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夏季渤海NOx、O3、SO2和CO浓度观测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2000-08~2000-09渤海海上观测资料,初次揭示了渤海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化特点,分析了光照、天气等因素对NOx、O3、SO2和CO气体浓度的影响.SO2浓度比较稳定,浓度平均值在0.006 mg·m-3左右.O3浓度变化主要受辐射影响.在弱天气形势下,CO和NOx浓度分别在2.5~3.5 mg·m-3.和0.1 mg·m-3左右,台风天气会造成浓度在短时间内的剧烈增长.文中还简要说明了渤海大气污染与陆地污染的差异,评价了渤海夏季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气中NO、NO2和O3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臭氧(O3)是城市污染大气中的首要光化学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氮氧化物(NOx=NO+NO2)关系密切.采用49C臭氧分析仪和42CTL氮氧化物分析仪对北京城区O3和NOx浓度进行了连续观测,时间为2004-08~2005-07.结果显示,O3和OX(O3+NO2)浓度在午后15:00左右出现峰值,NOx呈双峰态日变化,在07:00和23:00左右出现峰值.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存在差异,O3和NOx浓度分别在夏季和冬季达到最大.NOx浓度存在100×10-9(体积分数)的“分界点”,NOx低浓度时以NO2为主,NOx高浓度时NO占大部分.OX区域贡献和局地贡献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前者主要受区域背景O3的影响,在春季最大,后者主要受局地NOx光化学反应的制约,在夏季最强,同时OX组分呈现显著的昼夜差异.  相似文献   

3.
南京北郊O3、NO2和SO2浓度变化及长/近距离输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2008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北郊O3、NO2和SO2质量浓度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模式,采用聚类分析对轨迹进行分类和KZ滤波器对数据组分进行分离的方法,讨论了南京北郊气体污染物(O3、NO2和SO2)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长/近距离输送对该地区污染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北郊春末夏初(5、6月)O3月均浓度出现最大值,12月出现最小值;NO2在春季(3—5月)月平均浓度相对较高,8月份浓度全年最低,而SO2浓度在6、7月出现最低值.不同季节气体污染物浓度日变化各有特点,O3呈单峰分布,12:00—15:00出现浓度最大值;NO2浓度高值则出现在夜间;SO2在清晨出现最大值,另外,春秋冬季SO2呈双峰型分布.长/近距离输送对南京北郊污染气体影响的分析表明,在西南方向的近距离输送影响下,该地区O3浓度将会出现明显的高值;传输速度较慢的西北气流则会促使该地区形成高浓度的NO2;长距离输送对O3和NO2的贡献与气团输送距离有关,说明该地区O3和NO2是区域性问题.另外,当在传输速度较慢的偏东气流的控制下,SO2的浓度较高,说明SO2的高浓度事件与偏东方向的近距离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4.
烟雾箱模拟乙炔和NOx的大气光化学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自制光化学烟雾箱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实验并模拟了乙炔和氮氧化物NOx在室温(20±1)℃下的大气光化学反应.讨论了乙炔与NOx的协同作用对光化学反应产生O3的影响.实验得到了O3和NO2的壁损失分别为5.80×10-6 s-1和2.41×10-6 s-1,相对于模拟实验中的O3和NO2,该损失可以忽略.测得了单支40 W黑光灯的有效光强为0.64×10-3 s-1(以NO2的光解速率表示).经过净化空气的本底校正后,讨论了不同乙炔浓度、NOx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对体系产生O3的影响,计算了乙炔的增强反应活性值(incremental reactivity, IR),4组实验的IR最大值分别为1.76×10-2、2.68×10-2、2.04×10-2和2.84×10-2.并发现IR值与乙炔的初始浓度以及光照强度关系密切,与NOx初始浓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氨氧化菌混培物在O2/微量NO2下的氨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序批式试验,在无分子氧条件下,确定了好氧氨氧化菌的NO2型氨氧化动力学方程,得到了最大氨氧化速率[qNO2,max=0.144 mg·(mg·h)-1]、二氧化氮半饱和常数(kNO2=0.821 μmol·L-1)和二氧化氮抑制性常数(ki=1.721 μmol·L-1).