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畜禽粪便产生的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养殖环境,容易引发疫情疾病,从而造成畜禽产品产量的损失,畜禽养殖环节必须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置。鉴于此,本研究采用蛋鸡规模养殖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损失控制模型(DM模型)分析了蛋鸡粪便处置投入对鸡蛋产量损失控制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蛋鸡粪便处置投入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蛋鸡养殖过程中的饲料、蛋雏鸡、防疫、人工以及粪便处置等投入要素对鸡蛋产量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验证了蛋鸡粪便处置投入能够有效减少鸡蛋产量损失的假说。从影响蛋鸡粪便处置投入的关键因素来看,采用机械方式处置蛋鸡粪便可以有效减少蛋鸡粪便处置投入,高频率的处置粪便提高了处置投入费用,同时蛋鸡粪便处置投入表现出了规模效应。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提出了促进规模养殖户提高畜禽粪便处置水平和畜禽养殖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部某市小规模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中部某农业大市小规模畜禽养殖污染及治理现状,总结和借鉴其养殖污染防治经验,探索我国小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可行道路,采取全面调查的方式重点了解该市小规模畜禽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养殖模式、粪便处理方式等基本情况。结果表明:该市小规模畜禽养殖基数庞大,年排放COD和氨氮总量分别可达71 784.55t和6 591.75t,且养殖场普遍存在选址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建议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大力推行生态种养结合模式、零排放养殖技术、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逐步实现清洁养殖。  相似文献   

3.
我国畜禽集约化养殖环境压力及国外环境治理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集约化养殖是我国畜禽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畜禽集约化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通过测算近10 a来的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产生总量及废弃物中氮、磷养分的排放总量,以欧盟畜禽耕地承载负荷为标准,建立畜禽粪便土地负荷警报值等级,分析得出我国全国及各区域畜禽养殖的环境压力:从近5 a全国层面看,以氮养分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在0.7左右,且2009~2011年的警报值已经超过07,畜禽氮养分的耕地负荷已经开始对环境产生污染威胁;而以磷肥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已经超过1,对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威胁。从2010年具体区域情况看,以氮养分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超过07的达到17个省份,其中河南、湖南、广东、四川污染较严重,北京的畜禽养殖氮养分环境污染已经到严重的程度;以磷养份测算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已有21个省份超过1,北京和广东的耕地负载警报值已接近3,磷养分的环境污染已很严重。最后,探讨了发达国家畜禽养殖环境压力及环境治理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畜禽承载力评估与预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畜禽养殖的环境风险和承载潜力,以《畜禽养殖业产污系数与排污系数手册》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中的相关参数为基础,采用2016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畜禽粪便总量、耕地畜禽粪污氮磷负荷和耕地畜禽养殖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201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畜禽粪便总量为44 784.09万t,单位耕地畜禽粪污氮、磷负荷分别为71.18、12.71 kg/hm2,畜禽养殖环境容量76 561.60万头猪当量(N)、106 208.50万头猪当量(P),环境风险指数为0.68(N)、0.84(P),养殖风险中等,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增量规模分别为实际养殖总量的47%(N)、19%(P);(2)分省域来看,畜禽粪便资源丰富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和上海;耕地氮负荷由大到小依次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耕地磷负荷由大到小依次为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上海和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和湖南畜禽养殖环境风险中等,具有发展潜力,可适当增加养殖数量;江西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较严重,不具有发展潜力,需要进行总量控制;(3)分市域来看,约59%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中等,约28%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较严重,约10%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较小,仅3%的市畜禽养殖环境风险严重。需按照重点调控区、约束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重点发展区进行优化,并根据区域种植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畜禽粪便排放时空分布及污染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畜禽粪便的时空分布,有利于高效防控其污染环境的可能。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出2000~2015年间四川省畜禽粪便、COD及氮磷产生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15年四川省畜禽粪便的排放时空分布特征与畜禽粪便、氮、磷污染情况。