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新疆多段公路沿线和3个风景区植物和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结果表明,11个采样点的11个土壤样品Σ16PAHs含量为18.82~2153.54 ng·g-1,平均值为425.95 ng·g-1,36个采样点的59个植物样品中Σ16PAHs含量范围为9.93~748.30 ng·g-1,平均值为154.11 ng·g-1.植物样品中不同环数的PAHs平均含量高低次序为:低环(2~3环)>中环(4环)>高环(5~6环),土壤样品不同环数的PAHs平均含量高低次序为:中环(4环)>高环(5~6环)>低环(2~3环).特征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出,土壤中PAHs主要为燃烧和石油源,植物吸收的PAHs主要来源为木材燃烧和炼焦工业.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S323省道库尔勒段土壤PAHs对道路工作人员致癌风险值(CR)为1.26×10-6,存在潜在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周霞  余刚  黄俊  张祖麟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07,28(2):249-254
对2003-11采自北京东南郊化工区的土壤、植物样品中11种氯苯类有机物进行了分析测定. 结果表明,土壤(干重)中氯苯类有机物(CBs)的总量范围为0.232~51.15 ng·g-1,均值为18.16 ng·g-1,其中1,2-DCB、1,4-DCB和HCB分别占45.2%、15.3%和17.1%;植物(干重)中CBs的总量范围为5.635~31.99 ng·g-1,均值为12.36 ng·g-1,其中1,4-DCB和HCB分别占51.5%和14.9%. 土壤中∑CBsi>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皮尔森(Pearson)相关系数为0.544(P≤0.05),呈弱正相关关系. 此外,除1,4-DCB和1,2,4-TCB外,云杉针叶中CBs的土壤-植物富集因子(BCFs)随CBs挥发能力[lg(VP/KOW)的增强而降低,随CBs辛醇/空气分配系数(KOA)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泰安市夏季PM2.5中正构烷烃和糖类的化学组成及其来源,于2016年7~8月进行PM2.5样品采集,对泰安市正构烷烃及糖类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PCA-MLR)和后向轨迹模型对污染物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6年泰安市夏季PM2.5质量浓度为(37.2±11.5)μg·m-3,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GB 3095-2012,35μg·m-3)的1.1倍.其中,正构烷烃质量浓度为(83.3±34.7)ng·m-3,碳优势指数(CPI)为1.83,植物蜡烷烃贡献率(% WaxCn)为34.7%~69.4%,表明植物蜡是泰安市夏季正构烷烃的主要来源.糖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73.4±46.6)ng·m-3,其中左旋葡聚糖、半乳聚糖和甘露聚糖是主要的糖类组分,分别占糖类化合物总浓度的64.0%、7.1%和6.3%,表征生物质燃烧对泰安市糖类具有重要贡献.由PCA-MLR模型结果表明,泰安市夏季PM2.5中正构烷烃和糖类化合物主要来自植物蜡、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泰安市夏季正构烷烃和糖类污染物主要来自山东本地源和南方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对雄安新区-白洋淀冬季冰封期不同特征区域间隙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光谱特征以及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冬季冰封期白洋淀不同特征淀区间隙水DOM的相对浓度差异显著,养殖区的最高、旅游区的最低;冰封期白洋淀大部分区域间隙水DOM的E3/E4均大于3.5,说明DOM以低腐殖质成分为主;三维荧光通过PARAFAC解析出3种组分,分别为类酪氨酸(C1)、类色氨酸(C2)和陆源腐殖质(C3);对3个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1与C2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9(p<0.001);白洋淀各个特征区域间的DOM总荧光强度和各荧光组分相对丰度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DOM的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均呈现出唐河入淀口高的特征,C1+C2是DOM的主要成分呈现养殖区多、自然区少的特点,养殖区达到79.30%~92.04%,自然区达到26.60%~38.55%;冰封期白洋淀间隙水水体的DOM荧光指数FI为(2.58±0.23)>1.8,生物源指数(BIX)为1.20±0.25,表明白洋淀DOM来源于生物活动并且以自生源为主,与腐殖程度指标(HIX)的结果相吻合;a254与硝氮、溶解性总磷和A254/A204,a355S350~400;a440S275~295S350~400E2/E4E2/E6E4/E6,C1以及C2与Fn280,C3与硝氮和Fn355相关性很好(p<0.05).