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粉尘污染不仅对于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性,而且对生态平衡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了引起灰场粉尘污染的根本原因以及有效的几项治理措施,并简要分析了粉尘污染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港口防尘及码头道路冲洗喷头是港口防止散货堆场粉尘污染,冲洗码头道路的设备。 港口进行散货装卸、运输,贮存都产生大量的粉尘,既污染环境、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又造成物料的大量损失。煤和矿石在港口的中转量大,粉尘污染严重。因而,防止煤和矿石粉尘污染是港口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水力法防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各种规模的煤、非金属矿专用码头陆续建立。由于煤、焦炭、非金属矿等散货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伴有大量粉尘产生,不仅直接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对粉尘在大气中迁移、扩散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对环境影响予测及污染治理都有实际意义。 本文结合我们最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其中若干问题探讨如下: 散货码头作业现场中,大部分污染源都可视为点源,因而,掌握点源的污染扩散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认为下述点  相似文献   

4.
煤炭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煤炭运输在世界水上货物运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许多现代化专用码头应运而生。这些煤码头的建成投产,促进了各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也可能造成严重的煤粉尘危害。研究、发展煤港煤粉尘的防治技术,控制、减轻煤粉尘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已成为  相似文献   

5.
碎煤机室是火电厂燃料系统中粉尘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通过分析粉尘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根源入手,通过对落煤管、导料槽、除尘设备的一系列改造和综合治理,抑制粉尘的产生,改善皮带机的运行工况和输煤系统的现场环境。  相似文献   

6.
国外点滴     
防止煤尘飞扬的凝聚剂 煤在装卸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受机械和风力的扰动,直径微小的煤粒会飘逸到空中,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为了防治煤粉尘造成的污染,人们常采用喷雾洒水的办法,控制煤尘飞扬。但是,在烈日曝晒下,煤中水份蒸发很快。囚此,需要经常向煤堆场喷雾洒水。在水源不足的地方,这种办法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煤粉尘污染的害处众所周知,防止粉尘污染的施措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措施是在煤堆上洒水,以防止煤粉尘随风飘扬。但往往效果不很理想,因水的表面张力较大,洒在煤堆上,并不能长久附着在煤上,而是很快流走了。较理想的防尘方法是在水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减小水的表面张力,使水附着在煤上,并使空气中粉尘降落到煤堆上或在表面煤层结成暂时的薄膜,防止粉尘飞入空中。  相似文献   

8.
煤粉尘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危害,煤储运系统的无尘化处理对绿色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简述了配煤中心A201输煤栈桥皮带转载点产尘机理,采用复膜式扁布袋除尘改造技术,对比改造前后呼尘、总尘监测数据,有效地保护了员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长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污染问题成为人们日常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粉尘颗粒污染是重要的城市污染物之一。由于粉尘颗粒污染对人体危害较大,对人们的心血管、呼吸道和皮肤健康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尤其是抵抗力较差的儿童和老人。本文首先对粉尘颗粒污染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污染治理方法,希望能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有所帮助,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空气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陈国丽  李连生 《交通环保》1997,(5):18-20,31
通过对青岛港北港公司煤雄关粉尘产地监测,寻求煤粉尘污染的有关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相似文献   

11.
王有清 《交通环保》1999,20(1):18-20
论述了煤炭港口大气降尘与煤尘污染的关系。通过对秦泉岛港煤一、二期码头及附近区域大气降尘的长期连续监测以及对资料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了大气降尘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到港口投产以来的煤尘污染变化及趋势。  相似文献   

12.
湿式脱硫除尘技术在开发应用中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燃煤量不断增加,二氧化硫、烟尘超标排放已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的控制,可采用选用清洁煤,改变燃烧技术及末尾脱硫除尘技术.比较而言,烟气除尘脱硫技术是一种技术成熟较为经济的应用技术.其中湿式脱硫除尘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但该技术中仍存在不能消除黑烟、二氧化硫脱除不稳定因素多、设备腐蚀问题.本文通过对实际测试结果分析及脱硫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文华  刘芬 《环境工程》2002,20(4):47-49
通过洗煤车间除尘系统工程实例 ,阐述了在老厂房巧妙利用厂房结构 ,将吸尘罩设计为内开外密 ,负压作业的三级密闭形式 ,从而实现全面通风换气与局部通风除尘的设计思路。工程实践表明 :该设计可使尘源附近 (411机尾走廊 )空气中粉尘净化效率达到 81 16 %~ 94 93% ,对厂房主要作业点空气中粉尘净化效率达 6 0 %以上 ,为洗煤行业老厂房的防尘除尘工作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有清 《交通环保》2000,21(4):8-10
论述了煤炭港口大气降尘与煤尘污染的关系。通过对秦皇岛港煤三、四期码头及附近区域大气降尘的长期连续监测以及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大气降尘的分布特征,从而得到港口投产以来的煤尘污染变化及趋势。  相似文献   