在微量NO2气体中添加2% O2氧气后,氨氧化速率明显提高,最大氨氧化速率发生在体积分数2% O2和50×10-6 NO2的条件下,达到0.198  mg·(mg·h)-1.在21% O2和微量NO2条件下,氨氧化速率继续大幅度提高;在21% O2和100×10-6 NO2时氨氧化速率达到0.477  mg·(mg·h)-1,比无NO2空气曝气条件下氨氧化速率高3倍.提出了NO2表观强化氨氧化函数的概念,建立了在O2和微量NO2混合气体下的氨氧化动力学方程,利用2% O2和微量NO2条件下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动力学方程,讨论了NO2强化氨氧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2015—2017年天水市大气污染物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天水市2015-2017年大气污染物(SO2、NO2、CO、O3、PM2.5和PM10)的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天水市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并利用排放源清单和HYSPLIT模型对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①天水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总体优良率达84.9%.SO2、NO2、CO均达标,污染物以颗粒物和O3为主.②一次污染物SO2、NO2、CO、PM2.5和PM10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季最高,夏季最低,日变化呈早晚双峰型.二次污染物O3夏季浓度最高,冬季最低,日变化呈单峰型.③天水市空气质量主要受污染物的本地排放和外来输送的影响,本地民用和工业部门对SO2、CO、PM2.5和PM10的贡献最大,交通和工业部门对NOx的分担率最高,民用部门是CO的最大排放源;西北和东部气流是污染物外来的最主要输送路径.此外,污染物在城市大气中的稀释、扩散和转移也受当地气象因素(气温、降水、风向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测网络12个监测子站的大气污染物数据,梳理2013~2017年大气光化学氧化剂Ox(NO2+O3)与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Ox+PM2.5复合超标污染定义为NO2和PM2.5质量浓度日平均值以及O3浓度日最大8 h平均值(O3 MDA8)同时超过二级浓度限值,分析了不同类型站点复合超标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气象因素影响.结果表明,2013~2017年珠三角PM2.5年均质量浓度由(44±7)μg·m-3下降至(32±4)μg·m-3,实现PM2.5连续3 a达标.Ox年均质量浓度由2013年(127±14)μg·m-3下降至2016年(114±12)μg·m-3,2017年反弹至(129±13)μg·m-3,O3浓度上升明显(10 μg·m-3).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过程占比由2013年33%增多至2017年78%,多个城市同时发生污染的区域特征明显.研究时段内Ox+PM2.5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共发生60次,主要在城区站点(78%)和郊区站点(22%).秋季发生复合超标污染天数最多(52%),是因为强太阳辐射有利于臭氧生成,大气氧化性增加,进而促进了PM2.5二次生成.造成珠三角复合超标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为高压出海型(43%)、高压控制型(30%)和热带低压型(27%).就具体气象因素而言,气温在20~25℃且相对湿度在60%~75%的范围内时,复合超标污染事件发生占比最高(22%).在O3重污染过程中,夜间高湿和低风速使得NO2和PM2.5浓度显著上升,日间高温加剧了复合超标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石家庄东部郊区交通干线附近O3生成光化学敏感性,利用2019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在线观测的NOx、NOy和O3等数据计算并分析了O3生成效率(OPE)及O3光化学敏感性的NOx临界浓度.结果表明:1交通干线附近O3光化学敏感性存在季节差异,春季主要受VOCs控制,整体OPE为2.6±0.3,夏、秋季节主要受NOx与VOCs协同控制,整体OPE分别为5.3±0.4和5.1±0.8;2NOx体积分数>11×10-9时,O3生成主要为VOCs控制;NOx体积分数介于6×10-9~11×10-9时,O3生成主要受VOCs与NOx协同控制;NOx体积分数<6×10-9时,O3生成主要为NOx控制;3O3生成敏感性存在日变化特征,10:00之前O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10:00—11:00是O3生成由VOCs控制转变为VOCs和NOx协同控制的过渡时段,12:00之后O3生成主要由VOCs和NOx协同控制,且午后14:00—16:00之间NOx对O3控制比例凸显.因此,石家庄O3治理不但要重视NOx与VOCs排放源的协同管控,尤其午后还需要对NOx排放源进行分时段精细化管控.  相似文献   

9.
