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于洋  崔胜辉  林剑艺  李飞 《环境科学》2012,33(9):3288-3294
城市废弃物处理是城市人为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参考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推荐的方法建立了厦门市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模型,对厦门市2005~2010年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了估算,包括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以及污水处理等过程.结果表明,2005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折合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406.3 kt,2010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以CO2e计)达到704.6 kt,随着废水处理工艺的提高和城市生活垃圾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排放源由废水处理转变为固体废弃物填埋.2005年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固体废弃物处理排放量的90%左右,2010年所占比例下降到75%.厦门市废水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2007年最高,以CO2e计达到325.5 kt,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从2005~2010年一直是厦门市CH4排放量最高的产业,占工业废水处理CH4排放总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市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05、2010和2012年废弃物处理中生活垃圾填埋和废弃物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最大,占折算为碳含量后的71.46%以上,是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填埋产生的温室气体在2010年达到峰值,因填埋量减少、焚烧量增加导致焚烧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增加。废水处理中温室气体的量相对较小,产生甲烷(CH_4)约0.44至0.67万t。废水处理中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着污水收集率逐步提高而降低,而又随污水总量增加而增加。总体来说,废弃物处理中二氧化碳(CO_2)排放量逐年增加,CH_4先增加后降低,氧化亚氮(N_2O)逐年增加。此外,武汉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控制填埋量和焚烧量,而加强废弃物的收集和管理,以及技术提升、生态修复、增加植被碳汇将是武汉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控制和减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巨大,对其处理的制度尚且不够完善,使得当前大量建筑施工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被运送到空旷区域堆放,或是选择简单填埋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提出对建筑施工废弃物污染进行治理,对传统建筑施工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导致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提出对建筑施工废弃物污染治理措施进行研究。针对建筑施工废弃物对土壤、水体及大气环境的危害进行分析,采用循环再利用的方式对建筑施工废弃物污染进行治理,以回收循环复用、机械处理再利用、化学处理回收再生、焚烧获取能源及原料等方法分别对不同类型废弃物的除污过程进行描述,完成对废弃物污染情况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是重要的人为碳排放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全过程的低碳模式制定方法,通过对不同垃圾末端处理工艺的资源与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潜值与资源化率的评价,进行处理情景设计与分析,识别出生活垃圾处理低碳发展的调控措施,并结合约束条件下的定量优化,得到生活垃圾低碳优化处理模式.最后,以北京市为案例点,针对主要调控因子设计不同无害化处理比例的3种情景并开展以上3方面评价.结果表明,垃圾低碳优化处理的措施为降低填埋比例,同时提高堆肥和焚烧比例;垃圾低碳优化处理模式为填埋、焚烧与堆肥的利用比例是23%:25%:52%.  相似文献   

5.
人为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是城市废弃物处理。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结合城市废弃物处置状况,研究新疆2010年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2010年新疆城市废弃物处置过程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3 570 230.74 t(eq.CO2),其中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是重点排放源,排放量约为2 744 006.79 t,废弃物焚烧处置过程排放量最少,仅为179.67 t,废水处置过程排放量为826 044.28 t。研究结果为新疆碳减排工作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的碳排放清单核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用实例对城市污泥资源化集中处置(水泥窑协同)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分析了防治对策,认为:水泥窑处置废弃物处理温度高、焚烧空间大、焚烧停留时间长,处理规模大、无二次渣排放;采用这种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将有效地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实现生态友好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要求与技术特征作为处理医疗废弃物(或垃圾)的焚烧设施应当具备以下要求: 1.炉温必须足够高,使医疗废弃物充分焚烧、完全炭化、残渣无菌、彻底消毒、无异昧逸出; 2.燃煤及焚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烟级黑度必须小于林格曼一级、烟尘浓度小于300mg/Nm~3、周围大气环境中SO_2与NOx的含量必须符合大气环境二级质量标准(即SO_2量<0.15mg/m~3、NOx<0.1mg/m~3);  相似文献   

