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重要因素.文章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新的展望.土地利用变化对基因多样性的影响涉及了对物种生境的隔离、农牧业活动对物种改良和生境条件的改变方面,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对少数物种繁殖过程方面影响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物种多样性影响包括对物种优势度和丰富度、种间关系、物种分布格局、物种入侵和灭绝方面的影响,目前对物种丰富性和多样性影响方面研究较多,对物种灭绝、物种入侵和种间关系影响方面的研究极少,且还限于大型动物和植物,对微生物和小型动植物研究却很少;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涉及了对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及分布方面的影响.另外,目前缺少土地利用变化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综合影响方面的研究,难以量化和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效应.未来需要综合考虑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系统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趋势和机制方面的研究,定量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34-334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生命延续之间联系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捕食者物种多样性的作用。鉴于在食物链上处于较高位置的动物灭绝危险更大的事实,研究捕食者物种消失也是很重要的。现在,对一个沿海沼泽群落所做的一项研究(跟踪节肢体动物捕食者、食草动物和植物的命运)表明,捕食动物物种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捕食动物物种多样性高时,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强烈的捕食者效应得到分散。这一作用使得生态系统能够缓冲食草动物和植物丰度的较大变化,从而保持食物链的稳定。(肖辉林摘自 Nature, 2004, 429: 4…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脆弱性和适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及其适应直接关系着未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脆弱性、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过去的气候变化已使物种物候、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部分有害生物危害强度和频率增加,使一些生物入侵范围扩大、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改变等.未来的气候变化仍将使物种物候和行为、分布和丰富度等改变,使一些物种灭绝、使有害生物爆发频率和强度增加,并将可能使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等.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包括了自然适应和人为适应两个方面,自然适应体现在物种适应性进化、迁移、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弹性等,人为适应体现在种质基因保存、物种异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生态恢复和气候灾害防御等.目前,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脆弱性、生物多样性自然适应和人为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都还不系统深入,需要加强生物多样性自然适应和人为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表明气候变化会造成生物物候期的改变,导致物种地理分布的变化,增加物种的灭绝速率。分析了利用模型进行气候变化影响模拟的技术,指出模型的适用性和不确定性。最后,针对中国相关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开展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讲座他目前该领域研究中丰在的一些问题,如取样效应,随机组合的生态学意义,物种的长期效应,生态系统功能的衡量标准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梅  张安录 《生态环境》2011,(10):1562-1568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是当前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辨析,认为从生态系统功能的定义过渡到生态系统服务定义的过程中,在关注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中可能存在着重复估值或者估值不全面等风险。针对目前的很多生态系统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的耗损贬值和环境退化所造成的负效益的忽略,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研究不足,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在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生态学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在不确定性下的各种风险损失,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分析,重视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城市化以及人类活动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引起的水土流失、环境退化、荒漠化等土地利用变化的干扰时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和反馈,更进一步分析和预测生态系统服务的损益和响应研究;通过长期的试验监测揭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关系,测度出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边际效益,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的弹性值,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精确估值;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尤其重视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减小贫困的研究,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1):22-22
很多动植物不可能经受住气候变化。新的分析表明,在一个由1103种陆地植物和动物组成的样本中,有15%~37%的物种预计到2050年将因气候变化而灭绝。这些物种中,有些将没有任何地方适合它们生存;另一些将不能到达适合它们生存的地方。迅速改用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技术,并与碳的吸收技术相结合,有可能使15%~20%的物种避免灭绝气候变化将导致大量动植物灭绝@肖辉林  相似文献   

8.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448-448
预测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预测现代全球变化的可能后果的关键。化石记录在这方面可成为一个很好的指南,因为它保留气候和生态变化中无数天然实验的结果。对与在美国得克萨斯西部岩石中保留下来的一个2.7亿年的礁石系统相关的腕足动物群落所做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了4个生态系统是怎样对长期变化进行响应的。岩石演替记录了海平面下降和回升的4次事件。这些事件没有导致生物普遍灭绝以及腕足动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坏情况。相反,跨越生态系统边界的物种交换和替换的速度发生了变化,但本地群落保持了其多样性。(摘自Nature, 2004, 428: 738…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东南部的全尺度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开展2年的植物多样性实验,以研究植物多样性(包括植物物种丰富度和植物组成)对群落生产力与多样性效应(即互补效应、选择效应和净多样性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2007年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生产力呈线形正相关,而2008年显著的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213x2+3.455x+15.192(R=0.215)。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互补效应呈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89x2+6.974x-10.707(R=0.247),而且2007年与2008年的互补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互补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然而,2007年与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选择效应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且选择效应与群落生产力之间也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选择效应对生产力的提高作用不显著。2007年与2008年中物种组成对生产力、互补效应、选择效应与净多样性效应均有显著影响,说明人工湿地的植物配置对其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尤为重要。2008年物种丰富度与净多样性效应呈极显著地线形负相关,而2007年呈显著单峰格局,其关系式为:y=-0.329 x2+5.968 x-12.659(R=0.234),这种趋势主要是由于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因素(如物种的竞争力和生态位)在2年中有所变化。同时,2007年与2008年的多样性净效应与生产力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生产力与多样性净效应的变化趋势是同步的。与抽样效应假说不同的是,本实验中单种最高产物种(芦竹)在混种时没有表现出高产,主要是由于生长的分配、资源的竞争力与环境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0.
