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解析黄石磁湖污染来源和水质时空分布,以磁湖2015—2019年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污染因子主成分分析(PCA),通过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计算污染源贡献率,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分析水质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影响磁湖水质的第1、第2、第3主成分分别是城市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及...  相似文献   

2.
王航 《环境工程》2018,36(6):42-46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环境整治理念的创新及治理技术的进步,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发展为防洪固堤、水质提升、水环境改善、生态环保相统一的工程体系。工程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生态优先为原则,实施管道截污、河堤建设、生态修复、内源污染治理等措施。通过河道生态建设以及点源、内源污染的清除,综合改善河道防洪能力、水质及水环境状况,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高河道内水体自净能力与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劳动湖水是鹤城的宝贵自然资源,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水质类别,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污染特征,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劳动湖水质的营养化状况进行现状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了解劳动湖水质污染特征,分析污染形成的原因,为今后对劳动湖水质的综合整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纵湖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重要湖泊之一,该文介绍了大纵湖自然概况,分析了大纵湖污染现状,如对水环境状况,出、入湖河流水质状况,底泥污染状况以及污染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大纵湖水环境和污染源特征。针对存在的氮磷超标导致湖体富营养化、生态退化以及入境客水污染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修复湖泊生态、治理客水和强化水质监控等措施,为有效地改善大纵湖水环境质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趋势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东线的河流型湖泊水质是整个东线水质的重要保障.然而,东平湖面临硫酸盐无法稳定达标问题,其浓度分布对评价东平湖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定东平湖及其上游汇水河流的地表水、湖泊上覆水、地下水硫酸盐浓度,以及土壤和沉积物硫酸盐含量,探讨了东平湖流域硫酸盐来源、污染成因和治理对策.结果表明:东平湖流域上游河水硫酸盐浓度超标并不明显,而大部分湖水硫酸盐浓度均高于250 mg·L-1,均值达326.4 mg·L-1;东平湖硫酸盐污染来源可分为外源污染、内源污染,其中,南水北调东线来水和大汶河流域均对东平湖硫酸盐有一定贡献;各类排污向东平湖流域排放水溶性硫酸盐总量约为48000 t·a-1,其中,混合污/废水和工业企业废水约占水溶性硫酸盐排放总量的94%;土壤硫酸盐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土壤盐渍化对东平湖湖水硫酸盐浓度升高有一定影响;内源污染中,沉积物的硫酸盐主要集中在靠近如今水产养殖禁养水域,也表明了水产养殖的长期影响,其累积硫酸盐缓慢释放会造成局部水体硫酸盐含量升高,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影响东平湖水质.本研究对东...  相似文献   

7.
针对滇池草海水质现状与改善需求,通过构建城市排水系统模型和湖体箱式水质模型估算入湖污染负荷并预测湖体水质。结果表明入湖COD、TP负荷主要由城市面源贡献,TN负荷则以城市点源贡献为主。2020年草海达到Ⅴ类水标准的限制因素是TN;实现达标需要进一步降低污水厂尾水TN浓度、提高再生水回用比例、加强LID设施与湖滨湿地建设、增加牛栏江引水量等综合措施。如果2030年要求草海水质提高到Ⅳ类标准,甚至将TP浓度降至0.04 mg/L以下来控制藻华爆发,仅靠外源污染减排和外来清水补充难以实现,还应考虑内源污染控制措施乃至对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8.
