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石冒落引起的工伤事故,在矿山伤亡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统计,我国冶金矿山1959~1962年一百例重大伤亡事故中,松石冒落伤亡事故约占33%。一些工业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见附表)。  相似文献   

2.
我矿是一个老矿山。由于多年开采造成的大量采空区未及时处理,从1965年至1971年先后发生大面积地压活动,在井下总采空区44.33万米~2的范围内,形成44.07万米~2的大面积活动区,有295个采场冒落,直接冒落范围达16.9万米~2,并形成79.42万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在总结近年来现场实测工作的基础上,对采场局部冒落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一、采场局部冒落的影响因素影响采场冒落的主要因素是:1.采场应力状态岩体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采掘活动破坏以后,在采场顶极中部可  相似文献   

4.
1979年召开的金属学会第一次矿山岩体力学学术会议,在科研及生产部门提出的地压活动监测方面的论文和报告中,反映了我国冶金矿山对井下大面积地压活动监测的一些研究现况。 1.地质力学的分析方法已为广大科技人员所掌握用地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矿区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历史,定性分析地应力场的方向与大小,是研究地压活动的基础。结合矿区的开采情况和地压观测结果,可以从地质力学角度划定矿区地压活动的危险区或突破  相似文献   

5.
采空区大面积顶板冒落可在瞬间产生破坏力极强的空气冲击波。介绍了空气冲击波的形成及危害形式,指出了传统冲击模型的缺陷,通过建立新的冲击模型,深入分析了空气冲击波从形成到消亡过程中的速度和能量变化特征,结合香炉山钨矿大面积采空区的实际情况,选取典型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空气冲击波速度与冒落块体尺寸,顶板冒落的高度,可供逸出气体巷道的总断面积,巷道的通风阻力等因素有关;下落块体受压缩空气阻力作用,下降时间略微增加,整个冒落过程持续时间为2.89s,当下落时间为2.1s时,风速达到极值,为508.1m/s,冲击影响范围在距离事发空区的370m以内;块体下落的起始阶段受空气阻力较小,飓风速度急剧升高,下降中间阶段,飓风速度先是缓慢爬升,然后达到峰值,块体下降的后期受空气阻力作用最为明显,风速急剧下降,巷道内飓风流迅速趋于平缓;建议对香炉山钨矿采空区尽快实施充填,并采取疏堵结合、设置缓冲垫层、加强地压活动监测等措施降低冲击危险,减小冲击危害。  相似文献   

6.
岩体声发射监测是了解井下采场地压活动,预报采场冒落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限于目前声发射监测仪器的发展水平,以及现场存在大量噪声的条件,要想成功地预报采场冒落,很大程度上仍有赖于监测者的经验和责任心。  相似文献   

7.
冒顶是煤矿中最为常见的事故,一般占煤矿事故总数的40%左右。发生了冒顶事故,不仅浪费煤炭资源,损失坑木或钢材,而且往往造成人身伤亡。有时由于冒顶,还会造成瓦斯积存、自然发火,导致地表下沉等。可见冒顶事故危害甚大。 冒顶是怎么回事呢?在井下开凿巷道、挖煤时,挖空了的地方如果不支护,悬露的顶板经过一定时间就会变形下沉,逐渐产生裂缝。裂缝增多,整体岩石就会破裂、脱层。表层部分冒落了,其上方的岩石又会破裂、脱层,再冒落。这种现象就是冒顶。 冒顶有大面积冒顶和局部冒顶。对大面积冒顶,大家比较注意防范;而对局部冒顶,思想则较麻…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覆岩的实际受力情况,对开采引起的覆岩冒落和地表沉陷机理进行了研究。即首先是岩层离层与弯曲,接着岩体移动,从而导至上覆岩层冒落,出现地表沉陷,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场是地下采矿工作的主要场所,一旦开挖,必然会破坏岩体原有的相对平衡状态,松石的自重以及开挖体围岩应力场的重新调整将引起围岩的变形。随着深度的增加,或者如房柱法那样开采许多毗邻的矿房,则岩石应力势必增大到足以引起开挖体周围岩石产生破坏的程度。破坏规模小至表面岩石片落或剥落,大至出现岩爆——使大  相似文献   

10.
回采工作面煤层被采出以后,上覆岩层产生离层、断裂、垮落等运动,形成的冒落带和裂隙带范围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极大.以顾桥煤矿1116(1)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井下电法测试技术,研究了淮南矿区11-2煤层开采时覆岩移动破坏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采空区上方覆岩破坏分区特征明显,由下而上依次为双拉应力破坏区、拉伸裂隙区、剪切破坏区和未破坏区域;冒落带最大高度11.5~14.5 m,裂隙带最大高度45~47.5 m;覆岩破坏最终形态类似于马鞍形,破坏在水平方向的范围要比开采区域大.  相似文献   

