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及现状情况,梳理了辐射环境监测国控网空气自动监测站、陆地辐射监测点、水体国控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点、海水监测点、土壤监测点、电磁辐射监测点以及国家重点监管民用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的设置规模,分析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核应急监测、辐射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部分省市委托监测等方面工作上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及困难,并针对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至"十三五"末,我国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约500个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目标,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在我国核与辐射监管和辐射环境监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阐述国控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的现状和进展,总结分析了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和运行经验,从完善标准体系、改革运行维护模式等方...  相似文献   

3.
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在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完善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合理化建议.研究指出,作为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初步具备了对我国省会城市和主要地级城市的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但由于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于2008年底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依然存在点位数量和代表性不够、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软件系统功能不成熟、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缺乏质量控制技术、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第一,增加自动监测站数量,点位布设更有针对性;第二,增加自动监测站的类型;第三,加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控制能力;第四,完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质保体系;第五,完善运行维护体系;第六,增强国际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4.
事件     
《环境》2016,(5)
正我国初步建成辐射环境监测网"十二五"期间,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系统初步建成,国控质量监测点位由792个增加到987个。其中自动监测站从136个增加到161个,辐射环境安全预警监测点由27个增加至40个。同时,还在全国38座重要核设施附近建设监督性监测系统。粤重金属排放8年来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四川省水质自动监测的发展历程,对全省现有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与运行状况、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环境监测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十二五"四川省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相似文献   

6.
王玉亮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233-235
从环境监测服务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大城市区级监测站要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求得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的关系,克服自身的不足,加强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它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实践     
正陕西实现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全覆盖近日,陕西省通过二期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项目验收,实现了全省电磁辐射自动监测站全覆盖。项目经陕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与各地市环保部门协调、科学选址、按章施工、精准调试、强化运维5个阶段,建成24座电磁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首个农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试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沈阳市于洪区平罗镇青堆子村建成了辽宁省首个国家农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光辉农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辽宁省目前已建成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70余座,另外还在大型企业安设了简易空气监测系统300多套,但该监测站是作为辽宁省农村环境空气监测站的“第一站”,从建设到试运行都具有示范意义。据了解,目前我国城乡大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发展很不均衡,  相似文献   

9.
环讯瞭望     
环保部:环保部最新发布辐射环境未受影响据环保部网站3月30日消息,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3月30日16时继续发布全国省会城市和部分地级市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值。监测结果表明日本核电事故未对我国环  相似文献   

10.
环境监测计量认证工作量监测站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又是决定环境管理上水平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四级站计量认证应抓好的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站的整体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环境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成立该中心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加强我国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技术管理水平而建立的.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编写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拟订辐射环境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负责与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的接口工作,并对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进行技术指导,协调服务;负责辐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化的技术工作,及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系统的质量保证和监督工论承担环境介质放射性核素分析测试和重大辐射环境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工作;开展辐射环境监测与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培训及国际交流与合作.青…  相似文献   

12.
依据《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提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上海市郊各监测站工作重点。就嘉定区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指出与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差距。提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具体构成,通过建设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污染源监测预警体系、现代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全过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化体系和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七个方面,使环境监测更好地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区县级环境监测工作经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监测站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处地位的不断变化,作为区县级监测站,立足自身,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在把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作为根本任务的同时,创新工作模式,使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有机结合,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对监测站综合能力的检验,不但要有齐备的、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保障,更要有"政治坚定、技术过硬、作风过硬、能打硬仗"的监测队伍来实现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作者从通过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着力打造一流的环境监测队伍获得非常宝贵的经验,值得正在开展此项工作的环境监测站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民生环境需求,大气监测数据为地方政府环境管理决策,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改善空气环境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我国开始在各市县级城市建立空气自动站.以依安县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为例,探讨和研究空气自动站日常维护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及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6.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用以监测城市空气质量,进而为环境监测部门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空气监测子站的日常维护管理是数据与样本采集准确性的保障,影响中心监测站的分析与决策,影响结论的科学性。因此,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保证空气监测子站的正常安全运行,加强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是环境监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辐射环境的自动监测是发展趋势,掌握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北京市建设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为背景,在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运行维护经验,对质量保证措施、数据分析、运行情况以及在辐射环境监测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引起γ剂量率变化的几种情况以及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多发故障提出了日常运行维护中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对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数据分析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预防、控制突发环晓事件的危害,必须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环境监测技术设备能力建设,是建设县级环境预警体系的基础。本文对建立县级监测站预警体系做了几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监测分析工作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其中一个内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水质自动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是当前环境监测工作中获得正确分析数据的一个极为重要环节,是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和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有效方法。就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本文作了浅论。  相似文献   

20.
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机构始建于1976年,1985年更名为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上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市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工作服务领域。从建站初期的水质监测,逐步发展为综合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黑龙江省进出口商品食品检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构建了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具备了开展多方面监测工作的能力。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1环境监测职能与业务范围按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对本市大气(含降水)、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向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