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减缓中国的土壤酸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从2005年开始,中国就开始控制电厂和其他一些工业污染源排放的含硫污染物,特别是二氧化硫的排放.估计到2010年,二氧化硫的排放将减少10%.严格控制其排放是因为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和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诱因.但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5年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变化趋势不一致。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方法的结果表明区域内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在整体上呈现出随机分布的特征,不同城市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情况在考察期内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相关结论显示本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各城市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协作,构建有效的跨区域环保机制。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程讲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程讲座张慧明,林小妍(青岛建筑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山东国际天马实业有限公司)[编者按]二氧化硫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受到普遍关注.我国目前正在部分城市进行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说明对二氧化硫排放正逐步加强管理,对二氧化硫排放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金融危机最终导致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各国政府为了扩大“内需”。纷纷实施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采用购买“国货”政策,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以及其他隐性贸易壁垒等。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应该用战略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日本、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等经济发达国家,70年代初实施以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为核心的排放许可证制度,使控制区域、水域的水体水质有了改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拿出很多钱治理水污染在目前是不可能的。但是,每年用于水污染治理的总投资还是不少的,我们还有相当的环境容量资源可以利用,“七五”后三年,如果能通过发放许可证工作,切实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将为“八五”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现状,指出燃煤电厂减排SO2管理措施不到位,经济政策不落实,国产化脱硫技术尚不成熟是目前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燃用低硫煤或洗选煤,采用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建设烟气脱硫装置是解决我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美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排放标准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指出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合用标准化管理,应借鉴美国的经验,走法制化管理的道路,通过健全的法律机制,保障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美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排放标准法制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中应注意的事项。并指出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合用标准化管理,应借鉴美国的经验,走法制化管理的道路,通过健全的法律机制,保障锡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欧洲在汽车尾气排放模型化领域中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一些研究活动。这些研究工作已导致开发了一系列解决有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的才相应的计算机模型。汽车尾气排放总是已成为当今决策者、科研院所、汽车工业和燃油工业较为关心的一件大事。本文介绍了一种估汽车尾气排放的方法,即道路交通尾气和资料协调/尾气排放计算机程序法(CORINAIR/COPERT),并将此模型与其他模型作了比较。本文概述了以尾气排放计  相似文献   

10.
董文茂 《环境》2006,(10):36-37
8月初,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副司长李新民透露,为实现“十一五”期间的二氧化硫控制目标,环保总局拿出的措施是:严格按照排放绩效核定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强化现有和新建电厂的脱硫设施建设;运用排污权交易、排污权有偿获得来促进二氧化硫的减排。  相似文献   

11.
谈清洁煤生产中的微生物脱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洁生产作为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正越来越为全世界的工业企业所认同;电力生产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在将一次能源转化成清洁方便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环境污染,其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问题尤为突出。目前的脱硫技术和工艺以炉后净化和炉中固硫为主,由于我国的...  相似文献   

12.
冯彤  赵红艳  张强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4):1209-1215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是贸易隐含污染物排放转移的主要驱动因素,排放转移的出现将排放责任的研究从生产者视角贡献逐渐引向了消费者视角贡献.合理的排放责任界定成为区域减排的重要参考.本研究利用多区域环境投入产出模型,以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为载体,详细分析了2007年全球各地区基于生产者视角、生产链末端视角、消费者视角、考量区域减排努力的改进的消费者视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贡献,并对各个视角下的区域排放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西欧、北美、日澳新等地区生产者、生产链末端、消费者视角的排放依次升高,而南亚、东亚地区的排放依次减小.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从西欧、北美随着国际贸易供应链转移到东亚地区.全球各地区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差异和全球贸易导致的生产格局的变化均为排放转移的原因.本研究是贸易引致环境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为区域乃至全球从贸易角度降低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1995年和2000年工业企业各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对比分析,浅谈了其变化情况,原因及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大气环境状况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炭.据估算,全国年排人大气中的烟尘和工业粉尘2800万吨左右,其中,燃煤排放的烟尘2230万吨,工业粉尘570万吨.在2230万吨烟尘中,燃煤电厂排放的烟尘1000万吨,工业锅炉排气的烟尘800万吨,工业窑炉和铁路机车排放的烟尘300万吨,其他燃煤排放的烟尘130万吨.在570万吨工业粉尘中,水泥工业排尘470万吨,冶金排尘100万吨.全国排放二氧化硫1300~1800万吨,其中燃料燃烧排出的二  相似文献   

15.
花瑞祥  蓝艳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210-2218
为识别和量化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基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贸易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数据,核算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索了影响环境成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期间,中国在工业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的排放上存在污染逆差,分别为3 600×108 m3、3.8×104 t、19.7×104 t和9.8×104 t;但在工业废水和粉尘的排放上存在顺差,分别为5 400×104和1.1×104 t.②重度污染产业贸易均呈污染顺差,中度污染产业贸易的污染逆差最大,轻度污染产业贸易呈现较小的污染顺差.③中国与东盟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造成污染顺差,而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贸易则实现了污染逆差.④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进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化率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说明我国从东盟发达的工业国进口了含大量环境成本的工业品,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出口额,表明我国向欠发达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初级工业品.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减少重度污染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优化出口结构,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16.
黄资慧 《环境》1995,(4):34-34
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排放二氧化硫2500万吨,其中380万吨由美国漂到加拿大,100万吨由加拿大漂到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酸雨降落区。这些地区水域严重酸.化,美国已达3.6万平方公里,加拿大有5.2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硫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气体。在以煤作为工业和生活燃料的地区,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以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二氧化硫的污染同样存在。因此,如何对二氧化硫进行净化,对于保护城市和工矿区的环境是个重要课题。一些大量产生二氧化硫尾气的工厂,应该注意净化和回收利用二氧化硫。但是,总会有一部分排放到空气中来。因此,利用生物尤其是植物来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的过程中,可以把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8.
美国Ebara国际公司日本分公司制成了一种新型橡胶,这种橡胶可将火力发电厂和其他一些工厂排放的烟气收集起来,再将其转化成硝酸盐肥料。这种橡胶装置可同时收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气体,使这些污染物与无水氨气混合并导入  相似文献   

19.
于益雷 《环境保护》1998,(11):32-34
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硫问题是当前国际上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是解决二氧化硫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1997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保局《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今后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应放在火电厂”。我国以燃煤为主的电力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二氧化硫问题,依靠科技进步是彻底治理二氧化硫污染的根据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葫芦岛市工业源二氧化硫普查结果全面系统分析,阐明了各区域、行业、企业的二氧化硫产生、排放及分布特点,指出了葫芦岛地区工业源二氧化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