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湖水域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太湖水域MODIS遥感数据的各波段反射率组合计算值,与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到相关性最好的反射率组合,建立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模型.结果表明,利用MODIS数据可以较好地实现对太湖水域叶绿素a浓度的定量反演计算,并以MODIS数据第3、第17波段的反射率组合作为遥感指数建立了反演叶绿素a浓度的模型.第3、第17波段的波长范围分别为459nm~479nm、890nm~920nm,这一波段选择与以往使用TM数据得到的结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GF-5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  崔希民  刘超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8):3539-3545
本文基于高光谱遥感影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反演估算,以哈尔滨与兴安盟交界处的平原地表土壤为试验对象.首先,基于辐射和几何校正等预处理的高分五号(GF-5)高光谱遥感影像,依据五点采样法采集影像覆盖范围的地表土壤样本共100组,在实验室内进行理化分析等一系列处理获取样本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然后,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高光谱影像土壤沙化指数、土壤退化指数、归一化亮度指数和土壤盐分指数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估算模型.比较基于原始反射率数据、一节微分反射率数据和4种土壤指数构建的反演模型的预测精度,通过65%的建模样本和35%的预测样本验证表明,反演模型中基于土壤指数建立的反演模型的预测验证精度最高,预测集验证中ρ为0.816,RMSE为1.7287.并将该反演模型运用到高光谱影像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估算,实际测量的SOM与影像反演SOM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达到80.023%以上,验证了模型的反演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间插值法对半干旱地区空间进行分配,以空间分配结果为基础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采集与识别,对上述得到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是对干扰数据进行剔除,并对特征数据进行提取,将提取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实现了半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特征分析模型的建立。通过实验得到,建立的半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特征分析模型的分析精准度比传统模型高出30%,说明建立的半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特征分析模型具备极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MODIS遥感影像反演方法来探索鄂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PM2.5浓度关系模型,首先对MODIS影像在ENVI中进行发射率、反射率几何校正及合成,角度数据的处理、云检测、气溶胶反演等过程,并利用Arc GIS处理有关数据,可得到该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其次对鄂南地区国控点监测站的PM2.5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定量分析鄂南地区PM2.5的浓度分布。最后在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及PM2.5浓度后,利用SPSS对其进行建模分析,并得到三次关系模型y=17.53+67.55x-14.25x2+0.82x3,经验证模型在已有数据下具有较高的拟合度。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改善鄂南地区环境承载压力提供科学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分影像的城市黑臭水体遥感识别: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黑臭水体的遥感识别对于黑臭水体的监测、治理有着重要作用.2016年对南京城市河段进行了地面调查,并在沙洲西河、秃尾河、玄武湖、金川河设置了55个样点,采集水样分析水质参数并同步测量水面光谱.在此基础上,利用绿光波段遥感反射率的单波段阈值、蓝、绿波段差值、红、绿波段比值,以及色度值,分别构建了基于GF-2影像的城市黑臭水体遥感识别算法,并分析南京市主城区黑臭水体的空间分布和环境特点.结果表明:(1)和其他类型水体相比,城市黑臭水体遥感反射率最低,在整个可见光范围峰谷不突出,而且在400~550 nm范围光谱斜率最小;(2)采用地面同步调查结果检验,比值算法的识别精度最高,对城市河道黑臭水体的识别更准确;(3)利用比值法对2016年11月3日的GF-2影像进行计算,共提取研究区黑臭河段11条,总长度40.7 km,总面积0.749 km~2.黑臭河段分布具有范围广且不连续的特征,集中分布于各城区人口密集的区域;水体发生黑臭主要受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断头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四十里湾透明度的遥感估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十里湾为研究区,通过对2009年6月四十里湾海域实测高光谱数据的分析处理,得到一阶差分光谱和二阶差分光谱。分别对遥感反射率及其一阶、二阶差分光谱与实测透明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后者的相关系数比前两者高出约11%,达到0.88。研究表明:用695 nm处的二阶差分光谱建立的透明度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79、0.1 m和7.9%,高于单波段模型和多波段模型。利用同年4月同一海域的数据作为独立样本进行检验,验证模型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4 m、16%。本研究结果为近岸水体透明度高光谱遥感反演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2018年秦皇岛海域实测遥感反射率和叶绿素a浓度数据,建立了该海域Sentinel-2MSI影像的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443 nm、490 nm和560 nm处的等效遥感反射率比值与叶绿素a浓度相关系数普遍高于其他波段或组合,通过经典的OC3Mv6算法拟合分析,得到秦皇岛海域叶绿素a浓度遥感反演的最佳算法,R2=0.804,MAPE=40.2%,RMSE=4.73 mg/m3;利用2016年7月6日的实测叶绿素a浓度数据对Sentinel-2 MSI遥感反演结果进行了真实性检验,MAPE=35.9%,可以满足应用要求;采用2020年2月、5月、7月及10月Sentinel-2 MSI影像进行叶绿素a浓度反演,发现春、夏季秦皇岛海域叶绿素a浓度梯度变化显著,而秋、冬季叶绿素a浓度分布相对均匀,且春、夏季沿海海域叶绿素a浓度明显高于秋、冬季。  相似文献   

8.
