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规模是史无前例的。1940年代末,中国有69个城市。2007年,中国城市增加了近10倍,达到670个。城市化增加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导致小城镇不断扩大,重新划分归类为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89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使其他大国相形见拙.而美国同等规模的城市只有37个,印度为32个。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规模是史无前例的.1940年代末,中国有69个城市.2007年,中国城市增加了近10倍,达到670个.城市化增加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结果,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的结果,导致小城镇不断扩大,重新划分归类为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89个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使其他大国相形见拙,而美国同等规模的城市只有37个,印度为32个.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世界的城市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趋势。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仅有几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还有上千万人口的超级特大城市,并已出现了城市群和城市带。预计到本世界末,世界城市人口将发展到32亿,约占总人口的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80年到1990年,我国城市由223个增加到467个,增长109%;建成区面积由7200km~2增加到12400km~2,增长72%;非农业人口由0.95亿增加到1.44亿,增长52%。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在城市化进程中有效地保护城市环境,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一、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城市化是以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经济集中为显著特征的,是人类追求规模效益和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将越来越多,这一趋势将是人类下个世纪面临的最大威胁。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从1950年到1995年这45年间,发达国家超过百万居民从49个增加到112个,发展中国家从34个增加到213个。预计到2000年,世界将有24个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到2025年城市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61%。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将使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空  相似文献   

5.
同一条湘江,同一个梦想。到2010年,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将力争3市人均GDP达到3.2万元,成为中西部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群和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极。到2020年,要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化的城市群,3市人均GDP将达到8万元,3市核心群人口达到1000万,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来世界城市人口变化速度很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最快。据统计资料,发达国家城市人口从20年代到60年代,年平均增长为2%,到90年代仅增长0.8%,预计到下个世纪的前25年将会保持在0.5%。但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率在本世纪内将超过3%,为人口总增长率的2倍,预计到2000年将达到4.1%。1920年全世界城市人口仅3.6亿,预计到本世纪末城市人口将达到29亿左右,其中发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核心和经济建设的引擎,是城市间相互协同,发挥聚集效应一体化城市群体。城市代谢系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质、能量、货币和人类劳动力综合协调的自组织系统。城市代谢系统失调被认为是导致城市人口负荷过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和资源过渡消耗等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通过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维度指标构建对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评价尤为重要。本文以闽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结合城市代谢理论,从不同维度系统分析闽三角城市群能值代谢状况及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不同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2010—2017年闽三角城市群总能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不可更新资源能值比重增幅较大,表明经济发展以资源消耗为主,对城市群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人口增长、土地空间限制和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矛盾。(2)从不同城市群之间对比来看,闽三角城市群与环太湖城市群在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产出方面略有差距,但在能值货币比率和环境承载力等指标方面表现较好,反映出闽三角城市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效果。(3)从城市群内部结构对比来看,厦门、泉州、漳州三个城市均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且厦门、漳州可持续发展能力远高于泉州。厦门因产业结构优势对外部资源依赖性最小,总体经济发展效率稳步提升,较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城市社会福祉提高之间协调发展。泉州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经济产出效率提升较快但发展效率偏低,其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漳州产业结构较为平衡,区位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为其城市发展提供了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世界人口已超过50亿。人口急剧增加使人类未来的居住地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为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多种设想,有些已成为现实正在某些国家付诸实施。群体城市部分城市因地理环境和生产的需要,人口增加成为不可抑制的状态,不断吞噬周围的地区,扩大自己的范围,形成一个大的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内罗毕,2000年3月22日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在世界水日发表讲话:“特大型城市是保护水资源的主要战场。”“1900年时10个中只有1人住在城里,但今天,一半人类———超过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已经有23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0万,其中18个在发展中国家。结果是在上一世纪中,全世界市政和工业用水合起来增长了24倍,而同时农业用水仅增5倍。”“世界水资源中只有1%是满足了必需的农业、工业和人们消费的需求。多一半的欧洲城市正在过度开采地下水,很多国家报告了地下水污染。墨西哥城因为过度汲…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伊丽沙白·多德期维尔女士最近就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发表讲话,指出,全世界每天增加25万人,世界城市每周增加100万人口,世界大城市人口增长绝大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1.
12个欧洲国家共26个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在“空气污染与健康、欧洲信息系统(APHEIS)”项目中被汇总,该项目得到欧盟部分资助.有19个城市用PM10作为大气污染状况的量度,最清洁城市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的年平均值是14mg/m3.在一些城市如克拉科夫、罗马和塞维利亚,PM10的浓度超过欧盟年平均40mg/m3的规定,该规定于2005年生效.有些城市如雅典还没有用PM10作指标,空气污染状况严重. APHEIS项目利用已知的颗粒物浓度和健康影响间的关系对19个城市共3200万人口作出定量估算,认为如果所有城市的年平均浓度降至40mg/m3,一年可减少早死265…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代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城市人口的增长,美,苏等一些国家从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里大城市噪声增加了10dB。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目前虽然不及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但由于对噪声控制尚未建立完善的法令和措施,不少城市噪声危害的程度已接近或超过世界著名的吵闹城市——东京。东京1976年机动车辆总数是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工业和人口聚集的场所,是人口、经济、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地域空间。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建国初期相比,1988年我国城市非农业人口由2741万发展到14034万,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434个,城市化水平由5.1%发展到12.8%(见表1)。到2000年,城市数量将达到600多座,预计城市非农业人口达到234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19%。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强  赵丽 《环境保护》1999,(2):43-45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农村人口逐渐涌向城市,致使城市人口膨胀,车辆急增,道路堵塞,污染加重。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正在由煤烟型向尾气型污染转化。1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危害与现状在1988-1998年的10年间,我国城市人口翻了1.1倍,从1988年的1.7亿增加到1997年的3.6亿。机动车保有量由1988年的540万辆,猛增到1997年的1730万辆,翻了2.2倍。预计201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8亿,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5900万辆。1980年前,我国汽车工厂仅有56家,主要生产中型卡车和大型客车,年产汽车为十几万辆。进人80年代,我国大量…  相似文献   

