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运用灰色理论建立了排污收费的灰色二阶预列模型GM(2,1),给出了GM(2,1)模型精确求解方法,并以某地排污收费为例进行模型拟合。经检验该模型的精度比GM(1,1)模型精度高,最后指出了运用该模型的条件。该模型为环境管理宏观调控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1985年下半年起,上海市在黄浦江上游地区试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几年来的实践和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深感这项制度的实施,开拓了实行环境目标管理的新途径,是环境管理由定性转向定量管理的新发展。有关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条件及步骤等,我们已有专文在《上海环境科学》杂志上发表。下面,笔者主要就实际工作所得,向读者介绍在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过程中的若干体会。由总体而言,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是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根本目的。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及其产生背景我国的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控制水污染物排放开始,目前已形成以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核心,由排污单位的申报登记,排污指标的规划分配,许可证的审批颁发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四步程序组成的一种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回顾以往的十几年,我们对于水污染物排放主要采取“浓度控制”的管理方式,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没有很好地抑制污染物的绝对排放量,随着污染物的大量增加,导致某些地  相似文献   

4.
我国一向以环境标准制度对排污行为进行控制。随着环境管理的发展深化,近年来各地对排污许可证制度进行了广泛的试行,最近国家在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全面推广该制度。这一决定及时而必要,但是,为此也必须克服在管理、技术、经济和法律上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上海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的发展历程。从污染源全面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排污许可证与污染源管理的关系。提出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进一步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推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标准与排污许可证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 环境管理要上新台阶,需要更新管理思想、更新技术支持。 根据国家环保局关于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决定精神,规划、标准、排污许可证三项工作应综合协调,互为补充,构成我国水环境管理工作的三个支柱。  相似文献   

7.
《河北环境保护》2007,(9):11-15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1989年起开始实施的中国环境管理“新五项制度”之一,多年来,无论是从全国还是从我省来看,这项制度一直处于试点、宣传、探索乃至逐步推广的过程之中。 为规范排污许可证的管理,不久前河北省环保局出台了《河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一时间这项老制度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考虑到排污交易制度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紧密相关性,本期就围绕这两个问题,策划组织了一组相关文章,以期使读者对排污许可证这项制度有个系统、明哳的了解。[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排污收费作为环境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已在环境保护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进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后,要求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条例,严格按法定工作程序办事。在排污收费工作中,同样要依法办事,使之纳入法制的轨道。诸如排污收费的时效,《排污收费通知单》、《罚款通知单》的送达及回执,排污收费法律依据的确定和法律适用范围,以及排污收费工作程序和审核程序的制定,等等,均须符合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实施排污收费制度的多年实践证明,经济手段 是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排污收费制度遵循了价值规律的理论,在发挥刺激污染治理作 用的同时,通过实施征收排污费来筹集相当数量的环保资金,更好地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 健康发展。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排污收费工作谈一下体会。1 做好排污收费工作指导思想要正确众所周知,排污收费工作是环境监理工作的核心,环境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它来源于排污 单位,利用于排污单位,是综合整治污染源的资金来源之一。做为一项经济手段在环境监理 管理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三同时"、"排污许…  相似文献   

10.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对水污染物排放在浓度控制的基础上实行总量控制,对排污单位发放排污许可证。运用行政手段,强化对水环境的管理,促进水环境管理由定性化向定量化转变,实行重点污染源重点控制,重点水域重点保护,加速环境目标实现的一种有效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注入企业管理机制,给环保工作带来生机。企业有了排污总量指标的自我约束和目标追求,推动环境管理从局部、零星的随机管理,转向系统化管理。把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控制排污有机的结合起来,克服生产、环保“两张皮”的现象,有利于提高企业“三个效益”。  相似文献   

11.
傅国伟  刘玉机 《环境科学》1986,(5):45-56,33
鸭绿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是沿江两国人民生活和生产的主要水源。下游河道长233km,可分为各具特点的三个江段:上段由浑江至水丰电站,为水库淹没区;中段由太平湾电站至马市为河流段;下段由马市至江海分界线为感潮河口段,该段长约55km,潮流界在东尖头处,距江口27km。下段中,由大沙河口开始承纳中朝两国沿岸工矿、城镇排放的大量污水,使宽阔(干流宽度为1~3km)江面的沿岸两侧形成了二条明显的岸边污染带,中方江桥处污染带宽达200m左右。从目前和未来都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和旅游的要求。本研究的目的是为经济有效地改善鸭  相似文献   

