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研究与防控对基础数据信息的需求,以东北地区为例,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基础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实现农业面源污染基础信息的收集、存储和信息共享,为东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研究和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信息的支持与管理。根据规范设计方法,通过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现与测试、运行维护6个阶段建立了数据库。数据内容包括种植业、畜禽业、农村生活、自然地理、水文水质、气象监测、社会经济、点源污染、参数数据。该数据库的实现基于Microsoft Excel(Excel)、Microsoft Access(Access)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VS 2010)等3个软件的支持。其中,Excel用于数据的输入和修改,Access用于数据库文件的生成和连接数据源与界面,VS 2010实现了数据库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2.
秸秆-复合菌-污泥联合修复铬污染土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新方法,以模拟某化工厂铬渣堆存场内Cr(Ⅵ)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秸秆-复合菌-污泥修复铬污染土壤单因素和3因素条件下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添加3%的秸秆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25.88%;单独添加3%复合菌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72.07%;单独添加50%的活性污泥时,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85.65%。3个因素中复合菌对土壤中Cr(Ⅵ)还原率的影响最大。综合考虑秸秆、污泥和复合菌3个因素对土壤中Cr(Ⅵ)还原的影响,设计了秸秆、污泥和复合菌的3因素联合实验,最后从修复的经济成本和修复效率考虑,确定最优物料组合为1%秸秆+1%复合菌+30%污泥,对土壤中Cr(Ⅵ)还原率可以达到96.6%。秸秆-复合菌-污泥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明显高于单独对铬污染土壤修复的效率。该技术在实现对铬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的同时,为秸秆和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实现了"以废制废"。  相似文献   

3.
污染场地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中国的污染场地修复与管理尚处于起始阶段,如何实现国家层面对污染场地的有效监管是一个重要课题。在国家污染场地信息管理数据库框架基础上,提出了以流程管理(BPM)架构技术和业务流程引擎技术为基础构建支持跨平台和跨系统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BPM运行平台,设定了污染场地管理的主要机构和相应主要角色,还设计了污染场地资料入库和分类评估的管理流程,以期为中国污染场地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监管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洛阳郊区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采集了洛阳郊区3个主要蔬菜基地的15个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镉、汞、砷、铅、铬、铜、锌、镍的含量,并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蔬菜基地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土壤中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在3个蔬菜基地中,北郊和东郊基地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2和0.60,均小于0.7,处于清洁(安全)水平,而西郊基地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为0.78处于尚清洁(警戒限)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6年冬季12月16—22日监测的宝鸡市6种大气污染物及主要气象要素,分污染前、重污染期、污染结束3个过程分析了污染物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大气污染物时间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结果表明:(1)大气重污染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PM_(10)和PM_(2.5),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113%、93%,比污染结束高出268%、190%,浓度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24h平均二级限值。SO_2、CO、NO_2、O_3重污染期最大值比污染前增加7%、33%、54%、18%,比污染结束高出36%、33%、58%、57%,但浓度均未超过GB 3095—2012中1h平均二级限值。日变化总体表现为PM_(2.5)、PM_(10)、CO出现两个峰值,SO_2、NO_2、O_3出现一个峰值;3个过程峰值点出现时间基本一致;重污染期PM_(2.5)、PM_(10)较高,但振幅比污染前后的振幅减小。(2)PM_(10)、PM_(2.5)与相对湿度、风速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差。(3)河谷地形、气象条件及大气环流场相互作用形成污染物持续的集聚是导致宝鸡市重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并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清除具有滞后作用。  相似文献   

6.
