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基于心率变化的心血管负荷指数作为评估人体疲劳程度的指标之一,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高温环境下不同体力劳动强度对心血管负荷指数的影响,探讨高温作业下不同劳动强度人体疲劳程度的变化,分析出不同温度下人体可接受的体力劳动强度。通过采用实验仓模拟不同的高温环境,以心血管负荷指数(%CVL)作为人体疲劳程度的分级指标,最终得到了高温环境下从事不同体力劳动强度的心血管负荷指数回归方程,以及不同高温环境下人体可承受能力下可进行的体力劳动强度,为高温环境劳动者制定合理和健康的作业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影响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的一种急性疾病。作为职业病,则是由于在高温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所致。对这种疾病的分类,国内外尚不一致。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曾规定有热射病、热痉挛、日射病三种,但临床上常常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四型。实际上混合型比较多见。 热射病: 是在高温环境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由于体内产生大量的热和从环境中获热,超过了其散热能力,使体内热量不断蓄积而发病。其症状是头痛、头晕、心悸、眼花、耳鸣、无力、恶心、呕吐,呼吸、脉搏快而弱,脉搏每分钟可达140次。收缩压上升,体温显著升…  相似文献   

3.
<正>高温作业环境有3类:天气影响型——天气造成的室外或室内高温;非天气影响型——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为高温环境;两者混合型——与天气无关的环境受到天气影响。高温作业环境仅是导致健康工人发生热病的因素之一,体力劳动强度及脱水是造成热病另外2个主要因素。天气影响型高温环境热量、湿度及日光直射这3种因素是大自然的产物,不受人类控制。在日光直射下工作时,不仅要考虑高温,还要考虑湿度及总温升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出高温高湿作业环境下人员劳动强度对生理、心理指标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高温高湿环境模拟体系.试验人员选择年龄相近、身体状况相仿的50名在校大学生,设定了微风(风速小于1.5 m/s)及湿球黑球温度(WBGT)为26℃、33℃、35℃、38℃以上4种环境条件,试验人员按事先规定的运动方式从事极重体力劳动和重体力劳动负荷训练,实时监测人员心率和评价主观疲劳程度,计算人员心血管负荷(CVL)和主观疲劳程度,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不同劳动负荷、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柱状趋势图.结果表明,在同等劳动负荷下,人员心血管负荷和主观疲劳程度与环境温度(WBGT)存在正相关性.根据人员心血管负荷预警级别,提出当作业环境温度(WBGT)达到35℃及以上时,应立即停止人员重体力和极重体力劳动负荷作业.根据试验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提出从事高温高湿作业的人员,应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加强水盐及营养的补充,加强个体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5.
数据库技术在检测检验工作中的应用张家口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站胡有福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工作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也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工作人员除在现场高温、高空、粉尘、噪声等恶劣环境下从事检测检验工作外,还必须处理复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检验报告的...  相似文献   

6.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你在一个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气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下工作,不论是在室内或室外,不久你就会觉得全身无力、头晕、头痛、心悸、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弱而快,甚至昏倒,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暑。实际上,中暑是受热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的统称,它的发病机理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即在高温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时.机体产生的热和从环境获得的热超过了其散热能力,体内的热量不断蓄积,就能发生本病。 (二)由于太阳辐射和强烈的热辐射直接作用于无保护之头部,引致头颅内组织受热,温度上升,脑…  相似文献   

7.
<正>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温热源的环境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环境容易影响人体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工作,除了会影响工作效率外,更会引发各种意外和危机。高  相似文献   

8.
《安全》1996,(3)
“绿十字”快餐浅谈夏季中暑的预防与现场急救涂力强(江西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环处)人在烈日下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尤其在不通风场所里较长时间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当辐射热和体内产生的热不能及时散发,而蓄积在体内,就易发生中暑。预防中暑主要靠及时散热。人...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高温作用对泥岩盖层密封性的影响,从理论上剖析储气库盖层产生热应力的3种形式,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分析泥岩在高温环境下力学损伤程度和盖层物性封闭评价指标随温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泥岩整体结构性能降低,400℃左右是泥岩在周期热应力作用下损伤的阈值温度;高温作用会显著改变泥岩盖层物性封闭特征,400℃左右是...  相似文献   

