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净化有机废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净化技术是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催化剂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废气治理的净化效果和二氧化碳的选择性,减少副产物的产生,并进一步降低能耗。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净化有机废气的协同作用机理,阐述了反应器结构、催化剂参数、电参数以及工艺参数等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并指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降解挥发性有机废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技术适合于各类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特别是大气量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的处理.高效催化剂的加入可 以显著提高等离子体反应中有机废气的降解效率,减少有害副产物的生成以及提高反应器的能量利用率.从反应器、催化剂以及背景气体等方面探讨了该技术实现产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低温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工艺流程与反应机理,探讨了反应温度、废气进口组分、废气中水蒸气含量、气体流速、气溶胶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认为:一段式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可改变低温等离子体特征及催化剂催化特性,但尚未解决尾气臭氧逃逸、副产物产生及放电稳定性等问题;两段式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可提高污染物分子降解效率并减少尾气臭氧逃逸,但未能有效利用等离子体的能量,气体中的水蒸气、粉尘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均能影响后置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两段式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已具备工程应用条件,还需配套高效预处理单元以降低废气中水蒸气、粉尘等对催化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代表,其治理技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况及其处理甲苯的机理,重点概述了单独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甲苯的放电形式、放电参数以及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处理甲苯的工艺、催化剂种类和放电模式,并对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中甲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工业废气中甲苯的处理效率高,但选择性较差,通过协同催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成分复杂且极易挥发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传统的大气治理技术很难将其完全去除,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利用O·、·OH、N·和O3等强氧化性物质可高效降解VOCs。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单独降解VOCs反应机理,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的协同作用,并分析了催化剂位置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不同催化剂的协同作用,主要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复合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钙钛矿催化剂和光催化剂等,深入分析了其对VOCs的降解机理,并总结了这些催化剂用于处理VOCs的降解效果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协同催化降解VOCs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可为实际工业废气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含酮类有机废气的特征与危害、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现状。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等离子体催化净化含酮废气装置,各种影响参数如放电功率、放电方式、气体浓度、气体流速、催化剂种类、性质、吸附性、温度、活性物种等对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催化处理含酮类有机废气技术具有去除率高、能耗低、效率高、产物选择性好等特点。文章同时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物质的机理,提出了等离子体催化氧化酮类有机废气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浸渍法制备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微波场中利用吸波材料碳化硅和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废气.考察了碳化硅与分子筛负载铜-钒催化剂混合比及混合方式等条件变化对甲苯降解的影响,并通过电镜扫描、比表面积测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在固定床反应器底部装填质量比20%的碳化硅时,反应器兼有蓄热性能和低温催化氧化的优点,可有效提高微波能的利用和甲苯的催化氧化效率;微波功率75 W和47 W作用下,分子筛负载铜-钒催化剂和负载铜-钒-铈催化剂对甲苯的完全燃烧温度分别为325℃和160℃.表征发现,稀土元素铈的掺杂提高了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催化剂的微孔结构保证了其对甲苯的高吸附性能,而非晶相型铜、钒氧化物的存在则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柴油发电机废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等污染物,它们的排放会威胁人体健康、破坏自然环境,柴油发电机废气治理势在必行。文章综述了针对柴油机废气治理的主要技术,包括NOx去除技术,如NOx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NOx储存-还原技术(NSR)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等;PM去除技术,如柴油机微粒捕捉器(DPF)和柴油机氧化催化剂法(DOC)等;NOx/PM综合去除技术,如具体的技术方法有DPNR法(eiesel particulate and NOxreduction,DPNR)、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催化技术和同时催化去除技术等。期望为柴油发电机废气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烟草臭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坚  竹涛  豆宝娟  梁文俊  金毓鉴 《环境工程》2008,26(1):44-45,53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一种臭气污染.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烟草废气,使排放气体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为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设备的处理效率提供了依据.实验中还考察了气体流量及设备功率变化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系统中等离子体反应器体积不宜过大,在今后的应用中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处理气量,采用反应器并联的形式;设备功率为6kw时,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一种臭气污染。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烟草废气,使排放气体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为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设备的处理效率提供了依据。实验中还考察了气体流量及设备功率变化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系统中等离子体反应器体积不宜过大,在今后的应用中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处理气量,采用反应器并联的形式;设备功率为6kW时,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在烟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是一种臭气污染。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烟草废气,使排放气体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1996),为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设备的处理效率提供了依据。实验中还考察了气体流量及设备功率变化对处理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系统中等离子体反应器体积不宜过大,在今后的应用中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处理气量,采用反应器并联的形式;设备功率为6kW时,处理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利用脉冲调制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联用技术降解甲苯,对比分析了连续放电和脉冲调制对去除甲苯的影响;研究了脉冲调制后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的能量效率,比较了两种情况下的臭氧浓度以及中间产物的不同。结果表明:脉冲调制有效提高了甲苯的降解能效,其能量效率几乎是连续放电时的2倍~3倍;在有催化剂的情况下,能量效率是没催化剂的1.5倍~2倍,臭氧浓度明显降低,结焦产物中含苯环的衍生物的量少于无催化的结焦产物。  相似文献   

