值为-9.20和-8.80,两阶段Nd模式年龄(t2DM)为~1.7Ga。C/MF-A/MF图解显示源岩主要为变质泥质岩和变质杂砂岩。强过铝花岗岩样品的Al_2O_3/TiO_2比值部分<100。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源岩主要为中、上地壳酸性岩石,并有少量地幔物质加入。花岗岩主量和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以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岩浆形成与先期(中侏罗世)陆壳增厚升温及软流圈地幔的热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6.
小墨山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中,由两期侵入体组成,早期为粗中粒—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末期为细粒黑(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通过锆石SHRIMP U-Pb法测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2.5±2.1 Ma(2σ),MSWD=1.9,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主元素中,SiO2变化于67.20%~75.16%,K2O含量高,且K2O>Na2O,K2O/Na2O为1.16~1.72;ASI值变化于0.96~1.10之间,平均1.02,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b/Sr=0.27~15.13;Nb/Ta=15.9~17.1,为锶和铌亏损型。ΣREE总体较高,重稀土含量相对较高,轻重稀土分馏稍弱,ΣCe/ΣY为0.49~6.18,(La/Yb)N为0.66~15.54。有较高的εNd(t),为-6.8~-8.7;T2DM相对较小(1.47~1.62 Ga)。综合研究表明,小墨山花岗岩石为壳源型富黑云母过铝花岗岩类(CPG),其成因应为下地壳物质和上地壳物质混合而成,与花岗岩底侵作用或注入地壳中的幔源岩浆有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陆内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是在...  相似文献   

7.
河棚岩体位于北淮阳东段河棚地区,为似斑状细粒黑云钾长花岗岩,具较高的SiO_2和碱质含量,属于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与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Eu弱负异常,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较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Th、U、Ce、Zr、Hf,亏损Nb、Ta、Sr、Ti、P。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河棚岩体206Pb/238 U年龄为128.6±2.1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河棚岩体的成岩年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河棚岩体属于非造山A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秦岭温泉岩体是壳、幔岩浆混合的产物。寄主岩石(酸性端元)属铝过饱和钙碱性系列,贫CaO富FeOtotal,ANKC值大于1 1,NK/A均小于0 9,富Mo、Sn、Bi、W等高温热液成矿元素及Co、Ni、Cr等亲铁元素,LREE/HREE为10~15。基性端元暗色微细粒镁铁质包体及基性岩墙,富Na2O、K2O,而贫FeOtotal,异常富集轻稀土和Ba、Rb、Sr、Zr、Th、Hf、N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Co、Ni、Cr等亲铁元素,LREE/HREE为9 98~13 5,异常富轻稀土。由2端元岩浆混合形成的岩浆混合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介于2端元间,并有显著的过渡特征和依从关系,反映了重要的岩浆混合信息。  相似文献   

9.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16-127
皖南歙县新溪口岩体为中细粒少斑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21.31±0.67 Ma;岩石具有高硅、富钾特征。SiO_2含量为75.97%~76.49%,K_2O含量为4.84%~5.28%,K_2O/Na_2O为1.61~2.05,A/CNK为1.05~1.06、A/NK为1.16~1.19,属弱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261.90~329.83)×10~(-6),具有海鸥型右倾配分模式,(La/Yb)_N为3.26~5.15,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018~0.063)。大离子亲石元素Rb富集,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Th、U富集,Nb、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岩体形成于燕山晚期早阶段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拉张伸展构造环境,是岩石圈减薄引发软流圈地幔上涌,上覆地壳受热部分熔融并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形成的A_2型花岗岩。岩体出露点较多,剥蚀较浅,富含W、Sn、Bi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通过云英岩化等高温气液蚀变扩散至围岩中,指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131块A型(碱性或非造山的)花岗岩标本的新的分析资料证实了以前确认的是SiO_2、Na_2O+K_2O、Fe/Mg、Ga/Al、Zr、Nb、Ga、Y和Ce高而CaO及Sr低的化学特点。利用Ga/Al、不同元素比值和Y、Ce、Nb、Zr的图解可以区别A型花岗岩和大多数造山花岗岩(M型、I型和S型)。对于中等蚀变,这些鉴定图解被认为是不灵敏的。A型花岗岩通常都没有显示强烈分异的证据。在个别岩套中,它可显示以强碱性变种向亚碱性成分的过渡。高度分异的长英质I型和S型花岗岩可具有与典型A型花岗岩部分一致的Ga/Al比值和某些主元素及微量元素值。A型花岗岩可能主要由在造山花岗岩分离后残留在下地壳的富F和Cl的干的变粒岩残余物部分熔融产生。交代作用或结晶分离可适度而局部地使这样的熔体发生变化。在各个地质时期、不同构造背景和世界范围内都有A型熔体产出,因此,不一定指示非造山或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1.
塔斯比克都尔根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塔斯比克都尔根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 ,岩浆起源深度为诺尔特地区中地壳位置 ,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壳 ,为加里东晚期挤压构造背景下的产物。成岩机制的研究表明 ,塔斯比克都尔根岩体为地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青田县石平川钼矿床是浙江省现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钼矿床,多数人认为石平川钼矿床的形成与钾长花岗岩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从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石平川钾长花岗岩,并探讨其成岩环境及成因.研究表明,石平川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挤压环境,源岩物质主要是壳源,并有少部分幔源物质成分参与.  相似文献   

