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维护海域生态环境,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海港内的一切中国籍船舶、外国籍船舶及船舶所有人和其他个人。 第三条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环境的主管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以下简称港务监督)。  相似文献   

2.
马英杰  赵丽 《环境保护》2013,41(1):19-22
我国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但是由于最近20年我国海洋经济高速发展,很多问题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没有意识到,再加上当时的立法条件的限制,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仍然需要不断改进。近岸海域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海洋区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给近岸海域带来的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污染越来越严重。根据多年的《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受污染的海区主要是近岸海域。其中,污染最重的为黄海北部近岸、辽  相似文献   

3.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于1982年,该法第41条规定了违反该法的行政法律责任:“凡违反本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本法第5条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责令限期治理,缴纳排污费,支付消除污染费用,赔偿国家损失;并可以给予警告或者罚款。……”从  相似文献   

4.
《交通环保》2000,21(2):6
20 0 0年 3月 1日 ,中国海域环保第一个地方性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将正式施行。深圳经济特区拥有 2 6 0公里的海岸线 ,经过近 2 0年的开发建设 ,海洋经济在深圳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十分显著。但是 ,随着港口航运业的迅猛发展 ,陆源及船舶造成的污染有所加剧。《条例》参照国际惯例 ,首先在“防”上做文章 ,在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和船舶修造、保养、作业等方面强化了管理制度 ,对于陆源污染和海岸工程 ,《条例》针对深圳海洋防污现状 ,提出了比国家环境保护法规事实上更高的要求。《条例》明确了主管部门的责任 ;构筑了…  相似文献   

5.
正违反《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固废法")的行为可能同时造成其他环境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密切相关。当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了固废法和其他环境保护单行法时,考虑到《行政处罚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适用哪部法律对行政相对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业经国务院于1983年12月29日颁发施行。《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颁发施行,对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全面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原则和政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些政策措施的分析,论述了基本的法律原则和当前所采取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国家通过加强立法、增加投入,实施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和实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计划、重点海域碧海行动计划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沿海经济建设和海洋产业开发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压力,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局部海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环境基础没施建设滞后、工业污染防治水平不高、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能力不足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排放的设施、设备。”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条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其分管的领域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环境污染防治或对资源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这一规定,体现了统一归口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众所周知,行政管理是依照国家法令,行使国家权力,有组织地、纵向从事的公务  相似文献   

10.
正水环境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针对不同的污染源类型进行了详细要求和规定,其中第一条第四项中明确指出"加强船舶港口污染控制"。船舶运行中排放、泄漏的污染物是水环境遭到污染的一项重要污染源,与工农业生  相似文献   

11.
邹凤泉 《上海环境科学》1991,10(6):37-38,45
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我国参加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的规定与要求,我国船舶检验局分别于1986、1987年制订并颁布了《海船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和《内河船舶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这两部规范实施至今已有三、四年了,上海市在执行船舶防污染规范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能源的开发、利用,航运事业的振兴与发展,船舶的油类污染日趋严重,从而使船舶防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为此,笔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对于健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污染损害,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海域辽阔,陆架宽广,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迅速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的十年。十年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使环境管理工作走上了法制的轨道。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在此基础上,全国人大又陆续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止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1982年颁布的新宪法又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为我国的环境事业确定了宪法基础。十年来,国务院也先后发布或批准了十个多环境保护的行政法规,如《征收排污费  相似文献   

14.
评内梅罗的污染指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美国叙拉古大学内梅罗(N. L. Nemerow)教授,在其所著的《河流污染科学分析》一书~*中,提出一种水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并在该书的第七章第四节中,阐述了他制定这个指数的原则和方法,近两年来,我国有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对此污染指数很感兴趣,并  相似文献   

15.
第一条 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的企业、事业单位、作业者和个人,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固定式和移动式平台及其他有关设施。  相似文献   

16.
曾红艳 《沿海环境》2002,(12):26-27
沿海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时有发生。本文对环境污染纠纷调处中常常碰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初步解决办法。一、环境污染纠纷调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即谁污染,谁治理,谁赔偿。若发生赔偿污染纠纷,“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此外,《环…  相似文献   

17.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一、验收监测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二、验收监测的范围和内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三、委托方需提供的资料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表、项目环评批复、项目初步设计的环保篇;2.污染物排放的种类、数量;3.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操作、运行和管理情况;4.与污染有关的生产工艺、原材料使用方面的资料;5.其他与污染及防治有关的…  相似文献   

18.
李光春 《环境保护》2013,41(15):46-48
若要改变我国当前海上船舶污染清除法律制度的被动局面,必须要在立法上确立运用诸如污染清除协议的私法契约方式完成《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公法上的油污防治行政职责,以及对污染清除协议私人契约加以公法上的干预等法律制度,顺应新公共管理理论关于提倡公共权力多元化与社会化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新政     
《环境》2019,(4)
<正>《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具体整合范围包括:环境保护部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等方面的执法权;海洋部门海洋、海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执法权;国土部门地下水污染防治执法权,对因开发土地、矿藏等造成生态破坏的执法权;农业部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执法  相似文献   

20.
《环境》1995,(10)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3条规定:“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有毒化学物品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物品,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污染环境。”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