综上,通过对冬季冰封期白洋淀各个典型淀区间隙水水体DOM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可以为分析白洋淀水体有机物污染特征和白洋淀的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对白洋淀水体和水生植物中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抗生素进行检测,并探究QNs在水生植物的生物富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生植物中,氧氟沙星(Ofloxacin,OFL)和氟甲喹(Flumequine,FLU)的检出率最高(Freq=100%),其次为马波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FLE)(Freq≥50%),其余QNs检出率小于40%(Freq≤40%);水生植物中∑QNs浓度为34.6~290.9 ng·g-1,其中FLU和OFL平均浓度最高;②在白洋淀水体中,∑QNs浓度为0.738~2004.000 ng·L-1,其中FLU平均浓度最高(168.0 ng·L-1);③QNs在水生植物中的生物富集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L·kg-1)为170.1(BCFORB)~2 836.0 L·kg-1(BCFFLU),这表明QNs在水生植物中的生物富集能力较高;④检出率较高的FLU、OFL、FLE的营养放大因子(Trophic magnification factors,TMF)为0.712(TMFQNs)~3.646(TMFFLE),其中OFL呈营养放大,而FLU、FLE呈营养稀释;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NR、MAR、OFL和ORB的BCF与水深(WD)、温度(T)、透明度(SD)、溶解氧(DO)和沉积物总有机碳(TOCs)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NO3-N、PO43-、沉积物总碳(TCs)、沉积物总氮(TNs)和NH3-Ns呈显著负相关;TMFFLU和TMFFLE与TP、TN、NO3-N、NH3-Ns呈显著负相关,这表明生活污水和养殖废水对QNs的贡献最大.本研究结果将为提高水生植物对抗生素的修复效果,以及白洋淀生态修复和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申立娜  付雨  张璐璐  秦珊  剧泽佳  姚波  崔建升 《环境科学》2020,41(12):5470-5479
喹诺酮类抗生素(quinolone antibiotics,QNs)易富集于水生生物中,近年来在我国湖泊中广泛检出,且其生物富集系数和营养传递行为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本研究选取白洋淀9种优势鱼类为研究对象,分析14种QNs的生物累积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评估了QNs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白洋淀水体中∑QNs质量浓度范围为0.7400~1590 ng·L-1,其中氟甲喹(flumequine,FLU)、喹酸(oxolinic acid,OXO)和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检出率较高,FLU平均质量浓度最高;鱼类体内∑QNs含量范围为17.1~146 ng·g-1,其中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和FLU平均含量较高.生物累积系数(bioaccumulation factors,BAF)范围(L·kg-1)为96.2(BAFMAR)~489(BAFCIP),表明QNs在鱼类中的生物累积能力较低.5种检出率较高的QNs[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FLU、马波沙星(marbofloxacin,MAR)、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和OFL]的营养放大因子(trophic magnification factors,TMF)范围为0.714(TMFMAR)~1.33(TMFENR),其中ENR呈营养放大,FLU、MAR和QNs呈营养稀释.理化参数与BAF和TMF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T、SD、DO、COD、TP、TN、NH4+-N、NO3--N和PO43--P与BAF和TMF相关性较为显著.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CIP的危害系数(hazard quotient,HQ,0.0040~0.026)显著高于其它QNs(≤0.0050),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范围为0.0010~0.035,具有高健康风险.因此,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抗生素排放标准,减少湖泊外源有机质和营养物质输入,以减少污染物在鱼类体内的生物累积,降低抗生素污染水平和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7.