13.
低温等离子体光催化协同净化技术集成了低温等离子体和光催化的优势,两者相互协同,优势互补,是一种非常高效、节能的降解有机废气的方法。介绍等离子体光催化协同净化有机废气国内外研究进展,从作用机理、等离子体光谱、影响因素、协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等离子体联合纳米技术降解甲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自制的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利用低温等离子体联合纳米技术研究了不同电场强度、不同填料情况下的甲苯的降解,初步探讨了等离子体催化降解甲苯的机理,分析了降解产物.结果表明,甲苯降解率随电场强度的提高而上升;随反应器内填料变化[无填料(1),普通填料(2),镀有普通钛酸钡的介电填料(3)和镀有纳米催化剂的填料(4)],降解率( η)呈现为η (4)> η (3)> η (2)> η (1),最高可达95%.能量分配率(R)为R(1)>R(2)>R(3)>R(4).纳米钛酸钡基介电材料作为等离子体反应器内的填充材料,处理同量甲苯废气其消耗功率要低于填充其他填料的等离子体反应器.通过GC-MS 分析,中间产物包括醛、醇、酰胺及带有苯环的衍生物等有机物,但电场强度足够高时,甲苯分子最终可被氧化成CO2、CO 和H2O.  相似文献   

15.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安宁舒适,其中含硫恶臭气体是最为典型的一类,目前恶臭物质的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该文在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上,协同由2种不同基体上沉积有纳米二氧化钛的催化剂降解硫化氢废气,分别采用单独DBD放电、协同催化的一段式、两段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输入电压、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硫化氢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在单独低温等离子技术及其协同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臭氧、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明:随输入电压增大,以及在污染气体初始浓度和流量较小时,反应器对硫化氢气体的去除效率增大;协同催化剂的反应系统中硫化氢去除效果明显增强,且副产物减少.  相似文献   

16.
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环保新技术具有能耗低、使用便利、不产生副产物等优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处理VOCs、氮氧化物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技术应用于治理废气领域尚需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常石集团舟山造船厂为列,重点研究了吸附-催化燃烧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光催化技术协同对涂装废气的去除效果及各反应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两种方法的实验情况,对这两种方法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净化空气中的甲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有效去除VOCs的方法. 介绍了等离子体净化技术的原理,通过甲苯净化实验,分析了在改变电压、污染物入口质量浓度等参数后净化效率的变化. 结果表明:在电压为9 kV,ρ(甲苯)小于12 g/m3时,反应器有较高的净化效率,尤其在低ρ(甲苯)时,净化效率可接近于100%. 实验还主要观察了副产物ρ(CO)的变化,在处理低ρ(甲苯)时,ρ(CO)较低;而随着ρ(甲苯)的增加,ρ(CO)增长较快. 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实验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极限,通过添加催化剂,降低了CO的产生量,使有机物更多地转化为无害的CO2;同时,由于反应器放电过程还会产生高浓度的臭氧,必须使用后置处理装置将其去除,以彻底实现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9.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在降解污染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臭氧,开展了低温等离子体-臭氧催化氧化耦合工艺同时去除硫化氢和臭氧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粒径、空床停留时间、催化反应温度、等离子体输入功率等工艺参数对硫化氢降解和副产物臭氧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臭氧需求因子(Df)与催化床层出口的硫化氢与臭氧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ln(Df)介于3~4时,尾气中硫化氢和臭氧的浓度可分别维持在5.0×10-6,3×10-6m3/m3以下;等离子体能量密度SIE/Cin与ln(Df)值成明显的正相关:ln(Df)=30.924SIE/Cin-3.5622。对于进气浓度(Cin)和气体流速(Q)皆已知的硫化氢废气,通过调控输入功率(P)来调控SIE使ln(Df)值在3~4,可使耦合工艺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实现硫化氢和臭氧最佳去除。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柴油机排放碳颗粒催化燃烧中运用的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类)钙钛矿催化剂以及催化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协同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上述催化剂和催化技术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