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四川省畜禽粪便平均产生量约2.10亿t猪粪当量,其中猪、牛、家禽是当地环境威胁的主要畜禽种类;(2)2015年四川省产沼气潜力可观,但大部分地区受到畜禽粪便污染,其中德阳市、雅安市两地预警级别达Ⅵ级,对环境影响严重;(3)2015年四川省氮、磷耕地负荷的平均值分别为78.45 kg/hm2和13.57 kg/hm2,均低于欧盟的限量标准(氮170 kg/hm2、磷35 kg/hm2),但大部分地区面临氮、磷污染风险。其中成都市、德阳市、雅安市氮、磷污染风险均较高,自贡市、泸州市等氮、磷污染风险整体不高,但畜禽养殖量近50%环境容量,这些地区应做好畜禽养殖总量控制及污染物消减措施。 关键词: 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时空分布;污染防控;四川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总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畜禽产排污系数以及2011年湖北省的统计数据,估算出湖北省2011年畜禽养殖业畜禽粪便总量及COD、氮、磷的产生量,分析了污染物对环境污染的情况,并对湖北省畜禽养殖的环境容量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2011年湖北省畜禽的粪便总量为8 479.8万t,主要分布在襄阳市、黄冈市、孝感市。全省粪便耕地负荷为16.2 t/hm~2/a,警报值为0.54,分级级数为II,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全省氮、磷的耕地负荷分别为157.9 kg/hm~2/a、24.5 kg/hm~2/a,其中,鄂州市、黄冈市均超过欧盟限量标准(氮170 kg/hm~2/a、磷35 kg/hm~2/a)。2011年湖北省的实际养殖总量分别为7 868.5万头猪当量(N)、9 725.3万头猪当量(P),都超过畜禽50%环境容量(为4 599.4万头猪当量(N),7 161.1万头猪当量(P)。除了荆州市外,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实际养殖数量都超过50%环境容量,这些地区应该严格控制畜禽的养殖数量并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生产企业中是否存在“以污染换取增长”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被广泛使用,排放出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然而,以往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污染的分析,较少讨论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实际上,农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也会产生大量环境污染,努力降低农资生产企业的环境污染也应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农资生产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了农资生产企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对其未来年平均销售增长率的影响,检验农资生产企业中是否存在"以污染换增长"现象。在文中我们采用农资生产企业被征收排污费的情况来衡量其环境污染程度,采用企业的年平均销售增长率来衡量其未来业绩表现,进而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被征收排污费的农资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以污染换取增长"的现象。实证结果表现为,如果农资生产企业被征收排污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越高,则该农资生产企业未来的销售增长率也相应越高。该研究结论对于我国农资生产企业排污费征收机制的设计和行业环境规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首先,我们建议环境保护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在未来应该适当提高农资生产行业的环境准入门槛,防止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进入该产业,并逐步淘汰部分高污染的农资生产企业。其次,环境保护部门应该进一步优化排污费的征收机制设计,努力降低农资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后,建议对农资生产企业的环保技术投资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畜禽排泄物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湿地是长江中游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其生态功能的退化制约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湖区集约化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粪尿等排泄物对湖区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从畜禽养殖量、粪尿等污染物的年排泄量、粪便猪粪当量及负荷量、土地畜禽粪便负荷承受程度4个方面估算并分析了洞庭湖各县(市区)畜禽养殖业的环境威胁性。结果表明:2007年洞庭湖区各类畜禽粪尿排泄总量为3 17279万t,相当于猪粪当量2 92113万t。全年畜禽粪尿流失总量达1 11048万t。畜禽排泄物中年流失化学需氧量50.80万t,氨氮7. 81万t。从畜禽粪便负荷量警报值及分级结果看,畜禽排泄物对岳阳楼区、汩罗市的环境威胁比较严重,对云溪区、临澧县、武陵区、岳阳县、津市市和湘阴县生态环境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居民收入和城市人口的扩张,养殖业有进一步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集中的趋势,加剧了畜禽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该文建立了两个企业的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环境污染税费征收对畜禽养殖业空间布局的影响.运用反向回溯法,得到模型的均衡解.分析结果表明,如果固定成本较低,发达地区的畜禽企业会在不发达地区设立分厂,以获得当地的产品销售市场,畜禽养殖业会根据环境污染税费引致的成本重新布局生产.因此,国家可以有效利用环境污染税费调节畜禽养殖业布局.最优环境污染税费与畜牧产品需求、畜牧产品变动成本和排污量高度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规划目标在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环境污染税率;国家还可以对较大规模畜牧业生产企业提供适当补贴,降低企业的迁移成本,以有效避免畜禽养殖企业向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区域集中,优化畜禽养殖业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阜宁县261个生猪养殖户的实地调查,从生猪养殖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考察了生猪养殖规模报酬情况。研究发现,考虑生猪养殖综合技术水平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对生猪规模产量的影响,阜宁县生猪养殖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由此,如果政府单纯出于提高生猪规模产量的目的,鼓励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满足猪肉市场需求的政策并不可取。