正从书名:新生物学丛书ISBN:978-7-03-040461-9/Q·3288开本:16定价:280内容简介本书编译自Richard B.Primack编写的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第五版),系统阐述了保护生物学的范畴、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布和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引起的物种丧失和灭绝,种群和物种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的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逻辑合  相似文献   

11.
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使得对其影响评定尤为重要和紧迫,因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成为近十年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首先概括了植物功能多样性的多种定义,并详细介绍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功能多样性是某一群落内物种间功能特征的变化范围或指特定生态系统中所有物种功能特征的数值和范围"。其次重点阐述了围绕植物功能多样性开展的5个重要研究论题:(1)分别从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3个方面介绍了功能多样性算法,并强调要注重多指数相结合以综合描述功能多样性;(2)植物功能性状间主要体现为权衡关系,植物功能性状受到了气候、土壤、海拔、地形地貌、放牧、土地利用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3)基于植物功能性状更有利于探讨环境过滤和相似性限制对群落构建的驱动作用;(4)功能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间呈现正相关、负相关和饱和曲线等一系列关系,之所以呈现不同关系与资源状况和外界干扰密切相关;(5)尽管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功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具有正效应,但依然存在两个主要的争议,一方面是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功能维持中的相对重要性,另一方面是选择效应与互补效应在功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中的适用性。最后,提出了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4个研究方向:开展多尺度研究、重视多营养级研究,加强野外观测与受控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深化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壬基酚(NP)是一种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难降解、易生物蓄积的特性,并在环境介质中长期赋存,其生态风险受到广泛关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广泛应用于水生生物基准制定及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估等研究工作。不同地理区域敏感物种有所差异,这会影响对水质基准与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本研究以NP为例,基于通用敏感物种、中国本地敏感物种的SSD法获取NP的急慢性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并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地表水为评估对象采用商值法获取风险商(RQ)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急性毒性数据时,用SSD法获取的通用敏感物种与中国本地敏感物种的PNEC差异较小,说明中国本地物种对NP的急性毒性效应敏感程度与通用物种类似;基于慢性毒性数据计算得到的PNEC差异较大,中国本地物种对于NP的慢性毒性效应更为敏感,直接采用非本地物种的PNEC可能导致本地物种"欠保护"。基于获取的急慢性PNEC,采用商值法表征长三角地区地表水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基于急性PNEC和通用物种慢性PNEC评估风险,可能低估NP的生态风险。基于中国本地物种的慢性PNEC得到NP长三角地区地表水的RQ均值为0.23~1.55,其中,骆马湖具有高风险;太湖、长江南京段RQ最大值超过1,表明个别区域具有高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综上,NP对本地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效应较为明显,应持续关注NP长期危害并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生态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工业动态     
对北美洲渔业的研究发现灭绝的威胁 由美国渔业协会(AFS)进行的一项为期三年的研究得出结论,由于捕捞过度和生活环境的破坏,北美洲水域的82种海洋物种可能会遭到灭绝.由科学家和渔场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AFS调查了它们的稀有程度、生活环境要求和种群恢复力.受到威胁的生物包括商业鱼类,如鲟鱼、鳕鱼、鲶科鱼、大西洋鲑和大西洋大比目鱼,还有海马和一些鲨鱼种类.22个物种可能正面临着全球性灭绝. 他们确定了五个地理“危险区”,那里的一些物种正处于危险中:印度河(佛罗里达)泻湖、佛罗里达珊瑚礁、佛罗里达湾、皮吉特…  相似文献   

14.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浮游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有毒藻类的爆发也会威胁水生态安全。然而,基于形态学的物种鉴定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DNA条形码技术利用基因组特定基因上、短的DNA序列来鉴别生物物种,目前已广泛用于快速物种鉴别。然而其在水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中才刚刚起步。由于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高,单基因DNA条形码往往不足以识别所有浮游植物种类;近年来,采用多基因条形码、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超级条形码,以及特定DNA条形码方法在单物种和群落水平上区分浮游植物种类的潜力很大。本文综述了浮游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在物种鉴别研究方面的进展,以及DNA宏条形码技术(DNA metabarcoding)在水生浮游植物环境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5.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浮游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有毒藻类的爆发也会威胁水生态安全。