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西部纪录片与少数民族婚约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分析,认为西部文化为西部影像传媒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和题材,西部影像传媒也应该立足于反映和传播西部文化,利用纪录片这一有效的影像形式,打造特色、树立品牌,形成一条西部影像传媒快速发展的具有西部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已经拉开帷幕,陕西在西部居于何种地位,省统计局一份资料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西部10省、市、自治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我省。从面积和人口来看,西部总面积 546.06万平方公里,我省占全国比重的 2. 14%,占西部的 3.77%;我省人口 3316万人,占西部的 12. 61%。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我省基本居于西部较前列。1998年西部国内生产总值为11552亿元,我省为1382亿元,占西部比重的11.96%,次于四川、重庆和云南;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安———举世闻名的文化古城 ,古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代中国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 ,拓展西部地区市场的“桥头堡” ,盛大商机 ,岂容错过!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的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日益显示。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既是经济发展的薄弱地区,又是社会文化较落后的地区,传统的生活模式占主导地位。由于习惯的生活方式,日常生活所用的燃料基本靠燃煤或林草以及庄稼桔秆来解决。煤炭和草(木)等燃料的燃烧产生浓烟会污染环境,采伐山林和林草,直接破坏自然植被,破坏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在目前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因地制…  相似文献   

5.
自1998年确定创建国家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工作目标以来,重庆市渝北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力以赴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于1999年3月建成第一个“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区”,先后荣获“全国武术之乡”、“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中国西部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区”等称号。2005年6月3日重庆渝北区获得了了国家授予的“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称号,成为全国第三个、西部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区。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危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西部地区的紧缺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对西部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针对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水危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解决西部农业用水危机的基本出路是开源、节流和加强管理,强调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是实现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西部农业用水问题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7.
颜昊 《陕西环境》2002,9(5):12-16
西部大开发,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切入点,以生态环境建设来带动大开发,是促进西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生态环境脆弱是西部地区的一个基本特征,生态环境状况的恶化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落后,其中生态环境状况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低是一项重要的因素。生态环境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和落脚点。西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面临着内部、外部条件的制约,一是贫困人口多,低素质人口比重大;二是自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西部开发这一历史课题,着重提醒人们加强环境意识,就沙漠化及沙尘暴发的原因,以及根据国家计划50年内对西部环境治理目标,本人提出建议,开发要加强环保意识,退耕、退牧、还林、还草政策实施最有效的监测手段,就是尽早建立西部“数字地球”,使西部生态环境各项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9.
刘苹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Z1):49-50
通过对保护云南省泸沽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探讨,指出在西部大开发中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建议应该从规划、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促进西部地区尤其是云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 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根据我国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战略意义。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搞好开发建设的环境监督管理,切实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江总书记的讲话高瞻远瞩,为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事业指明了方向。 西部大开发,环保要先行,是西部的经济状况和环境状况决定的,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  相似文献   

11.
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士建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1):91-92,107
洪泽湖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趋势明显。鉴于洪泽湖西部湖滨对洪泽湖的富营养化防治独特的生态价值,迫切需要加强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生态环境建设。在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的范围、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后,阐述了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意义和建设方针,重点提出了当前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湿(湖)工程、农业生态工程、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并且还在文中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生态建设的资金的来源进行了筹划。最后还对洪泽湖西部湖滨的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加速我国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地区,如何在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针对西部地区目前的生活环境问题,该提出旨在促进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成  成裕江 《贵州环保科技》2005,11(1):26-29,33
分析了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指出西部地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大力推广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本文在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部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是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 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关注,把生态保护和建设放在了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首先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做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而且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也将受到严重威胁。”朱镕基总理也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建设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历史与现实诸多原因,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沿海地区拉开了距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布置。实施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将极大地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西部地区环境条件恶劣,生存环境较差,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因此西部开发不能简单地成为东部的“克隆”,也不能再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做法,更不能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而必须要从技术高起点和重视环境保护入手,处理好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发西部地区,有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但也应注意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西部生态环境问题。该地区环境极其脆弱,森林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加剧,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兵  康乐 《环境保护》2001,(12):30-31
生物入侵已成为一种全球性问题。本文分析了生物入侵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深入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可能造成有害生物入侵的诸多危险性因素,包括西部相对封闭的环境与外来种入侵途径的多样化趋势、栖境脆弱性和入侵种适应性、频繁和大规模引种、外来病原体和西部疫源地疾病双重威胁等社会和经济因素,对西部开发政策的制定和西部环境的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部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论述了西部环境的状况和西部公路的现状与发展,提出西部大开发要坚持基础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对公路建设特别是西部公路建设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西部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去年底,一份时间最新、内容详实的调查报告,向公众展示了目前令人堪忧的西部生态环境现状。由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国家测绘局、西部12个省市区及有关科研部门举办的“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活动,自2000年4月展开,历时一年半。调查数据(截至1999年底)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灾害等多领域,共9类193项。主办单位称:该调查进程详实、手段科学、结论客观,完全可以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此前,已有不少生态专家指出,我国近年来对西部建设加大了各项投入,但投入的增加并未使西部生态得以尽快改善,有的地方甚至反而有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