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正>在企业生产中,很多违章行为并不是职工有意而为,而是因为职工头脑中没有安全防范意识或者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尤其是习惯性违章,往往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结果。因此,企业应着力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文化氛围,在实行激励机制的时候,要懂得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图为某企业员工正在进行高处作业。(图片由安徽庐江供电公司提供)在企业生产中,很多违章行为并不是职工有意而为,而是因为职工头脑中没有安全防范意识或者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尤其是习惯性违章,往往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结果。行为者不是不知道违章的后果,而是难以克服由心理支  相似文献   

2.
正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面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其造成的伤害,常常觉得无从下手,经过良好培训的员工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更是让管理人员深感困扰。那么,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习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笔者在长期推广STOP(杜邦安全培训观察课程)和"安全加"行为安全观察计划的工作中,曾和学员一起通过行为分析法来寻找答案、对症下药。如某公司生产经理去车间安全巡视时,经常看到员工不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图为某企业开展的现场安全教育。(图片由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笔者认为,推行基于员工切身利益的"柔性化"安全管理模式,是消除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抵触心理的重要途径。首先,企业应全面推进员工参与的安全管理协同合作机制建设。很多时候,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工作内容安排并没考虑到员工的意愿和建议,这种安全管理模式极易使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认为,可以设立违章作业"曝光台",但不应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应该以及时解决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目的,从而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图为某企业设立的"曝光台"。(图片由武钢金山店铁矿提供)目前,很多企业在开展反违章工作时,通过采取让违章行为在曝光台上曝光,让违章作业人员当众检讨自己不安全行为的方式,以纠正违章者的违章行为,同时警示广大职工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身安全意识、遵章守纪。对于企业该  相似文献   

5.
"魔鬼好象狮子一般遍地游走,寻找可吞吃的人……".在企业管理中,员工最容易忽视的就是细节,因而给"魔鬼"——安全的偏差和隐患许多可乘之机.可见,管理不善的企业并不是被大事打倒,而是输在一些不显眼的细节上,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返观企业的安全管理,正是由方方面面的细节组成.  相似文献   

6.
对于企业来说,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始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很多企业负责人不能说不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时间不可谓不多,员工也并非不懂得安全的利害关系,但往往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教案准备单调,吸引力不够;第二,讲师大都为企业兼职教师,即便有理论知识,但不具备专业的授课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进员工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没有与现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学员的理解不够,兴趣不足。  相似文献   

7.
正对于企业来说,新进员工的安全教育始终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很多企业负责人不能说不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资金时间不可谓不多,员工也并非不懂得安全的利害关系,但往往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第一,教案准备单调,吸引力不够;第二,讲师大都为企业兼职教师,即便有理论知识,但不具备专业的授课能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进员工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没有与现场紧密地结合起来,学员的理解不够,兴趣不足。因此,对于新员工的安全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地让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去一家企业做安全调研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跟笔者说道:"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安全培训,我们也是按照国家法规的要求来给员工做安全培训的,可总感觉培训的效果不是很好。"笔者问:"您认为效果不好是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他说:"首先,安全培训课堂比较沉闷,员工就不喜欢参加……"安全培训效果不好有很多原因,"沉闷"是其中之一,常因没有互动或者互动不够造成。安全课程本身给人感觉比较严肃、枯燥、乏味,不过运用以下方法还是能让学员动起来,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提问提问是随时可用,又最简单易  相似文献   

9.
正在企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今天,违章就像"过街的老鼠",可为什么在生产一线的违章行为却仍屡禁不止呢?难道员工们真的不珍惜生命吗?笔者相信,他们主观上既不愿挑战制度,又不想下岗、待岗,更不用说牺牲生命了,那么在违章行为的背后肯定还有其他值得探讨的原因。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管理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认为,要杜绝或减少一线员工的违章行为,除了要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图为某企业安全宣教活动现场。(图片由川煤集团广能公司绿水洞煤矿提供)对于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很多人认为抓得越"紧",员工的安全意识就会越"牢固"。但笔者认为,企业大可不必"风声鹤唳"般地言必称安全,而是应把握好"度"。首先,依据笔者多年煤矿安全管理经验来说,如果安全管理抓得  相似文献   

11.
正"截至3月12日,今年我们已经立案8起,行政处罚190万元。"3月12日,龙岩市永定区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大队长陈远方谈起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牛鼻子"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一线员工安全素质不高,辨识风险能力不强,习惯性违章行为突出;安全投入不足……这些方面的安全问题是我们企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安全隐患"四色"管理2020年12月才走马上任的陈远方表示,2021年初,他们把制定安全生产监管计划作为重要依据,坚持问题导向,每次执法检查都制订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在生产过程中员工员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和一些员工的无意识行为造成安全事故隐患或导致生产事故发生,为此,要使员工安全意识上新台阶,遏制生产过程中违章行为及事故的发生,实现人员你管理本质安全,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达到"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理想境界,从而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3.
违章行为与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据统计,“三违”是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罪魁祸首。分析众多事故的原因,无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的因素造成的。违章行为是“三违”的表现,它不仅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观念落后、安全文化素质及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是人的心理因素,职工的心理隐患是不安全行为的潜在帮凶。研究人的心理因素对违章行为的影响,寻找出一套强化安全心理素质、调整心理因素的方法,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杜绝违章行为,减少伤亡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一、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 实践表明,没有安全生产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一旦使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意识,将会使员工大大减少因不负责任的作风而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即使在危机发生的非常时刻,大家也会自觉按照企业的危机管理制度,利用非常手段避免事故带来的更大损失.因此,实施安全生产危机管理的前提就是使全体员工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很多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都存在形式单一、课程枯燥乏味、内容针对性不强且与实践贴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导致员工提不起学习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甚至使员工对企业开展的安全培训产生抵触心理等。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目前,一些企业在安全考核中,根据各类违章行为可能直接引发的事故,对违章者视同已引发相应事故进行处罚。有人认为,对"违章"视同"事故"处罚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促进员工重视安全。但也有人认为,如此考核过于严苛,很可能致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反而不利于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对企业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防控疫情、安全管理、尽快推进复工复产等方面狠下功夫,却忽视了员工心理隐患的存在,殊不知心理安全与行为安全同样重要,烦躁焦虑、担忧害怕、走神分心等心理隐患,轻则影响质量,重则导致事故。而心理隐患是隐形的,不易被察觉的,更应及时发现和消除。  相似文献   

18.
<正>无论是一线员工的违章操作等行为性违章,还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生产组织及规章制度不合理、安全投入不足等管理性违章,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认为,企业应遵循"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原则,从根本上预防"管理性违章",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提升。第一,全面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不仅包括一线生产员工,还包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这里所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对于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动态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做法是持肯定态度的。笔者认为,对于企业来说,应遵循"全员参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从全面提升、全方位论证、奖罚分明3方面入手展开工作,进而既避免员工产生"朝令夕改"的感觉,又能不断贴合实际情况,满足企业安全管理需要。第一,全员参与,全面提升。所谓"全面"是指当前的安全管理体系、员工的综合素质、文化习惯等。  相似文献   

20.
健全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周密细致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必要的安全技能知识和日益加大的安全生产投入是确保安全的基础,是安全生产的主导因素.一些企业安全生产重大事故连续不断,既非安全措施缺乏、规章制度不严,也非领导重视不够、技能培训不足,而是忽视了诸如工作态度、技术资料、劳动纪律、亲情效应等影响安全生产的"边缘"因素.因此,强化安全生产的"边缘管理"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