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松木屑为研究对象,分别负载CeCl3和CeO2两种催化剂,制备松木屑原位催化热解原料,探究不同添加比例的CeCl3和CeO2两种催化剂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对松木屑热解产物的产率和气体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eCl3和CeO2两种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均能使热解气和焦炭产率增加、焦油产率减小,且随着两种催化剂添加比例的增加,松木屑热解产物的产率和气体组分均有所变化;在650℃的热解温度下,与无催化剂相比,当CeCl3添加比为10.0%时焦油产率降低至53.05%,下降了11.70%,当CeCl3添加比为7.5%时热解气产率达到最大值18.58%,当CeCl3添加比为10.0%时焦炭产率为26.85%,增加了7.48%,热解气H2和CO2组分的百分比含量显著增加;当CeO2添加比为7.5%时焦油产率达到最小值59.95%,下降了4.80%,当CeO2添加比为10.0%时热解气产率增加了2.39%,当CeO2添加比为10.0%时焦炭产率相对较大值为21.66%,增加了2.29%,各热解气组分的百分比含量变化较小;在原位催化热解中,CeCl3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优于CeO2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4种不同金属摩尔比的Cu-Mn-Zr复合催化剂,利用BET、XRD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通过固定床管式反应器评价了其对乙酸乙酯模拟气体的催化活性,定性测定了其催化反应降解产物.结果表明,Mn的加入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催化剂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为IV型.Cu-Zr(1:1)催化剂观察到氧化铜晶体和四方晶型氧化锆晶体,氧化铜晶体随着Cu比例的减小而降低,Mn的加入导致氧化锆晶体消失.催化剂无固定形态,呈现良好的分散性.增大Mn/Zr摩尔比能提高催化活性.Cu-Mn-Zr的适当组分比能提高其低温催化活性,其中Cu-Mn-Zr(1:1:1)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与CO2的选择性较佳,在200℃时对CO2的选择性达到96.7%.降解产物分析表明,乙酸乙酯降解中间产物有乙酸和乙醇,最终降解产物主要有CO2和H2O等.  相似文献   

3.
白露露  吴畏 《环境工程》2024,(1):215-222
为促进CO2转化与利用技术深入发展,助力“双碳”政策顺利实施,通过开展基础研究的方式,在调制具有钙钛矿复合结构的催化剂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CO2加氢合成甲烷(CH4)的实验研究。对比考察了催化剂各构成要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变量实验,详细探究了温度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借助XRD、BET、SEM、CO2-TPD、XP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微观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和表征,解析了催化剂理化性质对催化活性的影响,明确了在钙钛矿型催化剂中掺杂Mg对调控CH4选择性的积极作用。结果显示,催化剂La0.9Mg0.1Co0.5Ni0.5O3在常压下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在350~500℃内,可以获得接近100%的CH4选择性。表征方法证明Mg的掺杂可以提供更多的CO2吸附位点,对提升催化性能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生物质材料的脱硝性能,利用木质素与纤维素2种生物质基活性炭作为还原剂,用碱金属与过渡金属作为催化活性相,制备了一系列生物质基活性炭负载金属催化剂用于富氧环境中催化还原NOx,考察了生物质原料种类、炭化温度以及催化剂组分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反应温度低于250℃时,炭表面主要是NOx的吸附过程;而当反应温度高于250℃时,炭还原NOx行为占主导,并伴随N2、CO2与CO的生成.炭化温度对炭反应活性的影响主要依赖于炭化温度对炭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以及炭表面金属还原性的影响.②研究中考察的金属(K、Cu、Fe、Ni)均对还原NOx与O2有催化作用,其中,K对C-NOx反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C-O2反应并无明显促进作用,所有样品中SAC-K的选择性因子为0.56,对还原NOx的选择性最高,且恒温反应过程NOx还原量(以C计)达到了1 293 μmol/g.③与传统煤基活性炭催化剂相比,木屑基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表现出了优良的NOx还原选择性;X-射线光电子表征结果显示,木屑基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优良的性能与其表面钾活性相的高度分散有关.研究显示,相比于煤基炭材料,生物质基炭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选择性还原NOx性能.   相似文献   

5.
