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城市污水再生回用于景观水体水质安全保障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安琪  何苗  施汉昌 《环境工程》2006,24(1):22-23,32
研究了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时可能存在的水质安全性问题,并提出了保障再生水安全回用的处理工艺。研究表明,城市污水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时,存在着卫生学安全、毒理学安全、富营养化以及底质二次污染等危害。为了满足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需要重点控制的水质指标有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有机物、重金属、氮磷植物性营养物质、悬浮固体。以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作为再生水原水时,推荐采用的工艺有:二级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二级处理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以及二级处理膜处理消毒工艺。  相似文献   

2.
NF和低压RO工艺处理锅炉补给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来水为原水,采用纳滤(NF)与低压反渗透(RO)工艺进行锅炉补给水处理研究。考察了一级NF及RO工艺、二级NF及RO工艺、NF-RO串联和RO-NF串联工艺对锅炉补给水的软化除盐效果。结果表明,NF和RO分别在0.75MPa和1.0Mpa压力下,回收率20%时处理效果最好。一级NF和一级RO可满足中低压热水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要求;二级NF和二级RO、NF-RO和RO-NF工艺均可满足中低压蒸汽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要求;串联工艺处理效果优于二级NF,且比二级RO节能;RO-NF和二级RO工艺可满足高压锅炉补给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毅 《地球与环境》2005,33(Z1):274-278
结合在建工程清水河大花水电站实例,本文对黔中地区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成因、堆积物物质成份、结构与其物理力学特性作了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贵州省二级阶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望能给正在进行工程建设的同行以一定的参考,并对工程建设区的二级地堆积物边坡稳定性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自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环保行动计划以来,我省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08年,全省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24天,比2007年增加11天。今年128月,设区城市空气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232天,比去年同期增加8天,全省“蓝天”(空气二级及二级以上)数平均每月达29天。  相似文献   

5.
通过介绍云南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在工程特点、环境特征、区位因素等方面的现状,分析二级公路噪声治理措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生物填料反应器(简称PBR)用于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时,对COD、SS、NP(?)-N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推荐废水再用流程为:二级处理出水→上向流PBR→双层滤料滤池→出水再用。推荐流程可有效地去除二级处理出水中的COD、SS、NH_3-N。去除率分别为42.5%、92.3%、52.6%。推荐流程出水可再用于生产、生活杂用、循环冷却水补充等用水场合。  相似文献   

7.
臭氧氧化二级出水有机物可生化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通过臭氧氧化北京3个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考察臭氧对二级出水有机物可生化性的提高作用.采用批量试验方法,通过调整臭氧投加时间控制臭氧投加浓度为2、4、6、8、10 mg/L.结果表明,UV254与比紫外消光度SUVA(UV254/DOC)随臭氧投加量而降低,臭氧投加量为6 mg/L时,UV254与SUVA分别降低54.4%与56.6%以上;BOD5/COD、BDOC与BDOC/DOC分别提高30%、360%与360%以上,表明适当的臭氧投加量可提高二级出水难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三维荧光指纹光谱分析臭氧氧化前后二级出水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表明该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的荧光有机物主要为芳香族蛋白类物质和腐殖质类物质,臭氧可显著去除该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8.
李成日  李琦 《环境保护》2016,(12):56-58
新常态下,环保问题日益引发公众的关注,二级环境监测站为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性、原始性数据,是环保工作的排头兵。本文总结二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整合资源,明确责任,实施垂直管理,突出二级站地方特色;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监测网格,实现监测网自动化,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接轨;通过加强管理,开展定期培训,以市场为导向壮大二级站环境监测队伍。  相似文献   