11.
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和焦家金矿共同承担的“采场局部岩体冒落预测预报”研究,已于1985年11月完成。通过工程地质调查论证、采场顶板稳定性分级以及 WD—1型无线电地音仪监测,基本弄清该矿顶板冒落原因,提出了采场局部岩体冒落预测预报方法.一年多来进行的13次危险冒落预报和2次安全预报,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概述在地下采矿作业中,利用声学原理进行安全检查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检查松石的“敲帮问顶”法,即利用手锤或钢钎敲击岩石,根据所发出的音响来判断是否松石;一种是根据岩体内部发出的声响来判断岩体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预测矿井大范围坍陷及岩体各种危急破坏,监测井下构筑物安全状态和评价预防(或处理)地压灾害所用措施的有效性,我们研制了YSS岩体声发射监测仪。  相似文献   

14.
冲击性灾害,是指矿山采空区的大规模垮落和深井岩爆现象.当矿石被采出后,遗留的空区体积达到一定规模,围岩会缓慢蠕变破坏,造成顶板和矿柱不能支持上部覆岩荷载,诱发采空区整体性大面积冒落和地表塌陷,并在巷道内形成猛烈冲击气浪,产生巨大破坏,往往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事故.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锚杆支护对冲击地压的防治原理,基于失稳理论进行锚杆支护巷道冲击地压解析,探究锚杆支护间排距对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阻力区、临界载荷以及冲击释放能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脆性岩体,锚杆支护间排距对冲击地压影响微弱;对于塑性岩体,随着锚杆支护间排距减小,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阻力区、临界载荷与冲击释放能量逐渐增加,且这种规律随着岩体冲击倾向性降低越发明显。从临界阻力区与临界载荷角度看,降低锚杆支护间排距,能够增加冲击地压发生难度,但锚杆支护间排距降低导致冲击释放弹性能增加,冲击破坏能力提升。因此,应在弹性区与塑性区交界处设置吸能结构吸收多余的弹性能,从而削弱冲击能对锚固岩体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6.
大同煤矿煤层和顶板坚硬,由于放顶钻具和强力支架尚未解决,部分煤层仍用煤柱控制顶板(如刀柱采煤法等)。随着采空面积的不断扩大,当顶板岩石破坏,采空区的媒柱失去支撑能力时,就会产生大面积冒落。大面积顶板冒落产生的高速高压暴风破坏性极大,历史上曾因此造成重大人身事故和矿井报废,造成国家财产和资源的严重损失。因此,预测预报大面积来压和冒落是关系重大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冲击地压细观发生过程,从而分析冲击地压不同阶段特点,从能量消耗角度对该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冲击地压是岩体系统由于外界扰动引起的能量释放过程,总释放能量理论上等于岩体形成期间残余弹性势能。由于该弹性势能和岩体形成后裂隙发育的不同,导致岩体受开采扰动后经历的能量释放形式有所不同。大体上能量释放形式可分弹性变形、可产生裂隙的大变形、岩体破碎飞石、广义变形集中区岩体失稳和伴随裂隙产生的机械振动5种。过程可分三部分:初期变形和裂隙、中期飞石-变形-破碎-飞石的循环破坏过程(岩爆)、末期广义应变失稳破坏。使用颗粒流理论的PFC3D对上述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20 m、-220 m、-320 m时开采面岩体只发生变形和裂隙;-420 m、-520 m、-620 m岩体先经历变形和裂隙,然后发生岩爆;-720 m和-820 m岩体经历变形和裂隙、岩爆和广义应变区失稳坍塌。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治"震-冲"型冲击地压,根据矿震与冲击地压的关系建立煤岩"震-冲"动力系统模型。以此作为研究的基本模型,探讨"震-冲"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和判据。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强矿震在工作面附近产生的动力效应。提出"震-冲"型冲击地压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震-冲"型冲击地压的发生机制是在矿震扰动下,煤岩应力瞬间进入塑性软化阶段,煤岩体积聚能量与破坏消耗能量的差能增大,在满足冲击破坏的刚度条件时,发生强烈的冲击地压事故。分别控制矿震震动源区、矿震震能传播路径和冲击源区,能大大减弱或消除发生"震-冲"型冲击地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冶金矿山矿床类型复杂,矿床开采方法多种多样。因此矿山压力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及与其作斗争的方法也不相同。下面简要介绍一些研究地压的方法和防治措施。一、大面积地压活动及老采空区处理问题不少矿山经长期或大规模开采以后,形成大量的地下采空区未作处理;近年来一些采用留矿法开采急倾斜薄及中厚矿脉的矿山,一般都不留矿房间柱,并部分回收顶底柱。这样就进一步形成了走向长几百米、延  相似文献   

20.
应用岩体声发射技术监测采场顶板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矿南矿带自1992年采用上向水平分层进路式充填法开采以来,由于采场顶板的矿岩裸露,易发生冒顶事故,为了寻求对顶板的监测预报的手段,1994年冶金工业部安全环保研究院和我矿共同开展岩体声发射技术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我矿利用YSS型岩体声发射监测仪对南矿带上向采场的岩体声发射参数进行监测收集,整理分析,并结合现场情况判断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对有冒落可能的作出预报,进而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