开发高效的CO2化学转化和利用技术是推动碳捕集利用(CCU)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规整微孔结构、高结晶度以及高水热稳定性的无机材料,在CO2化学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当前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在CO2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沸石催化剂在CO2-CH4干重整、CO2加氢以及等离子体驱动CO2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理性设计并可控构筑高性能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CO2转化效率和产物收率,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尽管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在CO2转化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开展研究:1)在CO2直接加氢制C+2碳氢化合物(如芳烃)体系中,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合成并调控沸石的酸性位点,是提高目标产物选...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NaOH修饰的Ru-TiO2催化剂(Ru/NaOH-TiO2),在对其详细结构表征后将其应用于CO2甲烷化反应.活性测试结果显示,以Ru/NaOH-TiO2催化剂进行CO2甲烷化反应,在7 h反应时间内生成300.8μmol CH4,其产量相较于Ru/TiO2提高了30.2%.CO2-TPD、H2-TPR.FTIR等测试结果证实NaOH修饰能提高催化剂对CO2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有效提高其催化CO2甲烷化效率.这一研究工作为提供高效CO2转化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周鑫  罗豪鹏  王唯  陈泉源  周娟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337-4342
以CeO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分别合成了负载型Pd基催化剂(Pd/CeO2,Pd-Fe/CeO2,Pd-Co/CeO2和Pd-Cu/CeO2),并用于水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催化加氢脱氯.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CO化学吸附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O2作为载体可有效分散金属颗粒,双金属间的协同作用改善了其催化性能.其中Pd-Fe双金属催化剂具有相对优异的催化效果,随着Fe负载量的增加,Pd-Fe/CeO2的催化活性先升后降.2,4-二氯苯氧乙酸的催化脱氯以同步脱氯和逐步脱氯2种方式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CO2甲烷化技术不仅可以解决CO2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生产CH4以缓解能源短缺等问题。CO2甲烷化反应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反应的强放热效应容易形成热点,导致催化剂活性组分烧结失活,影响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因此,近年来研究者们在开发高效稳定的CO2甲烷化催化剂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组分因高温导致烧结失活的解决方案。而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由于拥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机械强度,在CO2甲烷化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不同种类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不同种类的金属基底的特点以及其在CO2甲烷化反应方面的应用、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传热优势三个方面进行综述,系统地阐述了金属基整体式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金属基整体式CO2甲烷化催化剂的研发及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Co基催化剂在低碳烷烃直接脱氢及氧化脱氢制烯烃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为了探究Co物种的价态对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的影响,以共沉淀法制备的TiZrO4固溶体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X%Co/TiZrO4(X=0.5、1、3、5和7.5)催化剂.结果表明,0.5%Co/TiZrO4和1%Co/TiZrO4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差,但保持了相当高的C2H4选择性(>90%)和碳平衡(≈100%);3%Co/TiZrO4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C2H6和CO2活化能力,在650℃、质量空速WHSV=9000 mL?g-1?h-1的反应条件下获得了约25%的乙烯收率;而5%Co/TiZrO4和7.5%Co/TiZrO4催化剂则在600℃及以上温度反应...  相似文献   

10.