15.
烟尘粒度识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燃煤烟尘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烟尘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有很大差异 ,其中尤以 1 0μm以下的尘粒危害为甚。本文通过对全市不同炉型和煤种进行烟尘粒度分级测定与研究 ,初步揭示了本地区燃煤排放烟尘中不同粒径尘的分布及组成 ,为深度治理烟尘污染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淮南市叶面尘及对应地表灰尘为研究对象,采集了6个不同功能区的石楠叶面尘和相应地表灰尘,研究了Cr、Cu、Zn、Pb、As、Ni、V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不同功能区、不同暴露途径的儿童重金属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淮南市叶面尘中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地表灰尘,叶面尘主要污染元素为Zn、Pb、Cu、As、Ni,地表灰尘中主要污染元素为Cu、Zn、Pb.不同功能区重金属来源存在差异,商业交通区、经济开发区和煤炭运输区,交通排放是其主要来源,文教区、公园绿地、居住区来源较为复杂,除来自于交通排放,还可能来自于工业排放、燃煤燃烧、炊事活动和公共设施的磨损.叶面尘和地表灰尘中Ni、As、Cr的致癌风险均小于安全阈值,地表灰尘中非致癌总风险为0.58,叶面尘为1.36,超出了安全阈值1.0,已经对儿童健康构成危害,手-口摄入是主要暴露途径;各功能区叶面尘重金属非致癌风险除煤炭运输区外,均大于1.0,排序为:文教区公园绿地居住区经济开发区商业交通区煤炭运输区,地表灰尘均小于1.0,排序为:公园绿地经济开发区文教区商业交通区煤炭运输区居住区.叶面尘中重金属的非致癌风险排序为:AsPbCrVNiCuZn,地表灰尘为:AsCrPbVCuNiZn.  相似文献   

17.
平顶山市区煤烟型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平顶山市区燃煤造成大气污染的严重现状及其原因,对实施"蓝天工程",提出了治理措施,政策措施,煤炭燃烧前、燃烧过程以及烟气排放三个阶段的除尘脱硫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贺  毕经宝 《交通环保》2001,22(3):34-36
秦皇岛港务局第六港务公司原转接塔处的布袋除尘器不适合煤炭除尘,通过选用新型滤布,采用脉喷吹清灰等措施对除尘器进行技术改造,对于煤炭除尘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大同矿务局中央机厂20t/h煤粉炉原有除尘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改造方案,进行了改造设计。改造后实际运行情况表明,20t/h煤粉炉的烟气黑度及烟尘浓度均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运城市道路扬尘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采集运城市区道路扬尘及5类单一尘源类样品(盐湖尘、土壤风沙尘、机动车尾气尘、建筑水泥尘和煤烟尘),测定元素、离子和碳质组分含量并与其他城市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揭示道路扬尘的化学组成特征,同时运用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道路扬尘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其他城市相比,Na和SO_4~(2-)含量高,Si含量相对较低是运城市道路扬尘化学组成的主要特征,Na、SO_4~(2-)和Si质量分数分别为12.197 0%、8.597 1%和9.112 3%;富集因子计算结果表明道路扬尘中Pb、Cu、Cr、V、As、Ni、Na、Zn等元素的来源明显受到人为活动影响;道路扬尘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强,工业生产、化石燃料燃烧、机动车排放等人为源是影响道路扬尘生态风险等级的重要因素;煤烟尘、建筑水泥尘和机动车尾气尘的化学成分谱与其他城市相似,土壤风沙尘中Na和SO2-4含量相对较高,运城市特有的盐湖尘的主要化学组分是Na、SO_4~(2-),含量分别为30.3%、22.7%;化学质量平衡模型解析结果表明,盐湖尘对道路扬尘贡献最大(53%),其次是土壤风沙尘(21%),机动车尾气尘(8%)、建筑水泥尘(7%)和煤烟尘(5%)的贡献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