土壤中氧化亚氮(N2O)的释放量占全球N2O释放总量的60%.其中,稻田土壤是N2O最主要的释放源.反硝化过程是稻田土壤N2O生成的主要微生物过程之一.本研究选取广东韶关稻田垂向土壤(0~10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乙炔抑制剂法测定了N2O产生潜势和反硝化潜势,并利用针对特异性功能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分析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和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0~1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N2O产生潜势最高,可达(0.020±0.0035)μg·g-1·h-1.反硝化功能基因中,nirK基因的丰度峰值((1.51±0.0015)×108 copies·g-1)出现在0~10 cm深度,而nosZ和nirS基因的丰度峰值((4.29±0.0015)×107 copies·g-1和(8.86±0.0010)×107 copies·g-1)均出现在10~20 cm深度.稻田垂向土壤中N2O产生潜势和相关的反硝化功能基因(nosZ、nirK和nirS)丰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在所有深度的土壤样品中nirK基因的丰度均高于nirS.基于nirK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的相对丰度最高(44.06%±6.14%,n=6).相关性分析表明,稻田土壤中N2O产生潜势与环境因子(TN、TC和含水率)、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以及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环境因子和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影响了N2O产生潜势的垂向分布.  相似文献   

8.
白洋淀及周边土壤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飞  郭欣  汤名扬  朱冬  董四君  康乐  陈兵 《环境科学》2022,43(10):4556-4565
为了解白洋淀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生态风险,采集白洋淀区域表层土壤样本55个并检测锰(Mn)、铬(Cr)、铜(Cu)、锌(Zn)、砷(As)、镉(Cd)、铅(Pb)和镍(Ni)等8种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莫兰指数和半方差函数)分析其空间变异结构和分布格局,运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和RI)评估了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ω(Mn)、ω(Cr)、ω(Cu)、ω(Zn)、ω(As)、ω(Cd)、ω(Pb)和ω(Ni)平均值分别为467.75、43.59、28.57、89.04、12.32、0.18、19.26和30.56 mg ·kg-1,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Cu、Zn和Cd明显高于背景值,其中,Cu (48.65%)和Cd (37.52%)为高度变异元素.莫兰指数显示Mn、Cu、Cd和Pb空间自相关不显著,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显示Cd和Pb的块金系数均为100%,说明其空间变异由随机变异主导,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重金属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白洋淀的西南部地区,并且元素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表现为复合污染.重金属污染程度Igeo从高到低依次为:Cd>Cu>Zn>Ni>As>Pb>Mn>Cr,其中,Cd污染最为普遍,67.27%的样本为轻度污染.风险评估(Eri)显示,Cd的Eri平均值为58.81,属于中等程度生态风险;其他重金属均为轻微生态风险.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RI为轻微生态风险(87.81),其中,Cd对RI的贡献率最高(66.39%).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白洋淀西南部重点区域重金属Cd污染的监测和治理.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柱  焦燕  杨铭德  温慧洋 《环境科学》2019,40(4):1950-1956
土壤盐碱化严重威胁土地可持续利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本研究选择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盐碱土壤[S1:盐化土壤,电导率(EC)4.80 dS·m-1;S2:强度盐碱土壤,电导率(EC)2.60 dS·m-1;S3:轻度盐碱土壤,电导率(EC)0.74 dS·m-1].利用静态暗箱法野外原位观测研究盐碱土壤甲烷(CH4)吸收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盐碱程度土壤CH4吸收每年均存在显著差异,2014年生长季(F=18.0,P<0.001),2015年生长季(F=23.6,P<0.001)和2016年生长季(F=28.4,P<0.001).轻度盐碱土壤CH4累积吸收量最高,盐化土壤累积吸收量最低.随土壤盐碱程度加重,土壤CH4累积吸收量降低.轻度盐碱土壤CH4累积吸收量在2014~2016年3个生长季(4~10月)分别为150.0、119.6和99.9 mg·m-2;重度盐碱土壤CH4累积吸收量比轻度盐碱土壤分别降低27%、28%和19%;盐化土壤CH4累积吸收量比轻度盐碱土壤分别降低35%、35%和53%.冗余分析表明,盐碱土壤CH4吸收通量与土壤EC的投影在第一主成分轴正方向和反方向,土壤EC越高,CH4吸收通量越低.土壤电导率EC是调控盐碱土壤CH4吸收的关键因子,相关系数r为-0.8809(P<0.01,n=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宁夏第三排水沟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的污染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第三排水沟中14种PPCP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4种PPCPs在第三排水沟和汇入水样中均有所检出,总浓度范围分别为117.74~1947.64 ng·L-1和63.94~4509.39 ng·L-1.排水沟中吉非罗齐(GEM)、咖啡因(CAF)、阿伏苯宗(BM-DBM)、二苯甲酮-3(BP-3)、3-(4-甲基苯亚甲基)-樟脑(4-MBC)和避蚊胺(DEET)的检出率均达到100%.药物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GEM (7.78~721.84 ng·L-1),其次是CAF (41.74~246.86 ng·L-1);个人护理品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DEET (3.17~219.91 ng·L-1),其次是BP-3(56.92~150.14 ng·L-1).