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为了解油田作业员工的安全心理特征,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兴隆台采油厂作业员工安全心理测试结果及访谈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事故倾向理论,将整个油田作业员工群体分为易出现隐患、不易出现隐患及介于两者之间的3个群体,采用差异显著性检验统计方法,对易出现隐患和不易出现隐患的两个群体在个性、气质、工作满意度、基层队伍气氛和安全意识5个方面进行群体安全心理特征描述。测试结果采用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2.
王海真  叶青  谭玉林  皮燕 《安全》2014,(6):27-30
本文选取平煤集团十一矿的员工作为调研对象,开展了多项安全心理测评,对测试结果及心理访谈记录进行综合分析,从煤矿井下作业员工的个性、安全意识、班组气氛以及工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群体安全心理特征描述。为减少煤矿安全管理中由于员工心理问题导致的隐患提供了依据,并对改善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油田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人心理行为有很大关系,了解油田作业现场人员违章的心理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是油田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油田作业现场64起真实有效事故进行回顾和原因分析,认为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是油田作业现场造成事故最主要原因。总结出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其中人的员工不安全心理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提出对员工不安全心理的预防措施,提高作业工人安全心理水平来保障行为安全,才能有效防止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通过提出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把员工安全心理行为训练、员工安全心理团体辅导与讲座和个体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落实安全心理行为管理措施,不断改进心理干预手段,尤其是心理干预采用综合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对油田作业现场事故的预防和生产安全有序的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浙江油田公司正在全面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公司安全环保形势也持续明显好转,但是作业现场“三违”现象频现、隐患犹存,甚至造成事故险肇。究其原因,大多数都是风险辨识不到位、措施制定不规范、作业把关不严密所致;归根结底是员工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文化意识。结合公司两年来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经深入剖析,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措施,以便进一步提高浙江油田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认为,目前很多违章行为的原因并不是人的技术素质不高、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管理制度要求不严,而是源于当事人的某些"心理隐患"。企业应主动引导员工学会正确减压,帮助员工学会调适心理,对不良情绪进行预防。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宣泄室"击打模型。(图片由开滦能源化工股份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提供)笔者认为,目前很多违章行为的原因并不是人的技术素质不高、企业的安全投入不够、管理制度要求不严,而是源于当事人的某些"心理隐患"。所谓心理隐患,就是指在人的意识中存在不安全趋向,这种趋向将  相似文献   

6.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定量分析是理解安全生产事故复杂系统的基础.班组或群体的集体行为往往表现为复杂有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而个体行为尽管有企业制度和纪律的约束,却仍有很大的随机性.为了探究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动力学规律,跟踪观察某大型企业作业员工930 d,将员工相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看作排队理论中具有特定时间序列的随机过程.结果表明,就员工个体而言,其不安全行为的间隔时间分布可以用幂律函数近似描述,且幂指数和员工的活跃程度正相关;并进一步分析出企业员工相继不安全行为具有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特点的“阵发”性;从幂指数角度分析了员工日常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的优劣特点,比较了人类活动中的各种随机行为与员工在企业生产中的不安全行为在时间统计上的特性.这表明企业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安全培训工作都应从人类普遍问题和员工个体特点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安全》2016,(2)
陕北黄土高原之上的安塞油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油田的特点,形成了"监管互动"工作法,油田运用此方法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隐患问题"重复率""出现率"降低;促使多项作业规范化;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解采油一线员工的安全心理现状,探索改善基层员工安全心理的措施,2015年,笔者采取调查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15个石油采油基层生产单位,访谈一线作业员工52人,投放安全心理调查问卷5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39份,问卷有效率为87.8%。分析发现,采油作业现场作业员工在安全意  相似文献   

9.
范志勇  孙亮  孟凡强  姚江龙 《安全》2019,40(1):67-69
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保障油井二氧化碳吞吐驱油施工作业安全运行,对作业过程中各类风险进行阐述和分析,并针对这些隐患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保障作业过程安全平稳,为油井二氧化碳吞吐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主要前因变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矿山企业安全管理实际,编制了包含21个项目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通过对240名煤矿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形成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正式量表和探索性因子结构模型;再对7个煤矿735名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调查并进行验证性因子研究(CFA)。结果表明:编制修订的不安全行为意向量表信度、效度较高;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受不安全行为态度、班组安全氛围、行为风险认知偏差等3个因子的影响;企业应从行为态度改变、班组安全氛围构建、行为风险认知偏差校正等方面,干预员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控制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