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述了引起油脂烘房着火的常见因素有:油脂自燃、加热介质泄漏、易燃物料混入及电火花等,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油脂对餐厨废弃物单相厌氧定向产酸(VFA)的影响.考察了油脂含量为0.0,5.0,15.0及25.0g/L条件下发酵液中有机酸浓度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油脂对发酵液中VFA浓度影响显著,随油脂含量提高最大VFA浓度呈下降趋势,当油脂含量达到25.0g/L时,最大VFA浓度仅为23.22g/L,为未添加油脂条件下的55.3%,其次油脂可延后开始产酸的时间,油脂含量为5.0g/L时,达到最高VFA浓度50%所需的反应时间分别为49.4h相对未添加油脂组滞后27.1h.此外油脂会影响发酵液中VFA各组分比例,提高丙酸含量促使发酵类型由丁酸型发酵向丙酸型发酵转变,当油脂含量为5.0g/L时丙酸所占比例分别为32.2%,而未添加油脂组的丙酸含量仅占8.7%.  相似文献   

3.
油脂对红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主要集中在优先流通道中快速运动,优先流湿润锋处的土壤油脂浓度较高且不受灌溉水中油脂浓度的影响,表明即便是采用较低油脂浓度的灌溉水灌溉,依然对地下水系统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高频率、低定额的含油脂灌溉水灌溉有利于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向深层土壤运动,使得斥水性土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入渗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均增大;油脂对受灌土壤团聚体的再团聚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高时才能形成,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因降低了受灌土壤的油脂浓度反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分散和破碎.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原污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副产物粗甘油为碳源,采用圆红冬孢酵母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通过对发酵影响因素的优化,确定了最适发酵条件为:种子复苏时长24 h、富集时长10 h、接种量为6%、初始粗甘油浓度为60 g/L、C/N为60、有机氮占总氮比例为75%、发酵体积为100 mL、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为6 d,在此条件下,获得总产油量为10.56 g/L,油脂产率为0.229。与无机氮源硫酸铵相比,有机氮源蛋白胨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油脂含量和总产油量。通过测定油脂的脂肪酸成分并利用Hoekman方程估算所得生物柴油的性能指标,表明其符合中国、美国及欧盟标准。该方法既为粗甘油的再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又为生物柴油的生产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小球藻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和油脂积累的最佳条件,就pH和不同浓度的NO3-N、Mg2+、Fe3+和Zn2+等环境因素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同时应用尼罗红染色荧光法对各环境因子条件下小球藻细胞内油脂积累状况进行了动态监测;继而应用正交实验对显著影响小球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组合优化。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O3-N、Mg2+、Fe3+可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而Zn2+则抑制其生长,pH对其生长及油脂积累影响不明显;在一定范围内,氮限制和高浓度的金属离子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球藻油脂的积累;小球藻最优培养条件组合为:Fe3+浓度为12μmol/L,Zn2+浓度为7.2μmol/L,NO3-N浓度为0.3 mmol/L。  相似文献   

6.
胡昊  王凡  刘力  贺文智  李光明 《环境工程》2015,33(5):118-121
餐厨垃圾固相中的油脂易腐化变质,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不利于餐厨垃圾后续资源化处理;而合理回收利用则是一种优良资源。采用微波湿热的方法分离餐厨垃圾固相中油脂,考察了作用时间、温度及微波加热方式对固相中油脂浸出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气质联用分析了微波湿热前后固相中油脂的成分性质。结果表明:餐厨垃圾固相中油脂浸出率随微波作用时间延长呈先增后平稳的趋势,120℃下作用40 min时,浸出率达最高值为72.1%;微波作用下固相中油脂浸出率相比电加热提高了3.1%;微波处理未改变固相中油脂的主要官能团结构,但脂肪酸及其甘油酯含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地沟油及地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现状,综述了地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包括传统化学催化法、超声波辅助法、生物酶法、超临界法。阐述了地沟油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针对地沟油制备生物柴的影响因素,包括酸值、醇油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等的分析,提出地沟油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研究意见及优化工艺方法。研究表明:油脂转化率为93.3%~94.6%的两步酸碱催化是最适合工业生产,油脂转化率为95%~99.3%的超临界法是最有前景的环境友好型技术。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菌剂对油脂废水除臭的工艺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菌剂对某油脂工业的油脂废水进行除臭处理,通过研究微生物接种量、反应时间、pH值、培养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高嗅阈值的油脂废水除臭效果的影响,确定出最佳运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菌体接种量为1.0%,pH 8.0,温度为35℃的条件下,除臭效果最好,处理后的嗅阈值仅为16,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GB14554-1993)。  相似文献   

