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论河长制的发展实践与推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河长制是联动中央和地方政府乃至全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的对接口,有助于地方率先转变政府职能、打破部门壁垒、构建共治体系,树立样本.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回顾了河长制在太湖流域乃至江苏地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河长制在云南、浙江、江西、福建等省的创新实践;归纳了河长制发展演变特点,揭示了其面临的职责非法定、权责不对等、协同机制失灵、考核欠科学等待解难题,并从环境治理体系改革顶层设计角度,在法律制定、考核机制和公众参与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全面推进河长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长制自创立以来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其是一项可行的水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制度.但与此同时,河长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制度的推行法制保障不足、实施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不足以及与现行水管理制度存在冲突等.湖南省河长制正处于全面推行中,其诸如升级版的一些做法值得肯定,但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并进行法制化构建才是保证河长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法制化构建主要包括制定有关河长制的地方法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健全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推行河长制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河长制实施方案制定、配套制度建设中有一些创新设想.推进人大常委会监督河长制实施的地方立法、鼓励和保障村级河长和民间河长参与河长制的实施、规划河长制实施的考核督查机制、确立河湖统一的整体性生态保护理念在河长制实施中的指导地位,是广东省落实河长制的主要特色,具有创新法律制度、助力法律实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湖南省益阳市河坝镇政府创新乡镇流域管理模式实施"河长制"为例,探究其实施效用。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法制保障不足,"河长问责"制度尚不完善;缺乏河道治理保洁长效机制,各责任单位联动不足;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缺位,未能实现全民管水治水。提出建议:建立河长制工作考核奖罚制度,严格考核问责;提升动态监测监管水平,开展治理管护标准化建设;加强宣传引导,促进公众参与河长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7,(9)
正要确保河长制能够落地生根,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强化考核问责,完善严厉的考核机制,让河长感到"压力山大",主动积极推动辖区内河流整治工作,避免河长制形式大于实质。广东江河湖库众多,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任务永远是广东的重中之重。广东各地如何落实河长责任考核机制,因地制宜施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是我国保护水资源的法律依据。水资源短缺严重、污染加剧,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水资源保护法律存在着法律目的未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张;协调原则与预防原则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流域规划制度、标准制度不足;法律实施机制的单一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法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法律理念;完善协调原则、预防原则;健全公众制度、流域规划制度、水质标准制等法律制度;实现水资源保护法律实施机制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法》修订实施后,地方政府环保责任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内部到社会公众的全面关注。为了追究地方政府环保责任,在环境法律之外,中央与地方出台文件规定了多种环保问责制度。环保问责制度的法治化首先面临是否予以法律化的问题。而一项制度(或政策)上升为法律,需要具备制度普遍性、客观性、稳定性的内部条件与完善的配套制度、坚实的实践基础以及良好的法律修订时机等外部条件。生态环境领域按日计罚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化经验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理论条件。据此,现有的非法定问责制度并非全部具备法律化的条件,部分问责制度无需进行法律化,通过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予以完善即可;而部分问责制度已经具备法律化的内部条件,还需通过进一步实践检验与配套制度的完善才能予以法律化。  相似文献   

8.
姜闻远  陈海嵩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73-3087
建立自然资源督察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一制度在运行中面临督察力量分散、与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存在重叠、督察问责成效受限等现实困境。研究表明:资源与生态领域相关部门职责不清、不同资源管理模式的内在矛盾和督察规范依据的缺失,共同导致了上述困境。从健全督察机制的角度看,不仅需要整合分散的督察队伍,还应构建“中央—省”两级督察体系;从督察职责界定的角度看,应基于主管部门承担的“执行—监督”职责,由自然资源督察承担自然资源、空间规划及用途管制的督察职责;从督察法治化的角度看,需要制定《自然资源督察工作规定》并引入党政同督机制,为督察各环节提供规范依据,提升督察问责的层级和威慑效力。  相似文献   

9.
生态问责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式,对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态问责的法律制度、问责主体、问责机制三个方面,对不同法系、不同政体的典型国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发现各国环境法律制度均明确了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义务,为生态问责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且各国均构建了多元参与的生态问责制度。除了国家层面的问责机构,社会公众和第三方组织如环保团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各国围绕环境审计、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诉讼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生态问责制度体系。在借鉴各国生态问责制度的基础上,为我国健全完善生态问责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长制是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辖区某条河流河长,履行治理与保护责任的一种行政管理形式,这项制度的建立为推动辖区河流环境综合管理及水质改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总结了河长制制度建立10年来的实践经验,指出该项制度还存在流域治理统筹协调性较弱、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如何深化河长制制度,将河长"制"付诸于河长"治",文章认为应重视系统决策,增强河长制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一河一策,增强河流治理的针对性、有效性;完善体制机制,为精准施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制度》(本文简称新会计制度 )的发布 ,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同时也是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重要一步 ,本文对新会计制度带来的若干变化进行了总结 ,以期对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新会计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消防水系统达到稳高压的6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画出鱼刺图,提出整改方案.按方案进行整改后,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7,(4):120-128
始于明元帝时期的(将)军号世袭制是北魏前期特有的一种任官制度。军号一般与爵位同时被承袭,具有近似爵位的性质,显露出当时的爵本位社会特征。该制度本质上是拓跋鲜卑军事部族旧制的延续,军功贵族集团是其受益者。孝文帝于太和十六年废止军号世袭制,这是他加强中央集权和致力于汉化的成果,也是征兵制实施后的必然结果。附着世袭色彩褪去之后,军号作为军阶或位阶的本质凸显。这一巨变,反映出军功贵族地位下降,官僚体系逐渐成熟,北魏社会向官本位社会发展,从中亦可概见北朝制度文化认同的演进与飞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青岛炼化公司火炬系统概况,公司从降低火炬气排放量、提高火炬排放安全性、保证足够的火炬气回收能力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并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了生产系统中的危害源与相关因素,揭示了生产事故的最终原因是社会环境与生产管理上的缺陷,这些缺陷导致工人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引起事故发生.分析了单元作业子系统的4种事故致因类型,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耕作制度对北方农田-畜禽养殖系统氮素梯级流动的影响,文章运用STELLA软件构建氮素流动模型,估算河北典型县2000-2015年间农田生产和畜禽养殖系统的氮素输入和输出通量及其利用效率,探讨耕作制度对其的影响。通过情景分析研究耕作制度变化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提出氮素管理措施。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该县农田生产系统氮输入量增加了24.25%,氮肥利用率由24.26%增长至34.32%;畜禽养殖系统氮输入量增加了67.78%,饲料氮利用率由41.62%增至55.43%。研究发现:若改变现有耕作制度:氮肥施用量可减少50%;若提高10%饲料利用率,可分别使农田生产系统和畜禽养殖系统氮利用率提高44.69%和18.69%。研究结果对河北农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矿业环境污染和破坏程度超过其他行业,以最小成本阻止环境损害后果,在于构建矿业环境风险预警机制。根椐系统性、代表性、操作性等原则,构建矿业环境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由独立的具有相关专业的成员收集、评价和结论风险状态。按照指标分值的高低将警度划分成五个区间,每个区间代表着其中一种警情状态。在规定时间内向决策层及相关部门报告,根据报告的风险状态采取措施及时处置。大数据技术为民众实质性参与预警提供通道,还必须在警情处置、民主参与以及部门监督等方面形成预警长效机制。要防止企业在面临预警成本时却偏爱风险的传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提出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筛选、设计的8个主要原则,并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与环境系统、人口系统四方面初步选取了具体指标,以构成其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同时对各评价指标因子的量化标准值的确定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