然而,基于形态学的物种鉴定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DNA条形码技术利用基因组特定基因的DNA序列来鉴别生物物种,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快速物种鉴别。然而其在水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中才刚刚起步。由于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高,单基因DNA条形码往往难以识别所有浮游植物种类;近年来,采用多基因条形码、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超级条形码,以及特定DNA条形码方法在浮游植物种类鉴别中有很大潜力。本文综述了浮游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在物种鉴别研究方面的进展,以及DNA宏条形码技术(DNA metabarcoding)在水生浮游植物环境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典型退化生态系统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岷江上游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十里乡)、逐渐恢复的生态系统(茂县生态站,1986年开始人工恢复)和原始森林及次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上卡卡沟)选择样地,对其乌类物种多样性在夏秋两季进行了调查,并计算其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各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有微小差异,但总体一致。综合夏秋两季,茂县生态站夏季的鸟类丰富度、多度和多样性指数值最高,十里乡秋季的鸟类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值最低,上卡卡沟秋季的均匀度指数最高。各群落的相似性指数较低,表明各群落组成有较大差异,拟合各样地鸟类的物种-多度曲线模型,十里乡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对数级数分布拟合,茂县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对数级数分布相似,上卡卡沟鸟类的物种-多度模型与分割线段模型分布拟合,夏秋季的物种-多度模型无明显差异,仅茂县的物种-多度模型与风何级数分布拟合,并对鸟类对生态恢复的监测效应进行了探讨,认为物种-多度模型是良好的生境变化生物指示因子,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17.
三氯生(triclosan, TCS)是一种合成型广谱类抗菌剂,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中伴随生活污水进入环境并已广泛分布,其中水生生态系统是TCS的主要污染区域之一。通过汇总分析国内外不同类型水生生态系统中TCS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TCS已经普遍存在于淡水和近海水生生态系统中,生活污染处理厂出水是河流中TCS的主要污染源,区域污染水平与人口密度和工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水体中的浓度受降雨、河口区潮汐作用以及季节影响; TCS对水生生物存在显著毒性效应,其效应浓度因物种而异,与生物的发育阶段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该文阐述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密切相关性。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生态系统功能将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未来应深入研究的五个方面:相对于物种和功能组其它水平生物多样性的改变带来的影响如何;目前已知的科学知识是否适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各级水平食物网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性;其它全球变化过程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模式如何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变化引起生态系统功能变化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19.
底栖动物在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对底栖动物尤其是大型底柄无脊椎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生物监测法和多指标评价法是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主要手段,而利用指示物种、预测模型和底柄生物的完整性指数等多种方法可以对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快速和准确的评价.如何完善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作用并综合运用其他评价技术,以及结合评价结果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将是这一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铜是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暴露会对生物产生毒害效应。针对我国南方城市某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参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淡水和海水水质指南》,应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e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方法和联合概率曲线(joint probability curve,JPC)方法评价水体中铜的生态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根据该湿地生态保护区生物调查历史数据以及其他文献数据,整理了415个本地物种的清单,通过美国环境保护署ECOTOX数据库以及其他文献共获取了13个物种的毒性数据,构建了Weibull分布、对数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对数Logistic分布、Logistic分布、BurrⅢ型分布和Gumbel分布等7个SSD模型。结果表明,利用13个本地物种铜毒性数据构建的SSD模型具有合理性,不同模型计算得到的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的总体风险期望值为0.054~0.121。其中,BurrⅢ型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据此推导得到以保护水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铜的高可靠性与中等可靠性触发值分别为2.55μg·L~(-1)和1.41μg·L~(-1)。考虑到管理目标的可达性和现状的生态风险水平,提出该湿地生态保护区水体中铜浓度的管理限值为3μ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