施坤  李云梅  刘忠华  徐祎凡  徐昕  吴传庆  朱利 《环境科学》2010,31(12):2873-2881
利用分层聚类法,对实测的遥感反射率进行分类,结合固有光学特征和实测的水色要素,确定每种类别遥感反射率光谱变化的主导影响因子.根据太湖、滇池、三峡库区及巢湖的地面遥感实验,将其遥感反射率分为3类,类型一的光学特性由总悬浮物和浮游藻类共同主导,类型二的光学特性由浮游藻类主导,类型三的光学特性由悬浮物主导.根据每类水体光学特征的差异,分别建立叶绿素浓度的三波段反演模型,反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3.8%,均方根误差为8.5 mg/m3,其反演精度要高于未经分类而直接建立的三波段模型.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湖泊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地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湖泊环境动态变化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湖泊水质遥感监测是基于经验、统计分析或水质参数的光谱特征,选择遥感波段数据与地面实测水质参数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建立水质参数反演模型实现的.在运用遥感技术对湖泊进行水质监测的方法中有传统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模型有较强的水质识别的容错性,水质状况识别的可信度.今后,神经网络模型、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及RS与GIS、GPS的结合运用等将是遥感技术在此领域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海水透明度是描述水体光学特征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海洋水质调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2个航次的黄东海透明度数据和MODIS遥感反射率数据,进行了黄东海透明度的遥感反演研究,建立了透明度单波段模型、波段比值模型、三波段模型以及基于固有光学特性的半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三波段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反演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9%、决定系数为0.719、均方根误差为1.47m。黄东海透明度估测模型的建立,有利于利用遥感影像对黄东海透明度进行全面估测,对于监测黄东海水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太湖悬浮物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太湖水质参数数据、水面以下实测光谱数据以及水-气界面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得到了水体漫射衰减系数和水面以上遥感反射比,探讨了悬浮物对水体中营养盐以及水下光照等水体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水面以上遥感反射率建立了悬浮物浓度的定量反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与水体下行漫射衰减系数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可见光波段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与真光层深度具有很好的负指数关系;水面以上遥感反射比与悬浮物浓度对数(In(Tss))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500~600nm范围内呈负相关,在620-882nm范围呈正相关,最大负相关出现在522nm附近,最大正相关出现在692nm附近;选用Rra(522nm)、Rra(692nm)以及其比值作为变量建立悬浮物反演模型,得出的单波段线性对数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悬浮物浓度.  相似文献   

12.
煤层倾角是影响底板破坏带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深入研究煤层倾角对底板破坏带深度的影响,采用断裂力学理论建立了煤层倾角对底板破坏带深度影响的计算模型,得出由于煤层倾角的存在,倾斜工作面上部破坏带深度小于下部破坏带深度。收集我国大量的突水案例与煤层倾角统计数据,以及破坏带深度与煤层倾角统计数据,从突水案例数据可以看出倾斜工作面下部由于底板破坏造成的突水次数明显多于上部,从破坏带深度与煤层倾角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倾角增大破坏带深度也在增大。统计得到数据的结论与应用断裂力学模型分析得到的结论一致。最后对建立的破坏带深度计算模型井下质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该计算模型的精度较高,符合现场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采用1997和2007年2个时相的卫星遥感数据,对鞍山市城区周边铁矿典型景观类型的面积及其10年来的变化进行了遥感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国有矿山采矿场的面积相对稳定,边界无明显变化,民营矿山采矿场面积增加明显。采矿场面积变化与开采方式有关,国有矿山采用深凹露天开采,对地表破坏较轻,民营矿山采用山坡露天开采,对地表破坏较严重。排岩场的总面积有所增加,个别矿区增加明显。复垦绿地有大幅度增加,但仍低于排岩场扩张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遥感技术来实施,信息的分析和应用由GIS软件来完成.采用SPOT卫星遥感图像和哈尔滨市城区航空正射影像等遥感数据源判读,建立了哈尔滨市市区各种类型生态用地地理信息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市区松浦镇及太阳岛对改善哈市城区人口最密集区域的生态环境贡献率很大,且各类湿地遍布全镇,不宜于城市大规模开发,此区生态用地是哈市重点保护性区域.市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乡镇为平房区平新镇、动力区朝阳乡,这是哈市未来远郊荒漠化防治的重点乡镇.城区中心区仅以绿地指标衡量属中等偏低水平,必需利用现有大小河流及铁路逐步形成内环森林绿化带与外环森林绿化带,并在何家沟、马家沟和西河沟两岸大面积植树造林.市区生态等级评价注重生态系统复合效应,并以鸟的栖息密度值来衡量,给出了作者独创的评价公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鑫  李云梅  王桥  张红  王彦飞  尹斌  吴传庆  朱利 《环境科学》2010,31(12):2882-2889