9.
菜籽油油脚-皂脚复合裂解清洁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菜籽油油脚-皂脚“水解-醇解、皂化”复合裂解清洁工艺。脂基裂解率98%,脂肪酸得率96%,芥酸纯率95%。由油脂化工热力学、动力学的理论.实践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得到油脚-皂脚基裂解率、脂肪酸得率各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显著性水平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其他     
X799.3 200403489 餐饮业废油脂皂化工艺的探索/邓琪(暨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4,5(2).-38 -41 环图X-4 研究了废油脂的皂化方法和皂化机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废油脂皂化样品,对皂化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摸索出最佳皂化工艺条件:皂化时间4h,皂化温度100℃,碱液用量(NaOH与废油脂的质量比)1:2,皂化用NaOH碱液浓度为30%。图6参8  相似文献   

11.
富含油脂污泥在土壤浆化反应器中的生物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鉴于对含油污泥的各种不同处理方法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富含油脂污泥在土壤浆化反应处理器中的生物修复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生物反应器中的土壤浆化反应器处理含油污泥是一种生物强化技术 ,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黑水虻处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餐厨垃圾的有效资源化方法,但由于黑水虻的生理特性,油脂类物质经常不能被彻底降解和去除,残渣仍有酸败气味,需堆肥化二次处理.为了提高油脂类成分的降解效率,提升黑水虻富集油脂的资源化能力,本研究拟以含钙矿物和微生物为主要辅助手段,通过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湿重比例为0~10%的CaCO3、0~10%的Ca(OH)2、5%CaCO3和菌液的混合物及6种不同菌液,研究含钙矿物和微生物对于油脂减量化和虫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向餐厨垃圾中添加含钙矿物,能够显著调节和缓冲黑水虻处理过程中的环境pH值,但对增加油脂的去除效率和黑水虻油脂的转化能力没有显著作用.而且添加7%~10% 的CaCO3对于餐厨垃圾的减量化率和黑水虻的虫产率有负作用,添加5%~10%的Ca(OH)2会导致显著的幼虫死亡率.同时添加CaCO3和菌液对于油脂的去除不利.仅添加微生物菌液是提高垃圾油脂减量化率和黑水虻油脂富集率的最有效方法.枯草芽孢杆菌NJZ菌株、地衣芽孢杆菌NY菌株、植物乳酸杆菌RS72菌株和粪肠球菌L102菌株,是提高黑水虻油脂转化效率的有效菌株.添加微生物后,黑水虻的虫油产率由对照组的10.4%提升至12.8%~14.4%,虫油富集率由对照组的93.9%提升至116%~130%.虫油富集率超过100%,说明餐厨垃圾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非油脂成分的一部分转化为黑水虻的体脂,而微生物的辅助降解可能是强化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但即使在接种微生物以后,虫沙中仍然有29%~44%的油脂在处理结束时剩余,说明餐厨垃圾中的油脂较难被彻底降解和利用.未来研究中,可以继续筛选高效降解油脂的微生物,与黑水虻共同处理餐厨垃圾,实现油脂成分的资源化全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研究废弃油脂蒸汽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可能性,重点探讨裂解温度对液体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低碳烯烃的收率随之增大;废弃油脂首先发生酯基断裂,生成各种长链脂肪酸,随着温度升高,各类脂肪酸逐渐热裂解为各种小分子物质,其酸值逐渐降低,液体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逐渐增多,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研究液体产物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利用废弃油脂蒸汽裂解产生的液体产物,使废弃油脂用于部分替代石脑油,补充蒸汽裂解原料。  相似文献   

