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田特种车辆的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种车辆是油田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配套设备,特种车辆安全管理的效果会直接影响井下作业的效率,甚至井下作业的安全。因此,加强对特种车辆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井下作业安全平稳运行。用于油田的特种车辆主要有井下作业系统和测井系统特种车辆2大类:  相似文献   

2.
针对油田井下作业领域的危险性高、危险来源广、成因复杂等诸多因素,为了更好的规避风险,杜绝事故发生,依据井下作业各项制度、要求及禁令,对涵盖井下作业全过程的十三个方面应由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样的标准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编制了井下作业程式化管理办法,为井下作业工作更加安全、环保、平稳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广宇 《劳动保护》2023,(2):106-108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过程中,油田服务企业提供着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服务,包括地球物理勘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测试等,承担着巨大的作业安全风险。为减少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每一家油田服务企业都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本文介绍了油田服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为油田服务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井下作业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消除人为、机械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工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去实施作业任务,或者去强行作业,不仅会造成油田严重的能源损失,也会造成经济、人力、物力的损失,也极易造成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伤害。加强油田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就必须从作业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技术手段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薛福利 《安全》2022,43(1):48-52
为解决传统油田钻修井作业安全监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监测定位误差较大,无法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UWB定位技术的油田钻修井作业安全监测方法研究,通过油田井下液位数据采集、基于UWB定位技术的钻修井安全作业节点定位、划分钻修井作业安全监控动态预警范围,提出一种全新的监测方法,并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监测方法能够有效减小监测定位误差,为作业人员安全提供保障,提高油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谭英 《劳动保护》2007,(12):46-48
玉门油田是一个集勘探开发、炼化销售、科研设计、井下作业、水电供应、机械制造、建筑安装上下游一体、多业并举的石油企业,油田开发时间长、底子薄、设备陈旧老化严重,地处荒漠戈壁、海拔高,自然条件差;危害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多,高风险作业和流动性作业多,员工整  相似文献   

7.
石油野外作业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GB3869—83标准对江汉油田测量、地震、钻井、井下四类野外作业34名工人、24个工种进行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调查,其结果:测量作业为Ⅰ~Ⅱ级;钻井作业Ⅱ级占5/8,Ⅲ级占1/4;井下作业Ⅲ级占2/3;地震作业Ⅲ、Ⅳ级各占4/9、2/9。说明前两类基本属中等强度劳动,后两类大部分属重强度劳动。  相似文献   

8.
国外清洁生产技术在油田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际上对清洁生产定义的不同解释,阐述了石油天然气行业清洁生产的基本概念。提出了清洁生产发展的意义。据油田企业的物探、钻井、井下作业、采油等几个生产过程,对国际上清洁生产先进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主要介绍和分析,对促进我国油田企业的清洁生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0年9月7日18时52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作业三号平台(简称胜利作业三号平台)在渤海埕岛油田CB22C井组作业期间,发生一起倾斜事故,导致36人遇险,其中2人溺水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92万元。本文针对这起倾斜事故发生的原因、应对及防范措施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煤矿作业人员防护服装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防护服装对生产的安全、高效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本文在调查和分析了井下作业的环境条件、主要工作内容和动作的基础上,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防护服装面料的性能要求和设计要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此类功能服装的设计与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牵引车辆是油田井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在日常生产作业活动中重要的运输工具,主要担负修井机、泥浆泵、值班房、电缆拖车、钻具、套管、油管、油杆等设备和物资的运输任务,行驶道路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如管理不善,极易引发各  相似文献   

12.
正准东采油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是一家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油藏地质研究、井下作业等油田工程技术服务、供电供水等生产服务和物业、通讯、退管、医院等矿区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业务单位。准东采油厂为了做好隐患治理,通过多方式、多手段、多层次管理,建立了一套隐患识别治理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矿山井下作业中,井下运输放矿作业,既要保证采场出矿和掘进正常进行,又要保证井下生产的矿石及时提升到地面进行选矿,是矿山井下作业中的喉舌环节。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存在各种安全隐患,若安全隐患未及时处理,则容易造成卡斗、机车脱轨、设备损害、电击伤人、矿石伤人、高处坠落伤人、抬车伤人等事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设备维护保  相似文献   

14.
针对矿井井下地压难以有效实时远程监测的现状,开展了井下地压远程监控研究。考虑到井下作业大范围、多参数的复杂性,设计了一个基于串口服务器的Winform与ASP.Net相结合的网络化地压监测系统。对系统结构功能、硬件设计、监测软件设计进行了介绍。现场运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数据传输稳定性、实时性、操作灵活性和扩展性,实现了实时准确地对井下地压的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5.
井下采矿作业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面分析井下作业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运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法,建立井下作业环境质量评价模式。依据相关法规并借鉴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将环境质量分为5个级别,并建立了相应的隶属函数。以程潮铁矿东区-290m水平作业场所为实例,对其采场作业环境的质量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指出了作业环境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际应用表明,井下采矿作业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判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澜沧铅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测评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井下作业点空气中CO、SO2、H2S、NO2和CO2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测定,将测定结果与进行比较,发现澜沧铅矿井下部分作业地点空气中CO、NO2和CO2浓度超过规定标准.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结合该矿实际情况,提出了控制井下有毒有害气体、改善井下空气质量的通风排毒等技术措施,以及防止井下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管理和个体防护措施.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使澜沧铅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得到了有效控制,其浓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热害分级相关标准进行了简要总结分析,表明我国尚未制定综合考虑温湿度条件和体力劳动强度从而对井下高温作业场所的热害程度实施有效分级的相关标准.由井下现场管理人员、企业劳资(人事)管理人员、研究人员等3类共30名相关专家对井下62类主要工种劳动强度进行主观分级,通过对其结果的统计分析,研究制定了井下高温作业场所不同工种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建议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了井下作业场所不同劳动强度级别下 WBGT指数限值,将结果与南非井下热害分级标准限值进行了对比.最终制订了基于井下高温作业场所最高体力劳动强度级别和WBGT指数的井下高温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提出了标准的宣传贯彻建议及分级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油田油气开发期,钻井、作业、采油是必备的生产系统,分别称为钻井队、作业队(即试油队、修井队、大修队的统称)、采油队.作业环境均为野外施工,劳动条件差,事故隐患多,是油田安全管理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19.
油田作业员工安全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油田员工所发生的不安全行为与其不安全心理特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作业员工进行了安全心理测评,对安全心理测试结果及心理访谈记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安全心理学理论,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油田作业员工易出现隐患和不易出现隐患两个群体在个性、工作满意度、基层队伍气氛和安全意识4个方面进行了群体安全心理特征描述.为及时关注并纠正员工影响安全的不良心理因素,改善油田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