CO2的过度排放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各种实现碳捕集和转化的方法中,通过电催化方法将CO2转化为高值附加产品能有效缓解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的压力,提高碳资源的利用率,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相较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实现工业尿素合成,电催化共还原CO2与NO-2/NO-3生产尿素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二次污染小,是一种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CO2利用方式。本论文综述了CO2与NO-2/NO-3电催化合成尿素的研究进展,重点从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以及C—N耦合机制两方面讨论了尿素在不同催化剂上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在机制。设计可以共吸附并还原CO2与NO-3/NO-2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四环素(tetracycline,TC)被广泛运用于海产养殖业中,TC的过量投加会导致其在养殖尾水中残留,使用常规方法难以去除。本文采用催化臭氧氧化技术对模拟海产养殖尾水中的TC进行降解,并进行多角度的数据分析,证明技术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A-Mn/CeO-γAl2O3为催化剂的催化臭氧反应体系中,臭氧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可提升TC的去除率。最佳反应工艺条件为:臭氧浓度4.46 mg/L,催化剂投加量186.67 g,反应时间不低于3.27 min。模拟尾水中的TOC反应1 h后去除率为71.6%。腐殖酸、富里酸类有机物可被反应体系快速去除。TC在反应体系中经历分子重排等反应后转变为CO2和H2O,反应结束后模拟尾水的生物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Fe/Cu/沸石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并利用XPS和S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优化了中性pH下催化降解水中苯并三唑的反应条件,并考察了材料的重复使用性能;讨论了催化氧化降解BTA的机理。结果表明,催化剂中Fe、Cu纳米粒子呈颗粒状均匀分布于沸石颗粒表面,主要成分为Fe2O3、Fe3O4和CuO。在中性pH条件下,苯并三唑降解的最佳条件为:H2O2浓度0.08 mol/L,催化剂用量0.41 g/L,反应时间43.6 min,且该催化剂稳定性最佳。催化降解过程中,Fe和Cu协同参与Fenton反应产生·OH,实现了污染物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La1-xKxMnO3(x=0, 0.10, 0.15, 0.20, 0.25)钙钛矿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FT-IR、SEM、H2-TPR、XPS、NO-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物相组成、表面形貌、氧化还原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在常压固定床微型反应装置中评价催化剂同时消除NO和碳烟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La1-xKxMnO3催化剂均具有钙钛矿结构;K部分取代La-Mn钙钛矿结构中La后,颗粒结构得以改善,部分Mn3+价态升高为Mn4+,形成较多氧空位和Mn4+,提高氧化还原性能和吸附NO性能.活性评价结果表明,La0.80K0.20MnO3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同时消除NO和碳烟催化性能,NO最大转化率(Xmax NO)和对应反应温度(Tmax NO)分别为46.5%和436℃,碳烟起燃温度(Tig)、CO2浓度峰值温度(Tmax CO2)和生成CO2选择性(Smax CO2)分别为341℃、454℃和98.8%.  相似文献   

14.
垃圾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氯苯等氯代挥发性有机污染物(CVOCs)和二噁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CVOCs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效应的产生,而二噁英能在土壤中长期附存,具有人体致癌和致畸变等严重危害. 催化降解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能将二噁英等有机污染物彻底破坏分解,最终将其转化为CO2、H2O和HCl等产物. 基于钒基催化剂VOx/TiO2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已被广泛应用于烟气CVOCs和二噁英处理领域. 钒基氧化物VOx中的V=O基团对二噁英起到亲核吸附的作用,在钒基氧化物上添加第二活性组分钼氧化物MoOx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本文采用湿法浸渍的方法制备出用于催化降解含氯污染物的粉体钒钼钛VOx-MoOx/TiO2催化剂,并分析其合成方法、催化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讨论反应温度对一氯苯及二噁英催化率影响的机理,旨在为开发二噁英催化技术提供参考. 结果表明:VOx-MoOx/TiO2催化剂表面催化活性位点较多,活性组分分散良好,起始还原温度较低,活性氧含量较多,比表面积较大,颗粒团聚较轻,具有优良的催化特性. 