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07,(8):36-38
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级 按形成爆炸火灾危险的可能性大小将危险场所分级,其目的是为了有区别地选择电气设备和采取防护措施。目前国内将爆炸火灾危险场所按照气体爆炸、粉尘爆炸及火灾危险分为三大类,每类危险场所各分若干区域等级。具体划分见表1、表2和表3。  相似文献   

2.
对岗位劳动评价工作中所引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讨论,发现分级标准虽然能够客观反映各岗位的实际,但仍有一些诸如无定量概念的定义,无分级下限等需要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严重,有害作业点检测率和检测合格率都很低,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分级是重点治理和监察前提。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现状,分析了我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程度分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我国进行作业场所进行综合分级,根据分级结果进行分级监察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热爆炸理论在粉尘爆炸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笔者对粉尘爆炸的几种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认为粉尘爆炸是由热爆炸引起的。在对粉尘燃烧过程作了较为合理的假设后 ,将热爆炸理论中均温系统的热爆炸判据 ,应用于粉尘爆炸中 ,得出了爆炸下限与粉尘粒径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且与实验符合 ,并推导出粉尘的热爆炸判据。结果表明 :用热爆炸理论来解释粉尘爆炸机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对岗位劳动评价工作中所引用的分级标准进行了讨论。发现分级标准虽能够客观反映各岗位的实际,但仍有一些诸如无定量概念的定义,无分级下限等需要完善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的重大危险源分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种经网络系统理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研究,介绍了危险源分级网络系统的结构、学习过程和分级方法,并在计算机上进行网络实现与模拟。实例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是合理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就是对在存在生产性毒物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和劳动的职工,根据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接触有毒作业劳动时间及空气中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有毒作业职业危害程度。劳动部门对企业进行有毒作业分级,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因此对分级的质量必须给予保证。 所谓“质量保证”就是对有毒作业分级的全面质量管理,包含了保证分级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有毒作业分级标准及有毒作业空气采样规范的宣传贯彻,分级人员的培训,制定和编写有关…  相似文献   

8.
森林火行为的分级或分类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贤祥 《火灾科学》1995,4(1):12-18
本文根据多年来我国森林火行为的野外和室内试验研究以及实际火场的观测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外(美、加、苏、澳等国)的森林火行为的分级或分类标准,进行了适用于我国的森林火行为的分级或分类标准的研究。在制定森林火行为的分级或分类标准时,充分考虑了分级或分类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文中列出了森林火蔓延速度分级表、森林火强度分级表以及森林火行为综合分类表等。  相似文献   

9.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针对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监察效率和质量,强化行政执法力度,提出了在我国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分级与分级监察系统,其方法是首先确定行业相对风险度,再计算企业职业伤害风险系数,据此对企业风险进行分级,根据监察力量和监察计划对不同风险级别的企业进行分级监察,为实行集约型安全生产监察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突发事件的分级是快速响应和有效应对的基础,为了解决目前突发事件分级宽泛、主观性强和动态适应性弱等问题,将多分类器集成引入突发事件的分级过程中,借助随机森林组合分类器,针对突发事件特征,构建突发事件分级的随机森林模型,形成突发事件分级过程,进而对事前的应急预案制定、事中的应急资源配置和应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最后,以2014-2016年洪涝灾害突发事件为例检验构建的模型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通过检验随机森林组合分类器分类结果准确率达到97.56%,在突发事件分级的应用上是可行的,进而可为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面粉爆炸实验中粉尘质量浓度、点火能量、点火延迟时间对面粉爆炸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并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比较研究了粉尘质量浓度、点火延迟时间以及点火能对面粉爆炸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最大爆炸压力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点火延迟时间,对最大爆炸指数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是粉尘质量浓度;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存在最佳实验条件。当粉尘质量浓度500 g/m3、点火延迟时间100 ms时,面粉爆炸最剧烈。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橡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采用20 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常温常压下、粒径75μm以下的橡胶粉尘在质量浓度50~700 g/m3范围内的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测定其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指数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300 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0.49MPa;在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250 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值5.04MPa·m/s,根据ISO 6184粉尘爆炸烈度等级分级标准,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St-1级。  相似文献   

13.
运用本质安全原理预防煤粉爆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将本质安全原理与粉尘爆炸(以煤粉爆炸为例)的风险控制联系起来。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的标准测试方法测试煤粉及煤粉-CaCO3混合物的爆炸下限、最大爆炸压力、压力上升速度等爆炸特性。基于本质安全基本原理和试验结果,讨论预防煤粉爆炸的各种基本方法,并重点阐述本质安全原理与粉尘爆炸影响因素、不同的预防方法、过程设备的选择等之间的关系,对已制定的爆炸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完善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硬脂酸粉尘的爆炸特性,采用20 L球型爆炸仪对4个粒径范围的硬脂酸粉尘进行粉尘爆炸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增大粉尘浓度能够提升硬脂酸粉尘的爆炸能量和燃烧速率。增大粉尘浓度,爆炸猛烈度先增强后减弱;减小粉尘粒径,能增强爆炸猛烈度和敏感度。粒径小于58 μm粉尘的爆炸猛烈度和敏感度最大,浓度500 g/m3时,该粉尘有最大爆炸压力1.12 MPa和最大升压速率142.00 MPa/s。  相似文献   

15.
激波诱导下煤粉的爆炸压力测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因气体爆炸导致沉积粉尘的二次爆炸的威力远大于单纯的气体或者粉尘爆炸产生的威力,利用自制的装置,诱导煤粉爆炸的激波由甲烷气体爆炸产生,对激波诱导下煤粉的爆炸压力Pmax、爆炸压力上升速率(dp/dt)max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分别研究煤粉浓度及煤粉粒度对爆炸指数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煤粉浓度,存在一个理想煤粉浓度值,在这个浓度下的煤粉爆炸压力值最大;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其爆炸压力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国内外已开展的工业粉尘惰化抑爆实验研究,就粉尘惰化抑爆的2个方面,即固体介质惰化抑爆和气相介质惰化抑爆,分别对粉尘惰化抑爆研究现状进行调研,结合调研结果,总结、分析粉尘惰化抑爆研究现状,探讨其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了惰化抑爆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最大爆炸压力测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粉尘云形成时颗粒分散及沉降的时间效应,指出目前国际通行的球型爆炸装置采用固定点火延迟时间测定粉尘最大爆炸压力的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并以煤粉为介质在20 L标准爆炸球装置上进行系列爆炸实验,研究装置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爆炸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火延迟时间对粉尘爆炸压力测定有十分显著的影响,不同粒径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有不同点火延迟时间,目前仅以气相湍流度所确定的固定点火延迟时间下,所测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可能严重偏离实际。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哈特曼管式爆炸测试装置和20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小麦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进行评估,对粒度小于75μm的样品的爆炸危险性参数进行测试,得出了一定条件下的小麦淀粉对静电火花的敏感程度以及其爆炸的猛烈程度,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温度在25℃,喷粉压力为0.70MPa,小麦淀粉的最小点火能量在40~80mJ;在点火能量为10 kJ时,最大爆炸压力为0.60MPa,最大爆炸指数为7.87MPa.m/s,其粉尘爆炸危险性为Ⅰ级。  相似文献   

19.
粮食粉尘爆炸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分析了引起粮食粉尘爆炸的各种原因和环节,并由此建立了粮食粉尘爆炸事故树.通过事故树的结构重要度分析,提出了预防粮食粉尘爆炸事故的对策,同时给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