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省主要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地膜使用量及其覆盖面积不断增加;农药使用量不断增加;畜禽粪便污染日益加重。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农业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了解和掌握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现状 ,按安徽省生态调查工作要求 ,作者对马鞍山市近十多年来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发现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为此 ,本文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 ,遏制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为今后马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防治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马鞍山市农用化学品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了解和掌握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现状,按安微省生态调查工作要求,作者对马鞍山市近十多年来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里逐年增长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为此,本文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为今后马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防治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面源污染对全国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 ,从经济政策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面源污染的原因 ,提出了控制面源污染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研究了山东省化肥、农药、农膜三类农用化学品污染的历史、现状,分析了造成的危害和目前的防治情况,提出了农用化学品污染防治的宏观战略构想,并从农业生产结构、生态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农用化学吕质量管理和发展安全食品等方面探讨了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业环境现状与污染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近几年来由于农用薄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致使农业环境受到污染.笔者通过对该地区农业环境主要污染因素和污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保护农业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环境影响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59,自引:3,他引:59  
中国农村面源污染对全国生态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对地表水和土壤的影响更为严重。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和畜禽废水、废物的排放。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从经济政策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面源污染的原因,提出了控制面源污染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了解和掌握马鞍山市生态环境现状,按安徽省生态调查工作要求,对马鞍山市近十多年来农村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品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农用化学品的使用呈逐年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与破坏。为此,提出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该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为今后马鞍山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防治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X53 9500367上海农业生产中的自身污染与对策/庞金华(上海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卜·//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科院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局一1994,3(2)一172~176环信X一122 上海市郊农业生产中的自身污染,目前主要有农药、化肥、畜禽粪尿和农用塑料薄膜。70年代以前,上海曾施用过有机汞、有机氯等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较大。80年代以来,影响较大的农药主要是有机磷和菊醋类;化肥主要是氮肥施用过多,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过高;畜禽粪尿已成为郊区突出的新污染源,造成水体的严重污染;各类农用塑料薄膜也是必须重视的新潜在污染物。参6X53 9500364污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自身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化肥、农药和地膜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严重的农业自身污染问题。分析和探讨了化肥、农药及地膜对我国农田环境的污染状况,提出了控制农业自身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上海设施蔬菜主要品种污染物含量调查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上海郊区单栋大棚、连栋大棚和现代化智能温室生产的叶菜类和茄果类设施蔬菜的主要品种污染物(农药和硝酸盐)含量抽样调查,并以附近大田蔬菜作为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上海郊区设施蔬菜农药和硝酸盐的污染物含量普遍高于大地蔬菜,且超标状况比较严重。究其因,设施蔬菜生产较常规大田蔬菜生产农药与化肥使用水平高,而且在封闭环境条件下污染物降解速度慢,容易残留或积累超标。  相似文献   

12.
