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环境污染纠纷的仲裁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仲裁法》的实施,仲裁方式成为解决环境污染纠纷的新途径。文章分析了仲裁的准司法性、保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等特点。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制度,贯彻自愿原则;仲裁庭组成人员中应有环境科学专家;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强制执行等方式对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给予支持。对于涉外仲裁中的海事仲裁,由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受理,并在证据保全方面不同于一般仲裁方式。  相似文献   

2.
孙蕾  彭翔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55-456
以某铝厂环境空气氟化物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监测为实例,总结出了一套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从法律程序、技术路线、质量保证,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对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杨育杰  陈德萍 《山东环境》1999,(3):54-54,57
本文通过分析法律赋予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权限和目前工作中出现的难题,阐述了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必要性,进一步搪塞了如何建立环境纠纷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环境污染纠纷仲裁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作了论述并对建立这种仲裁制度的方式、方法、程序及特点进行了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中污染纠纷“仲裁”的提法予以质疑,并对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纠纷的处理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污染纠纷“仲裁”一词,不是法律概念,属不规范用语,不应当在行政规章中使用,应予修改。  相似文献   

6.
目前环保法制很不健全,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仲裁机构,按照仲裁程序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来处理污染纠纷案件,是健全环保法制的一项很重要的步骤。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建立环保仲裁机构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不但使国家和集体的经济、财产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7.
《河北环境保护》2009,(10):17-19
严永路同志1991年参加工作,自从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监测一线,从事污染源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环境污染纠纷、仲裁的监测和处置等技术工作。环境监测做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省厅、省站的各届领导班子一贯坚持抓作风和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狠抓全站技术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技术水平,经过多年来全站上下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消费争议仲裁是指消费者和经营者根据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消费纠纷提交消费争议仲裁机构仲裁的制度。消费争议仲裁具有自愿性、自主性、权威性、专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环境仲裁作为解决环境纠纷的非诉方式,较之环境诉讼具有不同的特征。环境仲裁的建立有利于法的正义、秩序、效率价值的实现,最为重要的是,其不违背《仲裁法》的规定。在国外,环境仲裁运用比较典型的有墨西哥和巴西的民间仲裁模式,及日本和韩国的行政仲裁模式,两种模式各具特色。我国环境仲裁的突出特征以1994年《仲裁法》为分水岭,由环境行政仲裁向环境民间仲裁蜕变。结合国外环境仲裁实践分析可知,我国环境仲裁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行政权侵蚀仲裁权及司法权干涉仲裁权两大严重的问题,制约着环境仲裁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构建,如修订《仲裁法》,将环境纠纷明确纳入其仲裁范围;形成专业性强的仲裁委员会;选择地域管辖;加强法院对环境仲裁的监督与支持等。  相似文献   

10.
环境民事纠纷需要多元化的解决途径,可以考虑把仲裁作为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途径之一。可仲裁性标准是衡量各种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的条件。依据可仲裁性标准对各种类型的环境民事纠纷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一部分环境民事纠纷具有可仲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