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尾矿库是一项巨大的环境风险源,一旦发生事故,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因而成为环境监管的重点。近年来,尾矿库事故频发,严重危害周边环境安全,使得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尾矿库安全预警可为尾矿库自身安全及周边环境安全管控等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为此,文章综合前人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在充分利用现有以地面调查指标为主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补充获取尾矿库所在区域宏观背景指标信息,以此构建基于"天地一体化"指标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尾矿库安全预警技术方法;并在广西河池市为例,开展该方法的试点应用,对试点尾矿库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识别,针对其中的重点风险尾矿库进行了事故后的影响范围和响应时间的预警分析。相关的技术方法拓展了遥感技术应用,发展了尾矿库预警的方法,同时相关的试点应用成果可为当地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宋柳霆  陈明 《环境保护》2012,(Z1):56-58
近年来,尾矿库溃坝事故时有发生。我们要汲取教训,严格规范尾矿库工程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运行监管,进一步重视矿产企业尾矿库风险评价,加强防范溃坝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贾少华  刘爽  刘大钧 《环境工程》2021,39(10):197-200,212
环评管理、排污许可、环境执法是构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体系的3项重要管理制度。对中国尾矿库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体上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做到了科学评级、科学监管,但大部分企业排污许可证中关于尾矿库的信息不全或缺失,部分尾矿库污染防治效果有待提升。针对尾矿库制度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指出打通尾矿库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排污许可、环保执法管理三大板块制度体系,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执法有机衔接,是全面提升尾矿库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该成果为推动尾矿库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城区社会环境、空间特征和企业性质与远郊县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导致城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与县域在监管的侧重点上有所区别。以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城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南昌市主城区青山湖区近几年的安全生产形势及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实证调研,以点带面剖析了我国城区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分析了城区日常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主要存在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力量不足、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盲点依然存在、机构联动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乡镇、街道、园区的安全生产监管地位、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工作能力、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尾矿库情况复杂,安全及环境风险高,监管难度大,系统分析尾矿库的环境风险,开展有效管控非常重要.尾矿中含有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随着矿山废水、废渣、粉尘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特别是突发事故发生时,废水及尾矿会短时间内大量排入环境,而产生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因此,不仅要开展正常工况下的污染防控,更要注重从源头防止事故次生的环境风险.本文从尾矿库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环境污染风险防控、突发事故应急管理梳理并分析了相关法律、政策.此外,总结并讨论了典型制度,涉及项目准入、责任与落实、监测预警制度.总体上,安全风险管控制度较为完善,但污染风险管控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体制尚未完全捋顺、责任落实抓手不够、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针对目前管控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全国尾矿库数量原则上只减不增的新需求,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一是要厘清各部门责任,进一步完善尾矿库环境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二是要提高各方责任落实能力,推动制度落地见效;三是要开展技术及政策支持,推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尾矿库风险分级和动态管控方面缺乏操作性强、普适性广的技术方法问题,为寻求尾矿库风险分级和日常动态监管有机结合的系统化风险管理模式,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结合大量尾矿库基础数据,提出了一种尾矿库风险动态监控、风险预警、整改闭环的系统化集成管理模式,即建立了尾矿库风险分级及动态管控模型,通过量化、直观的方式实现了尾矿库风险分级和风险动态管控的双重目标。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可实现对尾矿库的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和远程监管,有利于企业对尾矿库的风险实施动态管控、持续改进,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对尾矿库的风险实施分级、分类集约化监管。  相似文献   

7.
我国尾矿库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尾矿库的现状,阐述了我国尾矿库现存的选址不合理、环保措施不到位、环境管理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部门联动机制需加强等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了严把尾矿库选址关、完善全过程环境管理、推进尾矿库环境影响后评价、健全环保法律法规、明确尾矿库环境监管责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尾矿库坝体地质安全和生态修复一直受到高度关注。本文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新闻媒体相关报道,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梳理了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修复特别是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标准储备不足和恢复目标不明,同时提出对策建议:制定尾矿库生态环境监管标准政策、严查尾矿库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建立健全尾矿库生态环境治理长效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我国尾矿库自身环境安全隐患较高,环境管理粗放,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频发这一情况,首先从事故发生趋势、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2006—2012年间发生的52起尾矿库突发环境事件;然后在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尾矿库环境管理面临三防措施落实不到位、尾矿回收利用率不高、与周边环境敏感目标距离过近、未开展特征污染物监测、环境管理标准化建设缺位、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与应急预案编制不规范等主要问题;最后从尾矿库规划建设、日常监管、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我国尾矿库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安全评价中,由于安全系统的灰色性、评价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评价者知识储备的有限性,导致安全评价方法对尾矿库安全性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有效评价。为了更好地对尾矿库的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将模糊数学与集对分析引入到聚类分析和安全评价过程中,建立了基于SPA模糊聚类的综合评价方法,削弱了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利用了灰色信息,结合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在尾矿库安全评价中的有效性,为尾矿库安全科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6,(3):62-65
现在,南越王墓的殉葬品已在博物馆的五个展馆陈列展示。这些珍品像一串珍贵的钥匙,通过它们,西汉南越国风情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