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非均一、非均交的理论模式,概要性地指出当代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地球的演化是一个非均交的过程,地球从初始态到现代.在化学上是不均一的,在动力学上是不平衡的。地质学研究,不能以局部的有限时空模式推向整体时空,否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真实过程的误解并进而影响当代地球科学理论的进展。本文所涉及的一般模式是本文集的思想总纲。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分形几何学的创立和发展,并系统总结了分形地质统计学的形成以及这一独特的新兴数学地质分支学科的方法和应用。阐述了分形地质统计学是定量剖析地质现象的有利工具,在地质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作者指出,分形地质统计学不同于研究几何体自相似性的分形几何学,而是一个研究事物变量间的分形关系的数学地质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3.
深部地质研究通常与地球物理相联系。实际上,地球物理方法所确定的仅仅是地球内部的不均匀层及壳幔界面的几何形状和地球物理参数。解释壳幔成分、各个不同层面物质的物理状态、性质及已经或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应是变质地质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深部地质研究应是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研究的统一过程。近十年来,深部地质研究迅猛发展。全球地学断面(GGT)测量和深部大陆科学钻探构成当前深部地质研究的两个重要发展方向,代表了当前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变质地质学是研究变质作用发生发展过程、动力学机制及其与各种地质作用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深部变质作用是地壳与地幔长期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地质作用,反映了地球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层次中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物质运动规律。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大陆科学深钻和高精度地震及其它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成果表明,地球不同深度圈层中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状态,产生了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变质作用及其结果。这就使我们利用变质地质学方法研究深部地质成为可能。通过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等学科和方法的结合,深部地质学将成为变质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 层控矿床的概念是1932—1939年 A.莫彻(Maucher)在研究德国南部的巴伐利亚变质多金属矿床时首次提出来的,但当时未能为广大的地质工作者接受。近二十年来,由于研究及勘探工作的发展,使有关层控矿床的研究成果成为一种新的矿床理论,引起了地质学界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5.
一、学科间的性质和目的 第四纪是地质史上最晚的一个重要地质时间单位,在这个单位中出现了人类环境。第四纪的研究,长期以来吸引着科学工作者的注意,这种吸引力在今天已发展到了不能不引起重视的地步。 尽管第四纪研究对经典地质学有过不少贡献,但对于它的研究并不限于用经典地质的方法研究第四纪的堆积物。主要的地质记录是属于许多较老时代的,  相似文献   

6.
城郊道路交通带状多线源污染扩散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适用于路面宽,等级高的城郊道路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以Caline-3有阴长线源污染扩散模式为基础,并以上海浦东新区道路网为实例,将带状线源的概念引入线源扩散模式研究,建立了新的带状多线源污染扩散模式,分析了气象条件,初始扩散,道路基本工程参数对大气污染扩散的影响,引用实例数据,对所建立的BMLSM模式进行了检验,并与Caline-2模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本研究建立的带状多线源污染扩散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环境科学的角度,应用水文学、水动力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多年野外工作获得大量数据基础上,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汛期、非汛期尾矿砂悬移量计算模式,系统研究了图们江干流中悬移性污染物沉积动态特点及迁移规律。为图们江环境质量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环境地质学的兴起与研究内容七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城区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产生了许多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因此,环境地质学便象其他环境科学一样,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发展很快。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与地质学的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地质因素可以给人们带来各种环  相似文献   

9.
河流水质模式参数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河流水质数学模式参数估计的几种不同方法。结合我们对广西桂林地区漓江水质数学模式的研究,对用不同方法所计算的参数值加以比较,分析影响参数计算值的各种不同因素,计算了漓江上三个河段的自净系数。最后将所确定的各个参数值代入氧平衡数学模式,计算溶解氧的浓度,并将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相当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正> 在讨论早前寒武纪花岗绿岩区问题时,不仅绿岩带,而且其基底在地质学、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方面的问题,均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这不难理解,因为原始陆壳的成分、结构和形成等问题,都属于早前寒武纪地质学中最有争议的关键问题。关于绿岩带具有硅铝质基底的概念,得到了愈来愈多的研究者的赞同。此概念是基于地质观察的结果而形成的,并得到了近年来放射性年代学的专门研究的证实。不久以前还盛行着另一种假说,即认为绿岩带的  相似文献   

