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为应对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在新工科建设中的挑战,围绕新工科内涵和人才培养需求,在充分了解当前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结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设计安全工程课程体系;课程依据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ADDIE)模型,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从课程元素、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面构建教学模式,并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为例,展示课程建设的路径及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创新型人才是新工科背景下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课程与思政相融合、革新化教学流程、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是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一流学科促进一流专业、一流专业反哺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构建"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分析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双一流"建设要求确立安全工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机制;然后,通过构建多学科牵引的"安全+"模块化课程体系,基于平台与师资共享、知识体系互补建立"学科+专业"融合机制,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四位一体的循环教学模式;最后,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实施验证。结果表明:在"学科+专业"双驱动牵引下,构建安全工程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可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与国家双创育人理念相适应的行业特色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双创教育目标及其对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分析海事特色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存问题,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管控机制、信息反馈和质量评价等多方面,构建双创理念下适合于海事特色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对比传统培养模式下师生双创活动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双创人才培养理念符合新时代特色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改进的海事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满足当前行业的需求,顺应社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个人成长相匹配,通过分析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炼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要求,建立以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为框架,涵盖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体系、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环节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果表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国特色教育体系是当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引和要求;满足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准则。  相似文献   

5.
朱方  许小红  陈明毅  赵路遥 《安全》2022,43(3):56-59
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革”的教育理念,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工科教学的线上线下有效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江苏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安全人机工程学”课为例,组织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根据收集的学习行为、学习反馈、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信息资料,分析评价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调整优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该课程总体满意度在学院排名前30%,入选江苏大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A级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注册安全工程师任职标准脱节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安全专业认证委员会在广泛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基础上,构建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的关系模型和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模型,将注册安全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对应。结果表明: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双标衔接模式将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毕业要求与注册安全工程师解决复杂安全工程问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有机地建立对应关系;可推动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使得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7.
为促使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育能够有效应对新一轮的科技、产业变革,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探索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首先,分析现阶段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定位其研究领域,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发展要求确立安全工程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然后通过整合、增设、升级等措施优化课程设置,运用新兴多媒体、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构建智能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最后,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等措施,改进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表明:新工科建设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和转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改进的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提出推行专业认证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标准“双标衔接”的培养模式,探讨挖掘专业办学特色的必要性和方法。以河北大学安全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办学特色为例,探讨以突出专业特色为主线确定培养目标、梳理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和打造特色课程的路径及方法,介绍“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推行“双标衔接”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对完善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用人单位对培养方案满意程度达93%,“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课程良好率达56%,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方向,因此,建立合理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的根本保证。针对当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引入专业认证标准来对课程进行设置,并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将学校安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整合成4个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其中专业课程约占总学时16%,基础课占70%以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由专业实验课、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构成,总学分43.5。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层次的挑战,首先,分析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创新师生教学关系、融合多种创新教育、重视课程质量评价4个方面,提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然后,以郑州大学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改进,并举例介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表明: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并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力等的培养,满足"六卓越一拔尖"背景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1.
易灿南  胡鸿  刘美英  张一夫  皮子坤 《安全》2019,40(10):51-55
为培养符合新工科人才能力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人才培养要求的安全工程人才,根据CDIO理念以及工业通风课程特征,论文提出以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为导向的工业通风模块式教学模式,形成了6个基本能力训练项目和1个综合能力训练项目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提出了能力达成的教学方法以及着重能力培养过程评价的课程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大学培养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工科专业人才,基于"三重一高"的思想,构建工科专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基于系统化的基础实践教学、基于工程化的专业技能实训教学和基于综合化的专业素质培育教学三个方面,并将其思想应用于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双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安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型,并从师资队伍建设、双语课程体系、教学视频设计开发、课堂设计和教学活动程序等方面,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探索和研究。该双语教学模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对于既有深厚安全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外语能力的国际化安全科技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学改革是培养满足新工科人才能力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关键环节。以安全工程专业《工业通风》课程为例,分析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3个方面进行改革:绘制基于课程内容体系的思维导图,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设计能力训练项目以进行教学改革,同时,提出了课程考核改革的基本方法。分析显示,以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要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改革项目,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工业防火与防爆是本科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开设对推动本科安全教育发展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体系性不强,知识点重复性高,教材知识更新慢,知识点涵盖不全,师生互动性差,实践教学效果较差的不足,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的思路。首先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构建新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预防控制"课程体系,优选有针对性、典型性、客观性和互动性的案例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建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创建多样化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分析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要素及其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遵循专业认证核心理念,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加以实施,同时通过课内、校内、校外等3个循环,建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改进机制。研究表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的总体设计;课程体系是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重要环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制建立、指导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是实现预期产出的手段;可通过课内、校内、校外闭合循环方式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安全工程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促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与新时代科技、产业变革相匹配,通过分析安全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的高水平人才培养思路,建立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活动、达成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新型矿山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OBE理念对于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于OBE理念的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保障和提升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并能提升安全工程专业的国际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国内化工安全发展形势,解决化工安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构建互联网+应用型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创新培养体系。首先,利用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技术,深入剖析化工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然后,通过完善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创立多位一体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加强互联网+化工"双师型"、"多师型"队伍建设;最后,提出化工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化工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评价人才质量有助于培养互联网+化工安全应用型创新人才;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改革、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从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本科与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创新教学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认为:应对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研究;根据安全工程专业学士和硕士的不同就业特点,结合笔者多年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防火与防爆》课程的教学实践,必须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应该有所侧重;实践表明在本科与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既要实施创新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又要有所不同,才能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更多的优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按横向学科建设安全工程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概述从按纵向学科建设安全技术专业到按横向学科建设安全工程专业的缘由。从工业安全技术到安全工程专业的转变与实践经过,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必须在安全科学理论指导下,并按横向学科进行建设,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