水中无机阴离子对UV/H2O2降解LAS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晶  孙铁珩  李海波 《环境科学》2007,28(11):2539-2543
研究了UV/H2O2工艺对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的去除效果以及水中常见无机阴离子对LAS降解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UV/H2O2工艺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LAS,光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在H2O2投加量为8 mg·L-1,14 W低压汞灯照射下,LAS在蒸馏水和自来水中光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18 0 min-1和0.012 2 min-1;NO-3、Cl-、SO2-4和HCO-对LAS光降解有抑制作用,4种离子在浓度分别为5、10、15 mmol·L-1时,对LAS光降解的抑制程度均为HCO->NO-3>Cl->SO2-4;随着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自来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低于蒸馏水中的光降解速率常数是由于水中多种离子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以2006年中国地区的INTEX-B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反演更新了2013年1月重霾污染过程华北地区的SO2和NOx排放源;应用WRF-CMAQ模式以及2006年INTEX-B初始排放源和2013年1月改进的排放源,分别模拟了1月9-15日和28-31日两次持续重霾污染过程的SO2和NO2浓度,并与华北地区47个环境监测站点实测值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基于初始源和同化反演源的模拟效果及其改进原因;本文亦采用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东亚地区MEIC排放清单评估了SO2和NOx同化反演源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①CMAQ模式污染源同化方法可适用于重霾污染过程,即采用同化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时空变化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反映SO2、NOx排放源强的动态变化特征;②基于同化反演源的SO2、NO2浓度模拟效果明显优于2006年INTEX-B排放源,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模拟重霾污染过程SO2、NO2浓度的峰值;③采用反演源模拟的SO2、NO2浓度空间区分布特征与实测值较一致,而且可较好反映重污染区的极值分布特征;④经污染源同化改进后SO2、NO2模拟浓度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有所提高,误差明显减小;SO2的改进效果略优于NO2,这与污染源对两种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差异有关;⑤初始源中SO2、NOx排放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与2012年清华大学编制的排放源强差异较大,而同化反演源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接近于上述2012年排放源,较好反映出重点地区的高污染源分布特征.本文研究结果将为改进重霾污染过程的空气质量预报、减小自下而上建立的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评估SO2、NOx等排放源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气象条件下区域排放源的动态调控等提供新技术途径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3O4/FeS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构建非均相芬顿体系降解典型的苯胂酸类污染物(洛克沙胂,ROX).XRD、SEM、XPS和磁学测量系统(VSM)等表征结果表明,Fe3O4/FeS2呈明显的颗粒状且具有良好的磁性.降解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优条件下(初始pH值为4.5、ROX起始浓度为20mg/L、Fe3O4/FeS2投加量为0.15g/L和H2O2浓度为0.034g/L,Fe3O4/FeS2介导的非均相芬顿体系可以超快速降解ROX,1min后的降解效率达到96.74%,明显优于单独的Fe3O4或FeS2体系.此外,Fe3O4/FeS2可以通过磁铁进行快速回收利用,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能,使用3次后,ROX的降解效率仍超过80%.机理分析表明,Fe3O4/FeS2能够快速地催化H2O2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在·OH的作-用下,ROX分子结构中C-As、C-N和C-C等化学键发生断裂,发生脱砷、脱硝和开环等反应,进而生成一系列的有机产物(如酚类、醌类、小分子有机酸等)和无机产物(As (V)和NO3-).之后,无机砷能够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而有机产物则进一步被矿化.  相似文献   

12.
