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长期以来,能源、建材、化工、冶金等行业作为乌海的支柱产业,在推动乌海市经济发展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结构,构筑下一步发展蓝图的必然之路。本文介绍了乌海市开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目标和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本文对于其他地区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热烈祝贺第二届"城市矿产"博览会开幕。资源和环境约束,是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需要突破的两大瓶颈。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可以节约自然资源,减少"三废"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矿产"博览会为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和循环经济领域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展示平台,展示我国"城市矿产"开发建设成果、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3.
《中国再生资源》2009,(2):28-28
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为了提高城市功能和资源有效配置率,天津市将依托产业发展规划初步确立8个循环经济产业布局。有关部门将按照上下游产业对接的原则发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循环经济技术和产业链条,并重点发展15项循环经济技术,从而深层次推动天津市建设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型城市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乌海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加之基础设施不完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工业企业固体废物乱排、乱放、不按规定要求处置的现象,本文针对乌海市工业固废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几点整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是从工业领域开始的,由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小循环),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再扩展到构建循环型社会(大循环),以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作为载体,把政策支持、法制保障、技术支撑作为推进手段,逐步向纵深发展."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做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人口不断向城市汇集,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压力.当前中国城市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资源短缺与污染,发展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是缓解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内涵进行概要分析的基础上,以激励机制为视角对发展城市水资源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激励对策做了系统阐述,提出了应当转变发展理念、完善价格机制、突破技术瓶颈以及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综合应用城市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统筹安排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基础,优化生产力布局和生产要素的配置,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构建重工业城市(抚顺)城市发展模式,促进抚顺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型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盘锦市发展循环经济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阐述了盘锦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总结了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主要作法,指出了循环经济起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试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乌海市火电行业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烟气脱硫工艺的分析、对比,结合乌海市本地资源特点及目前乌海市存在的固废种类,选择适合本地的烟气脱硫方式,并本着就地取材、以废治废的原则,提出火电厂使用本厂粉煤灰治理本厂锅炉烟气二氧化硫的设想。同时就乌海市实现以废治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蓝天碧水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使用焦炉煤气做气烧石灰竖窑清洁燃料国内发展概况,阐述了在乌海及周边地区利用丰富石灰石资源和焦炉剩余煤气开展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进行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并从石灰石生产工艺选择,环境效益分析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淮南市因采煤形成的塌陷区正在逐年增加,而且淮南面临“煤竭城衰”的潜在威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恰恰是淮南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从大力开发环境资源和延伸循环经济子链两个层面阐述了淮南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并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综合治理方法,结合淮南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本文通过对黄石市循环经济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出适合黄石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王亮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39(11):156-160
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再将其理论应用到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当中,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借鉴.本文正是利用循环经济对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导向作为指导依据,以盐城市为例,通过对盐城市的现状分析和整理得到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全面展开循环经济理念视角下的盐城市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高消耗的粗放经营模式对乌海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等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我市的环境和发展,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并从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增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以及加强自然保护力度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工业生态和循环经济的理论建设资源循环型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生态城市的标志,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防治污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工业园区向现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转变是新形势生态文明下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工业园区为例,阐述了该工业园区建立生态型工业园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论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而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分析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探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是经济发展步入良性轨道的载体,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有效地发挥循环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6,14(9-11):994-1002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techniques of the education framework in Hai Hua Circular Economy Pilot Zone (HHCEPZ) project are described. In the project, a three-level education framework was set up to meet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needs of implementing the circular economy towards sustainable society. In this educational framework, different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was provided for different target groups using different educational techniques. The educational framework was flexible and comprehensive, endeavoring to ensure a demand-oriented and need-based approach to the local sustainability improv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ducation framework was successful and served as the basis of implementation and capacity build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lso present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HHCEPZ project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current education framework for further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