通过系列实验筛选出合适的催化剂组分比例为5%VOx-5%MoOx/TiO2(记作“V5-Mo5-Ti”,即VOx和MoOx的质量分数各占5%,TiO2的质量分数占90%),在150 ℃低温下其对一氯苯和二噁英的催化效果优异. V5-Mo5-Ti催化剂对一氯苯的低温转化率随原始稳定浓度和空速比的升高而降低. 在一氯苯初始浓度为150×10?6、空速比为10 000 h?1时,V5-Mo5-Ti催化剂在150 ℃下对一氯苯的转化率为54.0%,在300 ℃时接近100%. 在150 ℃的低温环境中,该催化剂对二噁英催化脱除率在86%以上,催化降解率在74%以上. 研究显示,VOx-MoOx/TiO2催化剂对二噁英的催化脱除率和降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主要归因于升温加快了V2O5中V5+和V4+元素以及MoO3中Mo6+和Mo4+元素的催化氧化循环速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本地化的综合移动源排放模型(Motor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MOVES)模型模拟典型机动车的CO2排放因子,并建立排放因子与速度变化关系的评估方程,结合各省路网平均速度与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核算中国31个省份分车型的CO2排放因子.同时,综合考虑载客汽车的载客量和客座率,载货汽车的载重量和载货率,建立各省单位客运,货运周转量的机动车CO2排放因子库.结果表明,各类机动车的平均CO2排放因子分别为:柴油公交车0.880kgCO2/km,重型货车0.877kgCO2/km,电动公交车0.676kgCO2/km,中型货车0.508kgCO2/km,轻型货车0.374kgCO2/km,柴油小客车0.227kgCO2/km,微型货车0.216kgCO2/km,汽油小客车0.203kgCO2/km,电动小客车0.108kgCO2/km,摩托车0.062kgCO2/km.车辆满载时,柴油公交车和电动公交车的人均CO2排放量比汽油小客车分别降低了63%和73%,电动小客车的人均CO2排放量较汽油和柴油小客车分别下降了46%和51%.较高的机动车保有量,频繁的道路拥堵导致上海,北京和重庆等市的机动车CO2排放因子相对较高.倡导公共交通,提高客座率,降低私家车使用频率,推广纯电动汽车并通过减少道路拥堵以提高车速是降低道路交通CO2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γ-Fe2O3表面As2O3的吸附以及掺杂改性提高抗As2O3中毒性能的作用机理.计算了As2O3在完整以及O缺陷γ-Fe2O3(001)表面的吸附性能,包括吸附位点、吸附结构、吸附能、PDOS等.同时建立了Mo、Ti、Mg掺杂的γ-Fe2O3模型,探讨了助剂掺杂对抗砷中毒能力的作用机制,并考虑了掺杂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s2O3倾向于以O端化学吸附在γ-Fe2O3(001)表面Feoct位,吸附过程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和电荷转移.当表面存在O缺陷时,As2O3的吸附能得到提高.Mo、Ti、Mg倾向于掺杂在Feoct位,增强了对As2O3的吸附能力,并且增大Mo的掺杂量可以强化As2O3的吸附.As2O3倾向于与活性较强的Mo、Ti、Mg发生反应,从而保护活性Fe位不受砷中毒,Ti和Mg的掺杂还抑制了相邻Fe位对As2O3的吸附.Mo、Ti、Mg的掺杂还促进了催化剂表面对NH3的吸附,增强了表面酸性强度,有利于SCR反应.Mo、Ti、Mg原子的掺杂有利于提高γ-Fe2O3催化剂的抗砷中毒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X射线晶格衍射(XRD)、N2吸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铈和钛掺杂后的铁氧化物晶相、孔隙结构及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度等物性进行表征分析,得到了铈和钛掺杂对铁氧化物低温NH3-SCR脱硝性能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铈和钛掺杂会抑制铁氧化物中Fe2O3的结晶,细化其孔径,增大其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铈掺杂会促使铁氧化物表面形成Ce4+/Ce3+氧化还原电子对;进一步掺杂钛会提高铁铈复合氧化物形成更多吸附氧,增强其表面低温催化氧化NO为NO2的性能;且铈和钛掺杂增强了铁氧化物表面的吸附性能,尤其提高了对NH3的低温吸附,从而促进了铁基氧化物催化剂的低温NH3-SCR脱硝性能.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不同非均相Fenton催化剂处理高浓度有机磷农药污染场地抽出地下水的COD、TP去除率以及污泥产率的差异,探究了H2O2投加量、非均相催化剂装填量、pH对反应效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等技术,分析了反应前后非均相催化剂表面结构特征与成分组成。结果表明:Fe2O3/Al2O3非均相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与负载Fe含量,反应后材料表面有Fe元素沉积。以Fe2O3/Al2O3、Al2O3、Fe2O3/SiO2-Al2O3作为催化剂的非均相Fenton反应,其COD、TP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4.72%、74.10%、75.98%与88.48%、82.80%、85.83%,均高于无固体催化剂的均相Fenton反应。ρ(H2O2)/ρ(COD)=0.5~2.0时,COD与TP去除率随H2O2投加量的增加而提升,并与非均相催化剂装填量呈正相关。同时,非均相催化剂的投加可显著降低污泥产率,扩大反应体系有效pH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