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束为辐照源,对较高浓度的活性染料活性红m3BE进行了辐射降解研究,探讨了H2O2加入量、吸收剂量对辐照降解结果的影响和辐照前后溶液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电子束辐射能有效降解活性红m3BE,脱色效果显著,脱色率达100%,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47%,经2.3kGy剂量辐照后溶液的pH值已有明显下降。H2O2加入量、吸收剂量均与活性红m3BE的降解效率有关,溶液pH值的变化可能有利于提高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实验证实,利用电子束辐射降解技术处理染料废水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苯胺水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苯胺类化合物中的苯胺为具体对象,进行了苯胺水溶液受到电子束辐照后的降解过程和特性研究,分别考察了吸收剂量、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和过氧化氢加入量等因素对苯胺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以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苯胺,当苯胺初始浓度为70 mg·L-1,吸收剂量为23.7 kGy时,苯胺降解率可达91%,COD去除率可达27%.过氧化氢的加入能够明显地提高苯胺的降解效果,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8%.溶液初始pH在2.0~11.0范围内,pH对苯胺的辐射降解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60Co-γ和高能电子束为辐照源,对TCA和DCA水溶液以及模拟水加氯消毒后的水溶液进行了辐照降解研究。结果表明:辐照技术能有效地降解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并且还能够抑制消毒副产物的进一步生成,这对于消毒后饮用水质量的保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23-28
文章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土霉素菌渣进行了处理,研究了吸收剂量、辐照厚度以及环境条件等参数对土霉素降解的影响,分析了辐照前后菌渣中有机物成分的变化,并探究了辐照过程中菌渣的生物毒性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土霉素的含量逐渐减小,20 kGy时土霉素降解40.59%,300 kGy时土霉素降解80.04%;相同吸收剂量条件下,辐照厚度为1 cm的降解效果优于2 cm;采用NaOH消解的菌渣中土霉素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H2O2消解,而H2SO4消解的效果最差;菌渣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脂肪酸、生物碱以及药物成分,经辐照后部分有机物降解并会产生部分新的有机物;随着吸收剂量的增加,生物毒性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
γ辐照降解水溶液中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薛军  胡俊  王建龙 《环境科学》2008,29(7):1919-1923
研究了水溶液中氯酚(2-氯酚、3-氯酚、4-氯酚、2,4-二氯酚)的γ辐照降解.通过测定辐照前后氯酚、氯离子浓度以及TOC的变化,考察了不同氯酚、不同初始浓度,以及联合O3、H2O2对辐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氯酚,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初始浓度为100mag·L-1,辐照剂量为8kGy时,2-CP、3-CP、4-CP、2,4-DCP的去除率分别为68.0%、97.5%、89.7%和100%,相应的脱氯率分别为60.2%、71.1%、64.3%、78.9%;辐照联合O3或H2O2可有效提高辐照降解氯酚的去除和矿化效率,具有明显"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造纸厂废水中2,3,7,8-PCDD/Fs的检测,分析了其在造纸厂废水中的浓度水平与特征,并将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前后废水中2,3,7,8-PCDD/Fs浓度水平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电子束辐照造纸废水中2,3,7,8-PCDD/Fs的可行性,降解机制以及降解率.结果表明,该造纸厂未经处理过的原水中2,3,7,8-PCDD/Fs浓度为239 pg·L-1,毒性当量浓度为41.0pg·L-1.通过用30 kGy和60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废水中2,3,7,8-PCDD/Fs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降解率分别为5.27%和23.6%.  相似文献   

7.
四溴双酚A的辐照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杰  徐殿斗  徐刚  马玲玲  吴明红 《环境科学》2012,33(5):1587-1590
研究了甲醇-水溶液中四溴双酚A(TBBPA)的电子束辐照降解.通过测定辐照前后TBBPA的浓度变化来研究吸收剂量、初始浓度、pH、自由基清除剂对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BBPA在甲醇-水溶液的辐照降解是还原性逐步脱溴降解过程,自由电子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辐照剂量为10 kGy时,20 mg.L-1的TBBPA有91.6%发生脱溴降解,当向辐照体系充入氮气并且加入叔丁醇,可将TBBPA的降解效率提高到100%,或者调节辐照体系溶液的pH值至12,TBBPA的降解效率也可以达到100%.辐照降解是处理TBBPA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氯霉素(CAP)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去除水中CAP,低浓度CAP在酸性条件下的辐照降解更为显著,且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添加不同的自由基清除剂,发现HO·在CAP降解中起关键作用,此外,CAP分子也会吸收辐照而发生分解.水中共存的阴离子和腐殖酸(HA)对CAP辐照降解均有抑制作用,这跟其与HO·的反应速率常数大小有关,并且反应速率越大,其抑制能力越强.CAP在去离子水中的去除率高于其他实际水体,但辐照剂量为4 k Gy时,污水厂污水过滤水和胶体浓缩液中的CAP也可分别去除89.1%和81.7%.利用GC-MS检测到辐照后溶液中有6种中间产物,主要是通过脱水、不对称中心断键和脱酰胺作用形成.此外,IC检测有Cl-、NO-3和NO-2的产生,并且TOC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说明部分CAP被矿化.  相似文献   

