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及在化学品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新化学物质申报的内容、审批程序等方面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实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对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积极影响及其在化学品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新化学物质的申报审批是从源头控制和预防化学物质的污染和危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控制的一个重要转折,该项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增强管理者、生产 进口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可有效地避免污染危害的发生,同时也可推动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文中还介绍了我国新化学物质申报审批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其对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完善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梳理了国外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情况以及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进展,指出当前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存在法规制度不健全,化学品管理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低风险类物质申报审批亟需简化、高风险类亟需强化,主体责任未发挥等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化学品环境管理专项立法,完善新化学物质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国家财政投入,强化新化学物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专职专家技术团队;三是突出管理重点,简化审批程序和低风险类物质管理要求,强化高风险类常规申报物质管理,提高审批效率;四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3.
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中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化学品环境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的构建原则及基本内容。着重论述了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中化学品测试标准、化学品测试合格实验室标准、新化学物质危害评估标准、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标准和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等5个重要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意义、作用、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持续性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我国对新化学物质的管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概述了新化学物质的概念及特点,介绍了国际组织对新化学物质管理的要求、国外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惯例及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现状,阐述了建立与实施我国新化学物质申报制度的原则,并从技术上、实践上、经济上论述了这项制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加拿大新物质管理的法规框架与管理机构、物质名录、申报要求、物质评审和风险管控五个方面入手,系统介绍了加拿大新物质管理的制度设计与评估流程等主要内容。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Canada)负责新物质法规合规情况的监管,拥有实质的监管手段和能力,得以完善新物质管理体系和法规的实施效果,形成有效的化学品闭环管理模式。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管理水平差距较大,通过研究加拿大新物质的制度体系和法规,对于完善我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工业化学品管理体系及法规,包含了现有物质名录管理及新化学物质列入名录程序,申报登记的豁免范围,申报类型和年度报告的要求,申报数据要求、风险评估和二次申报的规定,以及新化学物质申报评审程序和后期监管。澳大利亚国家工业化学品注册评估署启动了法规修订计划,提出修订预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化学品管理体系。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已有十多年的历史,通过研究澳大利亚化学品管理体系和法规,为我国新化学物质及现有化学物质管理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7.
风险评价在中国化学品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人们对化学品有毒与无毒辨证关系的认识、对危害与风险联系的理解的不断深入,风险概念引入了中国化学品管理领域,影响着中国化学品管理的方式。笔者认为我国的化学品应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①充分发挥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在新化学物质申报、新农药等新化学品登记、现有危险化学品管理、化学品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等化学品管理专项领域中的作用;②风险评价应考虑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应符合中国的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现状、应结合化学品在中国的暴露方式和暴露程度;③风险管理应注重风险信息交流,制定并执行科学可行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8.
国外新化学物质管理中的健康效应数据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要介绍了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新化学物质管理的相关法规、行政机构设置和审查制度流程,并详细阐述了在化学物质申报制度中对健康效应的数据需求及其测试方法.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眼睛/皮肤刺激、皮肤致敏、急性毒性和基因,染色体毒性等作为最基本的检测指标;日本侧重于持久性、蓄积性和人类,环境毒性的评价,不要求提供急性毒性试验数据;美国较偏重结构活性相关关系(SAn)/定量结构活性相关关系(QSARs)技术预测的健康效应数据,在不能判定物质是否有潜在的健康,环境风险时,才要求提供相应的试验数据;相反,澳大利亚对QSARs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结合其他国家和组织的相关经验,为完善我国新化学物质的健康效应数据需求和管理,提出了关于建设已登记物质数据库,QSARs技术,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PBT)评估体系和优良实验室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第17号令发布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自2003年10月巧日起施行。所谓新化学物质,是指尚未在中国境内生产或进口的化学物质。该办法设立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的生产前和进口前申报登记制度,要求新化学物质的生产者或进口者必须按照办法的规定,在生产前或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数据外推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进行新化学物质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时,需应用毒理学数据外推得出环境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国外通常使用的外推法有评价系数法和统计外推法. 着重分析了国外进行新化学物质生态风险评价主要采用的数据外推技术,并提出我国开展新化学物质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推荐使用评价系数外推法. 针对不同环境系统的测试终点外推系数,其推荐值分别确定为:水生系统,1 000,100,50和10;陆生系统,1 000,100,50和10;沉积物系统,100,50和10;污水处理系统微生物,100,10和1;次生毒性,3 000,300,90和30.   相似文献   

11.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过程中常采用固化/稳定化、淋洗或化学氧化/还原等修复技术,通过改变污染物赋存形态、降低污染物浓度或消除污染物的方式控制环境风险.在这些技术应用过程中,修复药剂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潜在风险已经引起关注.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相关部门应筛选评估并公布土壤中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质名录、禁止在土壤中使用重金属超标的降阻产品、修复活动不得造成新的危害、加强肥料等产品的登记并组织开展安全性评价、修复方案中应包括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内容.但目前还没有制定针对修复药剂安全性的相应标准或技术规范.修复药剂可能会造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及数量的改变,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或二次污染土壤,还会迁移进入地下水,造成水质恶化并引发风险;本文阐述了污染场地修复中常用修复药剂的修复机理及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现有修复药剂评价和管控方法,提出了基于土壤性质、微生物和地下水安全的修复药剂安全评价及管控建议,为场地修复中修复药剂安全利用及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ole of different kinds of information for minimizing or eliminating the risks due to the production, use, and disposal of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contrasts it with present and planned (informa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respectively. Some commentators who are disillusioned with regulatory approaches have argued that informational tools should supplant mandatory regulatory measures unflatteringly described as “command and control.” Critics of this reformist view are concerned with the lack of technology-innovation forcing that results from informational policies alone. We argue that informational tools can be made more technology inducing – and thus more oriented towards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s – than they are under current practices, with or without complementary regulatory mechanisms, although a combination of approaches may yield the best results.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chemicals policy envisions a sequential process that includes three steps of (1) producing or collecting risk-relevant information, (2) performing a risk assessment or characterization, followed by (3)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s, often driven by regulation. We argue that such a sequential process is too static, or linear, and spends too many resources on searching for, or generating information about present hazards, in comparison to searching for, and generat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safer alternatives which include input substitution, final product reformulation, and/or process changes. These pollution prevention or cleaner technology approaches are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o be superior to pollution control. We argue that the production of risk information necessary for risk assessment, on the one hand, and the search for safer alternatives on the other hand, should be approached simultaneously in two parallel quests. Overcoming deficits in hazard-related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about risk reduction alternatives must take place in a more synchronized manner than is currently being practiced. This parallel approach blurs the alleged bright line betwee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but reflects more closely how regulatory agencies actually approach the regulation of chemicals.Thes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are interpreted in the context of existing and planned informational too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respectively. The current political debate in the European Union concerned with reforming chemicals policy and implementing the REACH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 system is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production and assessment of risk information with regard to existing chemicals, although it also contains some interesting risk management elements. To some extent, REACH mirrors the approach taken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the Toxics Substances Control Act (TSCA) of 1976. TSCA turned out not to be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and provides lessons that should be relevant to REACH. In this context, we discuss the opportunities and limits of existing and planned informational tools for achieving risk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3.
