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工矿城市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工矿城市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工矿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保持城市的发展,然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工矿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工矿城市要对传统产业进行科学规划,要走清洁生产的发展路子,还要搞好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建循环经济型城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创建循环经济城市是大连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大连市建设循环经济城市的总体模式和基本途径。阐述了大连市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3.
构建绿色城市平台 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厦门市应当利用构建海湾型城市平台的契机,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打造产业生态链条,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厦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乌海市是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恶劣,资源短缺将成为乌海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是破解这一瓶颈的唯一途径,也是乌海市未来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因素。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型资源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园区、区域三个层面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型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盘锦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盘锦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总结了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主要作法,指出了循环经济起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试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是全国著名的资源型城市,这些城市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煤炭资源,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前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这些城市作了许多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但从其发展情况来看,现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和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我们通过对这四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青岛市为例,通过对传统型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环境问题的对比分析,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指出为了实现2008年“绿色奥运”和生态型城市的建设目标,在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提出了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8.
就循环经济应用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和提高城市规划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空间和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城市总体规划是建设和谐的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理念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循环经济应用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和提高城市规划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空间和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城市总体规划是建设和谐的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承德市是欠发达地区,也是环境敏感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期的增强,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根据承德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承德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4  
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对我国矿业城市问题产生的内外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结合对矿业城市持续发展规律的理论思考和国内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战略与对策。研究认为:①长期以来,没有处理好“矿”与“城”的关系是造成矿业城市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更加剧了其与非矿业城市的发展差距;②矿业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矿业城市经济效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油气、钢铁城市发展状况相对较好;③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资本优势的转换,推动非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足迹模型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加入经济因子以提高模型评价的准确性,为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耦合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因子得到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评价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1985~2005年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1985~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79 hm2增至3.53 hm2,增长率为97.43%;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78 hm2增至0.81 hm2,生态赤字从-1.01 hm2增至-2.73 hm2,增加了190.17%;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先降低,2000年以后略有增加,其中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1985年很高,1990年较低,1995、2000年一般,2003、2005年较高。对比生态足迹模型得到的生态承载力和通过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得到的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评价指标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可以更好地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为其它生态足迹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布广泛、数量种类繁多的资源型城市的概况,社会、经济、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入手,针对其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在地区发展中面,J盏的困境和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就资源型城市的共性方面,针对社会、经济、环境三个子系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建议。这对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和全国的可持续、协调、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矿业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典型矿业城市--东营、焦作和克拉玛依市为例,总结出矿业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带有共性的五大问题,即矿产资源枯竭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矿产资源与其它资源的组合开发利用问题,矿产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博弈开发利用问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资源、非资源要素的协调问题。据此对症下药,提出了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7种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即“细水长流”模式,“黑绿置换”模式,“优势组合”模式,“优势延伸”模式,“地企融合”模式,国有+民营的“双轮驱动”模式,公有+非公有的“双轨并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中国20多年来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演变和不同阶段的转型发展重点,并分析了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效。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政策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演化路径,基本遵循了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发展逻辑,经历了从“行政干预”“行政引导”到“综合治理”的变迁,国家角色不再以单一化的行政干预方式出现,而是以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复合型关系系统推进政策治理,施策对象逐步扩大,施策领域呈现精细化、专业化的演化特征。综合来看,政策演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解困阶段、分类治理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2)当前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资源富集城市创新发展、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政策框架。从解决资源枯竭城市衰退问题入手,重点关注两类特殊困难地区,同时面向未来规避资源富集地区发展路径依赖,构成了全方位的政策引导体系。(3)各资源型城市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发展基础,初步形成了特色化的转型发展模式。(4)在新时期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碳减排任务大、经济增长乏力、特殊地区发展困难等严峻挑战,亟需全力破解重点问题,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6.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区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已成为恢复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论述了恢复生态学的主要理论及采矿废弃地的恢复工程技术,并对矿山生态恢复中的生物多样性、景观生态学、植被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安全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等学科领域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煤矿城市因煤炭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煤炭资源开采逐步成为煤矿城市的主导产业。受资源产业发展规律支配,随着煤炭贵源的日渐衰竭,煤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升级迫在眉睫。本文深入分析了煤矿城市的现状,认为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资源耗竭、生态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限制煤矿城市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根据新世纪煤矿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文章提出煤矿城市应在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生态城市”、加快科技创新、加强城市规划、建立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做好文章,煤矿资源枯竭型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煤矿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遵循系统论的观点,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煤矿区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特征,建立了环境与系统协调模型,并分析了模型在评价应用中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