10.
为高温作业人员合理供应饮料,不仅是保证人体水盐代谢平衡,预防高温中暑的主要方法,而且对改善全身机能和主观感觉,提高劳动效率,都有着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为寻求合理的高温作业饮料成份和饮料的补充方法,作了许多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一、合理地饮水 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劳动,如果身体丧失的水得不到及时补充,则机体形成缺水状态,在劳动过程中必然逐步发展成为不同程度的脱水,出现热生理紧张反应,并损害身体健康和降低劳动效率。在热环境下从事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如何补充失水量,西方一些国家在饮水制度中有口渴时才饮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户外高温环境下建筑工人热应激水平进行预测分析,本文采用预测热应激模型,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与人员生理、服装和作业强度等参数的影响,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建筑工人为例,研究了高温环境下风速和空气湿度对建筑工人核心温度的影响。结合分析结果知,可在空气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适当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强度,或风速小于3 m/s时,适当提高风速来改善高温环境下建筑工人热应激状态。研究内容对户外建筑施工单位在高温天气合理安排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锻造过程中广泛应用加热炉,在投入或取出锻件而打开炉门时,存在着高温、强辐射热。锻造或加热炉可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如车间内通风不良,会污染车间空气;锻造时,会产生极大的噪声和振动;手工锻造需要繁重的体力劳动;由于锤打时,铁渣、铁屑到处飞溅,容易造成外伤,因此应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改善锻造作业的劳动条件并控制了传统锻造作业中粉尘、高温、噪声、毒物及强体力劳动强度等职业危害,以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一、由来与发展建国以来 ,国有、大集体企业的一些苦脏累险、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使用了大量的工作人员。工人们在常年的生产劳动中 ,受有毒有害等因素的伤害 ,到一定年龄后 ,身体无法适应这种工作环境。为此 ,党和政府制定政策规定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下称特殊工种)实行提前退休(下称提前退休工种)”。这项劳动保护政策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 ,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政务院1951年2月26日公布 ,并于1953年修正后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  相似文献   

15.
我厂是一个灯泡工业综合性的企业,高温工种工人占全厂职工的30%。解放前,设备简陋,劳动条件极坏。建国二十多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遵照“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的教导,修建了开敞式的厂房,利用穿堂风,降低室内气温;工艺操作逐渐由手工操作和体力劳动改为半机械化、自动化;在高温车间安装了屋顶喷水,高温工种安装了风管,实现了机械送风,玻璃熔炉,水幕隔热等,各种电风扇由原来的20台,增加到290台;在清凉饮料方面,采用祖国医学经验,配制了中草药等十多种清凉饮料。近几年由于防暑降温…  相似文献   

16.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是发生中暑的常见诱因。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技术,改善锻造作业的劳动条件并控制了传统锻造作业中粉尘、高温、噪声、毒物及强体力劳动强度等职业危害,以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岳庚吉 《劳动保护》1997,(11):38-39
在工业企业中,按其类型不同,高温场所主要存在于下列行业的工种中:五油、化工行业中的氧化、合成、加成、裂化、蒸馏等;冶炼行业中的各种冶炼、炼焦等;纺织行业中的洗染、印染、蒸煮等;轻工业中的食品熔炉、塑料加压成型等;机械制造业中的热处理、铸造、锻造等。另外还有各种加热炉、烘箱、锅炉,建筑材料的烧制窑,玻璃和陶瓷生产中的炉、窑等等。高温天气(炎热地区的气温超过35℃,一般地区的气温超过32℃)和异常情况下(如误操作、发生火灾)形成的高湿环境,在本文中也作为高温场所研究。在高温场所,由于高温的影响.会给工业…  相似文献   

19.
高温与人体     
魏红 《劳动保护》1994,(6):43-43
高温与人体夏季,气温升高,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如体温升高、排汗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食欲减退、肌力减退及尿量减少等,往往由此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工伤事故增多,甚至发生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受到的影响则更大。因此,采取相应的防暑降温措施,是...  相似文献   

20.
冶金生产集风、火、电、汽于一体,作业条件艰苦,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岗位较多。工人在这种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往往由于体内热量、水分、电解质等物质代谢不平衡,容易出现脱水、痉挛、中暑等热生理紧张反应。这时,作业人员的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准确率下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事故率上升。高温作业引起的这种热生理紧张皮应,对人体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夏季做好各岗位的防暑降温和高温保健工作,至关重要。 高温作业是指具有下列特点的作业。即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每小时散热量大于20kCal/m~3;或工作地点的气温在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