选取CH4、O2、CO2、Ar、NO、NH3,等气体,作为混合气和煤粉一起送入一维沉降炉内,以模拟O2/CO2气氛下煤中燃料氮、循环NO以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NO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还原性气氛下NH3、HCN、CH4、CO与循环NO间的反应是NO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且煤焦与NO的异相反应、吸附反应对NO的降解效果要明显高于氧化性气氛,同时,CO2体积分数的增加使得燃料中氮的氧化率升高,循环NO的降解率下降;氧化性气氛下随CO2体积分数的增加,燃料中氮的氧化率也增加,但循环NO的降解率升高.当CO2体积分数不变时,其对NO降解的作用随循环NO体积分数的增加愈加明显,在循环NO也不变且CO2体积分数较低时,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循环NO的降解率下降,而CO2体积分数较高时则出现相反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纳米Ti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ZrO_2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系列ZrO_2/TiO_2催化剂,以催化H_2O_2低温氧化NO脱硝,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O_2程序升温氧化(O_2-TPO)、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电子顺磁共振(EPR)等表征分析探究了影响H_2O_2脱硝活性的因素.表征结果表明ZrO_2的负载量会影响催化剂中晶格氧的含量,晶格氧相对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这是促进H_2O_2活化分解的关键.在微观表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筛选获得了催化剂的最佳ZrO_2负载量,同时对比考察了非催化和纳米TiO_2催化作用下的H_2O_2氧化低温脱硝性能;针对获取的最优催化剂,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烟气工况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rO_2/TiO_2催化剂能有效促进H_2O_2的活化分解实现低温脱硝,且ZrO_2负载量为4%(质量分数)时,催化活性最高;在烟温为160℃、[H_2O_2]/[NO]物质的量比为2及空速为30000 h~(-1)时,NO转化率最高可达81%.  相似文献   

14.
采用小型流化床研究了在O2/CO2气氛下添加SiO2对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的控制,试验在1123 K、O2/CO2气氛下进行,并采用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采集和分析燃烧后的PM2.5.结果表明,添加SiO2是燃烧过程中影响PM2.5生成的重要因素.添加SiO2后,生成PM1的质量浓度均降低,而PM1-2.5的质量浓度均略有增加;PM2.5质量粒径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0.2 μm和2.0μm左右.随着SiO2添加量的增加,PM2.5中的S、K、Na、Cu和Pb元素的含量呈减少的趋势;随着颗粒粒径减小,S、K、Na、Cu和Pb元素的含量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条件下考察了烟气残余SO2对Mn/TiO2和Mn-Ce/TiO2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活性的影响,同时对SO2的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Mn/TiO2催化剂在SO2反应气氛中失活很快,硫铵盐的沉积和活性组分的硫酸化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Ce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抑制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硫酸化,同时还能降低硫酸盐在催化剂表面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  相似文献   

16.
Ce-ZrO2 is a widely used three-way catalyst support.Because of the large surface area and excellent redox quality,Ce-ZrO2 may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systems.In the present work,Ce-ZrO2 was introduced into a low-temperature SCR system and CeO2 and ZrO2 supports were also introduced to make a contrastive study.Mn/CeO2,Mn/ZrO2 and Mn/Ce-ZrO2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these supports with Mn(NO3)2 solution,and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N2-BET,XRD,TPR,TPD,XPS,FT-IR and TG.The activity and resistance to SO2 and H2O of the catalysts were investigated.Mn/Ce-ZrO2 and Mn/CeO2 were proved to have better low-temperature activities than Mn/ZrO2,and yielded 98.6% and 96.8% NO conversion at 180°C,respectively.This is mainly because Mn/Ce-ZrO2 and Mn/CeO2 had higher dispersion of manganese oxides,better redox properties and more weakly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than Mn/ZrO2.In addition,Mn/Ce-ZrO2 showed a good resistance to SO2 and H2O and presented 87.1% NO conversion,even under SO2 and H2O treatment for 6 hours,and the activity of Mn/Ce-ZrO2 was almost restored to its original level after cutting off the injection of SO2 and H2O.This was due to the weak water absorption and weak sulfation process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talyst.  相似文献   

17.
