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草地退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退化是新疆草地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分析新疆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指出只有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地资源,才能使新疆的草地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新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泓  黄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10):944-947,F0004
在分析漓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使用集聚与扩散理论、引力模型等方法研究漓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因子和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资源、环境和区位特性是影响空间结构演变的关键因子;经济因素、旅游资源价值因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状况、区位特征是驱动旅游资源空间结构集聚与扩散的驱动力;政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推动其演变的驱动力;互利共生驱动力是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类型差异化的动力,竞争促使空间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3.
海南州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青海省海南州气象灾害频繁发生、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湖泊水位下降和河流流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的实际,在广泛收集和整理气候、水资源、草地资源等生态环境因子资料的基础上,对海南州的主要气候要素、地表径流、水资源、植被的演替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主要生态环境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为海南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探讨了巴颜喀拉山北坡-青海省达日县段高寒草地资源及其退化高山草甸草地的成因、分布和判断标志,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草地类型和3个退化草地型,重点分析了高山草甸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和影象特征.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罗平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问题是实现生态脆弱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选取喀斯特地区的罗平县作为研究对象,将遥感、GIS和多元统计技术结合运用于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罗平县1990~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平县耕地逐年减少;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人口、经济和社会投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包头市达茂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研究,得出其土地退化问题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风蚀沙化严重、土壤水蚀问题突出、草地退化趋势加剧、耕地肥力下降相当普遍、盐渍化问题不容忽视。针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长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干扰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以期为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秋年 《青海环境》2004,14(1):30-33
文章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样地资料为基础,对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人为干扰、超载过牧等因素的影响下,草地严重退化,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覆盖度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物种数急剧减少、植被覆盖度下降、优良牧草比例大幅度减少。就群落物种多样性而言,退化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自然生态系统,并且草地退化越严重,其物种多样性就越低。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在土地变更详查数据及兰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基础上,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分析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政府政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土地管理措施,为研究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探讨了巴颜喀拉山北坡-青海省达日县段高寒草地资源及其退化高山草甸草地的成因、分布和判断标志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草地类型和3个退化草地型,重点分析了高山草甸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和影象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青海省草地资源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功能及重要作用 ,提出加强生态建设 ,发展生态畜牧业是青海省今后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根本方向 ,给出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概念 ,阐明了生态、社会和经济共荣的结合点为 :天然草地、人工草地 ;畜群的合理结构、饲草饲料加工与半舍饲和舍饲的发展模式 ;加强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 ;完善畜产品深加工和草业产业化体系等 ,促进青海省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IS和RS技术,利用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方法对1990—2018年江苏土地利用的总体特征、转化趋势和时空分布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江苏以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为主要用地类型,耕地、草地、林地持续减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不断增加。②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减少的林地和草地主要转化为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水域,新增的水域主要来源于耕地与草地。③后一个8年期变化更加活跃,且全省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和集中性。④政策和经济因素是造成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承载力的预测对发展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济南市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人口和GDP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的驱动因素。通过水资源承载变化驱动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预测出2010年和2020年济南市水资源的需求状况,并探讨了将线性和非线性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水资源预测。  相似文献   

13.
阿尔泰山位于欧亚草原的东南端,是历史上不同游牧民族的重要夏季牧场。基于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目前阿尔泰山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放牧牲畜头数持续增加态势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严重的超载过牧已经造成草地生产力、植被盖度和高度的显著下降,不合理的矿产旅游开发及不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对草地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分析阿尔泰山地牧业发展与草原生态及环境安全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阿尔泰山生态环境对策建议。探讨性提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草地监管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对于防止草地进一步退化和环境恶化、保护草地资源与环境具有现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的青南高原高寒草地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南部高寒区是青海省主要的草地分布区,分布着大约14.62×104km2的草地,约占青海草地面积的一半。本文通过对研究区的草地生态现状及草地生态脆弱的原因分析,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指标体系和计算各因子权重值,依据各因子的初始值和权重值用脆弱度公式计算研究区各县的脆弱度,并依据最后的脆弱度值划分草地脆弱等级,得出各县的草地脆弱等级,且不同的海拔高度其草地生态脆弱等级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南高原草地资源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草地监测与估产遥感指标和光学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1991年至1993年在新疆阜康县不同草地类型上观测的牧草产量和环境资料与地面光谱资料等进行了多重相关分析和光学模型建立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草地产量与各种光谱绿度值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均达到0.84以上,且通过F检验。在找出影响牧草产量形成的主导生态因子、拟合曲线类型选择和草地光谱基本特征分析基础上,摸清了不同草地类型地面光谱绿度值的时空变化规律,建立了草地最优监测与估产指标和模型,其模型因精度高,可用于草地资源大面积监测和估产。  相似文献   

16.
新疆草地资源特征与生态治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鹏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34-37
从新疆草地资源发生条件分析其多样性,对草地退化进行了生态分析,提出了草地生态恢复的生态置换理论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黑土型“退化草场上建立人工草地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青云 《青海环境》1999,9(2):64-66
综述了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现状和成功的经验,提出了今后在“黑土型”退化草地上建立人工草地应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湍河是汉江流域上游的一条主要河流。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该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下水库”。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为因素在湿地生态演变过程中的干预越来越明显。本文从草地生态角度分析了湍河湿地生态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湍河湿地生态整体上好转,局部出现退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防止局部生态恶化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草地农业及其在干旱区草地畜牧业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明 《新疆环境保护》1994,16(4):66-67,62
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的一种可更新的农业自然资源。草地畜牧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的靠天游牧一直是草地畜牧业经济的基本经营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低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方式不仅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也越来越大。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探讨了草地农业的内涵及其在干旱区草地畜牧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旅游援疆政策作为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关键环节,是推动新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DSR模型归纳旅游援疆政策的作用机理,运用PMC指数模型、VAR模型、fsQCA软件分析旅游援疆政策的驱动力、状态和响应。结果显示:旅游援疆政策由社会、环境和经济共同驱动,政策力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旅游援疆政策发展阶段分为萌芽成长期、蓄力发展期和稳中有进期;政策力度与旅游投入(产出)为单向(双向)因果关系,旅游投入(产出)对政策力度的冲击响应具有“扩散→收敛(剧烈→平缓)”变化趋势;殊途同归不同效,旅游援疆政策响应具有环境依托型、交通环境双驱动型和开放加持型的多元路径,通过情境模拟发现政策因子均为核心条件存在并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