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减灾短讯     
《防灾博览》2004,(5):45-47
《地震监测管理条例》于2004年6月17日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09号国务院令颁布,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新华社7月4日受权全文播发《地震监测管理条例》。 条例共6章40条,分别为总则、地震监测台网的规划和建设、地震监测台网的管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法律责任、附则。 条例规定,全国地震监测台网,由国家地震监测台网、省级地震监测台网和市、县地震监测台网组成。下列建设工程应当建设专用地震监测台网:(一)坝高100米以上、库容5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务院《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条例》、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地震监测4台站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和陕西省地震局的有关要求。西安市地震局于2005年底将辖区内所有台站、地震监测设施的分布地点和保护范围送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部门备案,并于近日按照地震监测保护标志设置的规定,制作了地震台站(点)和地震设施保护标志牌,并完成了安装工作,为保护本行政区域内地震监测台站观测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傅长齐 《灾害学》1994,9(2):94-96
本文在简要说明我国地震监测台网规模及地震观测环境遭受干扰情况的基础上,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震监测工作始于1930年南京北极阁地震台的创建,经过几代地震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地震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回顾江苏地震监测系统发展历程,从1932年6月维歇尔地震仪正式投入观测,到现今在全省分布的涵盖测震、地磁、地电、形变、流体的多学科地震监测网络。地震监测历经了地震仪器从外国引进到完全自主研发,从模拟观测到数字化网络化观测,从人工识别波形到AI自动识别地震事件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观测设备的不断完善更新,覆盖全省的测震台网、前兆台网、流动监测网取得了丰富的地震监测成果,获取的大量观测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地震速报、地震预测研究、地震灾害防御、地震紧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研究,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鉴往知来,回顾江苏地震监测的发展历程,致敬老一辈科学家的励精图治,地震监测科技发展薪火相传,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书写江苏地震监测新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5.
地处四川东南部的自贡市是一个拥有近300万人口的中等工业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又是一个中强震多发地区,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也无论是自贡的周边地区,还是城市的脚下,都遭受过一些中强地震的袭击。为了监测预防地震,搞好防震减灾工作,省市政府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投人大量资金,建设了一些地震监测设施和自贡无线遥测地震台网。  相似文献   

6.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苏州市第三中学地震监测站始建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至今29年如一日,监测设备从土变洋,房屋面积从小变大,工作人员从业余到专职,功能从单一的监测发展到多内容结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教育,三代老师一棒接一棒,使地震监测和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不断与时俱进。目前,学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国中学系统唯一规模较大、设备先进、成绩突出的,集地震监测、学生科技活动和面向社会宣传防震减灾知识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地震监测是防震减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建立了一系列新措施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建立了地震监测倩息共享和社会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信息反馈原理结合地震台站监测工作的实际,分析了地震监测管理系统中信息反馈的内容和途径,论证了地震监测是一个具有信息反馈功能的闭环系统,提出了获取反馈信息的方法,并对反馈信息如何在地震监测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东部沿海地区根据其自身的地震特点与社会特情,如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以及开展防震减灾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3,(4):18
在"7·28"唐山地震37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为了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地震和地震工作,提高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2013年7月23日上午,陕西省渭南市地震局开展了"认识地震科学防震,邀请市民进地震局"活动。此次活动引起了市民极大的关注,先后有50余人报名,最后确定了具有代表性的、来自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区域的30名代表参加活动。共安排了参观地震应急装备、地震科普知识展板、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监测实时数据曲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听取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地震台站观测手段介绍,市民与地震专家互动交流等10项活动内容,深受大家的喜爱。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日本、法国的地震区域分布及特征,对两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发展、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及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地震行业的技术状况,参照日、法两国的经验,对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1976年8月16日和23日,四川松潘平武地区连续发生了两次Ms7.2的强烈地震。作为地震监测人员,我参加了这次地震前后的一些工作。在松潘一平武地震30周年之际,将当时参加地震监测时的所见所闻再现,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4.
《防灾博览》2022,(1):16-17
2021年工作回顾 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抓好工作落实 二、防震减灾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高质量完成地震应急响应服务 全方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活动 着力开展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 三、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持续提升 地震监测取得新进展 地震...  相似文献   

15.
寂寞的坚守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在不停地切脉、测脉、观脉、析脉,可他们不是为人看病的医生,也很少有人走近他们、了解他们。他们在寂寞的时光中肩负着比医生更为重大的责任——监测地球的“脉动”,保护人类的平安,他们的称谓是“地震工作者”。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缘结识了他们。 深秋的一天,我在湖南省地震局同志们的带领下奔赴株洲市茶陵地震台,开始了地震工作的体验。 汽车到了茶陵县城后拐入一条乡村机耕道,颠簸着向云阳山的一个山湾里驶去。刚开始,置于窗外的  相似文献   

16.
怎样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顾名思义,它比一般的非重点地区要有所加强,并且应该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以及震后恢复与重建工作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以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为例,需要加强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1)制定短期与临震预报方案。由于地震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现象,现有的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的地震类型、不同时期发生的地震,其显示  相似文献   

17.
地震地面运动影响地面建设结构的控制 1996年美日两国开始实施地震安全政策。该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防御和减轻地震易损性(人员、建筑物生命线设施、社会经济、心理和心智等),以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项政策认为,地震安全既要依靠技术实力,也要依靠经济实力,科技投入和科技研发是减轻地震灾害挑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正> 利用PC机或兼容机与A/D模数转换器相结合,将其应用于地震传输台网中,实现了地区性范围内地震自动监测定位系统,提高了地震速报的速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此系统实现的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为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法律施行以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本法的贯彻执行情况,也非常关注各级人民政府在法律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2000年,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开展了防震减灾法执法调研活动,彭珮云副委员长亲临中国地震  相似文献   

20.
2.危害地震观测环境。地震前兆信息是弱信号信息,必须采用精密仪器设备来捕获地球物理场、地壳形变场、地应力场、地球化学场等的变化信息;同时.记录地震波的仪器也要求有足够的精确度,以便识别并分离出来自地球深部的更多信息,这就要求地震监测仪器本身具有很高的抗十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地震监测设施周围一定范围内不得有影响其工作效能的干扰源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