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我国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形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大钧  魏有权  杨丽琴 《环境工程》2012,30(5):118-123,126
针对国家"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的紧迫形势,介绍了我国钢铁企业排放氮氧化物污染现状,提出烧结工序烟气氮氧化物控制是钢铁生产企业氮氧化物减排的重点,在对相关技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钢铁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钢铁行业面临的氮氧化物的减排背景以及新颁布实施的钢铁企业污染物减排标准对烧结烟气污染物治理措施的影响,对烧结烟气的特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活性炭吸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氧化等烧结脱硝技术路线及其特点,对各种脱硝技术路线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烧结脱硝设施建设时需引起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揭示了烧结脱硝的独特性。无论采用何种烧结脱硝技术,其建设投资或/和运行成本都很高,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伴随脱硝过程的是能源的消耗和新的污染物的产生。提出通过对生产工况的调整、采取合理的烧结配矿技术以及辅之于一定的末端治理措施,来减少烧结工序氮氧化物的产生与排放,使烧结机头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基本控制在国标规定的排放限值内的设想思路。  相似文献   

3.
氮氧化物(NOx)首次被列入了“十二五”约束性减排指标.水泥行业排放是当前大气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仅次于火力发电业,积极开展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对有效落实“十二五”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水泥行业面临着氮氧化物减排底数不清、缺少减排技术、减排投入大等诸多困难,尚未开展有效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因此,能否完成“十二五”既定的减排目标尚属未知.为推进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排,笔者建议,尽快摸清行业氮氧化物排放底数,总结国内外成功案例;加大脱硝技术研发力度,修改和制定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制定引导性和鼓励性政策,实施试点和示范性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运用湖南省23家火电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分析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影子价格,并结合国家脱硫电价补贴、湖南省排污交易配额的实际定价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相应建议。结果显示,湖南省火电企业二氧化硫影子平均价格为3021.67元/吨,氮氧化物影子价格为58089.28元/吨。在脱硫电价补贴后大多数企业可以实现零二氧化硫减排成本;在脱硝电价补贴方面,国家现阶段脱硝电价仅能补贴火电企业脱硝成本的很小一部分。对比分析湖南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收费和交易政府指导价格标准发现,两个价格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价格均低于湖南省火电企业相关污染物影子价格(边际减排成本)。  相似文献   

5.
基于LMDI中国省域氮氧化物减排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琼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6):2394-2402
首先基于Kaya恒等式,利用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LMDI法)将氮氧化物排放分解为排放因子、能源强度、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5个因素;其次通过模型得出的脱钩系数运用构建四象限法评价"十二五"期间中国30个省市脱钩空间差异,研究各省市氮氧化物减排表现、分析减排潜力和减排影响因素,为国家"十三五"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氮氧化物减排目标和寻找多元化的氮氧化物减排途径提供有益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的决定因素,能源强度降低是抑制氮氧化物增排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优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具有较大促进氮氧化物减排潜力;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空间分异明显,大部分省市经济发展与氮氧化物排放处于脱钩状态,部分省市弱脱钩状态.同时,中国氮氧化物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系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0—2015年中国各省市氮氧化物排放脱钩空间分布由较弱、中脱钩为主至中、较强脱钩为主再到较强脱钩为主,呈现区域间"异质化"和区域内"均质化"的趋势.国家氮氧化物后续减排任务应多分解在中脱钩或弱脱钩(减排潜力大)省市,对相邻的省份制定协同减排计划,且主要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优化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实现其最优减排.  相似文献   

6.
诸多研究表明,机动车作为氮氧化物的主要贡献源之一,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以南京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南京市机动车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从机动车淘汰工程、机动车油品替代工程2方面对机动车的氮氧化物减排潜力进行情景分析,以期为南京市机动车氮氧化物的减排工作提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工业VOCs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减排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飞  刘昌新  程杰  郝郑平  王铮 《环境科学》2015,36(4):1507-151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已经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成为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工业领域是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排放部门,工程技术减排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资400亿元建设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项目,年减排量计划为60.5万t·a-1.技术减排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了国家对工程技术减排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宏观经济学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工程技术减排与经济手段(环境税)进行政策模拟,进行比对性分析,探讨了两种减排方法的优劣.研究认为,当前经济条件下,相同减排量下,考虑宏观经济损失,环境税减排的成本远高于技术减排.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为鼓励工程技术减排,建议政府给予企业约为7 500元·t-1的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8.
余勇 《环境》2008,(12)
环境税可视作是用税收激励制度向企业或个人发出保护环境的积极信号。在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态势下,开征环境税与节能减排目标似乎一起成了扭转中国环境治理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吴凡 《环境》2013,(10):32-34
2013年,广东减排"期中考"榜单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取得了突出成效,然而氮氧化物减排却进展缓慢。近日,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厅进行的《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中期评估》(下简称《中期评估》)已"出炉"。评估显示,"十二五"前半期,广东各项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3年上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9.3%、6.4%、7.2%和3.5%,分别完成了"十二五"减排任务的70.7%、45.4%、45.2%和20.1%。  相似文献   

