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铁系混凝剂处理含聚合物油田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洪宗国  张爱清  李云 《环境化学》2000,19(4):373-376
本文探讨了含聚合物油田污水的组成、胶体结构,研究了铁系混凝剂处理该污水的条件和酸度对处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聚合硫酸铝铁处理含硫油田污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处理二次采油后得到的含一定量聚丙烯酰胺的石油污水过程中 ,部分油井污水出现大量S2 - 离子 ,浓度超过 2 0mg·l- 1 .采用铝盐体系不能使含聚合物油田污水完全澄清 ,而铁盐或铁盐加酸体系加入后立刻出现大量黑色沉淀 ,虽然加大铁盐用量可使黑色沉淀消失 ,但成本大大增加 .我们采用先加酸酸化再加铁盐的方法 ,发现聚合硫酸铝铁对S2 - 离子不敏感 ,但单独使用耗药量大 ,絮凝速度慢 ,加入一定量铁盐可以减少絮凝剂用量 ,加快絮凝速度 ,絮凝颗粒大而紧 .当聚合硫酸铝铁与铁盐的比例适当时 ,可避免黑色沉淀 .我们认为 ,黑色沉淀为FeS …  相似文献   

3.
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油田含油污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对油田含油污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中空纤维超滤膜用于处理经过预处理的含油量较低的污水较为理想,而对未经处理的含油量高的污水除油除浊效果较好,膜的清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操作条件的影响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氧气是影响油藏内源微生物生长代谢及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对氧气的需要量,设计不同配气比实验,利用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方法分析配气量对微生物生长代谢变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分子生物学高通量测序方法解析不同配气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液气比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存在差异,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30 d),氧气逐渐消耗,微生物群落趋向一致,微生物群落中主要存在6种驱油功能菌,其比例占到了所有种群的70%以上.物模驱油实验得出液气比为1:5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能形成彼此相互稳定的微生物群落构成,驱替效率最高11.08%.本研究明确了微生物驱油过程中适合的氧气配比,可为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配气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型除油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际江  赵福麟  冷强 《环境化学》2002,21(2):162-166
分别用二乙胺、乙二胺、三乙烯四胺与CS2 反应 ,合成了三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试验了其除油性能 .结果表明 ,三 ( 1 ,2 亚乙基 )四氨基四 (二硫代甲酸钠 )对含有一定量Fe2 + 的油田污水有较好的除油效果 .每升污水中加入 1 0mg除油剂 ,就能在1 5min内将污水中的油含量降至 1 0mg·l- 1.通过改变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浓度、污水中Fe2 + 的浓度、搅拌速度、氨基的结构 ,发现多官能团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在较低的搅拌速度下 ,除油效果较好 .  相似文献   

6.
铝盐混凝剂去除水溶液中HPAM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大鹏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6):552-559
本文在聚合物采油污水混凝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铝盐混凝剂去除水中聚丙烯酰胺的过程与机理,通过分析铝盐作用下HPAM水溶液的水质组成变化,以及反应沉淀物的形态结构,提出了HPAM在羟基铝离子作用下的交联反应模式,并研究了铝盐的形态对HPAM去除的影响。为混凝技术在油田聚合物采油污水处理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大庆油田4个聚合物驱后的采油井中提取总DNA,扩增其16S rDNA片段,克隆到大肠杆菌,然后用ARDRA法对所得的298个克隆中的插入片段进行分析,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采用文库库容值(C)、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对文库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样品中共得出22个操作分类单元(OUT).其中4个OUT(在整个群落中占78.18%,9个OUT只有一个克隆.对22个OUT的代表克隆序列、GenBank数据库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聚驱后油井中的细菌基本属于α变形菌纲(24.83%)、γ变形菌纲(23.49%)、δ变形菌纲(35.56%)和未培养微生物(16.78%).与石油烃降解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在文库中占的比例分别是17.79%和6.02%.  相似文献   