不同采样点的PPCPs浓度呈现一定的空间差异,PPCPs总浓度在流经平罗县城后猛然增加,并在该段处达到最大,随后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4-MBC与COD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IBU、XMTD、TCC和TCS与NH4+-N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DIC、BF、CBZ和DEET与TN呈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表明PPCPs浓度和水质指标密切相关.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DIC、IBU、GEM、CBZ、CAF和BP-3具有高风险,BM-DBM、TCC和TCS具有中等风险.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以泉水来源的伊宁市城市水系,具有特有城市标志的同时对伊宁市起着重要的生态、景观、润泽作用。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给伊宁市水系带来了新的问题。文章以如何保护好伊宁市城市水系为出发点,以现场调查及相关数据为基础,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水系保护方面的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5.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16.
砷的污染、检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砷是最常见、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随着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砷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为了更好地评价砷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对人体的危害、标准的检测方法和目前砷污染治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土壤及果树中HCH和DDT残留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索氏提取、弗罗里土固相微萃取小柱净化结合GC-ECD测定了苹果园土壤和果树样品中4种六六六(HCH)和4种滴滴涕(DDT)的残留量,并对果树的根、枝、叶中HCH和DDT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和果树样品中均有HCH和DDT检出。土壤样品中两类农药的含量分别在0.51~3.97ng/g和1.46~15.55ng/g之间,其中β-HCH是六六六残留的主体,滴滴涕类的含量以p,p'-DDT为最高,并且(DDE+DDD)/DDT<1表明近期果园中有新的DDT输入。果树样品中,HCH和DDT的残留量分别在0.22~2.01ng/g和0.38~6.08ng/g之间,都要低于相应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果树中总OCPs的含量在4.88~17.94ng/g之间,是土壤和大气中OCPs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根部的OCPs的含量明显高于枝和叶,其分布规律为根>叶>枝,这主要取决于根、枝、叶各组织的结构以及农药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8.
The analysis of the ever-increasing amount of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data can be pushed forward by comparing the data within and among species. For example, an integrative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s for various species traces the evolution of the genomes and identifies conserved and innovative parts. Here, I review the foundations and advantages of this "historical" approach and evaluate recent attempts at automating such analyses. Biological data is comparable if a common origin exists (homology), as is the case for members of a gene family originating via duplication of an ancestral gene. If the family has relatives in other species, we can assume that the ancestral gene was present in the ancestral species from which all the other species evolved. In particular,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duplicated biological sequences found in the various species is often possible by a phylogeny, which is more informative than homology statements. Detecting and elaborating on common origins may answer how certain biological sequences developed, and predict what sequences are in a particular species and what their function is. Such knowledge transfer from sequences in one species to the homologous sequences of the other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y closest relative looks and behaves like I do', often referred to as 'guilt by association'. To enable knowledge transfer on a large scale, several automated 'phylogenomics pipelin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and seven of these will be described and compared. Overall, the examples in this review demonstrate that homology and phylogeny analyses, done on a large (and automated) scale, can give insights into function in biology and biomedicine.  相似文献   

19.
以某联合站为例,根据油气集输联合站站场功能,将联合站划分为油气处理、储运及污水处理3个单元,对各单元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条件进行分析,并利用DNV公司的SAFETI软件对事故后果进行模拟计算,根据事故影响范围数据,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0.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