研究还发现,当养殖户不承担相应的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时,最佳的养殖规模在600-800头之间;当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时,最佳的养殖规模在31-35头之间。与此同时,生猪的市场价格与政府政策因素也影响最佳的生猪养殖规模。生猪的市场价格越高,则最佳养殖规模量越大;政府的目标函数不同,最佳养殖规模量也将随之改变。故政府应该根据生猪产业分工的区域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策略,通过政策调节区域内不同层次的养殖主体的生猪养殖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产业发展正处于转型阶段,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中的管理问题比技术问题更加突出,选择适宜的组织管理模式尤其重要。融合了效果分析、效率评价和适应性分析,尝试构建一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模式综合评价框架,并选择太湖流域4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进行方法例证。研究表明,传统的养殖企业主导型管理模式应用于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时面临着经济效率低、适应性差难题;农村废弃物处理中心、种植企业和有机肥企业的参与可以改善小型、分散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经济效率;综合考虑效果、效率与适应性,种植企业、有机肥企业主导型模式的适宜推广范围更广。应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养殖产业关系、污染治理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投入能力等,灵活组合应用不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环鄱阳湖区农业面源污染TN/TP时空变化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鄱阳湖区周边12县市为研究区域,以氮、磷2种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畜禽以及农业人口为三大主要营养源,运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环鄱阳湖区1997~2007年的面源污染现状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TP/TN都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且面源污染高负荷区主要集中在南昌县、新建县和南昌市辖地区;预测2011~2020年TN/TP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磷总氮均有明显增长趋势,环鄱阳湖区年平均TN/TP相对现状年平均增长率为1746%和1602%。面源污染负荷的三大营养源贡献中畜禽输出负荷的贡献率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农业人口和土地利用的贡献率有下降的趋势,揭示了环鄱阳湖地区禽畜污染将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并借助GIS工具分析了TN/TP在环湖各地区的分布特征,指出了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工作区域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山区分散供水水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岩溶山区分散供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畜饮水矛盾,但分散供水水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通过对西南岩溶山区三种主要的分散供水模式供水水质的调查、监测与分析,认为分散供水水质的污染由两部分组成:水源水污染与供水水污染;水源水污染源属于面状污染,供水水污染属于点状污染。分散供水水污染类型主要有生物型污染(肉眼可见物以及不可见微生物)、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以及化学型污染(pH值呈碱性以及生活垃圾、粪便引起的离子浓度异常),并以生物污染为主。污染途径主要有降雨过程污染、径流过程污染(地表、地下径流以及引水过程)和储蓄利用过程污染。最后,针对岩溶山区分散供水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Long-lasting expansion of haze pollution in China has already presented a stern challenge to regional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enlarge and reconstruct the coverage of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in key area. Air quality models can identify and quantify the regional contribution of haze pollution and its key components with the help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but it is difficult to be applied to larger spatial scal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model parameters. The time series analysis can recognize the existence of spatial interaction of haze pollution between cities, but it has not yet been used to further identify the spatial sources of haze pollution in large scale. Using econometric framework of time series analysis, this paper developed a new approach to perform spatial source apportionment. We applied this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from spatial sources of haze pollution in China, using the monitoring data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cross 161 Chinese cities. This approach overcame the limitation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that the model complexity increases at excess with the expansion of sample range, and could effectively deal with severe large-scale haze episodes.  相似文献   

15.