9.
氰化钠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利用电子束辐照降解氰化钠水溶液的效果.分别考察了CN-初始浓度、溶解氧浓度、辐照剂量率对 CN-降解效果的影响.采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离子色谱仪(IC)、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了 CN-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辐照降解产物.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能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 CN-,较低的 CN-初始浓度,较高的辐照剂量,较高的溶解氧浓度以及较低的辐照剂量率能够提高CN-降解效率.CN-辐照后转化为 NH3、NO3-、NO2-、碳酸盐和有机物.  相似文献   

10.
从生产甲基对硫磷的山东华阳农药厂污水曝气池中,分离到一株能以甲基对硫磷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对硝基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L4菌株.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用气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L4菌株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L4在5h内对50mg·L-1的甲基对硫磷和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分别为85%和98%,对其它有机磷农药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L4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H值7、30℃、接种量30%.  相似文献   

11.
氯代苯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3D-QSAR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2-氯-4-硝基苯胺、4-氯-3-硝基苯胺、2-氯-5-硝基苯胺、2,4-二氯苯胺、3,4-二氯苯胺、2,5-二氯苯胺、2,3-二氯苯胺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的96 h急性毒性,96 h LC50分别为6.99,2.58,8.63,7.79,6.08,5.23,0.49 mg/L.运用三维定量结构活性相关模型(3D-QSAR)对这些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和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估算毒性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2=0.907.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除草剂精□唑禾草灵和染料中间体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Daphnia magna)的光致急性毒性作用机制. 精□唑禾草灵(EC50 95%置信区间为4.62~6.63 mg/L)光解生成光稳定性以及急性毒性更大的产物□唑酚(EC50 95%置信区间为1.49~1.64 mg/L),推测精□唑禾草灵通过光修饰作用机制对大型□发挥光致毒性作用. 1-氨基-2,4-二溴蒽醌通过光化学转化生成二聚体,光修饰作用降低了其母体化合物的光致毒性. 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单独存在的条件下,大型□体内的活性氧物种(ROS)没有明显变化;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共同存在的条件下,生物体内的ROS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另外,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减弱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的光致毒性. 结果表明,光敏化作用是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产生光致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计算结果表明,1-氨基-2,4-二溴蒽醌在水溶液中能够通过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2种方式发生光敏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好氧生化污水处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下4-硝基苯胺、4-异丙基苯胺和2-氯-4-硝基苯胺的去除率.结果表明,HRT为6 h、12 h和24 h时,系统DOC去除率依次为70.2%、80.3%和88.3%,4-硝基苯胺去除率分别为48%、64.7%和75%,4-异丙基苯胺的去除率分别为66%、76%和91%,提高HRT可促进溶解性有机碳和苯胺类化学品的去除.2-氯-4-硝基苯胺在不同HRT条件下较难去除,去除率平均值低于20%.生物降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4-硝基苯胺、4-异丙基苯胺和2-氯-4-硝基苯胺在3 g·L~(-1)好氧活性污泥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回归系数大于0.95,生物降解半衰期依次为6.01 h、16.16 h和123.75 h.异丙基对苯胺类化学品生物降解具有积极作用,而硝基和氯原子等基团抑制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14.
4种纳米氧化铁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纳米氧化铁材料的水生态安全性,参照国家化学品生态毒性测试标准方法(GB/T13266-91),以大型蚤(Daphniamagn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4种纳米氧化铁水悬浮液(nα-FeOOH:针状,15 nm;nFe3O4:球形,9 nm;nα-Fe2O3:近球形和纺锤形,40 nm;nγ-Fe2O3:针形和近球形,22 nm)对水生甲壳类动物大型蚤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4种纳米氧化铁水悬浮液对大型蚤活动抑制的48 h EC50值分别为:0.267、0.097、3.717 mg/L,>100.0 mg/L。据此可得到4种氧化铁纳米材料的毒性大小顺序为:nFe3O4>nα-FeOOH>nα-Fe2O3>nγ-Fe2O3。通过对4种纳米氧化铁水生态安全性的初步评价,表明人工纳米材料的生态毒性和环境效应不容忽视,应重视并深入研究其制毒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大型和斑马鱼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静态生物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大型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命早期阶段的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大型的幼接触不同浓度的双酚A和四溴双酚A,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48 h的EC50分别为8.91和0.69 mg·L-1;对斑马鱼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96 h的LC50分别为9.06和1.78 mg·L-1.根据化学物质对鱼类和类的毒性评价标准,这2个化合物都属于高毒物质.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斑马鱼生命早期阶段毒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斑马鱼胚胎72 h孵化畸形是双酚A的最敏感指标,EC50为2.90 mg·L-1,72 h未孵化是四溴双酚A的最敏感指标,EC50为0.14 mg·L-1.双酚A和四溴双酚A对鱼卵发育有显著影响,双酚A对鱼卵有致畸作用,四溴双酚A抑制了鱼卵孵化.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地区污染状况的生物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2年10月到1994年4月先后几次对白洋淀集水区,包括淀区及排污河道等十几个样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和多指标生物毒性检验。选用的生物组合包括:荧光发光菌(Photobacteriumphosphorum)、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nus)和大型(Daphiniamagna),罗非鱼(Tilapiamossambica)鱼肝细胞毒性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对光合藻有明显刺激生长的作用。污水库沿线和安新县排污渠水样对浮游动物有毒性作用。府河沿线的水样仅对鱼肝细胞有毒性作用,对发光菌无明显抑制。这些潜在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否会影响白洋淀淀区的水生生态系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苯胺和硝基苯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MicroPAKCN-10柱和69%正己烷加30%二氯甲烷加1%异丙醇为流动相,用紫外鉴定器在254nm处检测的液相色谱系统,并用该系统测试了染料厂废水。方法检出限为:苯胺7.16ng,邻硝基苯胺1.52ng,间硝基苯胺2.48ng,对硝基苯胺5.39ng。回收率为80%~99%,变异系数在1.82%~9.96%之间。   相似文献   

