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用气相色谱分析植物、土壤和水中甲氰菊酯的残留量。样品于丙酮提取、石油醚萃取、微型弗罗里硅土层析柱净化后,用带有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土壤中添加浓度为0.10—4.00μg/g时,平均回收率为81.3±6.7%(±S%);植物中添加浓度为0.04—4.00μg/g时的平均回收率为93.1±3.6%;水中添加浓度为0.10μg/ml时,回收率为100.8±7.3%。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在田水、土壤、稻秆、糙米和稻壳中的残留.水样以乙酸乙酯为萃取溶剂,液-液分配净化;土壤样品以丙酮为提取剂,液-液分配净化;水稻样品经乙腈提取,NH2-Carb柱净化.对水稻和环境中的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率实验,方法的回收率在78.2%—104.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4.4%.氟虫双酰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最小检出量在0.004—0.02 ng,其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08—0.0009 mg.L-1,在土壤、稻秆、糙米、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1—0.003 mg.kg-1.  相似文献   

3.
丁草胺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用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土壤和水中丁草胺的色谱分析方法。丁草胺残留量用外标法根据峰高定量。土壤和水中丁草胺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2ppb和0.1ppb。丁草胺在2ppm、0.2ppm和0.02ppm添加浓度下,土壤回收率分别为92.7±2.34%(X±SX%),96.0±7.07%和92.5±12.6%,水回收率分别为90.2±4.07%、95.7±2.50%和88.3±7.6%。  相似文献   

4.
啶虫脒和仲丁威在水稻、土壤及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津、浙江和山东三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研究,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稻、土壤及田水中啶虫脒和仲丁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05—0.5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啶虫脒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4.21%—106.5%,变异系数为5.6%—14.2%;仲丁威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1.12%—108.6%,变异系数为2.31%—10.9%.啶虫脒和仲丁威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3.8×10-11g和2.3×10-11g;在稻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1,在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和仲丁威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啶虫脒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0—20.4 d、2.8—7.62d和6.7—15.0 d;仲丁威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10.0 d、10.8—15.2 d和2.6—9.5 d.以推荐施药剂量60 g/亩和1.5倍推荐施药剂量90 g/亩,在水稻灌浆期开始第1次施药,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啶虫脒和仲丁威在稻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42 mg.kg-1和0.054 mg.kg-1,低于我国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小麦中啶虫脒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1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糙米中仲丁威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5.
吕磊  彭婕  甘金华  喻亚丽  何力 《环境化学》2019,38(11):2443-2448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同时测定稻渔综合种养环境中苄嘧磺隆、双草醚、吡蚜酮和氯虫苯甲酰胺的分析方法.水样过滤后直接进样,土壤和水产品经乙腈匀浆提取,C18吸附剂净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基质中,4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 995);水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为0.10μg·kg~(-1),其它3种为0.05μg·kg~(-1);土壤和水产品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检出限(LOD)为0.20μg·kg~(-1),其它3种为0.10μg·kg~(-1);在不同添加水平下,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7.52%—93.8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3%—11.09%.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糙米中水胺硫磷和甲基异柳磷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胜算 《环境化学》1992,11(4):73-76
本文用带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糙米中水胺硫磷和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结果表明:水胺硫磷和甲基异柳磷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3×10~(-11)g和2.8×10~(-12)g,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7ppb和0.1ppb,回收率添加浓度为0.05—5mg/kg时,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9.9—97.8%和100.7—104.9%,变异系数绝对值分别为3.42—5.58%和1.33—2.36%。  相似文献   

7.
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和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待测样品通过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丙酮(1∶1,V/V)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吡嘧磺隆的含量,并研究了2010—2011年北京、安徽和海南等3地水稻、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土壤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3%—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吡嘧磺隆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1,符合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5.29—6.42 d和4.99—6.42 d.秧苗期施药,收获时水稻和土壤中均未检出吡嘧磺隆的残留.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简便、高效、同时测定水稻中嘧菌酯和戊唑醇两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检测方法,对比了几种常用的提取溶剂和不同的提取方法之间的回收率和净化效果,选择了分散固相萃取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采用GC-MS-SIM方法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为水稻中嘧菌酯和戊唑醇的分离测定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方法,相对于当前较多使用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节省了时间和检测成本.结果表明,嘧菌酯在0.002—2.5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量为0.002 ng,在稻米、稻壳和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8、0.016、0.016 mg·kg-1;戊唑醇在0.001—2.5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量为0.001ng,在稻米、稻壳和植株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4、0.008、0.008 mg·kg-1.在稻米、稻壳、植株中分别进行了3个水平的添加回收实验,戊唑醇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8.9%—104.3%,相对标准偏差为1.4%—6.0%;嘧菌酯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6.9%—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1.5%—7.5%.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一个测定糙米中除草醚残留量的新方法。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经中性氧化铝和弗罗里硅土混合吸附剂净化,用填充3%OV—17/Gas chrom Q 80—100目气相色谱柱和氮磷检测器测定。试验结果,样品的添加回收率为87.33—91.47%;变异系数为3.36为6.31%;最小检测浓度为0.0212ppm。  相似文献   