13.
神灵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南部,园内地质遗产丰富.石瀑产于花岗岩中,同时也是很好的地质遗迹.石瀑所在的花岗岩为中生代花山复式岩体中蒿坪岩体的第二单元.岩石类型为巨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为131 Ma,时代归属为早白垩世,具备岩墙扩张及气球膨胀模式的双重就位机制.该区石瀑是由岩石球状风化、水流的侵蚀和冲蚀共同作用在花岗质岩石上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黄梅乱泥滩花岗岩侵入年龄为124.1Ma,完全冷却暴露地表年龄为80Ma,据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87)Sr/~(86)Sr初始比值、∈Nd值、δ~(18)0值等综合分析,均显示该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类的特征,其原始物质来自地壳。岩浆侵位深度为4.8km,结晶温度为798℃,氧逸度fO_2=1×10~(-11)a,压力P=6.57×10~8Pa岩体侵位时处于张性构造环境的陆内碰撞带。  相似文献   

15.
江西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地质公园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三清山位处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区内花岗岩受北东、北西和北东东向三条断裂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山,地貌处于幼年晚期至壮年早期发育阶段.园区内花岗岩峰峦、峰丛、峰墙、峰柱、石芽及造型石等微地貌景观发育,类型齐全,分布集中,集结了花岗岩峰林地貌的精华,为世界罕见;兼具千年道教文化和秀美自然风光,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尼勒克南部地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巴斯陶萨依、莫斯早特套花岗斑岩地质、地球化学特点,锆石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巴斯陶萨依岩浆结晶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41.3±3.6 Ma,以及继承性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92.3±5.6 Ma。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这两个岩体侵位时代为早三叠世(印支早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粤湘赣交界处大东山花岗岩体及其上发育的风化土壤进行野外地质调查、主微量元素和铊(Tl)形态含量分析研究,初步揭示华南花岗岩风化成土过程中Tl的迁移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大东山花岗岩及其风化土壤的Tl含量明显超出我国和世界自然土壤Tl含量背景值(~1mg/kg),证实研究区土壤普遍存在Tl富集现象;(2)风化壳样品组分与花岗岩具有很好的地球化学继承性,是大东山花岗岩原位风化的产物,且母岩成分相对均一;(3)Tl主要为残渣态(>75%),且Tl与Rb和K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说明风化壳花岗岩和土壤中Tl分别主要存储在含钾硅酸盐矿物(黑云母和钾长石)和粘土矿物(如伊利石)晶格中;(4)质量迁移系数表明Tl在风化壳剖面上层被淋滤出,向下迁移,随后在淀积层发生沉淀、富集;(5)母质C层土壤中残渣态Tl含量与花岗岩相似,但占比明显低。因此,在花岗岩风化成土过程中,伴随着含钾原生矿物的分解,Tl可被释放到风化壳地表环境中进而富集,形成华南花岗岩地区土壤Tl富集现象,对区域土壤质量安全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疆库鲁克塔格新元古代花岗岩年龄和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新疆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孤山岩体(或太阳岛岩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该岩体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组成,结晶的时间为795 Ma。其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Na、LREE、LILE及亏损HREE、HFSE,因此具有高的(La/Yb)N及Sr/Y比值,与现代的艾达克岩相似。然而该岩体具有低的Nd初始值及太古代的Nd模式年龄,因此推测其岩浆来自太古代基性下地壳的重熔。鉴于在库鲁克塔格地区发育有800 Ma左右的蛇绿岩,因此我们推测该岩体是碰撞造山引起的加厚的下地壳重熔的结果,代表了塔里木地块前寒武纪基底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9.
漳州花岗岩体七次侵入的顺序为:辉长岩(Ⅰ)、闪长岩(Ⅱ)、花岗闪长岩(Ⅲ)、更长环斑花岗岩(Ⅳ)、花岗岩(Ⅴ)、晶洞花岗岩(Ⅵ)、花岗斑岩(Ⅷ)。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Ⅲ为124.37Ma,Ⅶ为97.13Ma。岩体侵入活动自始至终至少在2724万年以上。Ⅲ、Ⅳ均为幔壳混源产物,前者幔源混入量60.30%,后者为88.34%。岩浆侵入深度2.84—8.91km±,结晶温度610—800℃±,fo_2=10~(-11·3)—10~(-13·8)atm±,岩浆多样性主要原因之一是分离结晶作用,Ⅰ—Ⅳ在压性,Ⅴ—Ⅵ在张性构造环境侵入,总体处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