15.
(一)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据估计,到2000年世界约有60%的人将居住在城市。解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速度同样惊人,从1952年到1976年,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由9个增到13个,增长44%,大城市由10个增到25个,增长150%,中等城市由23个增到53个,增长130%,其增长之快为世界各国所不及。  相似文献   

16.
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人口研究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本文提出一种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基于不同城市发展情景下资源要素供给状况与城市人口需求特征,计算供需关系共同制约下的适度人口规模.以北京市通州新城为案例应用该模型,结果表明,综合决策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影响要素,通州新城到2020年适度人口规模约为75~78万,规划期内就业、社会保障、供水、住房为约束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韦彦汀  李思佳  张华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807-4816
利用2008~2018年成渝城市群内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格局,揭示了碳排放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碳排放整体呈增长态势,总量由5亿t增加到6.6亿t,增速约为1500t/a,地均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也存在波动上涨趋势.碳排放总量热点区域集中在成都和重庆,分别占总量约20%和25%,冷点区域为雅安市.碳排放总量和地均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人均碳排放的莫兰指数为正,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格局.整体上,人均碳排放表现出东北低-西南高的空间结构特征,南充,遂宁,广安是低低聚集区域.城市群中各个城市的影响因素显示出时空异质性,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对城市的碳排放都有明显正向作用,在成渝中西部城市作用强度大;而城市化水平的正向影响较弱,对成渝东部城市影响较强.  相似文献   

18.
武汉在1949年,城区面积仅有34.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约94万,是以商业为主的消费城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主要有一些纺织、印刷和食品加工行业,生产规模较小,一般对环境影响不大。三十多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现代化,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前属有六个城区、两个郊区和四个县,总面积为8220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已达174平方公里。是解放初期的五倍,城市绿化面积达到4345公顷,绿化复盖率为22.80%。全市总人口为586.97万,城区人口260.63万,密度为1.5万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0‰。在城区逐步建成  相似文献   

19.
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该文基于2005-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综合指标评价、耦合协调模型、三角模型以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状况与动态演进趋势,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结果 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间的联系程度逐步提高,并呈现出南北低、中部高,内陆低、沿海高的分布特征;(2)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间的协调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大部分城市仍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呈现出以上海、杭州、南京等高水平协调城市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协调水平提高的趋势,且表现出近海岸城市高于远海岸城市、江苏省与浙江省高于安徽省的分布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水平较低的城市面临人口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4)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状况有所减缓,城市间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水平的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建议打破城市间人才引进壁垒,发展城市间道路交通条件,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0.
3月31日,佛山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评审,向国家园林城市迈出坚实的一步。佛山市范围仅7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帜为33平方公里;人口45万,加上流动人口超过6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1.5万人。虽是古城,既无大佛,也无名山,加上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创建园林城市,与人口规模相仿的其它城市相比,难度要大得多。正因为如此,佛山的绿化有着她与众不同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