根据2009年6月巢湖32个样点实测的遥感反射率、悬浮物浓度、吸收系数及散射系数等数据,分析巢湖水体各组分的吸收、散射等固有光学特性,确定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后向散射概率等固有光学参数,构建基于生物光学模型的悬浮物浓度反演模型,并利用准同步获取的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结果表明,555 nm处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的平均值为0.48 m2/g,以555 nm为参考波长,建立指数衰减模型对悬浮颗粒物单位散射系数进行参数化,模型的决定系数可以达到0.99;此外,在760~900 nm(Band4)范围内,后向散射概率不具有波长依赖,其值稳定在0.051.利用所得到的表观及固有光学量构建巢湖水体遥感反射率模型,反演巢湖悬浮物浓度,得到实测值与反演值之间的相对误差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平均相对误差为17.25%,由此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反演悬浮物浓度较高的湖泊水体;利用两景环境1号卫星CCD影像数据反演得到的巢湖悬浮物浓度主要在0~100 mg/L之间变化,其中6月13日巢湖悬浮物浓度40 mg/L的水域占到总面积的54.37%,而6月15日巢湖61.62%的水域悬浮物浓度40 mg/L,且这2 d巢湖悬浮物的分布与当时的气候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一号卫星在大型水体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探求遥感影像在水体叶绿素a浓度反演中的应用,基于环境一号卫星CCD数据和同步实测叶绿素a浓度值,通过影像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几何精校正等预处理获取水体反射率,分别将单波段和不同特征波段组合的反射率与实测叶绿素a值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选取R20.8的波段组合进行建模,通过对3种波段组合反演结果对比和精度验证,发现基于CCD数据第4波段与第3波段反射率比值的二次模型具有良好的反演效果,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最小相对误差为0.76%,平均相对误差10.99%,均方根误差为0.007 6 mg/L,明显低于实测叶绿素a浓度的平均值;最后基于该模型实现了太湖叶绿素a浓度反演,并对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分一号卫星影像遥感数据和水库水质实测数据,利用随机森林回归算法建立遥感反射率与总氮浓度的定量反演模型,以获取东风水库总氮浓度的时空分布情况,进而对水库总氮污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总氮反演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879,均方根误差为0.169 mg/L,但仍有提升空间.将模型运用于2016-2018年GF-1 WFV影像遥感数据,反演得到东风水库总氮浓度时空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2016年水库总氮浓度呈波动性变化,2017-2018年除个别月份外,水库总氮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水质标准来看,水库总氮浓度介于Ⅲ~Ⅴ类水质标准,且存在富营养化风险.从不同季节变化情况来看,春冬季总氮浓度较高,夏秋季浓度较低.从空间差异性来看,区域变化规律性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准确、真实地展现跨界区域水污染事故环境风险源的分布和现状,并识别突发性跨界水污染事故风险源的风险等级,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技术,在数据管理系统功能框架与总体设计技术路线的指导下,建立了该风险源数据管理系统。结果显示,集合了Oracle属性数据库、ArcGIS空间数据库和识别指标模型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跨界水污染事故风险源信息的可视化表征,并能对识别体系、对数据的需求进行及时响应,为风险源识别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海域总无机氮的遥感提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珠江口海域2个航次36个站位的实测遥感反射率和总无机氮(TIN)数据,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思想,建立了珠江口海域无机氮浓度估算的遥感模型.建模中考虑了6种比值法.结果发现,不同波段与第6波段比值所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故选用该比值法所建立的模型作为珠江口海域无机氮遥感提取模型.利用该模型得到的珠江口海域18站位无机氮浓度和实测值相比,其总体平均相对误差为9.06%,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8.2%.将该模型用于1998年12月31日的SeaWiFS资料,得到了较好的估算结果.与1998年12月31日的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实测值与估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1.9%,说明该模型的稳定性较好,能够适用于不同时相的SeaWiFS图像,可为珠江口海域无机氮含量的分布以及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提供了实时监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环厦门海域水色变化的多光谱多时相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涵秋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7):1209-1218
采用基于影像光谱信息建立的水质遥感模型对环厦门海域1989~2003年间的水色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水体及其所含物质的物理光学性质分析,水质遥感模型的建立可以不依赖于和卫星同步的水质采样数据建立水质遥感.这使得遥感对水色分析的应用更容易,而且还可以利用大量卫星存档数据来进行水质的历史变化分析.使用基于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创建的模型研究了离水信号和水中物质(悬浮物和浮游植物)的关系.提出了一套可用于Landsat TM/ETM 和SPOT 5影像的水专题处理流程,并用于揭示所研究海域中悬浮物和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利用基于影像光谱的水质遥感模型,可以快速有效地揭示长时间范围内水色的时空变化.总的看来,环厦门海域的悬浮物浓度在所研究的时期内,有显著的增加,叶绿素的浓度在局部也有明显的升高.最明显的是,高悬浮物浓度的海域面积所占的比例从1989年的0.2%上升到2003年的10.2%.综合分析表明,九龙江河口所带来的巨量悬浮物是该海域最主要的陆源排海物和污染源,过度的水产养殖是另一个主要的污染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