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任守祯  简锦沂  单力 《环境》2005,(4):62-63
在荔湾.创建“绿色社区”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崇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新风尚.而“绿色社区”也成为荔湾人和谐发展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部在“十一五”环保规划中把绿色创建工作列为环保宣教工作的重点之一。原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制定的“十一五”绿色社区创建目标是:进一步开展以城镇居民为主体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扩大创建规模,提高创建水平,完善绿色社区创建指标和评估体系,规范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3,(9)
为加快推进创建“绿色社区”工作,广州市荔湾区政府8月19日在金花街桃源社区召开了现场交流会。荔湾区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始于1998年,在启动之初,他们提出了通过建设环保模范小区来创建模范城区的思路,并制订了方案付诸实施。作为创模工作的延伸,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中,荔湾区继续坚持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和江苏省教育厅将评选表彰一批创建绿色学校的“先进学校(幼儿园)”,“优秀组织单位”,“先进工作者”和“绿色之星”。为做好该项工作,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和江苏省教育厅最近联合组建了“全省创建‘绿色学校’活动表彰领导小组”,并要求各地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互相协调,密切配合,按照评选标准和有关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和推荐工作。(本刊编辑部)江苏省“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开始了@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5.
黄新锋 《环境》2003,(6):26-26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环保局组织辖内22条街道环保员和33个社区负责人近60人,举办了天河区2003年第一期创建“绿色社区”培训班,给培训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创“绿”培训课。自天河区召开2003创建“绿色社区”领导小组会议以来,区辖内各街道、各社区创“绿”热情高涨。为了满足各街道、社区建“绿”工作需要,4月17日区环保局举办2003年第一期“绿色社区”培训班,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州市荔湾老城区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老城区创建“绿色社区”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绿色社区"创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创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山市在加强青少年环保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市环保局通过有效措施激发各学校“创绿”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市教育局、有关学校研究绿色学校的创建计划,组织绿色学校验收。2004年推荐了1所国家级“绿色学校”和8所省级“绿色学校”。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山市的几所“绿色学校”。  相似文献   

9.
咸阳市在实施全民环境教育创建绿色文明工程活动中,从“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村庄、绿色企业”起步,成立了由李永民副市长任主任,宣传、环保、教育、民政、农业、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绿色文明示范工程”活动组委会。形成了教育部门抓学校、民政部门抓社区、农业部门抓村庄、环保部门抓企业,政府全方位抓“四绿”的工作格局。市财政拿出15万元,专门用于绿色文明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已经创建出绿色文明示范学校238所,其中市级31所,市级绿色文明示范社区7个、绿色文明示范村庄13个、绿色文明示范企业14家,以示范效应,把环境保…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颁布文件要求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要逐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生态学在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社区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在全国已经蔚然成风,关于绿色社区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兴起,成为建筑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它平衡了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可行的具体应用。本文分析了绿色社区的基本内涵,指出绿色社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而阐明长沙市芙蓉区绿色社区的创建情况,最后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创建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创建绿色社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绿色社区的概念,阐述了绿色社区与传统社区的区别,以及创建绿色社区的重要意义。并从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社区创建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国家颁布文件要求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要逐步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培养公众良好的环境伦理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生态学在城市社区规划和建设中的应用为社区研究提供了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绿色社区的创建工作在全国已经蔚然成风,关于绿色社区的研究在国内外逐渐兴起,成为建筑界、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由于它平衡了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发展中有效可行的具体应用.本文分析了绿色社区的基本内涵,指出绿色社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地域性的特点,进而阐明长沙市芙蓉区绿色社区的创建情况,最后探讨了绿色社区的创建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保护生存环境、倡导绿色生活、提高人居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会形象是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基层社区的有效途径。我区许多地方近年来也纷纷在社区(小区)开展绿色创建活动。本文就绿色社区的创建、涵义、社会意义和发展等方面作简要的阐述和概括。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云南省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构建云南新型生态工业园区的必要性,对构建云南生态工业园提出了设想和初步设计,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的思路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澜  徐威 《福建环境》2003,20(5):43-47
该文阐述了绿色社区的内涵和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的意义,提出了基本条件、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等五类23项省级绿色社区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并探讨了创建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变迁下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及维持机制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 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地曾在地质历史上具有相似森林植被,随着板块运移,两地出现明显环境区化,植被类型亦产生巨大变化,仅在两地干热河谷生长着相似外貌和类型的植物群落,而其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格局有何异同尚不清晰. 该研究分别在怒江和元江干热河谷设置100 km样带,每间隔4 km布设样地,对其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 通过计算两地不同生活型植物重要值、Alpha及Beta多样性指标,拟阐明起源相近、外貌相似的两地植被在环境变迁后群落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①滇西北干热河谷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25种(51科104属),滇东南干热河谷共调查到114种维管植物(44科102属). 滇西北乔木和灌木物种丰富度均略高于滇东南,草本反之. 滇西北乔木多度极显著高于滇东南(P<0.01),灌木多度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草本多度滇东南显著高于滇西北(P<0.05). ②从科水平分析,滇西北和滇东南乔木和草本优势科组成种类相似,但灌木优势科组成种类差异性较大. 从种水平分析发现,两地乔木优势种种类差异较大,而灌木和草本组成相似. ③滇西北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略低于滇东南,但无显著性差异,而Pielou指数显著低于滇东南(P<0.05). 滇西北干热河谷植物群落中优势种单一,物种分布具有聚集性;滇东南植物群落物种分布较均匀,物种多样性丰富. ④两地植物群落之间相异性系数较高,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群落间生境差异性较大,不同生活型植物Beta多样性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以灌木物种组成的相异性最大. 研究显示,起源相近、外貌相似的滇西北与滇东南干热河谷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明显,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变迁后区域环境差异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后,我们出口产品在关税、许可证、配额等方面的壁垒已逐渐被打破,而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壁垒门槛却日益增高,云南省已经在黄磷、茶叶等工农业产品出口上因此而付出代价。应尽快开展出口型产口环境标准的研究与制订,积极推行合格评定制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以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中国绿色社区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社区建设在中国刚刚起步 ,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 ,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是创造绿色文明的热切呼唤。建设绿色社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分布有25个少数民族,其传统的绿色文化、梯田文化、传统信仰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均对当地的生态保护起到积极作用。但传统文化的丢失和贫困已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保护区的建立也与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存产生矛盾。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扶贫力度,发掘和宏扬传统绿色文化,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20.
2008-2010年洱海水质及藻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0年洱海水质和藻种监测数据,得出洱海水质现状及藻类的变化状况。监测结果表明:近3年洱海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三个监测站点水质好转表现为海东>才村>团山;总藻细胞密度则恰恰相反,其大小为团山>才村>海东。藻类种属方面,洱海共检出8门61属;蓝藻、绿藻门数目占总数的80%以上,其次为硅藻,约10%左右,洱海的藻类植物群落组成主要为蓝藻-绿藻-硅藻类型。此外,2010年以前三个监测点以蓝藻居多,2010年后绿藻及硅藻比重跃增,其他藻种出现频率升高,导致洱海藻类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有所变化,洱海藻类丰度提高,其原因可能与2010年云南气候的反常引发环境变化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