地膜和有机肥料的大量投入已导致我国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日趋严重.为研究调查山东德州花生农田微塑料污染状况,分析了该区域不同覆膜年限(0、3、5和8 a)和有机肥施用对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颜色和形状等赋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0、3、5和8 a后花生耕层土壤微塑料丰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5.33、316.00、1 098.67和1 346.34 n·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微塑料丰度降低,0~10、10~20和20~30 cm耕层中的土壤微塑料丰度分别为1 076.00、603.50和440.25 n·kg-1,并且增加覆膜年限和施加有机肥都显著增加了微塑料的丰度(P<0.05).粒径<1 mm微塑料占总量的77.30%,且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小粒径(<1 mm)微塑料占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占比亦逐渐增加,施加有机肥对微塑料粒径没有显著影响.微塑料颜色组成以透明(49.77%)为主,其次是黑色(16.35%)和白色(16.27%),覆膜年限和有机肥施加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但覆膜年限显著增加了透明微塑料的占比.微塑料类型主要包括纤维类、薄膜类、碎片类、泡沫类和颗粒类,其占比分别为: 49.77%、25.41%、19.15%、3.26%和2.41%.耕层土壤微塑料的主要聚合物类型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分别占总量的21.37%、18.57%和19.77%.由此,山东德州花生田耕层土壤中普遍存在微塑料,且地膜和有机肥施用是其主要来源,这可为花生田耕层土壤微塑料污染物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对贫瘠黄褐土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阐明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的作用机制,以贫瘠黄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不施肥、长期(>5 a)施用化肥、中长期(5 a)施用少量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和短期(1 a)施用大量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4种施肥方式,分别记为CK组、CF组、LOF-5组和MOF-1组,对比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OM(有机质)、活性有机碳、营养元素和团聚体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可显著提高土壤OM、活性有机碳含量,其中,MOF-1组提高效果最显著,与CK组相比,w(OM)可提高173.29%,w(ROC)(ROC为易氧化有机碳)增加了39.17%,w(POC)(POC为颗粒有机碳)和w(DOC)(DOC为可溶性有机碳)分别是CK组的13.85和10.32倍.②中长期(5 a)施用少量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可增加土壤中较大粒径团聚体的占比,且更有利于提高土壤团粒结构的稳定性,LOF-5组>2 mm粒级的团聚体占比是CK组的4.68倍;与CK组相比,LOF-5组MWD(平均重量直径)增加了100.00%,GMD(几何平均直径)增加了82.98%,>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占比(DR0.25)增加了27.20%.③中长期(5 a)施用少量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可增加土壤中w(TN)(TN为全氮)和w(AN)(AN为速效氮),与CK组相比,LOF-5组w(TN)和w(AN)分别增加了77.42%和20.82%.施用餐厨垃圾有机肥也可同时增加土壤中w(AP)(AP为速效磷)和w(AK)(AK为速效钾),MOF-1组增加效果较佳,w(AP)和w(AK)分别是CK组的9.43和3.39倍.研究显示,中长期(5 a)施用少量餐厨垃圾生物有机肥可提升土壤固碳能力,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的有效性,从而提升耕地土壤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是我国贫瘠黄褐土改良的有效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种植业肥料施用强度普遍较高,且以化学肥料为主要形态.因肥料投入不适宜,种植业氮、磷流失问题显著.2015年以来,各地区积极对种植业肥料施用策略进行调整,但当前工作主要基于粮食作物系统且仍停留在化肥施用总量削减和有机肥施用面积提升层面上,缺少菜地、果园、茶园作物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响应.对此,以苏州市吴中区为太湖流域典型农区代表,研究2019~2021年稻田、菜地、果园和茶园这4类作物系统肥料策略调整对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源养分投入强度的调控是决定氮、磷流失的关键;适宜的有机肥替代比例有助于降低氮、磷流失风险,但有机肥施用需考虑时机并尽可能搭配农用机械.肥料效率是兼顾农业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生产主体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后期肥料施用策略调整的导向.稻田系统的肥料施用策略调整应重视养分中不同元素配比,菜地系统应以种植结构调整为抓手,茶园、果园系统可从复合系统视角制定同时满足茶、果生长的施肥策略,助力构建满足农业绿色发展需求的作物系统.  相似文献   

15.
北运河上游昌平区化肥面源污染年际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14年、2017年260份调查问卷和582个土壤样品及年度农用化肥总量为依据,梳理了昌平区年际间施肥量、土壤养分、氮磷环境风险和污染源变化,以期为北运河上游化肥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相比于2014年,2017年粮食、果类蔬菜、叶类蔬菜和草莓的化肥平均用量分别减少了26.3%、25.5%、20.4%和15.0%,蔬菜和草莓的有机肥平均用量分别减少了42.6%和6.67%.粮田和菜地氮盈余均为无风险,2017年氮素地下淋溶和地表径流损失相比于2014年分别减少了27.8%和56.0%.粮田不存在磷环境风险,菜地磷环境风险等级从2014年的高风险降至2017年的中风险.与2014年相比,2017年污染物流失量降低了47.8%.区域地表水环境均以总氮污染为主,其次是总磷和氨氮.本研究提出在夏玉米上推广环境友好型肥料和免耕措施;对果类蔬菜采取养分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的施肥策略;引导叶菜生产采用滴灌或微喷;开展草莓与多种作物间套作,加大土壤盈余氮、磷的吸收;探索建立推动土肥社会化服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唐冬  毛亮  支月娥  张进忠  周培  柴晓彤 《环境科学》2014,35(12):4705-4711
