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津河水系的修复对天津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针对天津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背方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探讨了津河水系的修复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以及修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义乌市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环境学和城市生态学的角度剖析了义乌市区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通过大量数据计算,对主要环境因子,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作了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目前城区整体生态环境在退化。针对城市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保护环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理论与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已成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它对改善我国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开放源是一种复合源类,具有源强不确定和排放不连续等特点。其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扬尘。但目前只有少数的开放源类起尘量可以进行估算。国内外一般对城市空气颗粒物开放源的防治对策有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或生态修复治理、湿法防尘、将堆放物用覆盖物覆盖或封闭储存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塔里木河进行定点监测与采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宏观监测的关系,提出通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预测,达到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轨道交通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目前的交通状况,对促进城市建设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轨道交通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城市生态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仅以天津市地铁1号线为例,从施工期的噪声、振动、扬尘、水土流失等和运营期的推动经济发展、缓解地面交通、改善环境质量等若干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地铁工程对城市生态环境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适合于农村环境质量区划的分区方法,即首先以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村环境质量问题,然后以多种聚类分析法取得一个初始分区系统,最后用判别分析法判别该初始分区系统中各区域单元的类型归属是否正确,对一些类型归属不恰当的作适当调整,最终得到农村环境质量分区系统。文章最后讨论了类型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7.
洮儿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吉林西部洮儿河流域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流域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按照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灾害、环境质量等综合要素对流域进行了环境分区;最后论述了流域内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旅游文化名城泰安市的实证分析表明,旅游开发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人密度过大及由此引起的道路高生态负荷和围绕旅游活动兴起的服务产业的高强度,声环境,水体环境,生物生存环境和游客感应环境质量的下降是最为直接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九五”期间张家界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在掌握其区域自然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张家界市环境质量变化原因和趋势,指出了张家界市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来引导张家界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实现其建设生态城市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旅游开发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泰安市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文化名城泰安市的实证分析表明,旅游开发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游人密度过大及由此引发的道路高生态负荷和围绕旅游经济活动兴起的服务产业的高强度,声环境、水体环境、生物生存环境和游客感应环境质量的下降是最为直接的后果。  相似文献   

11.
陈颖彪  吴志峰  程炯  杨政 《生态环境》2004,13(3):362-364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在城市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城市绿地调查多采用人工普查并结合统计学方法进行城市绿地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得到的数据精度和现时性都较差,而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达到对城市绿地遥感数据的快速特征提取和准确的空间统计分析。文章采用基于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绿地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具有宏观、快速、效率高的优点,可以实现水土流失时空动态监测;侵蚀137Cs核素示踪技术能够提供独立的土壤侵蚀与堆积数据以及空间分布的信息,与其它方法相比,不仅具有无时空限制、操作简便快捷的优点,而且可提供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多空间尺度(测点到流域)年均净侵蚀量。核素示踪与遥感解译的结合,可实现水土流失评价的宏观与微观、点与面、估算与实测的结合,大大地提高水土流失评价时空分辨率和精准度。文章以锦屏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区域为例,将137Cs侵蚀示踪技术和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方法相结合,基于GIS技术,对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利用景观梯度法分析张家港市城市景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与G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梯度法分析了张家港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6年,张家港市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城镇用地增长22.10%,农业用地则减少14.96%.在空间上,呈现出城市一城乡交错带一农业区的变化特征;在时间上,整体样带体现出斑块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热岛的定量监测及规划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地评估北京城市热岛现状并预测未来北京城市热岛发展趋势,分别采用气温资料、遥感资料和城市规划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北京20个气象台站按照台站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划分为远郊、近郊和城市三类,分别计算三种类型站点经过海拔订正后的年平均气温,利用1971-2012年城市站和远郊站的年平均气温差值估算北京气温热岛的时间变化;利用1987-2012年的NOAA/AVHRR和Landsat-TM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卫星资料,采用定量化的指标--地表热岛强度和热岛比例指数分别估算了不同时期北京地区和城六区热岛强度和范围,并对北京平原地区的城市热岛状况进行了评估;利用2020年的北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料,结合2008年的城市热岛现状监测结果对2020年的北京热岛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的气温热岛与遥感监测地表热岛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具有一致性,不同分辨率卫星资料监测地表热岛在时空分布上也具有一致性。其中1971-2012年,以年平均气温计算的北京城市热岛强度增温率为0.33℃·(10 a)-1,近5年(2008-2012)平均热岛为1.12℃。遥感监测结果显示1987-2001年北京地区的热岛持续增强,2001年之后由于北京申奥的成功进行了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和绿化,使得城市热岛强度和范围在2004年和2008年有所降低,2008年之后城市热岛继续向东、南和北方向扩展,并出现了中心城区热岛与通州、顺义、大兴、昌平热岛连成片的趋势,到2012年城六区热岛面积百分比已从1990年的31%增加到77%。由热岛比例指数确定的北京各区县热岛强度排名前三分别是城区、海淀和丰台,延庆县最低。对2020年城市规划图热岛模拟结果显示北京热岛已由“摊大饼”演变为“中心+周边分散”模式,中心城区热岛强度和范围明显减弱,周边广大远郊区将出现分散?  相似文献   

15.