磁湖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磁湖污染源调查对近5年水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磁湖水体已达到了产生水华的营养物水平,水体的自净能力出现下降趋势,现在环境状况下不适宜再疏浚。提出进一步治理应调整水体功能定位,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推行植物修复生态治理技术,注重对生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底泥生态疏浚作为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为解决区域的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开展了锡山区宛山湖底泥污染和生态清淤研究。以宛山湖九里河口以北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宛山湖基本情况及底泥污染现状调研分析,充分考虑通航和引水需求以及施工深度限制等因素,确定生态清淤范围和工程量。本次疏浚面积为0.75 km2,疏浚深度为0.3~1.3 m,疏浚总量为56.82万m3,其中底泥清淤34.82万m3,航道疏槽22.00万m3。从清淤要求、清淤深度、清淤设备选择、清淤工艺等关键技术点着手制定宛山湖北部湖区底泥清淤方案。通过对先导区污染底泥的生态清淤,有效削减底泥内源污染,促进宛山湖水体水质改善,并为宛山湖水生态修复奠定基础,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德国巴伐利亚的索尔环保公司发明了一种简便的加碱中和方法 ,可迅速有效地治理湖水酸化。湖水和蓄水坝水质酸化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由于酸雨和人为污染 ,导致湖水和蓄水坝的水含有过量重金属离子 ,水的pH值偏低 ,影响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湖水酸化对养殖和饮用水都会造成一定影响。通常治理湖水酸化采用抛洒石灰进行中和 ,但效果十分有限。因为天然石灰中和过程慢 ,用量不到位 ,石灰颗粒难以和金属离子结合。德国的这家公司是采用一种混合料进行的。经多次实验显示 ,1m3 酸化湖水中和到稳定的pH值只需 40~ 45 g混合料。反…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98年-2003年每月对太湖9个区域的水质监测数据以及水质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项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明显地改善了TP、TN、CODMn等主要污染指标,但,IP还是超过地面水环境3类标准,TN、CODMn单项指标指示水体为中一富营养化状态。引江济太对太湖局部水域(主要是贡湖)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水质由4类水体上升至3类水体,并对富营养化状态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研究表明,治理同时引入清水,流域水生态系统才能最终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监测站点1950~2009年逐日水文监测数据及1995~2010年水质分析资料,结合Spearman相关分析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江湖关系演变对洞庭湖水质变化影响,并面向洞庭湖水环境安全提出一系列调控措施,旨在为洞庭湖地区水质改善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识别西洞庭湖长江三口分流来水与洞庭湖水系河流来水磷元素的污染特征,于2016年1-12月在西洞庭湖的主要入湖河流松滋河(三口分流河道)、沅江和澧水(洞庭湖水系河流)开展了水文水质同步调查,研究了入湖河流中磷浓度和组成的时空分布特征,剖析了水文因素对磷污染特征的影响,探究了磷的来源结构.结果表明,3条主要入湖河流流量平均值表现为沅江(1 718 m3/s)>松滋河(935 m3/s)>澧水(884 m3/s),ρ(TP)平均值表现为沅江(0.070 mg/L) < 澧水(0.077 mg/L) < 松滋河(0.138 mg/L);沅江的年均入湖磷通量(4 177.26 t/a)对于西洞庭湖磷污染而言仍起主导作用;沅江、澧水与松滋河的磷的形态以DTP(溶解态磷,占比为78.56%~90.19%)为主,并且松滋河DTP占比(90.19%)显著高于沅江和澧水(78.56%~83.34%).进一步的分析显示,3条河流的磷污染状况受水文因素影响显著,沅江和澧水磷浓度表现为汛期高于非汛期,磷的主要来源为非点源;松滋河的磷浓度表现为非汛期高于汛期,汛期主要取决于长江来水状况,非汛期主要取决于松滋口以下区间的点源污染状况.研究显示,3条河流磷浓度和形态均具有时空差异性,并且年内变化规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战略水资源库.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富营养化问题日益凸显,TN、TP成为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80%~85%入库氮、磷污染负荷来自流域上游.受长江富含营养物质水质输入和流域内人类活动面源输入等共同影响,长江中下游超过80%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赤潮频发.因此,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仅实施国家统一的COD和氨氮水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已不能满足流域水环境安全要求.为保障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湖泊和东海海域环境安全,支撑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应按照湖泊保护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控制与治理.新安江是我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水质补偿试点,2010-2013年,为加强新安江水污染防治,提高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中央财政、浙江、安徽两省共拨付资金12.7×108元,试点工作启动后,新安江跨界断面连续3 a水质均符合补偿协议要求,ρ(CODMn)、ρ(氨氮)和ρ(TP)均下降,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借鉴新安江流域水质补偿试点实施的成功经验,就"十三五"期间继续深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国家、下游和上游省(市)政府三方共同出资,建立长江流域水质补偿专项资金;②科学制订三峡水库水污染防治规划,强化三峡库区及上游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控制;③建立并实施长江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质量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的滇池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定量解析污染源是湖泊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滇池草海和外海多年水质监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识别了主要水质指标的污染源类型,利用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APCS-MLR)得到不同污染源对水质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草海主要的污染源有农业面源、城市面源和内源3类,外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农业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城市面源和内源4类.与河流水污染源解析结果不同,底泥内源与气象因子对滇池主要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引江济巢对巢湖的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巢湖一维水质模型DYRESM-CAEDYM,并利用2005年的实测水质、水文、气象等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确立了适用于巢湖水环境特征的水质模型参数. 应用该模型模拟了调水对巢湖TN,TP和Chl-a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年调水量为9.57×108 m3时可使巢湖的ρ(TN)和ρ(TP)下降约16%和19%,ρ(Chl-a)峰值从51.42 μg/L降至38.96 μg/L,ρ(Chl-a)超过30 μg/L的天数从26 d减少到16 d,对巢湖夏季蓝藻暴发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对比分析了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对巢湖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如果各支流的入湖污染负荷能够削减5%,同时开展底泥清淤工作,可使巢湖的ρ(TN)和ρ(TP)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与没有治理的情况相比分别降低约24.9%和33.3%,使巢湖夏季的ρ(Chl-a)峰值从51.42 μg/L降至32.72 μg/L,ρ(Chl-a)超过30 μg/L的天数从26 d减少到7 d.   相似文献   

17.
