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编辑手记     
《绿叶》2010,(5):3-6
本刊新闻 作者张捷自驾西藏行途中来电,中央某机构邀其参与一关于铁矿石的会议。我答:这是你《为什么有钱难买战略资源》一文的余音,居江湖者有真知,何虑寂寞。并告之,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马克思主义文摘》2010年第4期转载了其发表于本刊2009年第11期的《中国当前拉动内需是西方的陷阱》一文。  相似文献   

2.
我不长篇大论,就说个事例。几年前,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的观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人家要批判勤俭,吓了一跳。我发现,他很有一套理论。他说,勤俭这个观念是中国人在贫困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批判这个"勤俭"观了,只有这样人们才舍得花钱,只有大把花钱才能创造拉动内需,才能创造国内市场。他说得振振有辞。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的观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人家要批判勤俭,吓了一跳。他说,勤俭这个观念是中国人民在贫困的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批判“勤俭”,这样人  相似文献   

4.
王建 《绿叶》2010,(Z1):160-165
不到10%的居民能持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美国几十万亿的金融坏账就能这么轻易过去?外需不可依赖,内需无法启动,超大量的投资来保增长难道可以持续?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在分配,突破分配难题的关键是改变只要工业化不要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实行城市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应两步走,先存量,让在城里"打工化"的一亿人和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亿人真正"城市化";后增量,让在乡镇企业就业的一亿人和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亿人迁往城市。大规模城市化需要大量资源,中国发展得快,资源相对就能到中国来,目前的世界危机正好是中国城市化的绝佳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5.
王建 《绿叶》2010,(1):160-165
不到10%的居民能持续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美国几十万亿的金融坏账就能这么轻易过去?外需不可依赖.内需无法启动.超大量的投资来保增长难道可以持续?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的关键在分配.突破分配难题的关键是改变只要工业化不要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实行城市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应两步走,先存量.让在城里“打工化”的一亿人和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亿人真正“城市化”;后增量.让在乡镇企业就业的一亿人和他们的家属总计四亿人迁往城市。大规模城市化需要大量资源.中国发展得快.资源相对就能到中国来.目前的世界危机正好是中国城市化的绝佳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6.
30年的"比较优势战略",是一种"移民替代",总体上中国是获益者。当然代价也大:内需不足、资源与环境代价过高、核心技术缺乏、国富民贫、收入不公,都与行此战略相关或因其而起。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成就了中国再度反思乃至摆脱"比较优势战略"的契机。学习日本,推出中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可平衡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这一超级两难困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和Cite Space软件,利用中国知网1994—2014年的旅游目的地的研究文献绘制该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学科和基金分布、代表学者、主要研究机构、重要期刊以及研究热点。结果显示,旅游目的地研究是国内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且稳定的研究方向。文献主要分布在旅游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研究文献的主要基金来源;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及生命周期、旅游目的地研究方法及案例研究是主要研究热点;陆林、张捷和马耀峰是该领域的重要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旅游学刊》、《人文地理》、《旅游科学》、《经济地理》和《资源开发与市场》是高载文期刊。  相似文献   

8.
《绿色视野》2013,(1):16-17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这是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安徽省绿学会创始人、名誉会长,原安徽省政协常委、文史委员会副主任郭因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这样的局面让他忧心忡忡,党的十大八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他看到中国在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上的新一轮曙  相似文献   

9.
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虽已有两个定义,但它们没有完全反映能源就地转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之进行深入研究,从能源就地转化扩大资源地能源与能源转化设备消费内需、调整资源地与能源消费地的经济结构、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资源地的发展能力、缓解我国的能源运输压力和缩小我国地域间发展差距6个方面对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启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两年多时间内,这一节能补贴政策在拉动内需、推广节能产品、惠及百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乱象丛生。乱象一:节能空调补贴,从惠民沦为惠厂?  相似文献   

11.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暨会议(CIEPEC2009)将于2009年6月3日至6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报名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前的金融危机,对本届展会的招展组织工作影响不大。相反,受国家拉动内需经济政策的影响,国内环保企业参展的热情更加高涨,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04,(2)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第二届"绿色中国"论坛上就"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发表演说。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旧工业文明的最后一次挣扎,意味着各国可能围绕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展开最后一次哄抢,意味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在短期内可能发生一次更大的碰撞。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3.
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旧工业文明的最后一次挣扎,意味着各国可能围绕即将枯竭的自然资源展开最后一次哄抢,意味着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在短期内可能发生一次更大的碰撞。 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国人口的继续膨胀,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4.
莫桐 《绿叶》2005,(10)
已经有众多的学者勇敢地承认中国没有经济学,温铁军就是其中一个,“我们还没有结合中国资源短缺、人口膨胀这样一个资源条件下的经济学,也没有和这种条件相结合的环保。”作为“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新乡村建设运动,强调积极的、有建设性的参与和改变,在实践中努力推动中国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注意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在长期的农村调查中,温铁军发现,为70%农村人口服务的环境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现在农村的生态破坏很严重。“越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就越严重。比如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在最近结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肖金成、王青云共同调查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总人口1 54亿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3400万人,职工1250万人。尽管有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意见不一,但大家有这样的共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经济发展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和就业日益困难。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过去矿工收入位于各行业之首,现在,相当多的矿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民人均可…  相似文献   

16.
曹锦清 《绿叶》2008,(11):21-28
出口导向,成绩很大,问题很多,向内需转型,迫在眉睫。为此就必须要让工人农民组织起来,获得参与一次分配的权利,但是目前却难以实现。旧模式无法为继,新转型又难以短期内稳定地完成,这就是中国面临的两难困境。对付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药方。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人语: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以及近几年开始的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给西部环境带来了严重压力,并引发了部分西部民众环境抗争事件。中国西部边疆地区资源丰富,但有很多地方属于生态脆弱的草原、绿洲地带,且很多地域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边疆生态的保护不仅是一个生态保护的问题,也是一个发展与保护的权衡问题,更是关涉到民族团结的问题。西部的生态保护应该被早日提上日程,未雨绸缪。在西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这样的现象,西部地区人民承担了环境成本,却无法分享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红利,由此引发诸多的地域冲突甚至民族冲  相似文献   

18.
邹骥 《绿叶》2008,(4):60-64
环境容量资源因其稀缺性,正日益成为全球争夺的战略资源。中国目前还处于原始资本积累没有完成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必将牺牲一部分环境资源,但因环境容量的相对有限,中国在发展与环保之间该如何求得平衡?中国必须在环保战略目标的确立、政策的制定、技术的革新、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上做出整体性的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19.
行之 《环境教育》2006,(7):17-20
以文字再现历史,以事实刻录历程。回顾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千折百转的个中艰辛,成就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它记录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我们走过的每一个弥足珍贵的脚印;它激励我们勇往直前,驱使我们不断寻求碧水蓝天。“中国环境巡礼”整合我们的优良资源,从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请读者参与我们,和我们一起见证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乡镇企业过程中,作者发现由于忽视环境保护,产生了乡镇企业的“三废”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受破坏这样一些环境问题。为此作者提出在发展乡镇企业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与资源、环境、农业生产和建设生态农村的关系,必须作好以下几点: ①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要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特点,发挥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