8.
油田含油污泥的低温热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石油开采、集输和炼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油污泥,如果处置不当,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新技术是当务之急.含油污泥热解技术具有处置彻底、二次污染少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处理方法[1].本文制备了掺杂钯的钛氧化物介孔分子筛催化剂MCM41,利用真空管式热解炉对延长油田含油污泥进行低温热解,重点研究了热解条件和催化剂MCM41对油回收率和回收油中组分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泥炭净化含油污水的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炭比重小,重量轻,富含有机质,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吸油。本文通过大量试验论述了泥炭净化含油污水的实验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泥炭经热加工处理后,由原来的亲水性变成疏水性,在含油污水中实现吸油而不吸水;采用不同的净化方式效果不同,静态方式泥炭可吸附其自身重量的5-10倍的油,动态吸油高达10倍以上。藓类泥炭,草本泥炭及木本泥炭对油的吸附效果不同,分别可吸附油6L/kg-9.5L/kg,4L/kg-8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选取50 m×50 m规格的典型无明显结皮的半固定沙地和有明显结皮的固定沙地各1块,应用Ripley's K函数的双变量点格局分析方法,对飞播条件下混播区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羊柴(Hedysarum laeve)和花棒(Hedysarurn scoparium)3种常用治沙植物种内和种间的空间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飞播植物在不同的演替阶段基本上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征,在尺度为0~25m范围内,单种分布格局均出现了最大集聚强度.如果实施单独飞播,油蒿密度不宜过高,以集聚强度高的集群分布形式为最佳,羊柴以集聚强度低的集群分布形式为最佳,花棒由于其散生的特性而不适合单独飞播.油蒿和羊柴之间空间关联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故油蒿和羊柴不适合大面积高密度混播;羊柴和花棒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以羊柴为主混播一定比例的花棒效果较好;花棒和油蒿不适合同时混播,但是可将油蒿飞播到有大花棒生长的沙地中.  相似文献   

11.
刘友荣 《环境化学》2001,20(5):525-526
红外分光光度法测油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测油新方法.该分析方法的特点是:灵敏度高,能直接检出0.4mg·l-1标准油;刻度精度高,能显示5cm-1的刻度;测试范围宽,直接测试上限为3200mg·l-1的试样.该方法具有非色散测量结果的直读功能,不必换算可直接计算水体中的油含量.由于钢铁工业废水中油品主要为润滑油、重油等,一般不含动植物油,故不做硅酸镁吸附,而直接测量总萃取液中油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特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微生物解堵技术在特低渗油田应用效果的不稳定性,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和三叠系特低渗储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特点,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利用优选的微生物解堵体系,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其在特低渗储层解堵中的响应特征和主控因素.结果显示:优选的解堵体系能够适应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和延长组油藏,与原油作用后降粘率大于60%,界面张力降低率大于85%,乳化率大于75%,解堵率大于80%,驱油效率大于14%,特低渗透储层微生物解堵响应特征表现为液量上升,含水下降,原油粘度降低,流动性提高,菌群结构稳定,并朝着有利驱油的方向发展,微生物解堵效果与堵塞物类型、剩余油饱和度、压力保持水平和纵向非均质性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76 3、0.965 9、0.995 2、0.905 5.综上,本研究表明微生物解堵效果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与微生物菌种的适应性、选井选层技术具有直接的关系,可为特低渗透储层微生物解堵适应性和效果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梅花状聚乙烯醇复合载体对芽孢杆菌(Bacillus sp.)进行固定化包埋,研究固定化细菌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的油浓度下对油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固定化细菌的最宜接种量为5%,当油初始浓度为10-150 mg·l-1时,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趋势是一致的.在相同的时间内,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率和CODCr去除率高于游离菌,120h时,固定化细菌对油的降解率可达72.19%,对CODCr的去除率达到70.23%;而游离细菌对油的降解率仅为41.56%,对CODCr的去除率仅为39.56%.  相似文献   

14.
典型污水处理厂中多环麝香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麝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经过污水处理系统而进入环境中.研究了日用化妆品生产工厂排放的多环麝香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和污泥的污染特征.在大型日用化妆品生产工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和污泥中均检测出较高浓度的多环麝香,HHCB和AHTN是两种主要污染物.其中多环麝香在污水处理系统进水中质量浓度范围为4.7(AHMI)~550 μg·L-1(HHCB),出水中质量浓度范围为:低于检测限(AHMI)~32.1μg·L-1(HHCB),污泥(干物质量)中多环麝香的含量范围为1.78(AHMI)~566 mg·kg-1(HHCB).污水处理系统污水中多环麝香的去除效率非常高,达到了90%以上,然而,污泥中却富集了大量的多环麝香,表明污水中的多环麝香很大一部分转移到了污泥中,从而可能成为环境中一种潜在的多环麝香污染源.  相似文献   