10.
陈杰俊 《环境》2012,(11):26-27
近日,广东省政府下发《广东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全省18个有关部门要分工配合、形成合力,从全面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减排工程、实施工业企业水污染深度治理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源减排、大力推进脱硫脱硝减排工程、实施工业锅炉污染整治、大力推进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加强环保依法监管九大方面开展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和减排任务。  相似文献   

11.
In 2002,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and the Guang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agreed to reduce emissions of sulfur dioxide, nitrogen oxides, respirable suspended particulates, and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40%, 20%, 55%, and 55%,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trong public demand for the power stations in Hong Kong to reduce emissions. Emission caps were introduced, with allowances for the trading of emission credits. However, local power stations were using equipment built in the 1980s and 1990s, making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meet the new emissions requirements. The situation presented a new challenge, which involved a choice of either improving the existing equipment, or using emissions trading to meet the emission caps. This study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n emissions in Hong Kong and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the “cap and trade” system, and the technologies used for power gener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 modeling approach is adopted to simulate the equipment, the electricity dispatching requirements, and the costs of either reducing emissions or trading emission credits. Data from a power station in Hong Kong was chosen for the simulation. Different options were simulated in the model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strategy. The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plan for emission reduct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a modeling approach using linear programming can analyze the complicated options involving emission reduction and investments to achieve an optimized business solution.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围绕"低碳"减排博弈的背景下,从合作竞争的角度,分析国际低碳减排过程中的多个缔约国家之间的合作竞争行为及其动态平衡过程。重点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对国际低碳减排市场背后的多个利益群体做一个全局性的分析,对全球低碳减排过程中的一些利益争夺现象进行解释,试图揭露出全球低碳减排博弈背后各个利益群体的谋划与动机;最后提醒中国在下一轮的低碳减排博弈过程中要有所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促进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减少交通出行带来的碳排放压力,核算了武汉市道路交通出行的CO2排放量,并采用低度、中度和强化3种减排情景模式对武汉道路交通出行的碳减排潜力进行了测算,计算出了不同情景下武汉市道路交通出行的碳减排强度。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道路交通业CO2排放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私家轿车的CO2排放量增加速度最快,大货车的CO2排放量在各类交通工具排放量中占比最大,公交车和出租车的CO2排放量所占比例较小。对3种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在低度减排情景减排效果有限,强化低碳情景下才能达到减排效果。建议采取以下减排措施:改进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出行环境;推进技术创新,降低机动车能耗污染;提升公民素质,加大碳减排的宣传力度;优化道路运输的能效和经营效率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总量减排已成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十二五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情况。从全省、区域、行业等多角度展开研究,以期弄清黑龙江省大气环境中两项减排指标的排放现状。  相似文献   

15.
考虑政府政策激励监督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的影响,构建政府监管-企业处理-居民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借助演化博弈理论分析4种不同情境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治理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政府激励监督对各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获得的收益大于参与分类的成本两倍及以上时,才会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否则不会主动参与分类,同时居民对政府正向激励补贴的变化比企业更为敏感.政府实施较高的负向激励力度时可有效约束企业行为,但过高的监管成本会造成垃圾回收治理的管理困境.  相似文献   

16.
高旭阔  席子云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484-5492
为研究排污企业应对不同惩罚和补贴组合措施的行为策略,将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构建基于政府与排污企业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政府和排污企业双方利益为核心,对其在不同惩罚和补贴措施下的企业行为策略和演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态惩罚补贴措施下,政府和企业策略行为无法达到演化稳定点,政府静态政策不会对企业合法排污行为产生推动作用.在动态惩罚补贴措施下,动态惩罚和动态补贴措施对推动企业合法排污行为更为有效,政府可根据排污企业行为制定双边动态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旭阔  席子云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484-5492
为研究排污企业应对不同惩罚和补贴组合措施的行为策略,将演化博弈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结合,构建基于政府与排污企业双方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政府和排污企业双方利益为核心,对其在不同惩罚和补贴措施下的企业行为策略和演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静态惩罚补贴措施下,政府和企业策略行为无法达到演化稳定点,政府静态政策不会对企业合法排污行为产生推动作用.在动态惩罚补贴措施下,动态惩罚和动态补贴措施对推动企业合法排污行为更为有效,政府可根据排污企业行为制定双边动态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有关内容。在探讨日本大气和水污染物控制策略与法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相应的标准体系,归纳了日本推行、实施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特点与经验。尽管中日两国存在体制与国情方面的差异,但日本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些特点仍值得借鉴。特别是各个击破,在不同阶段重点控制主要污染物的策略;发挥地方政府在排放标准制定、实施方面的作用;实施总量控制的成功经验等,对研究并改进中国的排放标准体系,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