MTBE的生物降解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 (MTBE)的污染在国外已引起重视。概述了目前MTBE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 ,着重介绍了国外对MTBE污染地下水的异位和原位生物处理方法。随着汽车的逐步普及和MTBE用量的增加 ,我国正在或将面临MTBE的污染。指出了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初步提出了这一新课题的研究思路 ,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从事该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地块调查评估中存在的采样缺失、成本高及周期长等问题,选择华北地区某挥发性氯代烃污染地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行调查方法与基于膜界面探针(MIP)系统快速调查技术联合使用的方式,现场完成场地钻探调查点位4个(土壤样品36个),MIP系统调查点位11个(验证点位4个),以研究MIP验证点位检测电信号值与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石油烃类污染对青藏高原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柴油、机油为典型的石油烃类污染物,原位人工模拟污染,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和比较了4个土样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维度的差异性,并识别了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群。结果表明:4个土样中可变区的遗传物质,在97%的相似度水平下产生有效的OTU 944个,获得土壤微生物群落25门、56纲、115目、213科、315属。石油烃类污染可改变原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4个土样中细菌的多样性为机油污染土样(SLO)上层5 cm处未污染土样(TS)中层20 cm处未污染土样(MS)柴油污染土样(SDO),SLO(机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高,其次为未污染土样(TS、MS),SDO(柴油污染土样)多样性最低;未污染土样(TS、MS)在垂直方向群落结构差异较小,分布基本一致,SDO、SLO与未污染土样群落结构相比差异较大,SDO、SLO样本间差异同样明显;识别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菌属包括Sulfuritalea属、红球菌属(Rhodococcus)、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Alkanindiges属、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放线菌属(Actinobacteria norank)等7种。研究结果揭示了石油烃类污染对高寒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在石油烃类污染物的胁迫作用下产生出具有石油烃类污染物降解功能的优势菌群,为该地区进行原位石油烃类污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MTBE的生物降解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汽油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污染在国外已引起重视。概述了目前MTBE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国外对MTBE污染地下水的异位和原位生物处理方法。随着汽车的逐步普及和MTBE用量的增加,我国正在或将面临MTBE的污染。指出了开展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初步提出了这一新课题的研究思路,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从事该项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已成为当前环境激素类污染物研究的热点课题,介绍了PAEs的毒性危害,综述了当前不同环境样品PAEs研究的前处理技术、分析检测技术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场地重金属污染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污染来源多为原料及副产物的泄漏或不达标排放,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以武汉某退役聚氯乙烯(PVC)树脂厂为研究对象,结合氯化汞催化工艺特点,探究场地土壤重金属汞的污染来源及分布特征,为同类型场地土壤重金属汞的污染调查、防治、修复提供案例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与调查的33个点位中有27.3%已达到相当严重的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单项指数Ei值最高达57 900,污染分布范围主要集中于氯化汞催化乙炔生产氯乙烯(VCM)工艺段,水平迁移扩散能力不强;2)重金属汞的垂直迁移受土壤性质影响,粘土对重金属汞的截留效果佳,粘土层中0.8~1.0 m至1.8~2.0 m最大汞浓度衰减量达2 040 mg·(kg·m)~(-1),衰减率达97.2%,而疏松的杂填土则有利于汞的垂直下渗;3)调查区域受重金属汞污染呈现典型点源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环境科学研究的课题,从时间看,既有过去(例如污染的历史,地质变迁的影响等等),也有现在(主要是当前的污染问题与治理问题),还有将来(即自然界中地质与地理变迁对远景环境的影响).当前海洋的  相似文献   

13.
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来源于煤炭燃烧,汽车尾气,来源于石油、木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完全燃烧和许多碳氢化合物高温裂解的产物.它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均可被人体吸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近年来对环境中B(a)P污染的调查研究工作正在日益增多.但是对蔬菜中B(a)P污染的调查研究报导较少.我们以我国北方普遍栽种的蔬菜—西红柿、白菜为对象,从大气—土壤—蔬菜的链索关系对运城市郊区蔬菜中B(a)P的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由于植物体内B(a)P的“多源性”蔬菜与土壤系统中 B(a)P的污染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相似文献   

14.