15.
疏水改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其对含油污水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共聚法,通过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聚合,制得了一种疏水改性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探讨了疏水功能单体的引入对絮凝剂分子聚集形态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单元的存在,在分子聚集体中形成了疏水微区,增强了聚合物的絮凝性能,提高了其净化含油污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敦峰  孙成录 《环境化学》2001,20(3):303-304
对于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的医院污水,国内大多数医院用液氯或次氯酸钠来处理,杀灭医院污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后再排放,处理医院污水最早使用的是液氯,由于液氯处理医院污水的成本低,因而使用面广,但液氯的腐蚀性强,会导致液氯泄漏事故,存在安全隐患,次氯酸钠发生器是较后期的产品,以电解法为主,由于设备的故障率高,经常停机,不能保证对污水的处理时间,造成医院污水夹带着大量的有害细菌和病原体外排,形成“前门治病后门放毒”的状况,用液氯或电解法次氯酸钠发生器处理医院污水已很难满足淮河流域达标排放的要求,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无机强氧化剂,具有极强的杀菌灭藻功能,可用于处理医院污水,杀灭污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在纳污水体为Ⅲ类水质的淮河流域,更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于颖  于俊清  严志宇 《环境化学》2013,32(3):486-491
利用实验室微波加热装置,研究了微波功率、椰壳活性炭(微波受体)添加量和反应气氛条件对污泥(含水率:76.8%)热解产物产量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足够的微波辐照强度和7.5%以上的活性炭添加量可实现污泥的快速热裂解.污泥升温速率越快,生物油和合成气的产率越高.快速热裂解过程中生物油的产率超过8.5%,合成气的产率超过8.0%,并且合成气中H2和CO的体积之和超过总气体体积的50%.生物油主要生成于污泥150—250℃升温阶段,合成气主要生成于污泥150—400℃升温阶段.与通空气(少量O2存在条件)相比,氮气气氛更有利于污泥热解生成生物油,并可大幅度降低CO2的生成量,因此有利于合成气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西南部分地区麻疯树种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从西南6个地区采集了麻疯树种子并分析比较了其生物学性状和种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所有样品的百粒重范围为41.80~71.39g,出仁率60.02%~81.43%,种仁含油率51.76%~57.93%,种子含油率31.07%~47.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4.89%~79.68%.其中永胜产麻疯树的种子品质最好,其出仁率为81.43%,种仁含油率57.93%,种子含油率47.1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9.68%.攀枝花和宁南产麻疯树的种子品质次之.双柏和罗甸麻疯树的种子油酸值为0.81,在所有样品(0.81~9.46)中最低.对麻疯树种子及种子油性质的相关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产地不同,麻疯树种子的生物学性质、种子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都有一些差异.图2表3参18  相似文献   

19.
电导率法快速鉴别潲水油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许多地方出现了潲水油(或地沟油)回流到食用油市场的现象,为寻找鉴别潲水油的方法,研究了用电导率法鉴别潲水油。将油样和水混合,经过超声波振荡,用电导率仪对其水相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处理的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其水相的电导率值有明显差别,处理后的合格食用植物油水相电导率都在10μs/cm以下,最小的只有3.75μs/cm,而潲水油和水的混合物经过超声振荡后,其水相电导率几乎在100μs/cm以上,最高可达173.4μs/cm。初步认为可将电导率测定作为鉴别潲水油和合格食用植物油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哈蟆油PCR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中国林蛙 (Ranachensinensis)、中华大蟾蜍 (Bufogargarizans)以及鳕鱼 (Gadusmacrocephalus)等组织材料中提取DNA ,扩增出约 340bp的 12SrRNA基因片段 ,测定其序列 ,并参考有关序列 ,设计一对哈蟆油的鉴别引物HsmL1、HsmH1,用该鉴别引物扩增蛙类原动物的模板DNA时 ,只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的模板能得到阳性扩增 ,其余样品为阴性 .因此该对引物能用于哈蟆油药材来源的鉴别 .对购自 5个不同药材商店的哈蟆油PCR鉴定结果表明 ,现市售商品哈蟆油有不同的材料来源 .图 3表 1参 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