12.
潮汐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目前采用的静态水态水质数学模型计算河流平均水环境容量的方法,难于满足感潮河流的动态水环境容量时变过程,且计算精度不高的情况,提出了潮汐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以满足感潮河流水质管理规划的需要。通过对某一感潮河流实际计算应用,表明这一新的计算方法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数值计算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对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和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考虑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基于感潮河网水质模型的水环境容量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不公反映了感潮河网地区水流运动复杂、流态不稳定、流向多变的特点,而且反映了感8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受边界水质变化、河段水质目标不一致、水利工程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时空变化规律,该方法经过实例计算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FVCOM建立大辽河感潮河段的水动力-扩散数值模型,采用保守物质输运扩散法研究大辽河感潮河段在潮和径流作用下的水体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径流是影响大辽河感潮河段水交换的主要因素,径流为114 m3/s条件下,半交换时间为226 h,587 h后达到90%的交换状态,且径流加倍,对应交换时间近似线性递减;子区域水交换差异由潮和径流的相互作用决定,径流越大,靠向上游河段水体交换得越快,径流减小时近河口区段水体交换变快,而中游河段交换变慢。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理体系的排污总量公平分配模型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批出已有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公平分配”规则中隐含的不公平性,利用环境冲突分析理论,建立了关于公平的公理本系统体系,设计出满足公理体系的排泄总量公平分配规则。研究结果对公平处理环境冲突以及改进传统环境规划的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感潮河段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利用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COD、NH3-N、TP为污染因子,分别以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条件,模拟江苏南部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分析江段大小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排放,尾水对排放口附近江段保护区水质影响小;事故排放,尾水对保护区水质无影响,但长江水体影响范围增大,沿岸污染物浓度增高,且小潮周期影响作用强于大潮周期,污水处理厂应加强管理,尤其在小潮时应避免污水事故排放。  相似文献   

17.
朱效娟  叶洪峰 《环境科技》2006,19(Z2):62-64
受潮汐影响的闸控河网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是水环境控制的重要内容。针对闸控感潮河网的水流特点,介绍了基于动态水质模型的水环境容量的数值计算方法。其方法综合考虑了感潮河网地区水流运动复杂、易受水利工程设施运行影响的特点,并成功地应用到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  相似文献   

18.
分区达标控制法求解海域环境容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可考虑二维扩散的分式标控制法用于求解海域环境容量。引进贡献度系数将二维容量问题定义为线性规划问题,使各类水功能区在达到所对应的环境标准的前提下各排污口污染允许排放量之和最大。并给出了用二维扩散模型计算贡献质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We describe conceptual and simulation models of land use with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he Guayas River estuary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mangrove wetlands to maintain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 tropical estuary. The goal of this exercise i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of ecological constraints in determining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and how modeling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impacts of land use such as loss of mangrove wetland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Our conceptual model treats solar energy, river flow, and tides as forcing functions that control the properties of estuarine ecosystems, but also describes market forces and cultural policies as constraints on properties of socioeconomic systems. The controversy of coast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cuador centers around the relative impacts of shrimp pond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s negative feedbacks to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Guayas River estuary. Unique oceanographic processes and land use changes contribute to complex issues of water and habitat quality in this tropical estuary, the largest estuarine complex on the Pacific coast of South America. A dynamic box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the estuary and calibrated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a 14 month survey of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throughout the estuary. Scenarios included conversion of mangroves to shrimp ponds in three regions of the estua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dam by varying three different rates of river discharge at 100, 50 and 10% of 1989 base flow. Good water quality is maintained by the low residence time of water in the estuary (11 d) because of seasonally high river flow and tidal exchange. With a 90% reduction of mangrove forests in the estuary caused by shrimp pond construction, tot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5 fold. However, as river discharge decreased to 10%, the same construction caused a 60 fold increase in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to 250 μM. Increases in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upper estuary region, with much less change in the lower estuary. Thus the sensitivity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to changes in land use in the intertidal and upland zone are linked to the hydrography of the estuary and is site specific. In the future, the combinations of these ecological models together with economic analyses of the goods and services of mangroves may provide better techniques to evaluate the economic impacts of specific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20.
感潮河段水体的物质输运规律及其时空分布不仅受径流、潮汐动力的双重影响,还受水闸调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针对水闸调度影响下感潮河段复杂的水动力学及其伴随的物质输运过程,提出一种新的算盘式网格结构,建立了水动力学和物质输送的三维数学模型,考察了在径流、潮汐及水闸调度综合作用下,感潮河段水流密度分层的特点,并对水体中溶解氧和盐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观测值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三维数值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感潮河段的水流运动和物质输运规律.研究表明,感潮河段的缺氧水体首先出现在盐水楔的前端,在盐-淡水分层强度、盐水停留时间及水闸调度的综合作用下,出现溶解氧浓度持续降低的趋势,并导致缺氧水体范围从河口上游向下游扩展,随水闸的放流缺氧水体被冲刷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