调查和分析了上海市郊出现耕作障碍的设施栽培土壤的盐分特征.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设施栽培盐渍化土壤中含盐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大棚盐渍化土壤主要以微盐渍土、轻度盐渍土和盐土为主,分别占17.39%、56.52%和13.04%,其中崇明县芦笋大棚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最高.大棚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其次为Mg2+;阴离子以NO-3和SO2-4为主,其次为Cl-.施肥方式、种植年限、作物种类和管理水平都会影响盐渍化程度,使得土壤含盐量和盐分离子的变化较大.典型对应分析发现,Ca2+、Mg2+和NO-3含量受种植年限影响较大;长期施用单一肥料会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混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土壤盐渍化程度较低;根据土壤中盐分离子与样方的关系,上海市郊设施栽培土壤可划分为4种类型,每种类型土壤受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其中以受Ca2+、Mg2+、NO-3和Cl-影响的土壤最多,应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污泥农用对作物和土壤中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丽梅  习斌  刘宏斌  刘申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35-2039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连续5a施用污泥条件下汞(Hg)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累积及转运特征.田间试验包括5个处理:施用化肥处理(S0)和4个施用污泥处理,污泥用量分别为4.5t/hm2(S1)、9t/hm2(S2)、18t/hm2(S3)和36t/hm2(S4).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施用年限的增加土壤中Hg累积量显著增加,污泥中所含Hg的投入量与土壤中Hg的累积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污泥中的Hg主要累积在表层土壤(0~20cm),累积率达到90%以上;当污泥中的Hg含量低于污泥农用时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GB18918-2002)时,在用量低于2400t/(hm2·a)条件下,连续5a施用并未对小麦和玉米地上部Hg含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讨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农用安全性及应用效果,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开展活性污泥萃取液安全性及与化肥不同配施量处理试验,通过设置5个处理组(CK,空白对照;CF,常规施肥对照;LMF,化肥减氮30%配施低量萃取液;HMF,化肥减氮30%配施高量萃取液;MF,化肥减氮100%配施全量萃取液),分析萃取液对水稻苗期生长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萃取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 1429—2010)农用标准,0.33%~10%浓度的萃取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 施用萃取液可促进水稻幼苗株高、茎宽、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与地下部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增加. 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萃取液后,土壤pH显著提高0.51%~13.8%,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14.3%~66.3%,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可显著增加68.0%. 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丰度位于前10位的细菌门类在各处理土壤中均有分布,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改变了菌群分布比例,且对近根际土壤中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 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后,与碳循环相关的门类菌群显著增加,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常见于胁迫环境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减少. 研究显示,活性污泥萃取液具有农用安全性,配施高量萃取液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土壤菌群结构,可与有机肥施用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和施氮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地膜覆盖和不同施氮处理对菜地N_2O排放的影响,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为期2 a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常规(NN0)、对照覆膜(FN0),低N常规(NN1)、低N覆膜(FN1),中N常规(NN2)、中N覆膜(FN2),高N常规(NN3)、高N覆膜(FN3),研究地膜覆盖和施氮对菜地N_2O的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覆膜与常规两种种植方式对于菜地N_2O的排放体现出明显差异,表现为辣椒季常规显著大于覆膜(P 0. 05),萝卜季为覆膜显著大于常规(P 0. 05).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观测期间,覆膜种植下无氮、低氮、中氮和高氮菜地N_2O年均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44. 91、730. 49、903. 32和1 867. 45 mg·m-2,常规种植下N_2O年均累积排放量为221. 48、840. 33、1 256. 50和1 469. 67 mg·m-2.不同施氮梯度对于菜地N_2O的排放呈现为随施氮量增加N_2O的排放随之增加.通过计算N_2O排放系数可知,覆膜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辣椒季N_2O的排放系数,而萝卜季则没有明显规律.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辣椒季常规和覆膜种植下均为低氮菜地的N_2O排放系数最高,在萝卜季则显示为高氮排放系数最高;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则显示辣椒季为高氮菜地N_2O排放系数最高,而萝卜季低氮菜地最高. N_2O的排放通量和土壤氮素含量以及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地膜覆盖可一定程度地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进而影响菜地N_2O的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