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开展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对安全生产工作不理解或者企业采取的方法不当等原因,仍有部分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存在"抵触"情绪。例如,不配合安全检查、不落实整改,甚至故意违章等,给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带来很大阻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抵触"情绪,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抵触"。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认为,应从广泛宣传安全、建设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思想教育、采取人性化管理、注重安全奖励等方面,来消除员工"抵触"情绪。图为某企业安全宣传栏。(图片由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有效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抵触"情绪,可使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安全为人人,人人为安全"的良好安全工作氛围。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开展工作,来消除员工"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如何才能有效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抵触"情绪,笔者认为,应对症下药,从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贯彻执行安全制度、增强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三个方面入手。图为某企业举行的安全演讲比赛。(图片由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图为某企业开展的现场安全教育。(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应全面推进员工参与的安全管理协同合作机制建设。很多时候,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工作内容安排并没考虑到员工的意愿和建议,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极易使  相似文献   

5.
正如何把握安全教育的"度"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能够不断更新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提醒员工不忘安全、牢记安全。但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有时过于频繁的安全教育,反而会使员工觉得安全教育不过是走走形式,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效果适得其反。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既能够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如何实现安全生产年末圆满收官和新年良好开局,是每个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企业安全管理者,督促和引导员工做到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认真排查员工思想上的隐患,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做到春节期间工作放假安全思想不放假。春节前后和节日期间是人员思想相对活跃期:有些员工因加班不能回家和亲人团聚,受节日气氛的渲染,思想情绪波动很大,上班精神不集中;有些员工因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能够不断更新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提醒员工不忘安全、牢记安全。但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有时过于频繁的安全教育,反而会使员工觉得安全教育不过是走走形式,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效果适得其反。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如何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既能够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又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考核中,根据各类违章行为可能直接引发的事故,对违章者视同已引发相应事故进行处罚。有人认为,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促进员工重视安全。但也有人认为,如此考核过于严苛,很可能致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对企业  相似文献   

9.
<正>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是否可行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考核中,根据各类违章行为可能直接引发的事故,对违章者视同已引发相应事故进行处罚。有人认为,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促进员工重视安全。但也有人认为,如此考核过于严苛,很可能致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对企业来说,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是否可行?是会促进员工重视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工作-家庭冲突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作用机制,减少建筑业安全生产事故,以东北三省20家建筑施工企业工人为调查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家庭冲突、负性情绪、不安全行为呈现两两正相关关系,安全氛围与工作-家庭冲突、负性情绪、不安全行为均呈负相关关系;2)工作-家庭冲突对不安全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并可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不安全行为;3)组织支持感在工作-家庭冲突与负性情绪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减少工作-家庭冲突的发生、缓解乃至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员工间的安全氛围、加强个体的组织支持感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几率,减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认为,节后"收心"应从安全抓起,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消除员工节后松懈浮躁心理,从而为之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图为某企业员工节后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每当节日过后,面对员工普遍出现的"节后忧郁症""节后松懈症",节后收心就成为了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认为,节后"收心"应从安全抓起,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活动,强化员工安全意识,消除员工节后松懈浮躁心理,从而为之后的安全生产工作奠定基础。首先,企业应在节日过后,结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一个企业里,"一把手"若抓安全,则企业的各级管理者通常都会认真完成各项安全工作,反之则安全生产工作很难开展下去。笔者建议"一把手"应亲自给员工做安全培训工作,使员工深刻认识到领导是重视安全的,时刻关爱员  相似文献   

13.
<正>主持人语:目前,企业在开展各项"反违章"工作时,通常将重点放在生产一线,主要针对一线员工的违章操作等"行为性违章"。这并无不妥,但一些企业却因此忽略了"违章指挥""生产组织及规章制度不合理""安全投入不足"等"管理性违章",导致"反违章"工作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提升。那么,企业应如何在杜绝"行为性违章"的同时,预防"管理性违章"呢?本期就让我们来谈一谈如何预防"管理性违章"。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认为,应通过调整安全工作者自身和企业安全管理方法的不足,才能促使员工理解安全、配合安全,最终达到主动安全。图为某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正在与员工交流。(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虽然安全生产工作代表着员工的最根本利益,即人身安全与健康,但安全工作者在现场执法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部分员工的抵触,甚至"敌视"。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安全工作者自身和企业安全管理方法的不足所致,因此,需要调整以上不足,才能促使员工理解安全、配合安全,最终达到主动安全。  相似文献   

15.
走群众路线     
<正>笔者认为,各企业应将群众路线与安全生产有机融合,把安全生产变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图为某企业员工在检查设备。(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职工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但目前在企业安全生产实践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不理解,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对频繁开展的各项安全活动存在抵触情绪等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严重阻碍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各企业应将群众路线与安全生产有机融合,把安全生产变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很多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都存在形式单一、课程枯燥乏味、内容针对性不强且与实践贴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员工提不起学习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甚至使员工对企业开展的安全培训产生抵触心理等。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建议,企业可从统筹兼顾、因材施教两方面入手,以确保安全教育"适度"。图为某企业现场安全教育。(图片由江西赣能抱子石水电厂提供)安全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在生产实践中,有的企业却存在"过度"安全教育的情况,即过于频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反而使员工觉得这只是为了走走形式,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不但浪费了物力、财力、人力,还可  相似文献   

18.
节日期间因从业人员的情绪、应酬、疲劳、放松及急迫等原因,给安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严把节日期间生产关,需要各层级管理者能及时疏导、引导及指导员工的心理节日情绪,控制伤害事故的发生。管理人员值班不能少。节日期间各层级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安全工作各项管理制度,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已决不能违犯,值班检查安全工作应与日常一样;不能与员工闲谈,分散员工的注意力,不能对员工违章违纪行为视而不见或见而不管,毕竟安全工作没有休息日,片刻的放松可能会酿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事故。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百日安全活动"是一种激励和鞭策员工遵规守纪、拼搏进取的警钟和动力,企业应以此为契机,调整员工心态、助推安全重点工作、优化行为习惯,有效推进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企业的长治久安。首先,调整员工心态。员工的心态在任何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百日安全活动"亦不例外。无论是企业领导,还  相似文献   

20.
员工工作情绪对安全生产有着相当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投入和注意心理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采用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方法和管理方法,藉以改善员工工作投入和工作中的注意心理,必将有利于改善员工对工作本身的态度,以及改善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参与程度,最终促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