18.
It is important to select suitable organisms to adapt the requirement of di erent environment monitoring purposes. Following our previous study, the behavioral responses of Daphnia magna and Japanese madaka (Oryzias latip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under flow-through conditions in an on-line biomonitor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D. magna and Japanese madaka had similar biological clock, but the circadian rhythms of Japanese madaka was more clearly recorded than that of D. magna. And the sensitivity of D. magna was about two orders of magnitudes higher than that of Japanese madaka in di erent types of toxic chemicals (dichlorovos, deltamethrin and cadmium chloride). However, when both animals were used in an on-line biomonitoring system, the life span of D. magna was less than 7 days and Japanese madaka could last for more than one month without feeding. Therefore, D. magna was proposed to be a more sensitive bioindicator and was suitable for short term monitoring the pollution events at concentration level closing to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 while Japanese madaka was more suitable for the long-term monitoring for accidental discharges.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沉淀法降低焦化废水氨氮浓度的预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净化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采用向废水中投加MgCl2·6H2O和Na3PO4·12H2O生成磷酸氨镁沉淀的方法,以去除其中的高浓度氨氮。结果表明,在pH值为9.0,Mg^2+、NH4^+、PO4^3-的摩尔比为1.2:1:0.9,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20 min,沉淀时间为50 min的条件下,氨氮质量浓度可由3 100 mg/l降低到56mg/l,去除率达到98%以上,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为了增强纳米零价铁的分散性,本研究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Pluronic F-127对纳米零价铁(NZVI)进行表面改性,形成分散型纳米零价铁(F-NZVI),并用于水中2,4-DCP的去除.通过不同质量比的F-NZVI颗粒沉降试验和对2,4-DCP的去除试验,发现存在沉降去除和悬浮去除两个阶段,确定F-127与NZVI颗粒的最佳质量比为2∶1,2,4-DCP最大去除率为72.32%.通过SEM、FTIR、XRD、XPS对样品进行表面形貌、组成和晶体结构分析,发现F-127对提高NZVI分散性和抗氧化性有显著作用.通过控制不同因素研究F-NZVI去除水中2,4-DCP的最优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2,4-DCP初始浓度为20 mg·L~(-1)时,F-NZVI去除2,4-DCP的最佳pH值为5,F-NZVI最佳投加量为3 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