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2005年指出,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起点就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如果人们过上了丰裕的物质生活,而喝得是污水、呼吸的是浊气、吃的是被污染的食品,健康受到了环境污染损害,这样的生活质量就不是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但是,我们不可能因环境保护停止发展,把经济的“长板”削短来适应环保的“短板”,只有拉长环保的“短板”来适应经济的“长板”,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四川环境》2006,25(3):I0008
在全社会大力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及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市场的今天.荷花池市场进一步充分利用、发挥品牌效应,高起点、大手笔倾注全力打造和改变市场的综合环境.不断自主创新,努力构建“健康市场、和谐市场、平安市场”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花钱种树,他免费乘凉”“,上游保护,下游受益”“,上游污染,下游遭殃”,这是目前我国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普遍面临的尴尬与不公平。如果这种不公平长期继续,就无法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流域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保产业》2007,(12):9-20
2007年11月22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务院第一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专项规划,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环保事业的宏伟蓝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和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领域。《规划》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3年春天,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提出了树立新的发展观的命题。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又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们的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靠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其中环境素质的提高又是其中主要的要素。要提高国民的环境素质,就必须大力发展环境文化。要推动环境文化的发展,就必须繁荣环境出版业。一、环境出版物在环境…  相似文献   

7.
“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就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不相冲突并且相互促进。只有“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四个文明”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淮北市围绕建设生态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积极探索循环利用资源的新路子,不仅有效遏制了环境污染,而且加快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步伐。科学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在“十一五”规划中,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八大基地、一个中心”的建设;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整合  相似文献   

9.
2007年1月31日至2月9日,42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分成三组,分别在安徽宿州、浙江嘉兴、湖南岳阳以及山东济宁等环境热点地区,就环境与健康、环保公众参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这42名青年学生就是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青年调研冬令营营员。  相似文献   

10.
沙平 《绿色视野》2013,(2):41-44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是闻名世界的一大奇观。法国国际知名导演、影视自由摄制人杨·拉马曾两度光临元阳,他把“哈尼梯田”诗意、形象地称为“大地雕塑”。此后,“大地雕塑”也就成为了“哈尼梯田”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当今社会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本文综合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背景下生态文明新理念,包括战略目标、道路选择与研究范畴,旨在为引导深入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技术指导与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绿色视野》2009,(11):12-14
“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安徽绝不打折扣”,“莫让规划环评失守”……在《条例》实施之际,应《绿色视野》杂志社之约,安徽省环保厅万静巡视员就读者关心的一些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环境教育研讨会暨影视培训班上的讲话节录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在制定“九·五”全国环保计划的,国家环保局搞了两项重大举措,一个叫“总量控制”,一个叫“绿色工程”。“总量控制”很久以来就想相,但下不了决心。因为我国的人口一年增加一千几百万人相当于...  相似文献   

14.
张金兰 《青海环境》2006,16(3):134-135,142
文章就“绿色社区”涵义和青海省创建“绿色社区”的情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绿色社区”创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贺震 《环境教育》2009,(9):66-69
几乎与“草坪热”、“广场热”的同时,一场被称为“大树进城”的运动,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大中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大树进城在许多城市至少有10多年的历史,而且蔓延迅速。所谓“大树进城”,就是从农村或山区购买大树,移植到城市。据不完全统计,仅省会以上城市明确提出大树进城工程的就有数十个。从北方到南方,从西部到东部,大树进城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生态建设计划在如火如荼地执行着,  相似文献   

16.
沈建 《环境教育》2008,(10):17-17
中国的环境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差不多是和中国的环保事业同时起步、同步发展的,几十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1988年底,原国家环境保护局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管理,在机构“三定”中,就有了“宣传教育司”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周榕 《绿叶》2010,(8):48-51
“低碳乌托邦”很容易极端地片面强调“低碳”.这样往往就会忽视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低碳的理念很合理.规划得也特别科学.但反而越是这样整齐一致的“低碳规划”,就越可能削减城市生活里最有魅力的那一部分——偶然性,多样性,差异性与随机性。  相似文献   

18.
赵希光 《四川环境》2003,22(4):90-92,94
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所提出的新的培养目标,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中,煞合化学学科特点,选择“环境保护”为突破口,联系本地区实际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就“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实施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我们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曾有人戏称环境保护为“万年大计”,其实,保护环境岂止是万年大计?只要我们的子子孙孙还得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就该为保护”我们惟一的家园“做点什么。于是,在“地球日”(4月22日)到来之际.我们语文组、校报编辑部、团委组织了这次环保主题系列语文活动课。  相似文献   

20.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升社会生态文明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源 《青海环境》2007,17(4):178-18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如何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就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路径选择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