公路环境评价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刘兆金  朱琼 《交通环保》2002,23(2):15-17,33
“八五”、“九五”期间,中国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评价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法规,技术、规范体系比较落后,评价仅局限在环境影响评价层次,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因此需从完善公路环境评价体系,完善公路环境法规及技术规范体系,积极探索新技术与新方法,加强佬培训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路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水环境风险及管控形势仍然严峻,化工厂爆炸和尾矿泄漏等突发性水环境事故频发,有毒有害污染物超标等累积性污染风险突出.该文着眼于水环境污染风险,对影响推进我国水环境风险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发现部分法律法规内容可操作性和防控力度有待完善提升、管理体系制度间衔接亟需加强、基础研究及支撑技术规范化不足、企业责任主体对风险防控的主动性不够、流域风险底数不清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对策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管理体系和制度的3个衔接、加强环境基准标准/风险评估/监测/应急处置4个方面的科学研究、构建以环境责任险和损害评估为核心的主动防控风险倒逼机制、开展重点水域风险普查摸清底数,提出水环境风险管理战略路线思路,强调环境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与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相结合,统筹推进水环境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5.
北方某城市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方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和量化适于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的评价体系,以北方某城市A的水源地选址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从法律制约、环境质量、水资源保障和环境风险角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共设立8个否定因子和20个评价因子,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依据环境标准和技术导则确定评分标准,可对多个选址方案进行评价与优选.研究表明,城市A的选址方案Ⅰ与方案Ⅱ均可做为水源地选址方案进行工程论证;城市A所处流域综合水质状况不佳,在后续的给水厂建设中应考虑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城市A的选址方案Ⅰ与方案Ⅱ的环境风险系数均较高,管理部门应依据选址方案的风险特征加强上游风险源管理.  相似文献   

16.
氯化石蜡(Chlorinated paraffin,CPs)是一类人工合成化学品,被广泛用作阻燃剂和增塑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释放到多种环境介质中(如水、沉积物、灰尘、空气和土壤等). 短链氯化石蜡(SCCPs)作为新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已于2017年被正式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附件A中,中链氯化石蜡(MCCPs)因具有和SCCPs相似的性质和环境效应,已被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候选名单. 我国是CPs的生产和使用大国,但对该类物质的风险评估与管控还存在不足. 本文通过收集并深入讨论已发表的CPs相关文章,在系统梳理不同介质中CPs赋存情况的基础上,利用释放因子解析方法,估算了CPs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进入到环境的量,发现土壤介质是环境中CPs的汇.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和经济水平等对CPs在不同区域的赋存具有重要影响. 对人群暴露途径解析表明,职业暴露场景显著高于其他场景;生态风险和人体暴露风险评估表明,目前CPs对我国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危害整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 另外,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对于SCCPs和MCCPs的管控措施,并基于化学品管理和风险评估的考虑,提出未来亟需深入开展MCCPs和LCCPs (长链氯化石蜡)的迁移转化和风险研究,特别是评估CPs管控造成的潜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相关数据及分析可更好地为CPs产品的管控和国家开展履约行动提供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撑,并为将来可能的CPs淘汰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美军用飞机及武器装备部分底漆标准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分析了我国军用飞机及武器装备用底漆标准与美军标存在的差异,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综述了中美现有的军用飞机及武器装备用底漆的相关标准,从标准体系和技术指标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二者存在的差异。由于时间、经验不足等原因,我国现行军用飞机及武器装备底漆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性能指标尤其是耐盐雾和丝状腐蚀性能与美军标有较大差距。提出了我国军用飞机及武器装备用底漆产品研发以及建立和健全我国军用飞机及武器装备底漆标准的建议,有助于全面提升海洋环境下军机及武器装备腐蚀防护与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我国生物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根据欧盟现有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技术指导文件,对不同环境介质中PFOS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进行了推导.我国水体、沉积物及土壤中PFOS的PNEC值分别为1μg/L, 2.7μg/kg (湿重), 1μg/kg (湿重).该数值为我国PFOS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