9.
丙烯腈催化剂生产车间一级含镍污水中镍含量原采用的处理工艺为化学沉淀法,但时常会超标,超标的原因可能是板框过滤时部分含镍颗粒穿透滤布或通过其他方式逃逸到二级污水池中。现采用超滤膜处理设备进行试验,通过在二级污水输送泵的吸入口增加一套膜过滤设备,过滤掉含镍的团聚颗粒悬浮物,确保二级污水的镍含量小于0.5mg/L,实现达标排放。为此设计了二级污水处理流程:加药、混凝、膜处理、离子交换,该试验在80L/h的污水处理能力下取得良好效果。经过管式超滤膜处理和离子交换处理,镍含量小于0.05mg/L,符合上海市污水排放地方标准。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的分区是国家公园维护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实现多目标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各类资源的高效管护。“管控—功能”二级分区模式作为中国国家公园管理实践的新模式,旨在实现由国土空间统一管控至园区资源分类管护的层级传导,弥补现有两区制规划粗放、难以精细化管理的不足。目前,中国国家公园二级分区实践中存在两类分区空间关系复杂多样的问题,梳理两者的内涵和管控要求,发现其具有一致性、差异性和弹性三大特征。基于二级分区模式的“三性”特征,以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区为例,构建生态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游憩适宜性和社区发展适宜性评价体系,提出“管控—功能”二级分区区划的技术流程。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将神农架国家公园划定两类管控分区和四类功能分区,并进一步详述人地矛盾集中区域的分区划定和规划策略,以期协调生态保护和社区、游憩利用的关系,为国家公园二级分区的划定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科学》2017,(6):58-65
近年来,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造成工业用水量及废水排放量日益增长,这已成为影响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针对石化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及回用已势在必行。石化二级出水水质复杂,难降解组分较多,COD浓度较高。为了提高石化废水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符合回用水水质标准,以膜技术和高级氧化技术等为主的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得以广泛研究。文章在综述石化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技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膜、高级氧化、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与膜或生物的组合等新技术,并结合处理技术发展方向与趋势,对石化二级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实用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二级处理出水中肠道病毒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在2006年7月至2007年2月期间分别用第一次PCR和巢式PCR方法对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的二级处理出水中的肠道病毒进行了检测,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2.5%和87.5%。另外,还对二级处理出水中的肠道病毒含量和温度、pH值等理化指标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吴晨曦  许路  金鑫  石烜  金鹏康 《环境科学》2022,43(1):398-408
为经济高效地去除污水厂二级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采用铁氮共掺杂生物炭材料(Fe-N-C)作为新型吸附剂,系统分析了该新型碳材料对于二级水DOM的吸附性能、动力学过程、选择性和作用机制.此外,通过固定床吸附装置深入考察了该吸附材料的长效性和重复利用性.结果表明,Fe-N-C对于二级水DOM具有突出的吸附性能,投加量...  相似文献   

14.
杨滨  应光国  赵建亮 《环境科学》2011,32(9):2543-2548
对高铁酸钾氧化降解水中微量三氯生(TCS)的反应动力学、反应机制及降解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酸钾氧化降解TCS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式,pH 8.5时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为531.9 L.(mol.s)-1,以10 mg.L-1的高铁酸钾计算,反应的半衰期是25.8 s.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随着p...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以二级低压反渗透为核心 ,以自动反冲洗式超滤结构为前处理 ,以阴阳混合树脂柱作为后处理的二级和三级实验用纯水制备方法 ,按照分析实验用水国标测试方法测试了出水质量。结果表明 ,二级反渗透出水质量符合三级水标准 ;反渗透 +混床出水符合二级水标准。该方法与传统的电热蒸馏法相比具有节能方便的优点 ;与进口同类设备相比成本低、滤材消耗少。  相似文献   

16.
城市污水二级出水中含磷量较高,需进一步处理后才能达标排放。利用锅炉煤渣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进行处理,研究了pH值,锅炉煤渣加入量,反应时间、静置时间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锅炉煤渣在8.0g/L固液比的加入量、50min的反应时间,60min的静置时间下,处理城市污水二级出水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唐山市曹妃甸区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根据曹妃甸区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选取六种环境空气污染物项目SO_2,NO_2,CO,O_3,PM_(10),PM_(2.5)作为评价因素,建立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级评价集。利用三种评价模型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所得评判集建立二级综合评判矩阵进行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评判结果可以更全面地反应评判内容。选取曹妃甸区2017年1月1日空气质量检测数据,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_(10)和PM_(2.5)。  相似文献   

18.
根据AM公司废水特点,分析了工艺处理特点及构筑物特点,探讨了采用二级A-O工艺在AM废水去除COD和氨氮应用效果。经实际应用分析,得出二级A-O工艺处理AM废水具有易管理、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等优势,市场应用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自然光和紫外光(UV)对二级处理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及其毒性效应的削减特性,研究了在自然光和UV两种不同光源的辐照条件下,二级处理出水中DOM的光谱特性、遗传毒性和植物毒性变化,阐明了毒性效应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相比于自然光照,UV辐照可以明显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UV254,并达到21%矿化.自然光和UV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DOM),但去除的组分有所差异.同时,自然光照与UV辐照均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遗传毒性,其削减率分别达到92%和61%.遗传毒性的变化与CDOM荧光强度变化有显著相关性.UV辐照可降低二级处理出水的植物毒性,削减率达到81%,而自然光照对二级处理出水植物毒性的削减率仅为19%,削减效果较差.利用UPLC-MS检测二级出水中的除草剂,发现植物毒性削减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自然光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降解缓慢,表观降解速率常数为0.0033h-1;但是UV辐照下二级处理出水中的阿特拉津可快速降解,其表观速率常数为0.2225h-1.这为污水厂排放水毒性效应控制及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以2011年作为评价年,将中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二级区作为基本流域单元对水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9个水资源二级区中,除了淮河上游水资源二级区(3.20分,完全健康状态为5.00分)为基本健康状态、汉江水资源二级区(2.77分)和三门峡至花园口水资源二级区(2.18分)为亚健康状态以外,其余水资源二级区(0.55~1.77分)均为不健康及极不健康状态. 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是影响中原经济区内各流域水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工农业开发活动强度大使得其对水资源需求巨大. 部分水资源二级区对地下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 伴随着高强度水资源利用的是水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部分河流水污染状况严重,甚至在局部地区造成了地下水污染. 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在中原经济区内由南向北随着水系统自然条件和水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