11.
在汇总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Re Os同位素地质学主要文献的基础上 ,概括总结了Re Os同位素地质学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Re Os同位素体系在地质年代学和示踪研究方面的应用。阐明了Re Os地质年代学的定年原理、实验技术、优势 ,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归纳总结了Re Os在陨石、大陆壳和地幔等不同储库中的丰度、分布及演化特征 ;回顾了近年来Re Os同位素体系在陆壳演化、洋岛玄武岩和地幔羽成因及陨石撞击等示踪研究方面的工作和进展。  相似文献   

12.
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中国石油地质学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有效地指导了油气勘探实践。但我国油气勘探屯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在石油地质理论方面主要有:①海相油气生成聚集;②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形成模式;③如何建立起我国的含油气系统并以此指导油气勘探。在研究方法和勘探技术方面如资源评价、盆地模拟、油藏描述及三维地震等虽已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较高水平的操作规程,但这些技术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 今天,我在这里主要介绍近十年来有关矿物溶解和成矿元素在水溶液中搬运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矿物的溶解度,以及所采用的测定方法和热力学计算。我们在工作中很注意把野外地质工作、室内实验和热力学计算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地质学家,他们首先从地质学上找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然后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来对野外的地质观察进行验证。在制定实验方案的时候,还要考虑从实验  相似文献   

14.
<正> 《矿床地质学及其对矿产勘探的影响》一书为Richard Edwards和Keith Atkinson合著,1986年由美国纽约Chapman and Hall出版,计466页。该书旨在研究矿床地质背景的实际意义和特殊矿床类型的成因模式,介绍业已证明是最为有效的勘探方法。在讨论矿床成因模式时,着重评价有关模式在决定勘探方案中的重要意义。该书所介绍的矿床主要是北美、澳大利亚、非洲和西欧的一些重要矿床,其中许多矿床目前正在开采或处于最后评价阶段。该书共分十一章:  相似文献   

15.
现代地质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积极引进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近十年来,对适用于矿产地质的地质-地球物理信息的有效算法进行了综合研究。用概率统计和启发法评价成矿区及各组矿床的远景,并已着手研究用电子计算机模拟成矿过程。数学方法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已涉及到矿床地质理  相似文献   

16.
数理统计的方法早已运用于生物学、医学、地质学、以及其它许多领域,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上也正在引入。目前开展的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模式的推导等,就是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学处理的。我们目前刚进行环境监测,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环境监测所提供的数据是有限的,大多数的情况下,不能构成对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现今已积累了一些关于矿床形成过程中某些元素分布特点和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的新的实际资料。在此基础上,В.И.维尔纳茨基提出的“为进一步发展成矿理论和提高找矿勘探的效果,必须把地质学方法与地球化学方法结合起来”的学术思想得到了发展。业已证明,地质空间的不对称性是元素发生再分配和金属组分出现局部高含量异常的基本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边缘学科.环境地质学最近逐渐得到重视。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环境的变化等问题成为其发展的新动向。在中国.环境地质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提升它的应用价值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石油沉积盆地进行定量评价已成为石油勘探中的基本要求,这种评价包括估计石油生成与运移的时间和数量。要了解区域石油地质情况,必须把所有的地质作用相互联系起来,并采用系统的方法对从每种地质作用获得的信息加以综合研究。模式模拟是实现这种想法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为了模拟流体流压密作用、热传递、有机质成熟度和烃的生成,建立了一种演绎正向模式。本文主要介绍该模式的理论问题。 此外,该模式已应用于新(?)盆地的油田之一,该油田的烃类从七谷泥岩到最低的地层成员绿色凝灰岩一直在向下运移。通过应用这种模式揭示,在绝大部分的地质时期烷类都在向下运移,这主要是由于毛细管效应而不是由于区域水动压梯度的缘故。对于浅部浊积岩储集层来说,该模式实验表明,砂岩的几何形态对烃类运移通道极为敏感。这表明,毛细管效应对局部迁移模式再次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上述推测的关于烃类运移的毛细管效应理论,应该用地质资料重新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原油来源的概念很多,而且是各种各样的。过去十年来,仪器测试技术的进步使精确测量和描述分散在沉积岩中的少量有机物已经成为可能。但是关于原油来源的不同意见继续存在。这种差异通常涉及对数据的解释。只有把地球化学数据同地质学数据结合起来才可以得出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岩石中的合理一致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