厌氧条件下砂壤水稻土N2、N2O、NO、CO2和CH4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厌氧条件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CO2和CH4排放特征,是认识反硝化过程机制的基础,并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定量反硝化产物组成,可为氮转化过程模型研发制定正确的关键过程参数选取方法或参数化方案.本研究选取质地相同(砂壤土)的两个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KNO3和葡萄糖的混合溶液,将培养土壤的初始NO-3和DOC含量分别调节到50 mg·kg-1和300 mg·kg-1,采用氦环境培养-气体及碳氮底物直接同步测定方法,研究完全厌氧条件下土壤N2、N2O、NO、CO2和CH4的排放特征,并获得反硝化气态产物中各组分的比率.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两个供试土壤的N2、N2O和N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6~8、20和15~18 mg·kg-1,这些气体排放量测定结果可回收土壤NO-3变化量的95%~98%,反硝化气态产物以N2O和NO为主,其中3种组分的比率分别为15%~19%(N2)、47%~49%(N2O)和34%~36%(NO);但反硝化气体产物组成的逐日动态均显现为从以NO为主逐渐过渡到以N2O为主,最后才发展到以N2为主.以上结果说明,反硝化气体产物组成是随反硝化进程而变化的,在以气体产物组成比率作为关键参数计算各种反硝化气体产生率或排放率的模型中,很有必要重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CeO2–TiO2composite supports with different Ce/Ti molar ratios were prepared by a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 and V2O5–WO3/CeO2–TiO2catalysts for the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of NOx with NH3 were prepared by an incipient-wetness impregnation method. Thes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BET, XRD, UV–Vis,Raman and XPS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V2O5–WO3/TiO2 was greatly enhanced by Ce doping(molar ratio of Ce/Ti = 1/10) in the TiO2 support.The catalysts that were predominantly anatase TiO2 showed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the catalysts that were predominantly fluorite CeO2. The Ce additive could enhance the surface adsorbed oxygen and accelerate the SCR reaction. The effects of O2 concentration, ratio of NH3/NO, space velocity and SO2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presence of oxyg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NO reduction. The optimal ratio of NH3/NO was 1/1 and the catalyst had good resistance to SO2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9.
沼泽湿地CO2、CH4、N2O排放对氮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利用静态暗箱-气象色谱法,选取小叶章沼泽化草甸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CH4和N2O等3种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输入对沼泽湿地CO2和CH4排放有明显影响,其季节排放总量分别是对照处理的1.3和2.5倍,但对CO2和CH4的季节变化模式无明显影响;氮输入对N2O的排放强度和季节变化模式均有显著影响,CO2排放通量与5cm深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地表温度和1.5m气温存在指数关系,而CH4和N2O排放与温度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20、100和500年时间尺度上氮输入处理的CH4和N2O全球增温潜势(GWP)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了150%、150%和80%,表明氮输入在长、短时间尺度上都是增强CH4和N2O的温室效应的。  相似文献   

20.
H_2O和SO_2对Cr-Ce/TiO_2催化氧化NO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晶  童志权  黄妍  夏斌  罗河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5):1023-1029
采用浸渍法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了新型Cr-Ce/TiO2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BET和XRD表征.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H2O和SO2对该催化剂催化氧化NO性能的影响,并对中毒催化剂进行了FT-IR分析,讨论了中毒机理.结果表明,Cr-Ce/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NO氧化活性,在空速为10000h-1、O2体积分数8%(φ)、NO进口体积分数700×10-6条件下,反应温度250℃时NO转化率可达到59.7%,330℃时NO转化率可达到最大值80.7%.单独加入10%(φ)H2O或300×10-6(φ)SO2都可使催化剂活性降低,但在较高温度时影响较小.330℃下单独通入SO2和同时通入H2O与SO210h后,由于催化剂表面生成了少量硫酸盐和亚硫酸盐,活性下降并维持在62.4%左右,能够满足对NOx进行高效吸收的要求;停止通入H2O和SO2后,催化剂活性恢复到71.6%,加热处理后活性能进一步恢复到78.5%.该催化剂具有比文献中报道的其它NO氧化催化剂更强的抗H2O和SO2毒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