石油烃(TPHs)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并具有生物毒性,异位热脱附(ESTD)在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方面极具应用潜力。采用实验室模拟异位热脱附装置,研究了热脱附载气含氧量及土壤石油烃污染浓度对可萃取石油烃(EPHs)中柴油段(DRO)和重油段(ORO)的5种组分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5 000~20 000mg·kg~(-1)时,在20 min内的脱附率均不超过50%;当初始浓度增加到40 000 mg·kg~(-1)、脱附时间为20 min时脱附率可以达到68.2%。热脱附时间为50 min时,40 000 mg·kg~(-1)污染土壤的残余浓度为407.1 mg·kg~(-1)。DOR组分相同时间的脱附率随污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ORO组分在50 min之内不能完全脱附,脱附率随着污染物浓度上升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50℃时,DRO中3个组分的去除率均随着气氛含氧量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在400℃条件下,ORO中2个组分分别在含氧量为12%和15%时达到最高的去除率。本研究结果可为ESTD技术修复不同浓度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工程设计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包含春节节日的2014年1月16日至2月15日太原市环境空气中O_3、NO_2、CO、SO_2、PM_(2.5)、PM_(10)的质量浓度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及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利用Pearson分析展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阶段,O_3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基本不受其直接影响、呈单峰型,其他污染因子由双峰型变化为明显的三峰型,PM_(2.5)、PM_(10)污染突出,PM_(10)增加速率高于PM_(2.5),PM_(2.5)/PM_(10)的3个谷值与污染因子的3个峰值相对应;分析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对CO、PM_(2.5)、PM_(10)的影响均在0.01显著水平上相关,但对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污染水平,气温、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不大,风速对其影响较为突出,风向与其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水葱修复土壤镉污染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野外观察与研究发现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 G.)可以耐受土壤中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并对镉(Cd)有很高的生物富集量.实验室水培试验研究了两个主要因素,营养液pH与Cd含量,对水葱生物量以及Cd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它可耐受高浓度Cd (30 mg/L)和大范围pH变化 (3.7~7.7).当营养液pH为4.7, Cd为25 mg/L时,水葱富集的Cd达到最大值:地上部分264.71 mg/kg,地下部分234.39 mg/kg,平均转运系数1.13.这显示了它用于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延长油田西区采油厂原油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6个丛式井场,采集深度为0~10、10~20、20~30cm 3个土层的土壤样品,同时设非污染对照点。重点分析了原油污染土壤中Hg、As、Cd、Pb、Zn、Cu、Cr共7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重金属含量与相应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油区土壤石油污染为点污染,采样点1、3、4、6土样的石油烃质量浓度在1 111.67~2 799.00mg/kg,达重度污染。虽然各土样中7种重金属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限值,然而单因子富集指数表明,Hg、Cd、Pb、Zn、Cu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原油污染显著改变土壤性质,土壤石油烃含量与总有机碳、速效氮极显著相关,与土壤电导率、Zn含量、Cu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完善了陕北原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分布状况资料,为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8.
环境厅在1984年度的预算概算中列入了292,260万日元(约相当于2,221万元中国人民币一译者),作为国立机关防止公害试验研究经费(比上年度减少4.4%)。共有117项研究课题,其中新开设课题有29项。这批由环境厅统管的款项,将分拨给涉及到12个省厅的55个国立试验研究机关,作为所承担的防止公害试验研究的经费。新开设的29项课题的内容如下(括号内的年度数字表示课题完成年度):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琼北火山岩地区土壤中重金属(As、Cd、Cr、Pb、Ni、Hg)的累积特征,采集旱地和水田的土壤表层样品,并对样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地与水田土壤均呈强酸性-酸性,旱地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4.66 cmol/kg)略大于水田土壤CEC(3.42 cmol/kg),表明旱地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优于水田土壤。与海南土壤背景值比较,研究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d、Cr、Pb和Ni 4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累积程度较重。研究区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r与Ni均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旱地和水田土壤中Cr与Ni可能同源,且受基性火山岩地质背景的影响较大。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旱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明显高于水田土壤,水田土壤重金属为轻度污染,而旱地土壤重金属已达到中度污染,尤其是Cr和Ni污染比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秋季艾比湖流域水质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综合水质评价是水环境治理中的基础性工作。于2014年10月在艾比湖流域的55个采样点采集地表水样,将pH、COD、溶解氧(DO)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并探讨了艾比湖流域的总体污染状况。结果表明:(1)艾比湖流域4种水体污染程度为河流裸露湖床水库农田灌溉水;(2)艾比湖流域中部区域的水质污染最严重,西部和东部区域的水质仍处于清洁状态。本研究为干旱区流域地表水资源的治理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