14.
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含量是促进剩余污泥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BD法、二甲亚砜-甲醇法和酸热法对剩余污泥微生物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微生物油脂含量最高,进一步甲酯化合成的生物柴油产率最高达到2.1%.通过控制发酵过程pH和调节初始C/N,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可酯化油脂的含量,在pH=4、C/N=100条件下发酵合成的微生物油脂甲酯化得到的生物柴油产量和产率可提高至1.81 g·L~(-1)和13.06%.在此基础上重点比较了4种模拟含糖废水对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油脂的影响.结果表明,木糖为碳源时合成的微生物油脂进一步甲酯化为生物柴油的产量和产率显著高于乳糖、蔗糖和葡萄糖,分别达到3.90 g·L~(-1)和24.55%.研究表明,以剩余污泥微生物为菌源,采用木糖等含糖废水为培养基,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可以强化剩余污泥微生物合成可酯化的微生物油脂含量,进而提高生物柴油产量.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溶液法回收废白土中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表面活性剂溶液法回收废白土中油脂,油脂回收率可达96%。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选择、作用原理、工艺条件的设计以及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与油脂回收串和油脂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胡昊  王凡  贺文智  李光明 《环境工程》2015,33(10):77-80
餐饮泔水中油脂产生量大,易腐败变质,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若经合理回收利用则是一种优良资源。而油脂的分离是餐饮泔水中油脂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步骤。研究以模拟餐饮泔水油水乳化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波-离心法分离油水乳化液的油脂组分,考察了微波功率及作用时间、温度、离心时间及离心机转速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微波破乳的适宜条件是微波功率800 W,作用温度70℃,作用时间15 min;微波破乳后的离心分离工序中,溶液较适宜的离心时间为8 min,转速为8 000 r/min。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废弃油脂的定义、化学组成及综合利用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废弃油脂利用不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冲击,并从废弃油脂的收集、管理与技术研发3个方面提出了对其总体治理的建议,指出以废弃油脂为原料进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是消除废弃油脂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吕文洲  张树林  乔宇祥  刘英 《环境科学》2017,38(4):1513-1519
污泥龄(SRT)是影响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数,SRT对酵母菌处理废水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明SRT对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的影响,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考察了不同SRT(5、10、20、40 d)对废水处理效果、胞外聚合物(EPS)、酵母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并通过PCR-DGGE及克隆测序方法解析了系统中的酵母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酵母菌处理油脂废水合适的SRT为5~10 d;较长SRT会导致COD去除率降低及污泥中EPS总量下降;酵母污泥中EPS以紧密型EPS为主,主要成分为多糖;5~40 d范围内的SRT对系统中酵母污泥的污泥容积指数(SVI)影响不显著,但系统在长的SRT(20d)下运行会导致系统中丝状细胞明显增多,有丝状菌性膨胀的趋势;长、短SRT下酵母群落结构相似,系统中都出现了3株可以利用或者降解油脂的外源性酵母菌株.综上结果,短SRT有利于酵母处理油脂废水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科技简讯     
废弃食用油脂将受监管近日 ,卫生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和建设部联合制定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使废弃食用油脂有了明确的监督管理部门。废弃食用油脂 ,是指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不能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 ,包括油脂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中植物油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出现一些变质现象,那么,遇到这些问题该怎么办呢?一、油中出现浅色的如云絮状的悬浮物,是因油中存在的一种低凝固点的物质,未被分离干净,只要将油加温即可消失,一般说,这不影响食用。二、油的底部堆积有颜色较深的沉淀物,这是因为生产时油脂中的饼屑或其它有形杂质未除干净,只要油没有明显的气味,在除去沉淀物之后,上层清油仍可食用。三、外界温度低时,油脂整体凝固或大部分凝固,只要加温,再熔化成液态即可食用,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四、油脂出现较严重的哈喇(南方称腌味),油脂变混,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