8.
2015年中国地区大气甲烷排放估计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H4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化学活性气体.定量估算我国甲烷的排放量及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5年中国官方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利用IPCC排放清单指南、国内外排放因子研究结果及动力学模型方法,从能源活动(煤炭开采和油气系统)、农业活动(反刍动物、稻田排放和秸秆露天燃烧)、自然源排放(自然湿地和植被排放)、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和人工湿地等几个主要方面,对中国地区的CH4排放进行定量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地区2015年CH4排放总量为61.59 Tg,其中以农业活动和能源活动为主要排放源,排放量分别达到20.42 Tg和20.39 Tg,占总排放量比例分别约为33.2%和33.1%.CH4自然源考虑了植被和自然湿地排放,排放量为11.77 Tg,占比为19.1%;废弃物处理产生的CH4排放量为8.64 Tg,占比为14.0%;人工湿地排放量为0.37 Tg,占比为0.6%.从空间分布来看,CH4排放具有较明显的不均匀性,大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南及东南地区,而西北地区的排放量则相对较低,主要与各地的资源环境、人口密度和经济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横滨市下水道普及率按人口计算达99.7%,已建成运营11家污水处理厂和2座污泥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含水率99%的污泥通过管道输送到污泥处理中心后,经浓缩、消化及脱水后进行焚烧处置。消化池沼气用来发电或作为焚烧炉燃料,污泥焚烧灰以改良土、水泥原料等形式完全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并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近年来横滨市还发展了污泥合成燃料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垃圾分类解决垃圾处理问题、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已成为普遍共识,生活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作用日益凸显。废弃物处理是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尚未达峰的领域之一,因此废弃物处理领域特别是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对浙江省温室气体排放全面达峰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生活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设定到2022年浙江省未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两个情景,预测和比较两种情景下生活垃圾产生量、分类回收量及处理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显示,通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处理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4%,且焚烧处理过程减排效果更明显,可促成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的提前达峰。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最后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及末端处理方式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的发展,流通废弃物也呈几何倍数增长。本文通过借鉴美、德、日流通废弃物的源头减量化、回收资源化和产业化处理的低碳处理经验,提出我国在流通废弃物低碳处理方面的建议:明确生产责任,延伸生产者责任;制订回收体系标准,明确回收组织的职能;强化低碳意识,全盘规划流通废弃物;深化合作共赢,政府与社会进行有效分工;发展低碳处理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实现流通废弃物的低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2.
废弃物处理所释放的甲烷、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是温室气体排放估算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海南省废弃物处理固体废弃物填埋、焚烧、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估算,得出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2010年海南省城市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以CO2当量计算总量为65.79万吨,同时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不确定性约为30%,并提出拟采取的降低不确定性措施,为今后不断完善废弃物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危机和挑战。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中,明确将消费后废弃物(postconsumer waste)作为一个独立对象来计算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多种,本文采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的计算方法,对卫生填埋和焚烧两种处理方式下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并展开比较分析,以期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上海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采用上游-操作-下游(UOD)表格法,分析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不同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及影响其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以吨垃圾净CO2排放量计,达166~212kg.生活垃圾中自含化石碳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最大,CO2排放量为257kg/t;因焚烧发电上网而获得的净减排量为120kg/t;垃圾收运、辅助物料消耗及焚烧灰渣处理等引起的排放量总计为27~45kg/t.生活垃圾沥出渗滤液后续处理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7.7kg/t.节省焚烧过程辅助物料使用和改变焚烧灰渣处置方式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但是减排效果有限.我国各地区电能基准线排放因子存在差异,对焚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0~13%.降低生活垃圾含水率、提高垃圾可发电量是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过程温室气体排放源汇转换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某油田从全产业链综合考虑,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分析举升和注水系统能耗影响因素、升级改造集输系统、攻关储备CO_2驱油技术和H_2S治理技术,实现全方位降能耗、减排放、控污染,促进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果。2019年相比"十二五"末,能耗总量、强度分别下降17.6%,5.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8.0%,84.1%,69.0%。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城市垃圾处理与节能减排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北京市2001~2007年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发展过程中直接和间接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增加和物理组成的变化,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多,总排放量从2001年约363万tCO2当量增加到2007年1157万t左右。目前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每处理1t垃圾的单位排放量分别为2.1t、0.4t和2.0tCO2当量。虽然堆肥具有相对低的单位排放量,但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堆肥在北京生活垃圾处理中的比重并不大,2007年处理的垃圾量不到无害化总处理量的7%。2007年填埋产生CH4总量约48万t,若50%回收利用,其发热量相当于约40万t管道煤气,具有很大的节能减排潜力。焚烧垃圾进行供热或发电的技术在国内外正蓬勃发展,也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而加强垃圾回收与分类是从源头减少垃圾,实现节能减排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期大气环境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总量短期难以下降,而改善空气质量又需显著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因此,改善空气质量必须调整现有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居民能源消费模式,使得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能源供应朝着进一步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以及环境损害的定价机制转变,显著提高清洁能源比例、电煤比例和使用效率;能源消费朝着节能、低碳、绿色消费模式转变,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推行节能建筑,显著降低人均能源消耗量。  相似文献   

18.
为模拟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构建了以基准情景(BAU)为基础,从单一和综合技术类型减排情景出发的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并模拟预测了201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2e计,CO2e为CO2当量)的趋势变化、减排潜力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我国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于2016年后显著提升,年增速为18.61%.②2020~2050年,单一技术减排情景的中端改进情景(S2)和终端减排情景(S3)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于2043年和2036年达到峰值8410万t和6966万t.综合技术减排情景相较于单一技术减排情景较早达到排放峰值,综合技术减排情景中全过程减排情景(S7)采用多种减排技术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累积排放量为205927万t,相对BAU情景减排了78.27%,排放达峰时间最早且减排潜力最大.③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显著,排放量较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的区域,江苏和广东省排放量最多,甘肃、吉林和宁夏等6个省份为排放低值区.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8年长三角地区江苏、安徽、浙江3省各地级市及上海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4种农作物的年产量,结合谷草比、秸秆焚烧比例及排放因子建立了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秸秆焚烧产生的PM10、PM2.5、SO2、NOx、CO、EC、OC分别为36.8×104、14.4×104、1.5×104、9.2×104、20.8×104、2.6×104、12.2×104t.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在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中考虑秸秆焚烧源的影响,针对2008年10月底江苏一次重霾污染天气事件进行模拟,发现考虑秸秆焚烧源后模拟结果有较大的改善.秸秆焚烧可以导致区域PM10、CO浓度上升30%以上,黑碳和有机物的消光贡献明显增强.区域输送研究表明,苏中地区、外省秸秆焚烧排放源对此次重霾污染的贡献分别达到32.4%、33.3%.  相似文献   

20.
正韩国政府为了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低碳绿色增长提供有利条件,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动力并加以有效利用,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为把韩国建设成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负责任的、成熟先进的一流国家,并在2010年1月13日制定了《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但是与本来的环境政策基本法、可持续发展法以及大气环境保障法等在法律地位关系以及内容冲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韩国的《低碳绿色成长基本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