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湖南省贫困县桂东县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该县2005年实现转移就业达3.37万人。全县农民外出务工年总收入达2.67亿元,农民年人均增收达200元。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河北省威县从今年起在全县初、高中应、往届毕业生中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威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常年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人。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威县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科学》2006,(5):I0001-I00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时期探讨落后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然成为工业化城镇化整体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区域经济差异,西北贫困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更趋于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2008年,金融危机使宁夏农村劳动力区外输出受到重创,仅2009年宁夏区外转移就业同比减少312%。农民返乡迫使宁夏政府必须通过拉动区内经济发展.内部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而通过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就近创业.成为转危为机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5.
《劳动保护》2007,(2):I0001-I000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06,(7):60-60
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提出“城乡就业并重”的工作方针,实施“广东省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统筹城乡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五”期间,全省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60多万人,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2005年全省农村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1.2%;当年农村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的务工收入达到1500多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又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培训8.5万人,其中减免费培训达5.6万人,安置就业5.2万人,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现实,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重要和迫切。众所周知,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对农村劳动力实现顺利转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劳动部门开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落脚点到底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发展之路会是什么样?带着这些问题,前不久我们来到山东莱州市就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8.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关系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充分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课题,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一些地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农村劳动力跨区域转移就业已经逐步摆脱自发、无序的状态,开始向组织化、规范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及时总结推广这些地区的先进经验,对于促进城乡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围绕这一课题,我们赴山东省、江苏省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春节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13个省的26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的90个县,开展了“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调查共涉及3239家企业和9081名农村外出务工的返乡人员。对比分析中综合考虑了2009年春季的特殊情况和近几年春季的一般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招工同比有所增加,外出务工人数同比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日前,各类新闻媒体上,有关“民工荒”的消息又呼声四起。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企业招工同比有所增加,而预期今年招工“有困难”或“有一定困难”的企业占70%,比往年上升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明确表示继续外出务工的农民与2008年同期相比降低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揭示出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春季以来,不但福建、“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甚至在江西、湖南等一些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招不到农民工的“民工荒”现象。“民工荒”反映的是我国农村适龄外出务工人员供不应求的问题。“民工荒”现象除了因大量需求适龄农村劳动力行业的快速增长原因外,存在着诸如政府提高粮价、取消农业税等支农政策导致的“推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今后长时期内必须要正视的。本文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特点入手分析,提出农村劳动力应通过城市和农村两条渠道同步双向吸纳,有层次性地实现转移。  相似文献   

13.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这一划时代的决定无疑加快了改革限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制度的进程,农民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随后中央要求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一揽子具体政策措施也正在出台,政策变革已取得多个方面的实质进展。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们完成了一个关于《中国劳动力流动现状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报告,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包括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千分之一抽样数据,也包括我们所进行的一些专门调查数据。这些专门数据有:1999年8月,我们对四川15个区县农村地区移民和外出农民工的家庭进行的问卷调查;2000年11-12月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需求,搭建双向交流平台,春节前后,山东省临沂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人员求职意向情况.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宣传和招聘活动。春节之后,是用人单位招聘和求职者求职的高峰期.也是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高峰。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职业危害向务工农民转移。是当今中国社会一对孪生现象。后者已经成为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建设和谐文化的负面因素。2004年6月19日,时任国家安监局副局长的赵铁锤在首届“全国外来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权益研讨会”上坦言。每年全国工亡的人中.务工农民占80%以上,2007年1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披露。浙江宁波五洲星罐头厂上演“当代包身工”丑剧:一云南务工农民因不堪忍受工作条件恶劣和丧失人身自由而跳楼自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民工荒”的出现似乎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劳动力供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紧张。对珠三角地区的调查发现,企业缺工率高达10%。然而伴随着“民工荒”从东南沿海地区到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蔓延。我国就业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2004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27万,比2003年增长3.4%,城镇失业人数上升的趋势没有得到抑制。2005年第二季度下岗失业人员(下岗职工、就业转失业人员、其他失业人员)占据了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的42.7%,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构成了对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压力。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相伴随,青年初次就业率低,成为社会的“新失业群体”,并且这一群体数量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第二季度,新成长失业青年占城市劳动力市场求职人数的19.7%。比第一季度增长了1.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个百分点。在“新失业群体”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是《就业促进法》出台的重大背景因素.然而,对就业形势严峻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的量化描述上.例如,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需求岗位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又如,年均1360万人的新增就业年龄人口,总量1100万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此外还有1.5亿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三支“求职大军”的汇集,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外出的务工农民已达1.2亿,并以每年500万的速度在增长,各类农民工总数达2.5亿,而拥有养老保险的不超过3000万人,拥有工伤、医疗保险的更是微乎其微。农民工群体的复杂性在社会保障研究中一直被忽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的层次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降低了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日前央行公布的“二00五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我国职工平均工资上涨14%,以东部地区的平均涨幅最高,平均年工资达2.24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