淮安市水污染控制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安市严重的水污染已威胁到当地饮用水及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水质安全。根据水污染形势,提出了淮安市“控源导流、清污两制、3级控制、3级标准”的水污染控制战略。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构建了淮安市污染源头控制、污水集中处理、尾水调度处置的水污染全过程控制规划方案,确定了淮河入海水道南偏泓作为淮安市区域城市尾水的受纳与处置通道,论证了尾水生态系统的构成、尾水的调度方案,并对南偏泓3级河道稳定塘的水质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18.
The pollution from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and 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 in the surface water of the rapidly urbanized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Fourteen surface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June 2010. Water samples were liquid-liquid extracted using methylene chloride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ncentrations of PAHs and PAEs ranged 12.9-638.1 ng/L and 61-28550 ng/L, respectively. Fluoranthene, naphthalene, pyrene, phenanthrene, di-2-ethylhexyl phthalate, and di-n-butyl phthalate were the most abundant compounds in the samples. The water samples were moderately polluted with benzo[a]pyrene according to China's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surface water. The two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AHs and PAEs occurred in samples from Taihu Lake, Wuxi City and the western section of Yangchenghu Lake. Potential sources of pollution at S7 were petroleum combustion and the plastics industry, and at Yangchenghu Lake were petroleum combustion and domestic waste. Pollution in samples from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originated from diesel engines. There were no obvious sources of pollution for the other water samples.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levels for future monitoring programs of pollution from PAHs and PAEs.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洞庭湖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与时空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洞庭湖的特征污染物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08年洞庭湖Ⅴ类及劣V类水质达78.6%,东洞庭湖和洞庭湖出口的营养级别达轻度富营养,总体水质呈现由入湖口水域到湖体水域到出湖口水域,水质逐渐改善的特点;洞庭湖的特征污染物为总磷和总氮;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洞庭湖区、沅江和湘江;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湘江,洞庭湖区氮磷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和城镇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20.
水量、泥沙和污染物交换作为河流与湖泊之间的关键过程,对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以长江中游典型通江湖泊洞庭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江湖”“河湖”“人湖”三重作用关系变化,从水文情势、水质、富营养化3个层面剖析了近30年洞庭湖水环境演变态势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江湖”关系变化影响了洞庭湖水沙交换及其年内分配,是湖泊枯水期提前和延长、水沙关系突变等现象的主控因素;“河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加剧了该现象.②“河湖”关系的失衡和“河湖”统筹管理措施缺位,造成入湖河流长期输送大量营养物质,是湖体氮磷污染较重的根源;“江湖”“人湖”关系变化协同影响着营养盐分布格局,但影响范围及程度有限.③在“江湖”“河湖”作用关系复合影响下,藻类生长条件更为有利,增加了洞庭湖富营养化及水华风险.为保障洞庭湖水环境安全,建议:针对“江湖”作用主导的低枯水位问题,以水资源调控为核心,推进长江与流域上游水库联合生态调度,保障湖泊生态流量;针对“河湖”作用主导的水质恶化问题,以水污染防治为核心,强化流域污染控制,统筹“河湖”一体化监测管理模式,保障湖泊水环境质量;对于“人湖”作用主导的生态破坏问题,以生态空间管控为核心,划定并坚守生态红线,保障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