热岛效应季节动态随城市化进程演变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城市特有的一种环境问题,热岛效应动态发展变化的规律是城市热岛研究的基础工作.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动态变化监测方面的有用性已经得到了证实.然而当前城市热岛遥感研究基本都取少数几景进行对比分析,这使得遥感在城市热岛时空动态监测方面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采用50景长时间序列Landsat TM和ETM+SLC-on/off影像,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热岛强度、热岛范围等指标和热岛显著区的概念对厦门市1987-2008年20年间热岛季节动态随城市化进程演变的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城市热岛在2003、2004年之后已由春夏秋扩展到冬季,且冬季热岛的高等级斑块在数量、个体面积和总面积上均有明显增长趋势.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Ecological modelling》2003,170(2-3):245
With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and awarenes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small basins, the modelling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s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The compartment model deals with basin characteristics extended by land cover attributes.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estimated by experimental data of water quality together with land cover types that serve as nutrient detention media or transformers. The study examines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areas of nitrate pollution from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by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agricultural, forest and urban areas is processed with satellite images (LANDSAT 7). Whereas the agricultural and urban areas act as sources of pollution, forest zones operate as sinks. The nitrate levels are decreased downstream, if the proportion of the forest inside contribution zones increases. The modelling system is used to simulate amounts of nitrates in each compartment of the stream during the monitored period of one year. The number of compartments and their lengths a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y of the basin.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model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TabSi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tools are used to manage and estimate nitrate inflows from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of pollution.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spatial and time variation of the nitrate (NO3) within the basin of the stream Rakovnický (the west part of Bohemia, the whole area of 368 km2).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approach extended by the GIS and remote sensing can suppor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bet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basins.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对周边热环境影响遥感研究--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绿地是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在宏观上影响城市区域尺度气候条件,而且在小区尺度直接影响到周边的热环境条件。本文从绿地景观格局的角度出发,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北京市主城区的城市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以绿地周边建筑物作为热环境影响承载体中介,分析了影响建筑热环境的绿地的主要景观因子,开展了城市绿地对周边热环境的影响范围、降温幅度以及绿地景观参数与降温幅度的相关关系研究。首先,从TM遥感影像上人工数字化选取了26个城市绿地斑块,同时提取了其周边建筑物像元;然后,基于定量遥感理论反演了绿地和建筑物的温度,并利用GIS工具统计了绿地和建筑的景观格局信息;最后,基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等温线周长-温度曲线变点方法确定了城市绿地对周围建筑物热环境的影响范围,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城市绿地景观参数与其降温幅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1)在100 m空间分辨率的尺度下,北京大部分城市绿地斑块对周边100 m范围内的建筑具有降温效应;面积在0.5 km2以上的绿地斑块,对周边100 m范围内建筑物具有明显降温效应,降温幅度在0.46~0.83℃之间,平均降温幅度为0.72℃;面积在0.5 km2以下的,具有较高植被覆盖度的绿地斑块有一定的降温效应,不具有较高植被覆盖度的绿地斑块降温效应不明显;(2)绿地斑块的周长、面积、形状指数和植被覆盖度与其周边建筑物的降温幅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表明,绿地的面积无论多大,其对周边环境的降温效应都限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在布设城市绿地时分散型绿地比集中式大绿地对周边环境的总体降温效应更好。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绿地对周边热环境影响的空间范围、降温幅度以及绿地景观参数与降温幅度的相关关系,可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环境评价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景观卫星遥感信息解译——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利用TM数据和SPOT数据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并据此,以上海市为例,把上海市外环线内650km^2范围的绿地景观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农林植被和自然植被5大类型,并将每一类型的绿地信息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数据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玲  郭其乐  彭记永 《生态环境》2012,(10):1665-1669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对中国的粮食保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大范围对小麦产量进行监测预报,对于农学经济发展和粮食政策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作物产量进行遥感监测的原理是建立在其遥感特征基础之上的,通过建立作物长势指标与遥感信息的定量关系,可实现对作物产量的监测预报。文章基于2009年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Arcgis和ENVI提取纯小麦像元,并提取纯小麦像元对应的NDVI、NPP和LAI,获取分县NDVI、NPP和LAI均值,利用统计软件对产量数据和分县遥感参数均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以往研究多采用遥感图像上某像元和地面调查点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以县为单位,对冬小麦平均单产和县域内冬小麦种植像元遥感参数的均值进行相关研究,提高了模型模拟精度。同时文章选用多种遥感参数和多项气象因子建立估产模型,避免了针对一个参数进行估产的局限性。在最佳时相的选择上,根据冯美辰(2010)以往的研究结果,从4月以后,5月8日和4月20Et植被指数和产量相关性最大,4月份之前冬小麦处于返青到拔节期,对产量来说还有很多不确定闪素,因此文章选用5月8El和4月20日进行冬小麦估产研究。结果表明,5月8日的估产模型优于4月20日,加入气象冈子的遥感气象估产模型优于只采用遥感参数进行估产的遥感模型。利用2010年产量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遥感气象模型预测精度在70.2%N99.7%之间,平均精度为90.7%;遥感模型预测精度在68.1%到95.5%之间,平均精度为83.9%。表明遥感气象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其精度可以满足大面积估产要求,可以对产量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use of remote sens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systems — Landsat. Included in this paper is a discussion of this remote-sensing technology, its application and its future as a tool fo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