10.
环境样品中乙虫腈及其代谢产物残留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提取、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建立了环境样品中乙虫腈农药及其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水稻植株、稻壳和稻米中乙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最低检测量为0.0l mg· kg-1,稻田水中为0.01 mg·L-1.在该方法条件下,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稻壳和糙米中乙虫腈及其代谢产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2.8%~103.6%,相对标准偏差为1.3%~12.5%.  相似文献   

11.
蔬菜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蔬菜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分析方法,主要有二个步骤:(1)萃取、净化后碱解;(2)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检测三氯杀螨醇碱解产物DBP。结果表明:最小检出深度为0.75ppb,在添加浓度0.01—1.00ppm范围,平均回收率为94.76%±7.96%,相对标准误差为5.50%。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及其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其在水稻上的使用规范,于2008、2009年在杭州、济南和铁力三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建立了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在添加水平5~100μg.kg-1范围内,二氯喹啉酸的平均回收率在81.6%~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7.9%。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6.4~18.6、16.6~21.9和15.4~16.9 d;二氯喹啉酸在植株、土壤、糙米和稻壳中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5μg.kg-1)。若二氯喹啉酸在水稻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5 mg.kg-1,建议每年以有效成分25 g.mu-1的剂量,于水稻移栽后10 d喷施1次,用于防治水稻田中稗草。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及其土壤中的安全性,建立其在水稻上的使用规范,于2008、2009年在杭州、济南和铁力三地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建立了二氯喹啉酸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在添加水平5~100μg.kg-1范围内,二氯喹啉酸的平均回收率在81.6%~10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7.9%。残留试验结果表明,二氯喹啉酸在植株、土壤和田水中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6.4~18.6、16.6~21.9和15.4~16.9 d;二氯喹啉酸在植株、土壤、糙米和稻壳中最终残留量均未检出(<5μg.kg-1)。若二氯喹啉酸在水稻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5 mg.kg-1,建议每年以有效成分25 g.mu-1的剂量,于水稻移栽后10 d喷施1次,用于防治水稻田中稗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单甲脒农药在鱼体中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鱼样经石油醚提取,液-液分配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对单甲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g·kg~(-1),最低检出限为3×10~(-7)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6.38±3.56%.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水中微量芳胺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胺类与五氟苯甲酰氯在1%碳酸氢钠溶液中直接反应,衍生产物经甲苯萃取后进行GC/ECD分析。取样100ml时,不同胺类的最低检测浓度为20—50ppt。回收实验表明,当胺加入量为2—114ppt时,方法的回收率为83.9—95.4%,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9.11%。  相似文献   

16.
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混合除草剂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Pesticarb/NH2SPE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吡嘧磺隆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田水中的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1.0×10-10g.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试验结果显示,8%吡嘧·苯噻酰颗粒剂施药量分别为67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42.2 g(a.i.)·ha-1)和1012.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63.3 g(a.i.)·ha-1),施药1次,2010年北京施药后120 d,安徽施药后92 d,湖南施药后70 d收获期糙米、植株、土壤和稻壳中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1.  相似文献   

17.
李微 《环境化学》1989,8(3):54-56
本法采用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乐果,敌敌畏,甲基对硫磷、对硫磷、马拉硫磷和奎硫磷等农药,上述农药在14min内全部出峰,最低检测浓度为2.3—18μg/l,混合水样加标回收率在85.7%—95.3%之间.  相似文献   

18.
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土壤中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样品用高氯酸——硝酸——氢氟酸或在高压罐中分解后.以0.2%草酸水溶液提取,继以最大功率升温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锡,将草酸介质与目前常用的盐酸介质比较.具有试剂空白低、灵敏度高和干扰少等优点,本文还讨论了用抗坏血酸消除高氯酸干扰的方法,在含锡量为3.5—12.5μg/g的样品中加入标准锡的回收率为92—112%,取锡含量为3.8μg/g的土壤样品,作七份平行试验,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变化不大,自生固氮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减少,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数量有所增加;与对照土壤相比,污染土壤呼吸作用下降29.93%,而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则增强。1g对照土壤(以干土计)中微生物总DNA提取量为(13.01±1.91)μg,污染土壤中则为(12.23±1.36)μg。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快速溶剂(ASE)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紫外阵列/荧光串联法测定土壤中18种多环芳烃.通过选择净化小柱和仪器条件的优化,实现了18种多环芳烃组分的完全分离及高灵敏度检测,该方法二极管紫外阵列(PDA)检测器和荧光(RF)检测器检出限分别为0.04—0.6μg·kg-1和0.002—0.07μg·kg-1;4种浓度水平(PDA检测器:0.5μg、2μg;RF检测器:0.02μg、0.05μg)土样加标回收率稳定在82.8%—122%之间,RSD为1%—5%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