South Africa, a main food exporter in SADC, is characterised by a dual agricultural economy consisting of a well-developed commercial sector and smallholder, often subsistence, farming. Using the Ricardian cross-sectional framework, we examine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a nationwide sample of crop, horticulture, livestock and mixed commercial farming systems. We find that a simultaneous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and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will reduce productivity; and that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alone negatively affects farm output more than a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One of the most robust findings i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xtent to which different commercial production systems will be impacted. That 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rongest impact will be amongst specialised commercial crop farming system. In contrast, mixed farming systems appear to be the least vulnerable.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studies on small-holder farms in sub-Saharan Africa. Hence, it appears that despite the likely benefits derived from economies of scale, commercial farms are, somewhat, equal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Further, a province-wise assessment revealed that areas that already face disadvantageous climatic conditions will become even less productive. Overall,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acticing mixed farming methods will strengthen the resilience of commercial farms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at access to extensions—insurance and irrigation—is likely to reduce the risks.  相似文献   

16.
实现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有效管控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成败的关键。在农牧民生计分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探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生计分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对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农牧民生计转换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释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机理,并引入生计分化变量,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317份农牧交错区农牧民微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的影响以及生计分化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民牲畜养殖规模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补奖金额与牲畜养殖规模之间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表明补奖政策在短期内对牲畜数量的增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补奖金额的增加,促进作用将逐渐减弱,最终趋于抑制。②根据非农牧收入占比和生计对牧业生产依赖程度的差异可将农牧民分为牧业为主型、农业为主型、均衡型、高兼型和深兼型五种类型农牧民。③农牧民生计分化对牲畜养殖规模的扩大具有抑制作用,且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与牲畜养殖规模二者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即在“倒U型”曲线的左侧,生计分化能够弱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牲畜养殖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在“倒U型”曲线的右侧,生计分化能够促使补奖金额对牲畜养殖规模的负向影响趋于放缓,有助于避免因补奖金额的增加引致牲畜养殖数量的锐减。根据以上结论,建议政府应进一步提高补奖标准以增强补奖弥补损失的有效性,重视发挥农牧民生计分化在牲畜养殖规模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巢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通过对巢湖流域塘西地区大豆地,水稻田,菜地,山芋地,小麦地,集镇街道,山坡地,饲养场地,农村道路,湖滩芦苇地,荒地等11种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现状的详细调查与分析,建立了巢湖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污染研究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解决污染问题的关键是增强养殖户参与,鼓励他们自发进行环保投资,而政府补贴对于具有外部性的生产投资活动均具有刺激作用。为了量化分析影响农户环保投资行为的各因素的作用程度,特别是政府补贴的激烈效果,本文运用调查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在农户模型的分析框架上,以沪、苏、浙地区394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有序logit模型验证排污补贴、养殖户生产经营特征、环保需求特征对养殖户环保投资的作用。研究表明除了政府补贴会刺激养殖户的环保投资外,养殖规模对环保投资有激励作用,而养殖年限却会抑制环保投资。养殖户的个人特征,对污染的认知及参与污染治理的意愿也对环保投资水平有正的影响,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合理制定和推进排污补贴政策,以"离牧补助"等形式促使养殖规模和环保要求不符的养殖户退出养殖业,加大畜牧业污染危害的宣传力度以及政府加强对污染处理技术的研发投资,从而降低处理成本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